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概会增长6%~7%,但不可能达到两位数的高增长速度。
1987年日本电话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价格高达每股110万日元,当时我就在想,这么高的股价完全是疯了,但是后来竟然又上涨了3倍!按照日本电话公司现在的股价计算,其股票市盈率高达3 000倍左右。日本电话公司一家公司的股票市值高达3 500亿美元,比整个德国股市所有股票的市值总和还要高,比《财富》世界500强排名前100的企业市值总和还要高。
日本电话公司如此高估的股价,让我觉得不但是国王根本没穿衣服,连百姓的衬衫都脱光了。首次公开发行的股价110万日元还算便宜呢,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盘后,日本政府两次高价发行日本电话公司的股票,分别为每股225万日元及190万日元。但后来日本电话公司股价一路大跌,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每股只有57。5万日元,与1987年首次公开发行的股价相比,下跌了85%。如果是美国华尔街的投资者损失相应的市值总额,相当于《财富》世界500强前100名的大企业全部倒闭了!
然而即使每股暴跌到57。5万日元,日本电话公司股价市盈率仍高达50倍,股票市值仍然超过美国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而菲利普…莫里斯可是美国市值最大的公司,而且收益连续增长30年!我们听说,日本投资者只关心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对收益反而很少关心,或许是因为收益根本没有多少的原因吧。日本企业花起钱来就像烂醉如泥的水手,尤其是在并购企业和购买房地产上。结果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大幅增加,还有巨额的债务需要偿付,因此公司现金流量很高,但收益却很低,这就是日本公司的典型特征。
研究日本股市的人会声称,偏爱现金流量是另一个日本文化特征,可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特征都不会是偏爱亏损!用100万元买一只狗、50万元买一只猫,这样的公司大幅亏损,借钱给这些公司的日本银行也麻烦缠身。
在日本经济中,投机所扮演的角色,比在美国重要得多。美林证券公司在最风光的那几年,也从没有进入过《财富》500强企业中的前100名,但日本前25名的大企业中,曾经一度有5家证券公司同时上榜,而且另外5~10家是银行。
美国银行在贷款给赖克曼家族(Reichmanns)和特朗普家族(Trumps)开发房地产项目上犯了愚蠢的错误,为此广受批评。然而,即使是这些最愚蠢的房地产贷款也有一定的抵押担保。而日本银行却根本不要求任何抵押担保就给商务办公楼开发项目进行贷款,而这些房地产项目即使是在最为乐观的情况下,收到的租金也只够支付日常开支而已。
基金选择之道(19)
在最近日本股市大调整之前,价钱便宜、值得投资的股票只有日本小公司股票。在我看来,这些小公司是日本未来经济成长和繁荣的关键,如同小公司在美国经济中一样非常重要。过去日本股市疯狂上涨的大牛市前期,这些小公司股票被市场所忽略,而我却重点在购买这些小公司股票。后来这些小公司股票价格也和其他股票一样,上涨到疯狂的地步,我就全部抛出了。考虑衡量所有因素之后,我宁愿投资一只稳健的美国小盘成长型股票基金,也不愿投资股价高得离谱的日本股市。
我把共同基金投资策略总结如下:
·尽可能把你的大部分资金都投资到型基金上。即使你需要固定收入,也可持有支付股利的股票,用股利作为固定收入,偶尔再抛出一些股票做为补充,长期而言要比你投资债券赚得多。
·如果你一定要投资国债,就直接向财政部买,而不要购买国债基金,因为这样你是白白支付基金管理费,却什么好处也得不到。
·弄清楚投资的股票基金是什么类型,同一类型相比较才能正确衡量业绩相对表现。只能和苹果比较,价值型基金只能与价值型基金比较,而不要因为一只黄金行业基金业绩表现不如另一只成长型股票基金,就牛头不对马嘴地大加指责。
·最好把资金分散投资于3~4种不同类型的股票基金(如成长型、价值型、小盘成长型等),这样不管哪类股票赶上市场热点,你都不会错失良机。
·如果你想追加投资,先增持那些连续落后大盘好几年的基金类型。
·根据历史业绩表现来寻找未来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即使不是全然无用,也肯定是非常困难的。投资者应该重点关注于那些表现持续稳定的基金,并坚持长期持有。频繁地把资金在不同基金中换来换去,需要支付很高的手续费等费用,会使投资者的资产净值受到损失。
战胜华尔街 第四章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1)
最近,我收拾了一下我的办公桌,清理掉最近刚收到的一大堆“红鲱鱼”,从布满灰尘的书架上取下厚厚一大摞麦哲伦基金年报,希望弄清楚过去13年来我到底是如何管理这家基金的。在此过程中,我得到了富达基金公司电脑专家盖伊·塞兰德罗(Guy Cerundolo)、菲尔·塞耶(Phil Thayer)和杰奎斯·佩罗德(Jacques Perold)的帮助,特别是杰奎斯·佩罗德,他把我赚大钱的股票和赔大钱的股票列成了一张表打印出来。这张表的分析结果比我想象的还要有启发意义,甚至连我自己也对一些结果感到吃惊。大家原先普遍认为麦哲伦基金成功主要是来自于投资小盘成长股,但事实表明并非如此。
我之所以在此回顾总结过去13年管理麦哲伦基金的投资经验教训,是因为我希望我的回顾总结能给其他基金经理们和业余投资者们提供一些投资实务操作的参考,使他们能够从我的投资失误中吸取一些教训,或者告诉那些很有兴趣想了解我的人们,到底我的选股方法中什么有效,什么无效。我把这些回顾总结材料分为3章,分别讲述我管理麦哲伦基金的早期、中期和晚期。我的写作风格就像外交家写的回忆录,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样便于组织材料,而不是因为我这个选股者一生中有什么值得骄傲自大的丰功伟绩,要写回忆录自夸。我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选股者而已,现在从基金经理职位上退下来仍然是。
富达基金公司并不是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富达基金公司是上市公司的话,我想我肯定会很早就建议大家买入富达基金公司的,因为过去一直亲眼看到每天都有新的资金潮水般涌入,亲眼看到富达旗下一只又一只新的基金成立,而且我还亲身体验到公司管理者有多么聪明能干,第一代管理者是约翰逊先生,然后第二代是他的儿子内德·约翰逊(Ned Johnson)。
一开始麦哲伦基金并不是我创立的,而是由内德·约翰逊先生在1963年创立的,当时叫富达国际投资基金(Fidelity International Fund)。但是后来肯尼迪总统对海外投资征税,迫使所有国际投资基金的经理们纷纷卖掉持有的海外上市公司股票,转而购买美国国内上市公司股票。在接下来的两年中,这一基金虽然名字是国际基金,事实上却是一只国内基金,直到1965年3月31日最后更名为麦哲伦基金。当时麦哲伦基金投资最大的重仓股是克莱斯勒,20年后这家公司从破产边缘走向复苏,又成了我管理麦哲伦基金时投资最多的重仓股。这个投资案例证明,对于有些公司你永远也不要失去信心而放弃。
在麦哲伦基金成立时,我还只是波士顿大学的一名学生,周未去打工做球童。这一时期是基金业的黄金时代,几乎每一个人都想购买基金。就连我的母亲,一个只有少量积蓄的寡妇,也被这一阵基金狂热所影响。一个晚上做兼职基金推销员的学校教师极力劝说她购买富达资本基金(Fidelity Capital)。让她感兴趣的是,这只基金是一个中国人管理的,因为她相信东方人头脑非常聪明。这里所说的这位中国人就是蔡至勇(Gerry Tsai),他和管理富达趋势基金(Fidelity Trend)的内德·约翰逊并称为那个时代基金经理中的。
如果不是这个基金推销员告诉我母亲的话,她可能永远也不知道管理富达资本基金的基金经理是一个中国人。当时基金推销员队伍规模庞大,遍布全国,他们中大部分人是兼职,他们不停地给各家各户打电话推销基金,就像那些推销真空吸尘器、保险、墓地以及百科全书的推销员一样。我母亲接受了一个每月永续投资200美元的终生投资计划,她想以此来保障我们家未来经济上衣食无忧。但是她事实上并没有每月投资200美元的财力。不过富达资本基金业绩表现优异,在50年代增长了2倍,在60年代的前6年里又增长了1倍,超过了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
股市变幻无常,风险莫测。尽管如今的人们很难相信这一点,因为最近这些年股市持续上涨,但是,股市会突然大幅向下调整,而且调整会持续很长时间,哪怕实际上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股市惨跌让那些报纸杂志根本不愿提到股市,在鸡尾酒会上再没有人吹嘘自己的股票表现如何如何好,投资者持股的耐心受到了严峻考验。那些仍旧坚决持股的投资者开始感到非常孤独,就像一个度假者在旅游淡季的风景区只能发现自己形单影只一样。
麦哲伦基金选股回忆录:初期(2)
1969年,当我受雇成为富达公司的股票分析师的时候,股票市场正好即将要进入萧条。当时,股价已经到达了顶峰,接着就掉头向下,1972~1974年发生了股市大崩盘,这次股市崩盘是继1929~1932年股市大崩盘之后最严重的一次股市暴跌。突然之间,没有人再愿意买基金,原来狂热购买基金的投资者变得毫无兴趣。基金业极度萧条,以至于原来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的基金推销员队伍不得不解散。这些推销员又重新回到他们推销基金之前的老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