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融学--阅读材料-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二级市场的上涨行情。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与股指之间有比较确定的负相关关系,因此此次调高准备金率对股市造成的打压显然无法避免。

三、货币供应量和央行货币政策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经历了一个较快变化的过程,特别是1997年以后: 
从表2可看出:从1998年到2002年,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5。3%、14。7%、12。3%、14。4%、16。78%。这比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速度分别高出7。5、7。6、4。3、7。1、8。8个百分点,也分别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和消费物价水平之和8。3、9。0、3。9、6。4、9。6个百分点。
另据央行9月11日的报告指出8月份我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继续加快,增幅是1997年5月份以来最高的。初步统计,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21。06万亿元,同比增长21。6%,增幅比上年同期高6。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为7。70万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比上年同期高4。2个百分点。目前的广义货币M2增幅已高于今年上半年GDP增幅和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增长之和12。8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8月末,流通中现金M0的余额为1。7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增幅比去年同期高2。8个百分点。
央行报告同时指出8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突破2。1万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含外资机构) 本外币并表的余额为16。31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增幅比年初高5。5个百分点,是1996年8月份以来最高的。今年前8个月各项贷款累计增加23253亿元,同比多增加12197亿元。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5。30万亿元,同比增长23。9%,增幅同比高10。6个百分点。前8 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21681亿元,同比多增加11025亿元。其中,8月份贷款增加2808亿元,同比多增1072亿元。
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国民经济运行速度明显提高,经济基本面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从而推动了贷款有效需求的较快增加。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研究员范剑平认为,上半年货币供应较快,主流是健康的、合理的。因为从2002年8月以来,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启动,贷款需求增加。今年上半年GDP增长达8.2%,没有过多地受到伊拉克战争和SARS的影响,应该说与货币供应所发挥的作用有关系。但央行也明确表示贷款增加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级商业银行从降低不良贷款率需要出发,为了稀释不良贷款率,符合上市要求加快了近期贷款的发放,从而大大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量,并造成了经济可能过热的现象。央行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现象可能带来经济过热的隐患,因此于近期出台了一系列规定试图阻止商业银行这一行为。央行近期通过发行央行票据来大量回笼基础货币,同时又通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以减少银行的超额准备金和贷款发放数量,其目的也在于此。 
表2:货币供应量(年底数)   单位:亿元 '1'
年份 货币和准货币(M2) 货币(M1) 流通中现金(M0)
1990 15293。4 6950。7 2644。4
1991 19349。9 8633。3 3177。8
1992 25402。2 11731。5 4336
1993 34879。8 16280。4 5864。7
1994 46923。5 20540。7 7288。6
1995 60750。5 23987。1 7885。3
1996 76094。9 28514。8 8802
1997 90995。3 34826。3 10177。6
1998 104498。5 38953。7 11204。2
1999 117638。1 45837。2 13455。5
2000 132487。5 53147。2 14652。7
2001 152888。5 59871。6 15688。8
2002 183246。9 70882。2 17278。4
2003(1…7月) 204381。1 76153。0 17362。4

四、央行票据发行与货币政策
2003年以来,由于货币供应增长过快对经济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市场上存在着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引致外汇储备增长过快,从而导致外汇占款剧增。为此,央行采取了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来进行“对冲”。 2003年4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了金额50亿元、期限为6个月的中央银行票据。4月28日;央行发布了今年第六号《公开市场业务公告》;决定自4月29日起暂停每周二和周四的正回购操作。近期固定于每周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中央银行票据开始成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一项重要工具。9月16日,央行发售人民币400亿元的票据,至此央行累计发行的票据量已突破5000亿元,达到5250亿元。
央行票据即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扬说,目前发行央行票据是一种比较现实有效的应急选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弥补公开市场操作的现券不足,同时为市场提供基准利率并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
经济学家徐绍峰认为在近4个月的运用实践表明,“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已显示出是一个很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首先体它成功地替代了调整存款准备金的功能和作用,温和而灵活有效地回笼了货币,确保了经济的平稳增长和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其次通过央行票据的大量发行,人民币汇率得到了稳定;再次它引导了各类金融主体的市场行为,为推动利率市场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0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针对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增加较多的情况,通过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和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的方法,回笼基础货币,保持了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货币政策司官员也表示,央行票据公开市场操作在维持汇率稳定方面取得的实际效果是不错的,“央行票据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坚持,因为外汇储备水平保持了相当高的水平,短期内不可能跌落下来。”但也有人对此持谨慎态度,认为要对央行票据的发行规模,有无极限和时间能持续多久有前瞻性考虑。
 
五、小结
 
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央行货币政策职能与银行监管职能正式分离,央行的职能实现了重大转变。今年上半年基础货币和贷款的快速增长挑战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但从央行票据发行量的起落中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中,人们看到了央行对整个金融体系、金融市场的关注以及央行在选择货币政策工具方面的智慧,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技巧和工具的选择日渐超脱和专业。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各种货币政策,灵活运用各种公开市场工具,保持货币供给量和信贷凉的适度增长,为经济的健康稳定增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是过去二十年货币政策正反经验的总结,将是今后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钱小安:《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刘国光 王洛林 李京文主编:《200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年
3、金统:《2003年上半年金融运行概述》  载《中国货币市场》  2003年第8期
4、单羽青文:《贷款快速增长挑战央行货币政策》  载《金融信息参考》  2003年第9期
5、张红地:《金融事业的新发展——货币流通状况》  载《中国金融年鉴》  1994年
6、成思危主编:《培育与监管:设计中国的货币市场》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年
7、夏斌:《关注准备金率上调连锁效应》  载中国证券报  2003年8月26日版
8、李文 闫先东:《收紧货币给经济降温 调整存款准备紧率面面观》载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9、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1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1月
10、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2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年1月
11、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3年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年4月
1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3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3年7月
13、《新闻晨报》讯: 《央行:贷款增速偏快》 2003年8月21日
14、《上海证券报》讯: 《债市环境生变》 2003年9月19日
15、《央行解读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新华网2003年8月24日news。xinhuanet/newscenter/2003…08/24/content_1041767。htm
16、《货币政策猛药出台始末:冻结1500亿存款准备金》 新浪网  2003年8月27日finance。sina/g/20030827/0736421335。shtml
17、《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对资本市场的挫伤已经显现》  金融街2003年9月23日  news1。jrj/news/2003…09…23/000000652422。html
18、《货币供应量增长继续加快,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003年9月11日    pbc/xinwen/?id=689
19、《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03年第三季度例会》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2003年9月17日    pbc/xinwen/?id=693








































新世纪以来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操作特点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了新世纪以来关联储执行货币政策的操作特点,认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实施与执行有着突出的特点:重视经济走势的预测和判断、坚持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根据经济走势的变动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改进货币政策的发布方式和政策透明度、提高货币政策的营销能力和沟通技巧。
'关键词'关联储,货币政策,利率
  
重视经济走势的预测和判断

  美联储密切跟踪、观察和分析经济形势,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判断,以此作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