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google真相-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着,说Google要停止自我审查,要退出中国,到香港去。

又说,我们难啊,与中国政府谈判,叫政府不要审查我们了,可政府说,这个法律问题不可谈。

最后说,我们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到香港去,会影响用户使用有关的产品,有些产品还用不了,对不住,不是我的责任。

按照这个逻辑,声明就“合理”推论出,用户们啊,你们不能用Google,不能怪我Google,怪谁呢?用户们,自己想吧。

最有意思的的,Google最好留了一个尾巴,我们的队伍都在中国。

Google要特权,中国没有买账,最后搞得不可收拾,假意灰溜溜地走了。实际上Google并没有走。

第二,炒作审查混淆视听,掩盖中国业绩不佳的真实原因。

把责任推到中国政府身上,正好可以遮盖自身业绩不佳的尴尬。Google反复说,中国的审查让Google很多产品用不了,没有办法经营,所以,Google的业绩不断恶化。从百度的成功经验看,审查根本不是经营不好的理由。

Google一家是上市公司。公司的管理层要对董事会和股东负责。Google在许多市场上击败一个个对手,战绩辉煌。但在中国市场投入巨大,却被百度打得不能还手,市场份额越战越少,让Google管理层极其难堪,特别面对中国这样一个高速成长的市场,2007年、2008年Google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增长超过100%,2009年的收入增长超过50%。,就是在同一块土地上,Google的市场份额却在萎缩,而百度的业绩不俗。特别美国IT行业的领军企业,微软加大对中国的投资,投资7亿建上海科技园,园区规划是9。6万平方米,可以容纳7000多名员工同时工作。在这样好的市场下,如此糟糕的业绩,Google管理层的确难于交代。

2006年,百度市场份额56。6%,占有率稳坐第一,Google以32。8%屈居第二,2009年时;市场份额仅为18。9%;市场份额大量蒸发,百度市场占有率达76%,比2008年增长了2。8%。最让Google恼火的是,作为Google中国本土市场上主推的Google,在Google中国2009年 18。9%的市场份额中,只贡献了1%,99%都是由Google贡献的。从市场经营结果来看,Google中国确实没有继续存在的理由,关掉Google是由市场决定的。这主要因为Google的搜索结果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无法同Google搜索引擎相比。正如资深互联网分析师洪波所说:“Google在中国已经运营了4年多,这些投入是白费了。” 


第11节:要挟求特权,审查为遮羞(3)


务实派与顽固派终于一拍即合,找到了一个共同点,指责中国审查。务实派用它来掩盖业绩的恶化,借以混淆股东的视听,减轻来自他们的指责,而顽固派则正好用来证明他们多年来的信念是多么英明。

这种一拍即合,一场轰轰烈烈的商业炒作就开始了。从种种迹象看,这次炒作显然经过精心策划。

与中国政府谈判更像是演戏,而不是真的要什么结果。Google 一边大张旗鼓地与中国谈判,一边暗地里做离开的准备。1月12日发表精心策划的声明后,跟中国数月谈判,还时不时地向媒体散布点消息,不停散布烟幕弹,施压压力。这边却在不断做退出中国的准备,谁还相信它在真心谈判。

退出如此高调,实在有违常理。走就走吧,何必老对别人唠叨,我走了,唯恐别人不知道。特别是Google在中国一点儿不成功,按照常理应该悄悄地离开才对。还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无能。在另外几个国家,Google市场份额也不高。俄罗斯本地搜索引擎Yandex份额达到了46%,Seznam控制着捷克63%的搜索市场,韩国的Naver本土份额约为60%,雅虎日本公司在日本搜索市场上的份额也超过了50%。没有听说Google要高调退出这些地方。Google为什么就在中国这么高调,故意搞得沸沸扬扬? 

审查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制度。2010年3月24日,Google公共政策主管戴维森在美国国会及政府中国委员会作证。谈到全球审查时他说:“超过25个政府曾在过去几年屏蔽Google服务。自2007年以来,Youtube在十几个国家被屏蔽过。我们接到的报告称,我们的博客平台已在至少七个国家被屏蔽,我们的社交网站Orkut已在几个国家被屏蔽。”全世界都有审查,美国有《爱国者法案》,还有1996年的《防止儿童色情法》,1998年的《保护儿童免受性犯罪侵害法》和《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Google唯独对中国的审查很敏感,有点奇怪。

了解情况的人士说,首席执行官施密特等人觉得Google应当在中国坚持到底,继续从内部推行它的原则,但业绩的持续恶化使得以CEO 施密特为首务的实派没有坚持继续留在中国的底气,布林为代表高管占了上风。中国的业绩恶化是压倒Google退出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不是网络攻击,网络攻击不过是一个看起来冠冕堂皇的借口。

如此费劲心思的炒作到底要掩盖是什么呢?Google中国多年的经营失误,其核心就是没有彻底的本地化策略。

中国的互联网市场,相比美国有自身的特点。中国的网民大多是年轻人,上网的目的以娱乐为主。百度抓住了这个特点,在娱乐方面下了极大的功夫。百度的本质是家以娱乐为导向的互联网企业,Google则是家以技术为导向的互联网企业。这一点差异,是Google中国败给百度的根本原因。
Google的中国战略从来没有清晰过。二十一世纪初,Google在中国一个员工都不派,当甩手掌柜。等百度长大了,又想不劳而获,幻想收购百度,轻松称霸中国市场。收购百度不成,又匆忙挖角李开复,进入中国。从来就看不到一个脉络清晰的中国战略。最明显的证据就是进入中国连ICP牌照都不办。可见,从来就没有一个长远清晰的战略。

人才的动荡不安。Google花巨资打造的豪华团队,在仅仅运作一年后,就散架了。连李开复都以辞职收场。不负责任的退出声明引发人心动荡。另外,Goolge总部对中国区的不信任,僵化不开明,权力收收放放,令人无所适从。

营销过分教条,不能适应中国的市场。照搬美国的营销经验,后来想改变自己,却犹犹豫豫,错失时机;想本地化,又不敢彻底本地化,总是找不到全球化与本地的黄金点,瞎折腾,给对手百度以从容成长的机会。

产品跟不上市场,不能根据市场变化作出迅速改变。与Google的老乡美国通用汽车的本地化比起来,通用是专家级的,Google就是一个小学生。通用的每款引进的车型都会做彻底的本地化改造。Google做得实在不够。

在公关方面,Google过分傲慢,反应迟钝,对品牌损害不可估量。

没有人愿为Google在中国市场的失败负责,于是只好把失败的原因推给审查制度,推给中国政府。


第12节:Google奇迹(1)



第二章 传奇的Google

Google的成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Google起源于佩奇与布林的一个研究项目,因为无人购买的他们的专利…——Pagerank算法,不得已休学开公司,经历艰难险阻,创造了无数奇迹,终于成就了世界搜索之王。

一、Google奇迹

Google创造过无数的奇迹,这些奇迹是从白手起家开始的。Google的创新精神、领先的技术,的确令人敬佩。

员工:1998年3人,2010年初2万人。

收入:2009年236。5亿美元6。

市值:接近2000亿美元。

造富:Google上市造就至少6个亿万富翁,至少1000个500万富翁。

收入速度:2009年Google每秒5085元,相当与一个白领一个月的收入;一天收入4。39亿元,相对于一天创造一家中型企业。

人均创造的利润:Google员工2009年人均利润高达915万元。一个人就相当于一家小型企业。

公司市值名列美国前五。

2004年8月19日,Google首次公开募股(IPO)的发行价为每股85美元。在公开上市后10个月后,Google市值超过当时最大媒体公司时代华纳,成为全球市值最大媒体企业。2005年11月17日,Google的股价突破了400美元。2006年10月25日Google市值达到了1450亿美元,从而一举超越IBM,成为继微软和思科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最具价值科技公司。2010年1月5日一度攀升至每股629。51美元,按公司发行的3。1727亿股计算,公司市值达到了1997亿美元。美国仅有3家公司市值超过2千亿美元,它们分别是埃克森…美孚的3284亿美元、微软的2760亿美元与沃尔玛的2076亿美元。



第13节:Google奇迹(2)


从穷小子一夜之间成亿万富翁。

当年创业时,Google公司的两位创始人谢尔盖?布林与拉里?佩奇走投无路,靠借贷、透支信用卡来应付当时资金短缺的窘境。Google上市后,两个穷学生摇身一变,不到30岁就成了当时最年轻的亿万富翁。刚刚上市时,佩奇和布林分别卖出了价值4100万美元的股票,以2004年8月19日的收盘价计算,他们每人持有的市值约为41亿美元。根据《福布斯》2009年全球富豪榜,35岁的美国谢尔盖?布林,36岁的拉里?佩奇以120亿美元排在第26位。Google上市,一些元老员工成为千万富翁,百万富翁,甚至女按摩师、厨师也是百万富翁。

2009年Google每秒入账5085元,每天4。39亿元。Google如同吸金魔兽,每天从世界各地疯狂地吸取金钱。

2002年,Google的收入超过了4亿美元,2003年达到14亿美元,2005年达到61亿美元,2007年达到了165亿美元。纯利润的增长空间也逐渐加大,从2002年的1亿美元增加到了2007年的42亿美元。2006年的数字为利润42亿美元,每股收益13。31美元,总收入为216亿美元,2009年全年,Google净收入为180亿美元,每股收益20。41美元,总收入为236。5亿美元。每天的收入等于创造一家中型企业。

Google 10年翻了200万倍。Google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