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进联合国-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生死大搏斗中,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世界80%的人口,战争死亡人数超过5000万,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倍,物质损失则为一战的13倍。
  苏联是抗击德国法西斯的主战场,死亡2700万人,其中苏联红军牺牲866万人。美国阵亡人数40多万,英国27万。发起侵略战争的德、意、日受到了历史的惩罚。德国在战争中死亡和被俘人数为1365万人,400万平民死于战火,1400万人无家可归。在苏德战场,德军与其盟军死亡人数为600多万。意大利损失16万人。

  山本五十六的失算

  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为二战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在此前的欧洲战场上,德军一路过关斩将,攻丹麦、占挪威、陷法国、降荷兰、收比利时。1940年5月,英法自敦刻尔克大撤退,所有的军舰、渔轮、商船、游艇、舢板全部征用,在短短9天时间里,共有近34万英、法、比利时军民渡过英吉利海峡撤到英国,未及撤退的4万人被德军俘虏。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带到英国的只有随身的轻武器和数百挺机枪,敦刻尔克的海滩上遍是英法联军遗弃的大炮、汽车、坦克、机枪及军需物资。
  法国总理达拉第被迫辞职,在一战中大败德军的贝当元帅临危受命,承担起总理的重任。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廉颇式的“凡尔登英雄”回天乏术,最后向德国投降。他释放了所有德国战俘,遣散了法国军队,交出了法国军舰,法国一半以上的领土被德国人占领。
  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希特勒相信,德国受屈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年拿破仑做不到的事他可以做到。1941年6月,他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挥师东进,直指莫斯科。
  面对欧亚大陆的熊熊战火,美国总统罗斯福从容不迫。他按照当年威尔逊的经验,宣布美国将严守中立。他告诉自己的人民,美国必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军火库”。当王震将军率领着八路军359旅的官兵在延安开荒生产自给自足的时候,大洋彼岸的美利坚也展开了另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打造各种先进兵器,将一船又一船的军火运往世界各地,支援各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
  珍珠港是重要的海上枢纽,有“太平洋心脏”之称,美国在这里建有大型海军基地。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上将山本五十六率领一支联合舰队向珍珠港悄悄进发。
  这支舰队包括航母、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油船、舰载飞机。这场千里奔袭在战术上是成功的。仅仅两个小时,美军太平洋舰队惨遭荼毒,50%的舰艇、70%的飞机被炸毁炸沉,死伤3681人,只有4艘航母和22艘舰船因不在港内而逃脱厄运。这场突如其来的灭顶之灾使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几近瘫痪,半年多没缓过劲来。日本趁机南下,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泰国、马来亚、缅甸、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中国香港和西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
  珍珠港事件发生时,美国仍处于中立,罗斯福总统的愤怒心情可想而知。他立即向全国人民发表讲话:“美国与日本处于和平之中。应日本的请求,美国仍在与日本政府及日本天皇进行对话,希望维护太平洋地区的和平……这一天是美国历史上耻辱的一天。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利益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我要求国会宣布与日本帝国进入战争状态。”
  珍珠港事件炸醒了美国的中立梦。美军开始奔赴战争第一线,与其他国家人民汇成一股巨大的反法西斯洪流。第101空降师在欧洲的千里沃野上从天而降,飞虎队在远东的上空与日寇上演了一场接一场空中惊魂,巴顿将军驾驶着坦克,与英国的蒙哥马利将军一起,在北非大沙漠上将“沙漠之狐”隆美尔的装甲部队打得丢盔弃甲。
  如果山本五十六没有偷袭珍珠港,或者偷袭行动以失败告终,那么二战的历史将会怎么写?今天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历史不能假设,也无法推测。

  硝烟中的首脑外交

  3 
  一道英吉利海峡暂时挡住了德军的进攻。但是,退到英伦三岛上的英法联军几乎是赤手空拳。他们需要武器,需要装备,需要一切。1941年 8月,英国首相丘吉尔乘上伪装起来的英国最新战舰“威尔士亲王号”,前往大西洋上的纽芬兰与罗斯福会面,丘吉尔迫切需要说服罗斯福提供更多的援助。当时日本还没有袭击珍珠港,美国是中立国。为保密起见,美国官方称罗斯福乘游艇外出钓鱼去了。实际上,他乘的不是游艇,而是奥古斯都号军舰。
  在赴美途中,丘吉尔不顾波涛汹涌,坚持在军舰上阅读文件,为会谈做准备。他让外交副大臣扮演罗斯福,在军舰的甲板上反复演练见面时的礼仪。
  丘吉尔与罗斯福相会后,在军舰上接连密谈了好几天,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并签署了《大西洋宪章》。其中提到,待纳粹暴政被最后毁灭之后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负责维护国际安全。丘吉尔原来想写成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罗斯福怕引起美国国内的不安,重蹈威尔逊的覆辙,因此坚持改成了“安全制度”。
  这个设想获得了苏联的支持。苏联政府发表声明支持《大西洋宪章》的基本原则,接着又明确提出战后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关系组织”,将各民主国家联合在一个持久同盟的基础上,以保证持久和正义的和平。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反法西斯同盟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保证全力以赴同德、意、日及其仆从国作战到底,决不与敌国单独媾和。这次会议第一次使用了“联合国家”(United Nations)的名称。
  1943年3月,罗斯福向丘吉尔谈了他对未来国际组织的三点设想:(1)必须能够切实有效地维护和平,防止侵略国再发动新的世界大战;(2)美国必须在这个组织中起领导作用;(3)不能成为国联的再版。为此,这个组织必须争取苏联的支持与合作;另外,应给予中国以大国地位。
  1943年下半年,德军已成强弩之末,战争形势出现于盟军有利的战略性转变。罗斯福积极推动召开四大国首脑会议,以便协调力量,尽快战胜法西斯,并商议战后安排。是年11月,美、英、苏、中四国签署了《莫斯科宣言》,四国同意,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早日建立一个由所有热爱和平的国家组成的普遍性国际组织,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各方决定举行四国首脑会议,落实上述设想。
  苏联表示,苏、日之间签有中立条约,苏联尚未对日宣战,因此斯大林不便与蒋介石面对面坐在一起。有人分析,这只是个外交辞令,斯大林其实是不喜欢蒋介石,或者不想承认中国的大国地位。为了照顾苏联,四国会议变成了两个三国会议。
  1943年11月,中、美、英举行开罗会议。蒋介石偕宋美龄及一个18人代表团与会,团员包括外交部长王宠惠和三军高级将领。会议期间,罗斯福两次与蒋介石长谈,希望中国坚持抗战,拖住日本。蒋介石要求将日本从中国夺去的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列岛在战后归还中国,罗斯福表示同意。罗斯福还表示,中国应成为四大国之一,参与战后国际组织的一切活动及决策,蒋介石欣然允诺。会议通过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开罗宣言》。
  开罗会议之后,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德黑兰开会,讨论同样的问题。罗斯福提出了建立国际组织的具体计划,国际组织的大会由所有会员国组成,执行理事会由美、苏、英、中组成,加上其他地区的代表共10个成员。丘吉尔和斯大林表示同意。会议同样发表了一份《德黑兰宣言》。
  美国要求除26个签署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国家外,再增加8个未向轴心国宣战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其中6个是拉美国家。如此一来,美国在联大的表决中即可稳操胜算。苏联代表葛罗米柯要求苏联的16个加盟共和国全部成为创始会员国,否则无法接受8个非宣战国。罗斯福很不高兴,因为如此类推,美国当时的48个州都应该成为联合国的会员国。但是,英美却又不得不照顾苏联的意见。
  此时日本还没有投降,英美迫切需要苏联对日宣战,在建立联合国问题上,没有苏联的参与也难以确保成功。因此,英美作了让步,苏联亦作了妥协,在苏联的16个加盟共和国中,仅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将成为联合国的成员。
  4 中国:用鲜血赢来的大国地位
  斯大林和丘吉尔都不同意给予中国以大国地位。中国没有先进的工业,没有强大的财力,没有铺天盖地的作战飞机,没有蝗虫一样多的坦克,中国政府为抵抗日本进攻而组织的多次会战屡遭失利,半壁河山处于日本的统治之下。丘吉尔在英国下院讲话时说,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是浪费,并向罗斯福表示,美国舆论对中国的战时贡献“评价得过高”。
  只有罗斯福知道中国坚持抗战的意义。早在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等人就惊奇地发现,在中国,除了国民党政府的正面抵抗外,还有另一颗抗日的红星在中国贫困的大西北上空闪耀。那里的将军与士兵穿着同样颜色、同样质地、满是虱子的棉布军装,女人不穿裙子不涂口红,与男人一样舞刀弄枪,这些活跃在敌后的“土八路”和国民党的正规军一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靠着地雷、大刀和游击战,令大量日军陷于中国战场的泥淖,进退不得。斯诺所著的《西行漫记》出版仅19天,便销售一空,立即再版。
  1942年,在中国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刻,蒋介石曾派他的夫人宋美龄赴美与罗斯福面谈,寻求美国支持。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说,向听不到战场隆隆炮声的美国议员们讲述了许多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