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进联合国-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从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拔地而起,经历了73秒钟的短暂飞行后,蓦然变成羊角状的Y字型烟云,在无数观众焦灼的目光中化成无数碎片。
  人类要实现腾飞之梦是异常艰难的,一个国家要实现腾飞之梦更是难上加难。
  回想起1958年的大跃进,人们无不责怪当年国人不讲科学、不切实际的狂热,但这股狂热的后面是几亿中国人渴望中国迅速发展强大的热切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他们不惜砸锅卖铁,放弃地里待收的庄稼,到山上去砍树拾柴,期望为国家的腾飞助上一臂之力。
  中国人的大跃进努力像万虎、托图和挑战者号征服太空的努力一样失败了。我们以沉重的代价换来了惨痛的教训。但中国人的腾飞之梦并没有破灭,这股欲作鲲鹏展翅、搏云腾飞的精神,一直保持在中国人的心中。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便开始走上了腾飞之路。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4年底,中国进出口总额已经突破一万亿美元大关,世界贸易排名升至全球第三位。联合国贸发会议公布的《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认为,中国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之一。
  但是,崛起的路不会是平坦的。中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来自其他国家的封杀。在看到连续十年的高速增长时,也必须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
  2003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讲演时精辟地说道:“人多,不发达,这是中国的两大国情。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中国要腾飞,不仅要克服来自内部的种种困难,也会遇到来自外部的重重阻力。
  香港《大公报》发表的施君玉的文章指出,一个国家的崛起,必然牵动国际格局的变化,引起其他大国的警觉,并作出相应的政策调整,实施遏制是一种本能的应对战略。自然会有人利用民主、人权、西藏等政治手段向中国施压,为中国制造不稳定,在中国周边搞战略包围圈,引诱中国搞军备竞赛,消耗中国实力,在纺织品和汇率方面找中国的麻烦,迟滞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甚至直接或间接地向中国发出军事威胁,这用不着大惊小怪,因为这是国际政治的现实。
  最近,一位在美国颇有影响的国际关系学者罗伯特·卡普兰发表了《美国将如何与中国作战》的文章,文章指出,中国才是更可怕的敌人,美国应做好与中国作战的准备。美国国防部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言之凿凿地宣称,中国将在2007~2008年对台湾动武,中美将有一战,好像中国的两岸政策不是出自中国政府,而出自美国的国防部。
  同时,美国国防部《2004年中国军力报告》的起草人也宣称,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最后灭了吴王夫差。如果今天不遏制中国,30年后,美国也会像吴王夫差一样完蛋。
  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封锁吧,封锁个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民死都不怕,还怕困难么?”
  那些主张遏制中国的人终将认识到,围堵,就像是鲧治水,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失败。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了长达22年的封锁和围堵,结果一夕决口。今天,再想围堵中国、阻挡中国的发展、让中国永远弱下去、分裂下去,其图谋更不可能得逞。我们深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必将冲破一切藩篱,腾飞于世界。
  在联合国的大楼里有多少中国人?在联合国在世界各地的办事处里有多少中国人?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开始向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派遣国际职员。通过中国政府渠道推荐给联合国的工作人员有500多人,此外,在联合国内还有许多直接应聘的华侨、华人。在上述人员中,有的担任过副秘书长职务,有的担任司长、处长,也有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

  历任中国籍副秘书长:胡世泽

  1 历任中国籍副秘书长
  (1)胡世泽
  胡世泽是浙江吴兴人,1894年出生于外交世家,其父胡惟德,曾任袁世凯政府外长、摄政等要职。胡世泽跟随父亲长期生活海外,曾在中华民国外交部任秘书、科长,1932~1942年间任驻瑞士公使兼驻国联全权代表办事处处长。1942年回国任外交部次长。1944年,国民党政府派胡世泽为英美中三国战后和平机构会议代表。中美英开罗会议前,蒋介石派胡世泽等人先行到开罗与美、英方面联系,商谈会前的种种准备事项,并为蒋介石布置警卫工作。
  1945年,蒋介石派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宋子文为其个人代表,与蒋经国一道赴莫斯科谈判《中苏友好条约》,胡世泽作为外交部次长随行。
  在旧金山会议上,胡世泽建议实行国际托管制度,被联合国采纳,并导致托管部的建立。1946年任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主管联合国托管及非殖民化事务。后任负责会议事务的副秘书长。胡世泽是一位才子,通晓联合国6种语言中的5种,此外还懂德文,这在联合国秘书处里是绝无仅有的。胡世泽在联合国任职时间很长,从1946年直到1971年共26年,且十分活跃。
  胡世泽性格开朗、精力旺盛,喜欢应对艰巨任务和挑战,外交能力很强,工作异常出色,而且性格开朗、率性,当工作有出色表现时会像孩子一样地沾沾自喜。
  巴勒斯坦分治之前,巴以两族出现严重对立和冲突,胡世泽出任联合国巴勒斯坦特委会特使,赴巴勒斯坦斡旋,最终促成巴以分治和以色列建国。胡世泽的女儿胡永宁在文章中写道,在胡世泽三人小组赴巴勒斯坦时,巴以矛盾尖锐,问题十分复杂。当时的巴勒斯坦有四种前景:建立一个完全的巴勒斯坦国、完全的犹太国、双民族国家、分治。胡世泽在这一矛盾错综复杂的问题上找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出路,被看作是其外交生涯上的一大贡献。
  胡世泽相貌平平,这或许是“其貌不扬”的一种比较委婉的表达方法。有一次在巴黎歌剧院看戏,身旁的两位巴黎女士用俄语说:那个东方男子长得真丑。幕间在过道上,他走到两位女士前用俄文彬彬有礼地说:“你们谈到那个东方男子可能外表不好看,但心是非常纯美的。”两位女士感到十分尴尬。
  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台湾当局要他立刻辞职返台。胡离开联合国后没有回台湾,1972年在纽约逝世。此前他身体一直很好,但离职后其身体和精神一下就垮了下来。胡世泽去世后,联合国为他召开了隆重的追悼会,联合国的要员和各国使节出席,包括他的同僚、前辈,还有已至耄耋之年的顾维钧,已身患癌症的联合国前秘书长吴丹、德奎利亚尔的特别代表,但台湾方面却没来一个人。故若人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历任中国籍副秘书长:唐明照

  (2)唐明照
  上个世纪70年代,唐明照、唐闻声的名字经常出现在中国的各种报刊上。唐明照是1971年以来第一位担任联合国副秘书长的中国人,唐闻生则是他的女儿。
  唐明照是广东人,1910年生。少年时代随家迁居美国旧金山,在那里读完小学和初中。1927年回国,在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1930年考入清华政治系,与乔冠华、章汉夫、章文晋、齐怀远、冀朝铸、熊向晖等都是清华校友。“九一八”事变后,唐明照参加中国共产党,翌年任中共北平市委组织部长。1933年,唐中断了在清华大学的学习赴美国留学,入加州大学历史系研读西方近代史,转入美共。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中共曾加强对外宣传,组织人力在美国翻译毛泽东等领导人的著作,唐明照参与了翻译工作。抗战初期,唐明照不断在报上著文抨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号召华侨团结起来,声援祖国抗战。1940年,参与创办《美洲华侨日报》,出任第一任社长、总编辑。1941年参加美国政府纽约新闻处工作,任翻译。
  朝鲜战争爆发后,为躲避麦卡锡主义迫害,唐明照携夫人和子女回到中国,历任外交部专员、抗美援朝总会联络部副部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联络部副部长、中联部局长、副秘书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1972~1979年,唐明照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联合国政治事务、非殖民化、托管地工作。
  唐明照的夫人张希先是燕京大学“最漂亮的姑娘”,他们的女儿唐闻生随父母回到中国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因成绩优秀而两次跳级。后被周恩来选中,成为继冀朝铸之后的中国第一高级翻译,为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作翻译。
  1979年,唐明照结束副秘书长的任期回国,任中联部顾问、南开大学兼职教授。1998年10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3)毕季龙
  熟悉毕季龙的人都称他为老毕。老毕是江苏人,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1914年,我进外交部见到毕老先生时,他已经近70岁了。按习惯,应该称他毕老。
  毕季龙1936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财政系,一直从事经济工作。曾任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科员、资源委员会专员,后来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和经济学位。在美期间,毕季龙曾担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驻美物资供应处稽核主任、中国轮船公司驻纽约会计主任等职。毕季龙于1950年回国,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秘书。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毕季龙赴板门店参加谈判工作。从朝鲜回来后,毕季龙任外交部研究室研究员、新闻司专员、副司长、国际条约法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