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日本占领东三省的时候(就是伪满州国的时候),人分为四等。一等的,当然就是日本人了。二等,是满州人,这个大家都理解,好歹满人统治过中国,溥仪那时还是伪皇帝。三等人,就是韩国人。第四等,才是汉人。
而那时最欺负汉人的居然是韩国人!那时的下层伪警察全是韩国人,而且在打中国人方面的狠毒程度还超过日本人!那时大家都是亡国奴,就因为他们比我们早当了几天亡国奴?于是中国都叫韩国人为:
高丽棒子!一来是表示轻蔑,二是因为他们都是用棒子(警棍)打人,那时满州的中国人都非常狠他们,给他们的评语是:阴险狠毒!
《匹马西风》宣传资料
孔庆东新书《匹马西风》相关资料
书名:《匹马西风》
作者:孔庆东
版本:新世界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isbn:7…80187…930…9i·295
页码:272
定价:22。00元
策划:北京胡杨文化
电话:010…62316778
e…mail:
孔庆东博客:http:blog。sinamkongqd
一个幽默的作家+一个有魅力的国度=一本有趣的书
《大长今》余烬尚温,孔庆东解剖韩国
随着《大长今》在中国的热播,一直长盛不衰的“韩流”再一次掀起高潮。虽说“韩流”来袭后,国人尽哈之,但我们其实并不了解真正的韩国——那个比它的时尚产品与流行文化更曲折隐晦的韩国。在此意义上,孔庆东的《匹马西风》带有某种“告诉你一个真韩国”的意味。
孔庆东曾在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讲学两年,本书即他在此期间深入体悟韩国文化的产物。有日记,有随笔,兼有杂文议论,延续了孔庆东文章的一贯风格:幽默,戏谑,尖锐,有力。大的文章有关历史、自由、仁爱、国民性,从板门店的枪声,到韩国人的革命精神,再说到韩国的哲人如何拯救一只鹅的故事,发人深省;小的故事则如比较中韩厕所,与李昌镐下棋,考证峨嵯山的由来,延世大学校徽上的鹰如何因为见不到一个处女而不肯飞去等等八卦,虽失庄重,却也有趣。
本书以其亲历性,给出了一个具体而微的韩国:化妆室里的韩国,餐桌上的韩国,与韩剧的女性意识对称的幽怨的韩国。但它不仅仅是关于韩国的现场报道,孔庆东主要的用心还是借韩国杯酒,浇祖国块垒。这一点他在自序的牢骚里已流露一二。为人父、为人师,为人大代表,守着读书人齐家治国的传统愿望,竟惹得街坊媒体讽谤后的满腹闷骚。但孔庆东像金庸笔下的李文秀一样有着古高昌国人的固执。世风是滑车铁壁,笔纸乃匹马西风。因此庆东之“啸”,既是快板评书,亦是马嘶蝉鸣。
本书的另一大看点是作者公布了大量其在韩国期间的真实的日记,期间涉及诸多文化名人的私人生活状态,读之令人顿生亲切之感和别样之思。
12月21日星期三晴
昨夜睡得很少,早上昏头昏脑,鼻子忽然出血,冷水一冲就好。
今天上午去见老鲁,一路很冷。给老鲁带了《匹马西风》、《北社》和新加坡肉干等,可是忘了带他要的词典。老鲁还是小事格外计较,大事愚钝颟顸,虽有真情,却被利害蒙蔽,我想赠其一个外号:“塔里的女人”。这是一部40年代的畅销书的名字。老鲁使出浑身解数,尽力霸占我的劳动,我哭笑不得,便都让了。一起午饭,讨论了美国大学招生跟中国标准不同的问题。归途在手机上写了一首七绝。下午整理书籍和衣物,思考本周其他工作。中央台邀请谈韩剧,谢绝。追问我为什么,答曰品位太低。
晚饭吃的俺们哈尔滨的粘豆包,蘸白糖,又白又滑又糯又清香,可有犯罪感啦。不爱吃饭的人怎么能爱人民?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前在《多余的话》中写道:“中国豆腐,天下第一。”我读此言,胜过无数豪言壮语,泪为之下。
看了今天的博客,祝贺陈嘉珉的博客获奖!你那个弄得的确很棒。有个“容儿”不喜欢余杰,我想是余杰的言辞过于激烈了吧。我对毛泽东也是有批判的,但我的批判是建立在历史的同情之上的。余杰可能受某些号称自由主义的人影响比较多,所以那几年恨不能把革命都否定掉。这几年成熟了许多,文章有所变化。所以我才说人的观点不是最重要的。毛泽东最喜欢的人不是左派,极左的刘少奇被他打倒了。他喜欢右一些的邓小平,在批邓时特意出来说要保留邓的党籍。我那时小,不明白毛主席为什么“保护坏人”。后来才体会到毛的高瞻远瞩,他知道中国早晚要邓来领导,所以使劲摔打邓,又给他保护伞,使得邓小平百炼成钢,后来才能独掌大局。
有人要我的全部书目。我除了大家熟悉的那几本以外,还有《超越雅俗》、《1921:谁主沉浮》、《井底飞天》、《通俗文学十五讲》(合著)、《中国现代文学史》(合著)等。熟悉的那几本里边有水分,对不起读者,所以我要寻机精选一下,不愿简单再版。
有人问我为什么还是副教授的问题。千万别乱想,不是领导迫害,不是同事排挤,不是自己清高,而是我们北大中文系100多号人,每年只有两个名额,退休高峰已经过去,学校又规定比较死板。目前我系具有该评教授资格的著名副教授达19人,如果到其他学校,可能都是院长级别的。不过大家真心爱北大,高薪挖不走,美色诱不走。副教授就副教授呗。粟裕的军衔是大将,但多数元帅不都佩服他吗?我曾经跟韩毓海老师说,咱们立志当一辈子讲师,永不申报职称,要成为全世界最牛的讲师,让那些教授副教授都羞愧死吧。可是韩毓海同志革命立场不坚定,偷偷申报了副教授,我也开始动摇,结果北大在我出国期间,也给我评了副教授,我半边身子一酥,半推半就地就接受啦。
这话有些开玩笑,其实严肃地说,就是我们的学术体制胡乱学习美国,学得比较僵化造成的。相信以后会调整得比较合理的。
近日为《匹马西风》的上市忙了些事情。一会转贴一篇宣传文字和一篇批评韩国比我严酷十倍的文章。
明天是冬至吧,黑夜要缩短啦。那心中的光明啊,你一寸寸的长出来吧。长到十寸,就是尺美子,就是春天啦。
12月20日星期二晴
昨夜睡得晚,今晨起来迟。厕上读了段《圣经》,便去办公事。
上午是《课堂内外》向中文系捐赠80万元,建立语文研究基金的签约仪式。温老师请来张国有副校长等领导专家济济一堂,张国有的讲话对中文系给予高度评价。午饭时温老师说,中文系以不到北大文科十分之一的人员,创造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科研成果。袁行霈先生指出养老是中国今后的大问题,我说中国的老先生真倒霉,一辈子辛辛苦苦挣的钱都被房子和医疗给拿走了。用顺口溜说就是:房改把老人掏空,教改让老人发疯,医改给老人送终!
下午是中文系95周年庆祝会,在英杰中心的阳光大厅。系里尽量低调处理,大家风范。校党委常务副书记吴志攀和副校长张国有出席。袁行霈先生发言提到重视老师们的健康,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吴志攀当场受了感动,再次临时发言,说马上联系医学部,近日就给老师们检查什么的。这位搞法律出身的书记没有什么官气,还挺人情味的。大家就鼓掌。谢冕先生气色很好,说他邻居的孩子要我的书,我说马上放您信箱里。高秀芹和赵婕很高兴地跟我打招呼,我说经常在飞机上看赵婕的文章,没想到这小丫头还挺深刻的,温老师也说喜欢她的“纯棉”文字。会后温老师让我跟《课堂内外》继续商讨后续事宜,我跟刘、徐、简几位约定下次再谈。张文增老师电话,说明天聚一下,我说已经安排了其他事。陈晓明坐我旁边,说《启明星》印制得比《北社》好,我说《北社》经费不够吧。这期《北社》是系庆专号,里面有我的寄语诗和十来首七绝。
晚上看土耳其“舞之王”舞蹈团的演出,系里说要花十几万。水平很不错,师生们都很高兴。但我看也就是当年匈奴和突厥的那一套,主要是胡旋舞,加上些现代舞的因素,还有些杂耍,功夫不如京剧,艺术不如唐朝,演员倒是都朝气蓬勃,一个个小豹子似的。演出之前读了会随身带去的吉卜林的小说《老虎,老虎》,那老虎真坏。
收到音乐光盘,听起来很温馨。胡少卿电话,要我的照片。
看了今天的博客,群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大家给我出的招也对。可是我不理这种人吧,我就进不了监狱,所以就会有另一个方向的人出来攻击我“安全”,那种人希望我每天喊反动口号,跟镇压我的人掐得不亦乐乎,那多好看哪。
发现有个叫“唐朝小帅爷”的,挺有学问,他的博客我也看了。还看了几个人的,五花八门。这些博客里边会不会暗藏着一些高手啊,有趣。
王芫师妹也冒出来了,你说得对,我的文章只是笼统地指出“那只黑手”,如果细说,主要是“赵伯韬”,次要的才是“吴蓀甫”。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分析理论,今天仍然适用。
有个叫“心平”的老吹捧我,好像是个学生家长。可听那口气,却像是“家长学生”。我自从有了孩子,就开始老气横秋了。可是会不会有些人,自从有了孩子,就返老还童了。世上真有这事儿?
那个叫小竹的,我已经想起你是谁了。当年是我班上最傻的女生之一,据说年纪还比其他同学大,可是人家都高一,你看着像初一似的。成天跟几个傻冒一族追着我问一些最幼稚的人生问题。我多次训斥讽刺你是吧?那是为了你好,让你早点成熟。毛泽东的保健医生一次带着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