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桃华-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敬皱了皱眉头。崔秀婉是他亲妹妹,如今这样他也心里难受,可是崔秀婉办的这事儿却是害人害己。崔夫人到底是做娘的,如今女儿不在眼前,就只记好不记坏了,如此心软下去,将来说不定就有后患。
    “娘,秀婉已经去了,家里也给她做过道场,想必此时早该转世投胎去了才是。”
    崔夫人一怔,哭得更伤心了。崔敬皱着眉头安慰了几句,崔夫人却仍旧泪水滚滚。崔敬一阵头痛,想想还是做女儿的更会安慰母亲,便向崔幼婉使了个眼色,见她上前低声抚慰,自己也怕见崔夫人的眼泪,便托词读书,起身出去了。
    崔敬一走,崔幼婉的话便停了下来,耳边崔夫人的哭泣之声仿佛渐渐听不见了,只管自己坐着发呆。
    方才崔敬已经说了,太后要给沈数挑的妻子须是安平十五年生人,只这一条,就将她划出了圈外。
    但是为什么呢?太后怎么会突然想起来要给沈数张罗亲事呢?崔幼婉紧紧攥住双手,指甲抠进了掌心却浑然不觉。
    自从在京城第一次见到沈数,她就砰然心动。那时候他还是她的姐夫,纵然有万千思绪也只能深锁胸中。然而当发现姐姐并不想嫁的时候,这股子情潮就再也压抑不住了。既然姐姐不愿嫁,何不姊妹相易,既成全了姐姐,又成全了她?
    或许人生若从头就没有希望,倒要比希望之后又失望来得幸福许多。若是姐姐一开始就欢天喜地备嫁,她也不会如今日一般泥足深陷,无法抽身。可是姐姐走了,障碍已然扫除,而她借着姐姐曾经的婚约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时候,太后却偏偏跳了出来,在她面前建起了一堵难以逾越的高墙。
    为什么呢?太后为什么突然有了这个念头?难道是有什么人给她出了主意?
    “幼婉?”崔夫人哭了个痛快,收泪的时候才发现小女儿脸色煞白地坐在身边,目光散漫,表情却有些可怕,不由得吓了一跳,“你是怎么了?”莫不是被自己吓到了?
    “没什么……”崔幼婉猛醒过来,才觉得掌心火辣辣地疼痛,“只是看到娘哭,我也想起姐姐了。”
    “都怪娘。”崔夫人已经没了一个女儿,这一个就是掌中独珠了,自然是加倍地宠爱,“没事了,娘没事了,快别难过。”
    娘你是没事了,可是我有……崔幼婉苦笑着,被崔夫人推进房里躺下歇着。帐子被放下来,人也退了出去,四周一片宁静。可是崔幼婉却几乎能听到血液在自己血管里搏动的声音,两边太阳穴一跳一跳地疼痛,就如同她此刻几乎要狂涌而出却又不能不死死按捺住的心情:怎么办?怎么办!
    传言甚嚣尘上,以至于刘之敬从蓝田回来,还在路上就听说了这些事。别人或是将这些当个笑话听,他却是反复琢磨了许久,直到回了家中还在沉吟。
    刘太太一个多月没见到儿子,又是欢喜又是心疼,围着他转来转去嘘寒问暖,见他若有所思的样子,不免又多问几句,待听得是外头的传言,便没了多少兴趣:“是给郡王爷娶亲,与我们何干。”凡不与她儿子相关的事儿,她都兴趣不大。
    “这却不然。”刘之敬换下满是尘土的衣裳,坐下来喝着热粥,徐徐道,“太后分明是想操控安郡王的亲事,只不知皇上是个什么意思。”
    刘太太瞪着眼睛不明所以:“皇上?”
    “是啊。皇上是打算拉拢安郡王,还是要防着安郡王,怕是这一次就能见分晓了。”这很有可能会决定未来朝廷上的格局,甚至也能左右他的道路。
    刘太太更不明白了:“拉拢安郡王?安郡王当年可是——”可是太子的有力竞争者啊!
    刘之敬一摆手:“此一时彼一时也。”知道这些事母亲听起来困难,便笑道,“母亲也不必费心这些事,有儿子呢。”
    刘太太也知道自己弄不懂儿子仕途上的事,既然儿子说不用自己操心,便抛开了,喜滋滋道:“这些事儿娘帮不上你,就不问了。倒是蒋家的事,娘已经给你定下啦!蒋家听说你不在家,那些礼数就都通融了。”儿子这主意真是出得太好了,这就叫那个——什么欲擒故纵是吧?
    刘之敬这些日子也的确是辛苦。带他们过去的那名官员只做表面文章,便苦了他这个自请去跑腿的,着实将两县走了个遍,脸都瘦了一圈。此刻听说亲事定下来,脸上终于露了笑容:“辛苦母亲了。”
    “不辛苦,不辛苦!”刘太太喜笑颜开,跑去将聘书和庚帖都捧了来,献宝一样捧到儿子眼前,“等转过年来就去下聘。我听蒋家的意思,也没特意提要将姑娘多留两年。”
    刘之敬笑着将聘书庚帖接过来:“若他们要提,娘也只管应了就是。”
    刘太太略有些不情愿:“若是再拖两年,你都二十五了。”她还没抱上孙子呢。
    “这也不算晚。何况她年轻,就算马上娶进门,也得等到及笄才能圆房呢。”刘之敬不在意地说,目光往庚帖上一扫,突然僵住了,“娘,这是谁的庚帖?”
    “蒋家姑娘啊——”刘太太完全不明所以,“家里只有这一张庚帖,娘也不会拿错啊。”
    “这不对!”刘之敬脸色都变了,“这上头写的名字是蒋燕华,可她明明是叫蒋桃华!”
    刘太太茫然地凑过来看了一眼。然而她根本不识字,什么燕啊桃的,摆在她眼前也分不清楚:“可是,上回拿来合八字的那张帖子,娘比着看的,字写得都一样啊……”那张没写名字的八字帖可是儿子自己拿回来的,难道也有错吗?
    刘之敬瞪着眼前的庚帖。刘太太说得没错,这张庚帖上的八字与当初蒋榆华悄悄给他的那张是完全一模一样的,除非蒋家是挂羊头卖狗肉,这庚帖上是蒋桃华的八字,名字却是别人的!
    但是这实在不太可能,各人的八字里,年、月、日都是明摆着的,只是时辰上对外不宣罢了。除非蒋家这两个女儿是同年同月同日生,否则只要稍稍一打听就会被拆穿,而伪造庚帖乃是骗婚,蒋家是想结亲而不是结仇,断然不会这么干!
    刘之敬头脑冷静了一些,心却在往下沉——如果不是蒋家搞鬼,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他自己弄错了!
    “娘,这蒋燕华在家中行几?罢了,我自己去问吧。”这次不能再指望母亲了,他得自己去搞明白,那天在一墙之隔的桂花树下,他看到的究竟是谁?
    刘太太慌了手脚:“怎么回事?这,这真是错了?”
    刘之敬极力回想当日情境。蒋柏华很明白地告诉过他,那是“他的姐姐”,如此,那少女必是蒋锡的女儿才对。难道说,蒋锡还有两个女儿不成?
    想到这个可能,刘之敬只想立刻冲去找到蒋榆华,好好地问问他。然而现在书院都已放了年假,蒋榆华自然是回家去了,他现在难道能冲去蒋家询问不成?
    “可是蒋家骗了咱们?”刘太太怒气冲冲,“竟敢跟翰林家骗婚,我去找他们!”
    “娘!”刘之敬一把拉住了她,指着聘书上的名字,“这是咱们送过去的,如何能说是蒋家骗婚?你且稍安毋躁,待我再去打听打听。”
    
    ☆、第124章 新年

  本来是很热闹的一个新年,因为“先帝托梦”而增添了一丝略有些诡异的气氛。那些个高门大户里有女儿是安平十五年出生的,不免都有些战战兢兢,并不想冒着得罪太后的危险与郡王府联姻。而那些五品以下的小官儿家里,却颇有些蠢蠢欲动的,希图着通过高嫁女儿,或许自己也能提提身份。
    就在这各异的心思里,过了除夕,过了初一,很快就到了上元。
    上元是观灯的节日,今年太后在初一的外命妇朝贺上就露了口风,要请几个年轻女孩儿来宫里陪她观灯。虽说是观灯,但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太后这是在给安郡王物色王妃呢。
    “蒋桃华?”皇帝看着递到面前的一名单,手指在其中一个名字上轻轻划了划,“母后是要将她也召进宫来?”
    皇后在旁边紧紧盯着皇帝的神色,闻言情不自禁往前倾了倾身,刚想说话,触到太后的目光,又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太后微微叹了口气:“皇帝可有没有发现,每次我召蒋氏入宫,老四总是不一会儿就到了?”
    “哦?”皇帝眉毛微微一扬,“这朕倒不曾注意。”
    “你整日里忙于政务,自然注意不到这个。”太后体贴地拍了拍皇帝的手,“就是我初时也不曾注意,到后头才发现的。前些日子我叫人到外头打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给西北军采购的药材,都是用了蒋家的人。”
    皇帝淡淡地听着,等太后说完了才道:“母后是说,安郡王自己看中了蒋氏?”
    皇后嘴唇动了动,太后已经缓缓道:“皇帝,这些日子外头传言如此之盛,仍旧不乏有想与安郡王结亲的人家。”
    这话说得意味深长,皇帝不由得也正了正神色:“母后是要防他坐大?”
    “西北可是还有个定北侯府呢。”太后抬起手,向西北方向点了点,“若是再让老四娶一个高门大户的女儿,日后他若有了别的心思,如何是好呢?我知道皇帝仁厚,还念着兄弟之情,可皇帝当他是兄弟,岂知他如何呢?”
    皇后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原来这事儿还可以这么办,根本不必如她那样兜兜转转,想着法儿的一边撇清自己一边把蒋氏推出去,只要让皇帝看见了利益,为了江山他自然会做出选择。
    “选蒋氏,我是深思熟虑过的。”太后收回手,又拍了拍皇帝的手背,依旧用那种缓缓的语气道,“一则蒋氏出身不高,可你刚封了她的父亲做药师,见四品官员都可不跪,说出去比那些六七品的小官儿可好听得多了。更不必说蒋家还有人在朝中做官,又有两个女儿在宫中。
    二则蒋氏医术委实出众——老四的眼睛不是一直不好,指了蒋氏过去,还能照顾他不是?听说蓝田洛南两县都要给她立生祠了,说是能保佑人逢凶化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