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三世-第1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旭能让这种情况发生吗?当然不能。
他希望中华强大,这点初衷不会改变。但是他又同时不能容忍自己的将士就这样消失在茫茫人海中。他们是两千年前的人,在这个陌生的时代就如新生的婴儿一样脆弱,他们甚至走到大街上都不知道要躲让汽车,这样的一群人只有集体团结在一起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分散开来除了少数的人能生活下去,其余的人一定会在这个陌生时代被生活,被社会窒息而死。
秦风悍勇的漫漫黄沙也注定了这个结局。
所以秦旭必须让他们抱团,何况,他们抱团在一起,秦旭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否则,秦旭很可能会被“秋后算账”的。
“呵呵,主席,秘书长!今天的天气不错,嗯,这样,我是第一次到首都,可否带我去参观一下?”秦旭打断了仍旧在滔滔不绝述说整编方案的宁文泉。
宁文泉愕然,然后马上看向赵菁华。
赵菁华眼中流露出一丝失望的神色,“呵呵,当然,这样吧,让文泉陪你四处看看!有什么需要就告诉我!我要去处理点事情,没办法,四国联军还在大陆上站住了脚,不把他们赶下去不放心啊!”
说着赵菁华走过来,秦旭忙起身向他伸出了右手,赵菁华双手握住,然后轻轻拍了拍秦旭的手背道:“秦旭啊,我听小纪说过,你曾经也是我中华军的一份子,在西北作战的时候很是勇敢啊!这次的首都保卫战你的部队表现的也很顽强,嗯,党和人民会记住你的!”
‘我的部队?’秦旭陡然一惊。这些政治人物说的话都是要拆开来听的,有时候一两句话就等于肯定和决定了一件事情。例如秦旭一开始就发现赵菁华一直管他叫“秦旭”,而宁文泉则称呼他为“秦三世陛下”,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称呼,它往往代表了某些人的想法和政治动向。宁文泉是秘书长,他的能量很大,但是都是隐性的,所以,他对秦旭称“陛下”一是对秦军的尊重,满足他们那点虚荣心;二是他这样称呼即使流传到外面也不能证明中华政府承认了这支军队的独立性。而作为一国表率的赵菁华则不能称呼秦旭为“陛下”,否则就等于中华承认了秦军跟他有平等外交的权利。这种语言艺术一度让秦旭感叹震惊不已,措手不及。
而这次赵菁华的一句话仍然让秦旭措手不及,那就是赵菁华的那句“你的部队”!
极无锋,侍立左右,秦旭和宁文泉并排而行正在逛故宫。
秦旭身后是秦军九人护卫并排而行,秦节被秦旭安排去根据纪长亭的指挥将进城的“秦家军”安排妥当。
宁文泉身后则只有两个随从充当导游向众人讲解故宫的历史。萧然和纪文辉这两个后生在从中南海议事厅出来之后给极无锋打了个眼色就急匆匆的走了,看样子是准备去问问赵菁华为什么会谈到“整编”的事情。他们非常疑惑,为什么赵菁华跟他们谈论的时候没有提到这个,同时宁文泉怎么这么快就弄出了这样一个完备的“整编方案”。
秦旭没有关注他们二人的动向,他在听见赵菁华说“你的部队”的以后整个脑子就是晕乎乎的。赵菁华这样说,那就是承认了秦旭对秦军的领导权,但是同时也给了秦旭一个信息:你可以拥有这支军队,但是前提是它是属于中华的,不是你个人的私人武装。赵菁华在秦旭手背上拍的那几下也让秦旭有种惊心的感觉,似乎是在告诉秦旭,别以为你有了这支军队就可以为所欲为,可以跟中华推三阻四讨价还价,如果必要,他会狠狠的将这支军队“拍”死!
十月的首都秋高气爽,阳光温和,但是秦旭还是出了一身的汗。厚厚的龙袍穿在身上,的确没有宁文泉等人穿着一身的高档西服那么透气。看看极无锋,厚重的铠甲更是将这个忠诚的大个给整的满头大汗,“黑金战甲”的面罩已经翻起,稳稳的架在头盔上,只是从眼角的汗水可以看出他现在是多么痛苦。他身后的九名秦军将士也是一般模样。
秦旭很是无奈。这么多人忠心耿耿的跟随他,所追求的不过是帝国往日的辉煌,可是,自己真的能给他们这个微薄的希望吗?
他们穿过了东华门,协和门,崇楼,昭德门,一路的景色怡人,那两个充当导游的随从一路不停的解说,可是秦旭却一句也没有听进去。倒是极无锋和九名近卫亲兵对这些建筑和景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毕竟这些融合了中华两千年文化的建筑和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建筑相差还不是很大,所以看着有种特别的熟悉感。特别是这个地方据说还是那些“伪皇帝”居住的,那种神秘性也使得这些士兵展现了莫大的兴趣。其中一个叫“子戍”的亲兵更是不停询问那两名导游,
“为什么这个地方叫东华门啊?”
“咦,那个水池的水是怎么引过来的?”
“这崇楼为什么不斜拉一个曲斗栈道连接那边的角楼呢?那样速度不是更快吗?”
面对这些问题,两名导游很是无奈的进行了一些自我理解的回答,不过显然,子戍并不满意他们的回答,时常盯着那些建筑出神。要不是身旁的亲兵喊他就该掉队了。
宁文泉一路上也在思考刚才赵菁华对秦旭说的话:显然主席看见秦旭突然打岔是不愿意接受“整编”的事情,所以才对秦旭承认他对秦军的领导权,哼,这个不过二十出头的小子真不知死,这么点年纪,一点根基都没有就敢向主席要求独揽军权,如果不是这支莫名其妙的军队拥有令人垂涎的“黑金战甲”,哼。。。。。。只是,这个小子会跟萧然和纪文辉一样接受主席抛出的“橄榄枝”吗?
想到萧然和纪文辉宁文泉就不禁苦笑不已。他们二人看似老成持重,可是却涉世未深,最起码没有看透政治的虚假性。他们以为主席真被他们忽悠几句就对他们言听计从了吗?如果他们真这么想,那不是把踏着万人向上爬的主席看成了白痴就是把自己太当成个人物了。在和萧然纪文辉了解完情况之后,赵菁华就召见了他,并且根据自己从萧然和纪文辉那里了解到的情况让宁文泉准备了许多套的方案。这份超然的驾驭力和透然力实在让宁文泉佩服不已。
摸了摸兜里仍旧揣着的其余几个方案,宁文泉想着是不是该跟身边这个不知天高地厚又的确有自己可倚仗的资本的小子说说他的第二套方案---“分化方案”。
“秦三世陛下,穿过这道太和门就是故宫的中心‘太和殿’了!”宁文泉对一直不知道在沉思些啥的秦旭道。
“啊?哦”秦旭这才从自己的思考中醒过来。
(收藏又多了,非常感谢!希望推荐票也能跟上!哈哈,这不算求票哈,只是希望施舍一点。。。。。。(*^__^*)嘻嘻……)
    

第一第二十三章 皇权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
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而我们眼前所看见的宫殿则是三大殿中最威严神圣的太和殿!”
那个名叫淳孝的导游是一个满族人,正统的皇族后裔,汉姓是李,这倒无所谓,倒是他的满姓非常独特---“爱新觉罗”---如果满族皇帝地下有知,知道自己的子孙正带着人来介绍自己的居所不知道会作何感想。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故宫内最大的宫殿。
明代时,它名为奉天殿、皇极殿;到了清代改称为太和殿。
它经历过三次火灾和一次兵灾,现在可见的是清朝所建的宫殿。
太和殿面积为二千三百七十七平方米;从地面到脊吻的起架最高,达三十五点五米。它是最高等级的殿宇形式:五脊四坡庑殿顶,黄瓦重檐;梁楣彩画用的是金龙〃:和玺彩画〃:;就连角檐垂脊上仙人身后的小兽数量也最多,用了十个。殿内顶棚全是金龙图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衔宝珠的浮雕蟠龙藻井。
如此的建筑给人一种万龙竞舞的磅礴气势,殿的中央设楠木镂空透雕龙纹的金漆基台,上设九龙金漆宝座,宝座背后有雕龙金漆屏风;宝座两侧又有六根贴金盘龙大柱,东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西朝着宝座张望,西侧三根金柱的龙首向东朝着宝座张望,使整个大殿万龙竞舞,从而营造出捍卫宝座的气氛。
太和殿一共拥有七十二根大柱,四千七百一十八块金砖,是明清两朝皇帝举行登基大典的地方,同时也是朝贺之地。。。。。。。”
爱新觉罗淳孝滔滔不绝的将整个故宫和眼前宛如天地一体的太和殿的历史徐徐道来,语气里充满着不一样的自豪和向往。在他的族人统治着整个华夏的时代,是整个中华封建制度处于顶峰的时代,皇权高度集中,“天子声者,万人和”成为了现实。它创造了中华历史上最富庶的时代,但是同时,满族的统治者们也为中华民族此后数百年的灾难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正是他们的闭关锁国不思进取才导致了中华的日以落后,与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以致如今想要追回弥补这段差距也要耗尽中华民族数十亿人的心血。
正是“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化”!
那清帝国的覆灭是不是“皇权过剩”的原因呢?如果当时将“皇权”减弱是否就能拯救当时的中华呢?
望着眼前气势磅礴,与天地融为一体又独显得天独厚般巍然矗立的太和殿,秦旭一时是思绪万千却偏偏想不出个所以然:如果我将皇权下放到忠黎佐天等人的手里是否会更好呢?不行,那样的话恐怕没等我出这个故宫中华军和秦军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