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编者的话-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月,其卦为遁,其象为,遁者,退藏也。是阴渐长而阳渐退藏的意思。 

七月,其卦为否,其象为,否者,塞也。此月虽是阴阳平衡之时,但生气已闭塞,与正月相反。正月是三阴在上而渐消,三阳在下而渐长;七月则是三阳在上而渐消,三阴在下而渐长。此谓之否。 

八月,其卦为观,其象为。观者,看也。是阴气显著而大为可观之意。 

九月,其卦为剥,其象为。剥者,落也。即万物雕零,衰落之意。 

十月,又复坤卦,达至纯阴,万物枯亡,生机已尽。但阴极必反阳,冬至一阳生,又会阳长阴消,进入下一周期。坤卦虽是纯阴主体,天地万物的生机均含藏于其中。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万物是在阴阳消长中,往来伸屈,周而复始地运化着,但繁盛的反面即虚静之处,含藏着无限的生发动力。这就是“道”的运化规律。所谓“反者道之动”,盖是此意。 


“弱者,道之用。” 

事物的运化是向反面趋移,是阴至而阳,阳至而阴,物极必反。 

从这一运动的规律看,立足于冬,必走向夏;立足于夏,必走向冬;立足于昼,必走向夜;立足于夜,必走向昼;立足于盛,必走向衰;立足于衰,必走向盛。 

同样道理,立足于刚,则必走向柔;立足于柔,则必走向刚;立足于强,则必走向弱;立足于弱,则必走向强。只有立足柔弱,才能走向刚强。凡强大之物皆来自弱小,“合抱之木生于毫未”。因而,只有处事柔弱,不争、谦下,方可成就大事业,达到成功之目的。这就是“为无为而无不为”。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有”是指天地阴阳之有形象的事物。“无”是指无形无象的混元无极,即“道” 。“万物”,指芸芸丛生的亿万生灵。 

天下芸芸丛生的亿万生灵产生于天地阴阳,天地阴阳来自混元一气的无形大“道”。 

本章主要讲了自然界的辩证法。 
 
《道德经》之(41——45) 
 
[ 作者:任法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934    文章录入:admin ]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清静无为的真常之道,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空洞虚无,至为微妙,完全不同于凡见的万事万物。天性纯全,未被后天机智情欲凿丧的上等之士闻之,必能领悟其奥妙,躬身以行。天性半备的中等之士闻此道,虽能略知其中奥妙但较肤浅,半信半疑,因而若行若止,顾虑重重。下等之士,其天性全被七情六欲、机智巧诈而蒙蔽,不知进道修德,只想贪享世味,追逐名利,其心其行,背道而驰。因而,他们闻知恬淡无为的大道,根本不屑一顾,甚至嗤之以鼻,哈哈大笑。如果不被这般人嗤笑,就不足以显示它的重大意义了。 


“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 

关于上士闻“道”的勤行、下士闻“道”的大笑,于此立言明示: 

明了大“道”的人,不露锋芒,含藏内敛,不尚机智,庸庸愚愚,似无所知;对大“道”有进向的人自然无为,潜默自修,暗然自养,事事不敢为天下先,处处以为已不足;讲“道”之人,言行举止,平常自然,于众生同处,而丝毫不出风头,无异常人。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无为”之德,谓之“上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因而,广大之德,亦如空谷一样,不见其德。 

大白妙道之人,修内而忘外,不择贵贱,不介是非,忘其尊卑,居下而自安。 

有大德的人,谦虚自慎,常常感到自己德不足。 

建德之人,虽积德已厚,却自以薄处。 

天真纯素,真诚不妄之人,内心虽朴实敦厚,外貌如素体,可随方就圆,顺五色而变。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端方正直的人,虽坦然大公,堂堂正正,却似一大中至正之圆,无棱无角,不伤害他人。 

成大器的人,无不经受长期磨炼,艰苦奋斗。姜尚直至八十余岁才辅佐文王灭纣兴周,大展宏图,功勋卓著。此乃“大器晚成”的典型例子。 

大“道”“听之不闻”,犹“视之不见”,因而,最大的声音是无声,谓之“希声”。 

“道”无形象,“视之不足见”。因而,最大的物象是无形之象。 

虚无自然的真常之道,隐含在天地万物之内,无名象可睹可闻。此谓“道隐无名”。 

大“道”虽无形象,下士闻之而大笑,但只有“道”善于辅助,万物才得之以成。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无极太空生出一气,一气分出阴阳二气,二气合和生出中合之气,阴、阳、和三气生出自然万物。 

这是宇宙起源论,指出三气由虚空生出,万物由三气生出。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自然万物虽千差万别,形态各异,但它们都由阴阳二气合和而成,都包含着阴阳两种物质因子,包含着内在的矛盾。这两种相反而矛盾的物质因子是互相补充、彼此和谐的,它们是对立统一的。 

阴阳二气的妙用在于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 

常人最厌恶的是“孤”、“寡”和“不谷”,而至为尊贵的帝王却自称为“孤家”、“寡人”。这是虚心谦下,上下取和之意。 

事物常以谦下损已而得益,以尊贵益已反招祸。为人谦下,则受益不浅;高傲自大,必有损于己。 


“人之所教,亦我义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古之以此道理教化人们,教人戒骄戒躁,谦让居下,忍辱仁柔,我也以此而教之。 

横暴强梁之人,仗权势,施淫威,伤天害理,他们必自种恶果,成为众矢之的,不得好死。我将以此为鉴镜,作为教育别人的根本。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遍满太空的真空妙气,虽至虚至柔,却可驰骋天下,渗入任何致密而坚硬的物体,在里面自由出入,穿来穿去。我由此可以类推,“无为”也和这种无形之气一样,可以无所不至,无所不为。无所不成,收到特殊的效果。“道”不言而教,不令而从,无为无造,无形无象,然而,它的功能是天下任何事物不能期及的。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虚荣和身体相比,那个最亲?身体和钱财相较,那个最多?得到名利却命丧黄泉,那个是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贪图名利之心愈甚,劳人身心、耗人精气愈多。不义之财积藏的越多,招祸身亡的危险性越大。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誉钱财皆为身外之物,人不可没有它们,但取之有道,得之有理,享之有量,不可贪之过甚。只有知道满足,才不会遭辱身之祸,只有适可而止,才不会遭亡身之灾,而可以平安无事,免遭祸殃,寿尽天年。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生万物、成万物者,是气化的自然之道,然则无形无象,犹若缺然不足。 

充满宇宙的自然元气,好似真空一样,但它可生物生人,妙用无穷无尽。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真空妙气,生育成就万物而不存私,最为正直。然而它却因物顺物,不与物争,好似受委屈一样。 

天地间飞禽走兽,品物万类,千姿百态,精巧无比,它们无不由“道” 雕琢而成。然而“道”无为无造,好似笨拙者一样。 

天道运行,四时成序,寒署往来,昼夜交替,极有规律, 一清二楚,然而它却一言不发。 


“躁胜寒,静胜熟。清静为天下正。” 

寒与热即阴与阳,它们是两种相反的能量,阳动阴静,作用功能截然相反。 

然而,人急走或奔跑可以战胜寒冷,安静下来则可以克服暑热。 

由此可知,阴阳二端,各有所偏,相胜相负,皆非大中至正的自然真一妙道。只有清静无为的虚无大道,体性圆满,中正不偏,是谓天下之正道。 
 
《道 德 经 释 义》(46—50章) 
 
[ 作者:任法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25    文章录入:admin ]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恬淡无为的自然之道行于天下,各国必安守本分,无争无战,和平相处,马亦守其本份,事农耕田,引重致远,为正常的人生效力。 

天下无此无为之道,人失其常,物弃其份,各国必争城掠地,互相攻伐,互相残杀,战火不息,马亦弃份,长年作战与郊外。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所有这些兴兵动战、伤残百姓的罪恶,皆由私欲过甚、贪得无厌引起。因而,灾祸没有大于不知止足的,罪过没有大于贪得无厌的。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所以,只有具有知足之心的人,才会经常感到满足,而不去侵夺别人,避免咎祸和罪过。 

 

第四十七章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有“道”之人,视天下人之身,亦我之身,天下人之心,亦我之心;我之所恶,天下人亦必恶之,我之所好,天下人亦必好之。虽不出门,而返观我之身心,则天下人之身心尽知矣。 

横暴强梁,我之所厌而弃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