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边。
无论这种系统或机制的力量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在没有受到激励和引导的情况下,这种力量是沉睡的、迟钝的、潜伏的。请注意“服务”这个词:表示这一系统或机制是你的仆人。如果没有主人的指令,豪华公寓里的仆人会仅凭对主人心思的猜测,主动地擦拭银器、准备午茶或者洗衣服吗?不要有这种指望。此外,如果你聘用的仆人只会讲你听不懂的外语,而主人只会说仆人听不懂的英语,那你还能指望他为你做什么?你看,心理控制技巧既是语言翻译员,使作为主人的你能与“内心的仆人”交流并让它理解你的意思,又是一种手段,使你能给心中的仆人下命令,以便它能完成你交代的事项并取得成果。
按照可能性来思考
你必须提供目标。而要想提供一个能激发你创造性系统的目标,你又必须按照眼下的某种可能来思考最终结果。你必须清晰“看到”目标可能的样子,以便对你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来说,这种可能性是真实的。实际上,它要真实到在眼下就能激起目标已经实现之后所拥有的相同感觉。
这并不像乍一看那样困难或神秘,你我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是这样做的。比如说,你对将来可能发生的不利后果有什么担忧(这种担忧通常伴随着焦虑感、无能感,还可能有羞辱感)?因为从实用的目的讲,就算目标失败了,我们也已经提前经历过失败后才有的同样情绪。我们为自己描绘失败的样子,这种样子既不模糊也不笼统,而是栩栩如生、纤毫毕现。我们为自己再三重复失败的画面。我们要回到记忆中去,挖掘过去的记忆中失败是什么模样。
请记住我们前面强调过的内容:我们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无法辨别真实经历和生动想象的体验有何区别。我们的自动创新机制总是对环境、情势或局面作出恰当的反应和行动。它只关心与环境、情势或局面有关的一条信息:你相信它们是什么样。
神经系统辨别不出真假失败
因此,如果我们老是想着失败,不断向自己描绘失败的画面,以至于它详细到被我们的神经系统误以为确有其事,那么,我们就会体验到真失败后所具有的同样感觉,甚至连身体的反应也会以此为依据。
从另一方面讲,如果我们脑子里始终怀有积极的目标,将这一目标栩栩如生地向自己描绘,以至于生动得能使其为真,并且按照目标真正成功的样子来思考目标,那么我们也会体验到胜利的感觉:自信、勇敢以及相信后果称心如意的信念。
我们无法有意识地窥探自己的创新机制,看看它适合于成功还是适合于失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感觉来确定它的当前状态。当它的状态与成功相符时,我们就会经历胜利的感觉。
设定心中的机器与成功相符
如果说操纵创新伺服机制有个简单的窍门,那就是:召唤、获取、激起胜利的感觉。当你感到成功、感到自信时,就会成功地行动;如果这种感觉很强烈,你几乎就不会做错事。
胜利的感觉本身并不能使你成功地为人处世,但从本质上讲,它可以说是一个信号或迹象,标明我们调整后的状态是否与成功相一致。这就好比一个温度计,它不能在室内制造热量,但是可以测量热度。然而,我们可以用一种非常务实的方式用这根温度计。请记住:当你体验这种胜利的感觉时,你的内心机器就做好了成功的准备。
过分努力地想有意识激起自发行为,反而可能破坏自发行为。你只需界定你的目标和最终结果,这样做更容易、更有效。清晰而生动地向自己描绘这一目标或结果,然后只需要获取这样的感觉:它和理想目标已经成为既定事实时你体验到的感觉一模一样。接着,你就可以自发地、创造性地去实践;再接着,你可以运用无意识思维的力量;之后,你的内心机器便为成功做好了准备:它会引导你作出正确的肌肉动作并修正动作,会为你提供创新观点;可以说,使目标成为既定事实所需的一切,它都能为你做。
这种胜利的感觉是怎样赢得高尔夫比赛的
卡里·米德尔科夫博士在1956年4月的《绅士》杂志上撰文说:“胜利的感觉”是高尔夫球冠军的真正秘诀。他说:“去年我在马斯特斯进行第一个回合高尔夫球比赛4天前,有了一种感觉,觉得自己肯定能在比赛中获胜。”“我觉得,我作出的每个挥杆动作,都能使我的肌肉处于完美的位置,使我能像自己希望的那样击球。在轻击时,这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又来了。我知道自己并没有改变手握杆柄的位置,而我的双脚也处在平常的位置。但是,我觉得有某种东西在我和高尔夫球洞之间画了一条线,这条线清晰得就像在我的大脑里‘文身’了一样。带着这种感觉,我要做的就是挥杆,剩下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米德尔科夫接着说,这种获胜的感觉是“每位优秀高尔夫球手的秘诀”;当你有这种感觉时,球甚至会弹到你希望的地方;这种感觉似乎支配着那种叫做运气的神秘元素。
拉尔森先生在环球系列赛中成就了自己的威名。他说,赛前那天晚上,他“有一种疯狂的感觉”,觉得第二天他的表现会完美无缺。
如今的运动员有时候会将这种获胜的感觉说成“身处某个区域”,就像进入了一种完全放松、对结果充满自信的时空状态和情绪状态。只用通过观察,我们就经常能感知到他们处在这个区域。可以回想一下足球运动员约翰·埃尔韦最后那次“一条龙”带球突破,这次突破使克利夫兰布朗斯队无缘“超级碗”的争夺——足球迷如今都称这种动作为“直接射门得分”。几乎每个目睹这一动作的人,在它开始上演时都面面相觑、相互点头,甚至对于布朗斯队的球迷而言,出现这种“直接射门得分”的事似乎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注定会发生。
不过要记住:这里说的区域并非真实的物理地盘,也不代表身体技能或技术水平突然发生变化,甚至连统计概率或既往经历也无法证明它的合理性。它纯粹是一种情绪状态。在我看来,它是指将完成射门任务这一职责完全地、彻底地交给伺服机制去完成。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对伺服机制的一种托付,以至于一切焦虑、担忧、压力和绝望情绪都于一瞬间消失,当事人只需以一种平静的、例行公事般的方式,去履行自身必不可少的功能就行了。
许多人都想方设法寻找合理的途径,去激发这种招之即来的情绪状态。据报道,一些顶尖职业运动员(其中包括安德烈·阿加西和格雷格·诺曼)斥巨资聘请近年来广受公众欢迎的励志大师托尼·罗宾斯,请他传授这种“快速进入比赛状态”的技巧。
这种胜利的感觉的确具有魔力。它似乎可以消除障碍和不可能性,它可以运用过失和错误来取得成功。J·C·彭尼就曾讲述他听自己的父亲在病榻上弥留之际说,“我知道吉姆会成功的。”从那时起,彭尼就觉得他无论如何会取得成功,尽管当时他并无有形资产、没有钱,也没受过教育。J·C·彭尼连锁店是在许多不可能环境下和令人沮丧的时刻创建起来的。然而,无论何时,彭尼只要遭受了挫折,就会想起父亲的预言,从而觉得自己一定能渡过眼前的难关。
在挣了一笔钱之后,他在到了多数人早已退休的年龄时,却又因故倾家荡产。他发现自己身无分文,但已经过了年富力强的时期,可以说,看不到有什么证据表明他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但是,他再次想起了父亲临终前说的话,于是很快便重新找回了胜利的感觉,而现在,这种感觉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如影随形。他重新通过白手起家发了财,不出几年,他经营的连锁店比破产前还要多。
彭尼先生具有的是一种最根本、最彻底的信念,即“我是那种一定可以成功的人”。这一信念深深地嵌入到他的自我意象中,成为他成功的最坚实基础。
遗憾的是,许多人从父母或其他权威人士那里听到的话恰恰相反,这使他们相信失败的概率远比成功的可能性大,因此他们渐渐相信,他们是那种似乎永远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人。
自我认识和自我说服之间的区别,其力量不应被低估。
“这种胜利的感觉”使赖斯·吉布林成功
著名的赖斯·吉布林人际关系诊所的创始人、《怎样在与人交往中获得力量和信心》一书的作者赖斯·吉布林曾经读过本章的第一稿。读完之后,他向我讲述了与“这种胜利的感觉”相伴的想象力是怎样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起到奇效的。赖斯曾经是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和销售经理,从事销售工作多年。他在公共关系方面做过一些工作,并成为人际关系领域的一名专家,并由此颇有威名。他喜爱自己的工作,但又想拓宽从事的领域。他最感兴趣的对象是人,经过多年研究之后,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他都认为自己对于人与人交往中的常见问题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法。他想就人际关系发表演讲。然而,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他在演讲方面缺乏经历。赖斯对我说:
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我的远大志向。我在公众场合发言的唯一经历,就是在销量会议上向我自己的一部分推销员讲话,再就是在部队担任兼职辅导员时有过一点公开发言的历史。准备在一大群听众面前演讲,这种想法吓得我惊惶失措。我就是无法想象自已成功地演讲。不过,我在向自己的推销员工们讲话时一点也不紧张,在向一队战士讲话时也一点问题没有。我就那样躺在床上,努力想回忆向这些人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