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评梅不同意,非要参加高君宇的追悼会不可。
风流才女——石评梅传第三十章
第三十章
1925年3月29日,星期日。
高君宇追悼大会。
这天,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暂时休会一天。
刚刚二十一岁的天津代表邓颖超。一早起来,收拾停当,离开住所,便赶往北京大学第三院大礼堂.去参加高君宇的追悼会。
党的“四大”闭幕以后,高君宇受周恩来的委托,做他与邓颖超的“红娘”,路经天津,特地下车去看望她。事隔仅仅一个多月,高君宇便去世了!
这突然降临的噩耗,不但使邓颖超十分悲痛,也使她十分震惊!那是个多么好的青年呵!——待人温和。性格沉稳,内心蕴藏着高度的革命热情;他对石评梅女士的爱情,也是相当的诚挚,纯真,坚定,专一。即使得不到与评梅女士的结合,仍旧把他的一颗爱心,和全部的精力,都倾注于革命事业!真是个好青年!
但是由于长年奔波,积劳成疾,心力交瘁,猝发的病症,终于夺去了他的生命!成为人间的一出悲剧!
哦,我仰慕他和评梅女士的相爱,我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恩来不是也仰慕、支持他们的相爱吗?而且,恩来在信中对君宇称赞不已,赞叹他的品质,敬重他的为人,说他是一个有为的青年。恩来要是知道君宇逝世,该有多难过,该有多悲痛啊!
这几天,邓颖超特别注意各个报刊关于高君宇的报导。——
3月24日,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第106期,发表了《悼念我们的战士》的文章,说,——
君宇再不能以文字与读者诸君相见了!但他那热
烈的革命精神永远留在本报,也更永远留在读者诸君
的记忆之中!
3月26日,《北京大学日刊》登载了悼念高君宇的启事。
3月28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中国青年》第72期。发表了贺昌的文章:《悼念我们的战士——高君宇同志》,——
君宇在‘五四’运动中,是一位强有力的健将,对
于中国革命问题和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均有深切明确
的见解,最早在北方即从事职工运动。……他留俄京
数月,参加国际青年运动,谋东方被压迫青年与西方
劳苦青年群众的团结。当时,他极热心地研究共产主
义的理论与经验。不久,即回国内,投身于民族解放
运动,在《向导》与《政治生活》等刊物中,做了不
少理论上的指导。他对于中国的青年运动,有极大的
努力。
29日这天,《北京大学日刊》还登了《高君字传略》,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
邓颖超是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是含着热泪读了这些纪念性的文章的。她还想到:更难过,更悲痛的,大概莫过于君字的情人——石评梅女士了。君宇的追悼会,评梅当然是要去的。她想:我一定要找到她。安慰安慰她,就说不但是我,还有君宇生前的朋友、好同志周恩来,也对她深表同情和慰问。
邓颖超怀着对君字悼亡的深切悲痛,和急于见到评梅的迫切愿望,匆匆往北河沿北大三院的大礼堂走去。
还不到九点,她就赶到了三院大礼堂。
高君宇的追悼会,就在那里举行。
会场庄严,肃穆。君宇生前的战友、同学、老师,苏联大使馆以及其他外国友人,都来参加追悼会了。挽联,花圈,挽樟,从会场的正前方,到左右两旁,一溜两行,全都摆满了。李大钊,邓中夏,范鸿吉,赵世炎,王若飞等,都送了挽联,花圈。
邓颖超仔细地看着这些花圈和挽词,——
诚实革命乃矢苑第一流,该死者不死,不该死者
竟死,我要拔剑问苍天!
年少是风流玉石俱焚长抱恨,
满腔怀热忱旅旗化赤有遗功。
……
她想把挽词挽联都看看,无奈人太多,不能全看到。她抬头往会场那边望望,正中是高君字的遗像,和评梅写的君宇自题像片上的几句话,——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
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
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
邓颖超把这几句话,反复读了几遍,她被君宇气势奔放、激励人心的诗句,以及他光彩照人的高尚情操和伟大的革命胸怀,深深地感动了。
遗像两旁是评梅送的挽联、挽词。邓颖超心中一动,往前绕过去。只见一边是挽联,——
君宇千古
碧海青天无限路
更知何日重逢君
评梅 挽
另一边,高悬着白布横幅。上面是评梅题写的挠词,——
梦魂儿环绕着山崖海滨,
红花篮青锋剑都莫些儿踪影。
我细细寻认地上的鞋痕,
把革里的虫儿都惊醒。
我低低唤着你的名字,
只有树叶儿被风吹着答应。
想变只燕儿展翅向虹桥四眺,
听听哪里有马哀嘶;
听听哪里有人悲啸。
你是否在崇峻的山峰,
你是否在浓森的树林。
呵!刹那间月冷风凄,
我伏在神帐下忏悔。
为了往日的冷落,
才感到世界的枯寂。
只有明月吻着我的散发,
和你在时一样;
只有惠风吹着我的襟角,
和你在时一样。
红花枯萎,宝剑葬埋,
你的宇宙被马蹄儿踏碎。
只剩了这颗血泪淹浸的心,交付给谁?
只剩了这腔怨恨交织的琴,交付给谁?
听清脆的鸡声,唱到天明,
雁群在云天里哀鸣。
这时候,君宇君宇,你听谁在唤你?
这时候,凄凄惨惨,你听谁在哭你?
评梅 再挽
邓颖超被评梅的挽词所表露出的深切的痛,与深沉的爱,深深地感动了。她不觉眼睛有些潮湿,心也跳得快了。
看完评梅的挽词,邓颖超想见到她的心情,愈发迫切了!君宇的死,一定会给评梅女士带来难以平复的悲伤和极大的哀痛,她一定要见到君宇的情人,她有责任让评梅在痛苦中得到些安慰。
她在人群里来回寻觅。完全出乎她的意外,当她把整个会场,把所有参加追悼会的人,统统寻找了一遍,巡视了一遭以后,竟然没有找到评梅!当她断定评梅今天确实没有来参加高君字追悼会的时候,她不禁感到呃然!
也许,评梅今天会晚些时候来?
九点整。追悼大会开始了。是中共北方区党委宣传部长赵世炎主持的。可是,直到散会,邓颖超始终没有见到评梅。
散会了,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离开了追悼大会的礼堂。邓颖超的心里,除了沉痛而外,还因为终于没能见到评梅一面,而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怅惘。她怀着这种心情,随着人流,离开了北大三院。
原来,昨天,兰辛他们劝阻石评梅,不让她来参加高君字的追悼会,评梅声言就是死也要去参加。
兰辛耐心地劝导说:
“评梅,不管从哪方面讲,你都应该去!但是,考虑到怕你过度伤心,搞坏了身体,那样,我们怎能对得住死去的君宇呢?君宇是爱你的,他活着也绝不希望你搞坏身体的!评梅,真有个好歹,我们既对不起活着的,也对不起死去的!你说是吗?”
大家也都一齐劝说,评梅寂然半晌,方才颔首应诺。不过,她要写挽联挽词,请兰辛带去。
兰辛满口答应。
风流才女——石评梅传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高君宇追悼会开过以后,他的灵枢是运回山西,还是另行安葬,一时难以决定。
后来,石评梅提议,应该按照君宇生前的愿望,把他葬在陶然亭畔。
陶然亭不但是君宇生前经常秘密活动的地方,也是他和评梅常常漫步的地方。
评梅记得她和君宇最后一次漫游陶然亭,君宇曾经对她说过这样的话:
“北京城这个地方,全被军阀权责们糟踏得乌烟瘴气,肮脏不堪,只剩下陶然亭这块荒僻的地方,还算干净!记住,评梅,倘若你果真是爱我的朋友,我死后,就葬在这里!朋友,请记住,我今天把我身后的事情,托付给你了!”
后来,高君字在给评梅的信中又提到身后的事,——
昨天是我们去陶然亭的日子,也是我们历史上值
得纪念的日子。我们的历史一半写于荒斋,一半写于
医院,我希望将来便完成在这里——陶然亭。珠,你
不要忘记我的嘱托,并将一切经过永久记在心里!
评梅想:无论如何也要满足君宇生前的愿望。君宇对谁也不曾有过什么要求,即使对待评梅的爱,他也是尊重评梅的意愿。他只有这点身后事,算是对评悔的要求,她能不按照他的意愿办吗?能不满足他吗?她欠他的实在太多了,她以终生的追悔都是难以挽回的!他就这么一点点的嘱托,她怎么能不照办呢?
高全德、兰辛,把评梅的意见向党组织做了汇报。党组织同意了评梅的提议,决定按照高君宇的遗愿,把他安葬在陶然亭畔。
为了避免段棋瑞军阀政府的干预、寻衅,丧事完全用石评梅和高全德的名义进行。
陶然亭的土地,原是属于慈悲庵的庙产,坟茔占地需要花钱购买。评梅知道,当时组织上经济很困难,她曾经多次要求,一切费用由她承担。得到的答复是:组织上花钱。他俩出面。
当时,光购买墓地,就花了银元24元。其他建造墓穴,墓碑,法华寺亭灵,运灵安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