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破译山海经、纳斯卡线条与周易之谜-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5000米不同岩性的锆石中; 普遍存在柯石英和超高压矿物包体的组合; 并且在区域3800平方公里范围内以及多个(400…1000米深)卫星孔不同岩性锆石中,均普遍有相同的发现; 表明苏鲁地区曾发生大陆地壳三维空间巨量物质深俯冲至100公里以下地幔中的壮观地质事件。地表岩石在上下100公里这么巨大的尺度上,上下穿插,难道不会形成空洞吗?难道不会把地表的植物和海水带入空洞吗?为此,我们绝对不能把高原地下5000米到1万米深处的构造,简单的理解为象普通石块那样是实心的。 

对钻孔岩心的研究表明,地下深部同时存在细菌和古菌两种生物。其中有5个大类的细菌和6…7个大类的古菌,而在发现的古菌中,有4…5个大类以前人们从未见过。研究发现这些微生物具有喜高温和厌氧的特性,有些微生物的最佳生存环境甚至是68—90摄氏度,它们能摄取地下化学能(而不是地表的太阳能)。在无氧条件下,这些微生物能依靠金属元素和硫酸盐进行生命活动。在从529米到2026米的6处岩石中存在太古菌和细菌。而微生物的多样性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初步查明还有嗜甲烷菌、嗜酸菌和嗜铁菌。在地下3910多米高温、高压、缺氧、贫营养的极端条件下也发现了大量微生物。在3910米左右的岩心中还分离出一株嗜热厌氧菌的活体。对5000米深度的岩石与泥浆进行DNA鉴定,发现均含有地下微生物的新家族,并培养出微生物活体。 

以前人们认为石头里没有生命,但这些微生物藏身在岩石微细裂缝里,只靠‘吃’铁、镍、甲烷等生存,这就超越了人们一般常识中的生存极限,是对现有生命科学理论的挑战。生命的形成是否起源于地下?这些研究对其它星球上生命的探索具有直接的启示。科研人员在65摄氏度、厌氧的人工环境中将来自地下深处的微生物活体成功培养为一株厌氧菌,从而发现了新的细菌家庭DNA基因。新发现的微生物体内还具有特殊的生物组合,如耐高温的生物酶和蛋白质,这些对生物化学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实用意义。 

在钻探中,对地下特殊流体的研究也有重大发现。从地下400多米开始,科研人员发现了氦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以及甲烷等烃类气体的异常,而且越往深部气体异常越频繁地出现。初步研究表明,地下流体的来源可能是多样的,有一部分可能来自深部。 

利用这次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的成功技术,中国计划启动新一轮入地计划。在我国塔里木和环渤海湾分别实施8000米到1万米超深钻,在2010年前在青藏高原上打一口1万米的超深井,穿过中新生代和古生代含油(气)沉积地层,直达古老的变质基底。深入研究与资源、环境、生态密切相关的地质问题。根据上述信息,我个人乐观的认为,在2010年前,我国科研机构一定会发现青藏高原地下空间的存在,这将是一个震惊全人类的巨大发现。 

对于青藏高原为什么一直在缓慢抬升科学界一直众说纷纭。处于西藏南面的印度大陆板块一直在向北漂移,和西藏大陆碰撞,俯冲到西藏下面,这样就会产生一个力量把青藏高原向上抬升,而且西藏大陆的地壳比别的地方都厚,一般大陆地壳的厚度在30公里到50公里之间,可是西藏尤其是藏南,地壳厚度竟然高达80公里。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有法国科学家曾经提出这样的设想,他们认为在印度大陆板块俯冲挤压的过程中,有一些物质留在了西藏大陆地壳下面,有一部分就往东扩散了,这就是“侧向挤出”说。在青藏高原地面设置一些固定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测试站,通过长期观测发现,相对某一个固定点的坐标,测试站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青藏高原的地表竟然在运动。 

一个由加拿大、爱尔兰、中国、法国和印度科学家组成的科学小组,在藏南喜马拉雅山地区沿东西方向选取了4条横跨雅鲁藏布江的剖面,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技术开始为青藏高原的地壳“把脉”。 

通过对搜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整理,科学家发现青藏高原下面的地质结构很不寻常。一般岩石在常温下,电阻率是上万欧姆,可是青藏高原地面以下20公里的大面积范围内,电阻率竟然低至几欧姆。可见,青藏高原“脚下”并非全是冷冰冰的岩石,这个神秘地带东西方向绵延1000多公里,而且越往西测得的电阻率越高,神秘物质的规模越小;越往东测得的电阻率越低,神秘物质的规模越大,最厚的地方将近80公里到90公里。当时科学界提出了种种猜测,一种可能性就是青藏高原地层中含有大量金属矿,因为金属导电性好、电阻率低。但是在地下这么深的地方有这么大规模的金属矿是不可能的。这个可能性被科学家排除。 

第二种可能是,处在这个深度的岩石因为构造的原因,含有碳质的东西,由于石墨化的缘故,故电阻率很低,可是在青藏高原也不太可能有这种迹象。又或者有一些液态的物质,溶解了很多盐分,不过,在地面以下如此深的地方,如果有水,也不可能是平时在地面上能看到的水的形态,恐怕水实际上是以一种特殊的形态充斥在岩石的缝隙里面,不可能这么集中。 

种种可能性都被一一否定,最后,大家认为最大的可能就是,因为温度很高,超过了岩石的熔融点,岩石发生了熔融,于是电阻率大幅度下降。也就是说,神秘物质是一种处于极度熔融状态的流变物质,坚硬的岩石变得柔软可流动,已经接近岩浆状态,但是还没有完全熔融,而且这种物质非常黏稠,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 



新的研究结果证明,在距今240万年前;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只上升到2000米; 110至70万年前; 上升到了3500米的高度; 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昆仑山等主要山地出现大面积冰川。距今15万年前后接近到现在的高度; 成为名符其实的“地球之巅”。 有趣的是,这让我联想到了人类的起源。考古研究证明,人类在200万年前开始出现并陆续走出非洲。这与青藏高原的隆起有什么关系呢?我个人认为,在110到70万年前,由于青藏高原大面积冰川的出现,进入青藏高原地下空间的通道开始裸露,人类正是在这一时期大批进入地下空间,并在地下空间温暖的环境中脱去体毛。后来青藏高原的冰川逐渐融化,造成了地下空间的多次洪水,人类又重返地球表面。 

证据二 。《山海经》的版图 

《山海经》本来还有地理图,名叫《山海图经》,只可惜现已失落。晋代学者郭璞曾见过此图,称“图亦作牛形”,说明此图的地理轮廓是一个牛的形状。这是一个重要的线索,据此我们可以在地图上寻找《山海经》所描述的位置,看一看哪里的地形呈现牛的形状。在整个世界地图上,只有中国的某一片地区确实呈现出牛的形状,而且这片地区很大。随便到一个大一点的书店,就可以买到一片用塑料压制的立体中国地形图。可以看到整个中国版图似一只雄鸡,而在雄鸡的腹部则是高高隆起的青藏高原,雄鸡的尾部是帕米尔高原。仔细端详连接在一起的两大高原,恰似一幅牛形或鹿形图案。牛颈处为乔戈里峰及印度克什米尔地区,牛头为帕米尔高原,牛角更似鹿角,为吉尔吉斯斯坦地区和天山山脉,牛的后腿为横断山脉,牛尾巴为大巴山脉和秦岭,黄河长江皆从牛尾部发源。看来《山海经》所描绘的地区应该就在青藏高原了。然而,在青藏高原并没有五千年以上的古迹,并且地理结构也与《山海经》所描述的截然不同,仅仅是总体轮廓符合《山海经》的描述。那么《山海经》所描述的地区在哪里呢?是整个中国地区吗?不太象,因为按《山海经》的描述,其四周都是大海,中间存在一个大陆岛,而现在的中国西部是一个巨大的高原,已经存在上百万年了,不可能在五千年前出现西海。那么唯一的一个解释是,《山海经》所描述的地区显然并不是在地球表面上的这两个高原,而是在高原的地下。这个结论恐怕是石破天惊的,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胆量是难以相信这个结论的。就连我自己在最初有这个奇怪的念头时,也是不断的忠告自己,这是不可能的。然而好奇心与对反向思维的嗜好督促我去不断寻找这种可能性的证据。地表人类中的地理学家们也一定难以接受这种观点。这个胆大而奇怪的念头就是,《山海经》所描绘的地区就在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的地表五公里以下。 

为简单起见,我把这两个高原合称为牛形高原,或只称为青藏高原。在上古神话中有“天地浑如鸡子”的记载,一个有趣的巧合是,这个“鸡”就恰似中国雄鸡形状的版图,这个“子”就恰似牛形高原之下的地下空间。根据上古传说中的描述,天地其实并不是我们现在在地表上所看见的天地,地表上的天地向上看是无边无际的,而上古传说中的天是有高度的,是一片坚硬的岩石天盖,象倒扣的碗。因此说,上古人类由两支融合而成,其中一支所居住的环境一直就在地表,另一支则来自于地下的巨大空穴。因此我们现在发现,在同一民族内部的基因差别,甚至比白人与黑人的基因差别还大。有很多研究者仅凭《山海经》中的地理地名与地表的地理命名接近就直接认为《山海经》描述的是几千年前的中国地形,这是一种错觉。比如在中国的大多数城市,几乎都有“上海路”“四川路”“河南街”等命名,能因此就说该城市就是中国吗?有的城市还有“斯大林大街”等外国命名,能说这里就是苏联吗?假如真有那么一天,人类移居月球和火星,我想对地形、山丘、街道的命名很可能会仿照地球的地理命名。因此说,《山海经》中有很多现今我们仍然很熟悉的地名并不能充分说明《山海经》所描述的地区就是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