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禁苑黄昏 作者:凯瑟琳德·卡尔-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监带着太后的备用衣物、糖果、香烟、水烟等等在她背后侍立。这艘游船上有两个
桨手,手执长长的桨在控制方向。因为游船是被用粗大的黄色绳索连在两只各配备
24名桨手的船上拖着走的。跟太后上游船的只有地位最高的太监,也就是她的贴身
侍从,那两个船工不过是行船所需。宫里所有的桨手都是站着划船,在太后面前是
不能坐下的,即使与她并不在同一条船上。只有在太后的游船上皇后和女官们才能
在太后面前不请自坐。
    几艘平底船跟在太后的游船后面,船上的太监也就是那些皇上和太后在宫内走
动时通常跟在后面的。其中的一条上载着小炉子和沏茶的全部必需品,因为太后和
女官们常常喝茶,什么时候要都会有。
    我们划过湖面,靠上了一座岛。再回过头来看,宫殿、牌坊、建有寺庙的山、
奇异的玉带桥、突人湖中的美丽的汉白玉石平台,简直就像是仙境。接着我们划进
了一片开着漂亮的荷花的荷花荡,太后命令太监摘采些荷花给女官们。我对中国人
所看重的这种美丽的水生植物的由衷赞叹似乎使她很高兴。游湖一小时之后,我们
被送回出发点,上了岸。这一回公主、女官们先下船,站着等候迎接太后上岸。太
后用过晚餐之后,就请我们跟皇后和女官们一起在她御座房的餐桌上用餐。餐毕,
我们告辞回到宫外自己的住处。

                  第三章  摄政王(七王爷醇亲王)府

    皇太后拨给我在替她画像时居住的府第本是皇上的父亲的,是个极壮观的领地,
宫室宽敞,室外富丽堂皇。1900年,它被外国军队弄得一塌糊涂,从此就再也没住
过人。这回,太后陛下认为让我这个替她画像的人在那里盘桓正合适。为了让我们
居住,她叫人匆匆忙忙把它修复了,又进行了重新布置。但这地方的许多殿阁和凉
亭都已倾记,而马厩也只不过重修了一部分。我和裕庚夫人母女所住的那幢建筑保
养、装饰得很好。但除此之外,以及四周一小部分,这个庞大的园子里,大多数地
方仍处于一种迷人的天然荒芜状态之中。这地方像中国所有别的宫殿一样,由一个
个带廊子的殿阁组成,而殿阁之间是一个个宽敞的院落。宫里有个小戏楼,附带着
亲王的包厢和供宾客用的大厅,还有茶室、凉亭散布在各个角落。
    我挑了一个带围墙的花园中一组漂亮的建筑作为居住的地方。这组建筑面朝满
池塘荷叶,背临婉蜒的溪流,一座别致的桥横跨溪流两岸。其中作为主体的一座殿
阁有个极高的中央大殿,它的一边开出去是卧室和梳妆间,另一边是餐室和其他附
属房间。这大殿中央我决定用作起坐间,它那巨大的门开出去是一条与整幢建筑物
同样长的宽阔的廊子。从汉白玉石台阶下来,就进入了一所满是开了花的灌木的庭
院。这漂亮的庭院两旁有与中央大殿相似、但形制较小的殿阁,而中央大殿对面,
是一堵古雅的石墙,上面部分用砖砌出孔洞,作奇异的不规则形状。墙的正中有两
扇巨形木门,出了门是湖上一个美丽的平台,掩映在苍老的榆树中。这住所极为迷
人,没过多久人们就将这组建筑称作“柯姑娘府”了。中国人非常喜欢用别称,
“柯姑娘”中文就是“卡尔小姐”,“府”的意思是“宫殿”。后来我才知道这些
殿阁曾经是七王爷的儿子、当今的光绪皇帝在被挑选即位之后到常住皇宫之前这段
日子里的居所。
    因为太后早朝(这通常从 8点继续到了10点或门点)结束才摆姿势让我画,所
以我喝完茶之后有不少时间可以到我们这所府第的野地里到处转悠,我每天都会发
现新的美景。府第的四周围着高高的墙,中国人对自己的隐私总是保护得惟恐其不
严。野地里的某些地方呈并不陡峭的起伏,所有高处可以作鸟瞰的地方都建造了漂
亮的凉亭和望楼。其中之一是我清晨很爱去的地方。我俯视它下面宁静而安详的湖
和湖心盛开的端庄的荷花,吮吸着荷花所散发的阵阵幽香,精神总会为之一振。我
在它人口左边一块扁平的大石头上发现了一段题词。中国字我已经见过不少,知道
这大概是一首“诗”。中国诗大都不过是一句句子:用优雅而简洁的形式表达一种
美的浮想,一点儿哲学,确切地说不是诗而是“韵文”。
    后来我发现凉亭人口处的扁石上的题词果真是首诗,而且竟是七王爷本人作的。
这里曾经是他最喜爱的休息和眺望的地方。有一天他斜靠着人口处的垫子,顺手在
旁边的扁石上写下了这首诗。中国人用蘸饱墨汁的毛笔写字,几乎可以在一切东西
的表面写。他们的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所占位置比我们的字母组合少,却好看了许
多。中国绅士或侍从之类身上通常总带着笔墨,这样一有什么想法就可以随时记下
来。
    这首小诗是用毛笔写的,后来亲王的随从把字刻在石上,这样转瞬即逝的思想
就永远保存了下来。诗思显然是因下面的荷花而起:今日如此华丽娇艳,而明天它
们的美就会荡然无存。它哀叹世俗荣华之短暂:
                  今日如芙蓉,
                  昂首自清高;
                  明朝委泥尘,
                  浊污何人知。
    一天,我在一个毗邻马厩的美丽的背阴角落里见到一连串小小的墓碑,了解到
这里是亲王最最心爱的狗和马最后安息之地。每块石碑上刻着犬或马的名字,以及
颂扬其好处的话,而石碑底下就埋葬着它的骨头。亲王非常喜爱动物,据说他的狗
房和马厩是所有的宗室亲王之中最好的。
    我早晨散步时所看到的刻石上的字句,也常有出自经籍的。中国宇一向独特而
别致,深深地刻出来,或是在一处迷人的风景中高高地突起在某块粗糙的石头上,
就更是如此了。字用朱红写成或者馏金,这有时也增添了这种别致的效果:鲜艳的
色彩与石头冷冷的灰色形成令人欣喜的对比。虽则我看不懂这些字,也读不通这些
句子,但在早晨散步时还是很喜欢遇上它们。对于能看懂它们的饱学的中国人来说,
它们的趣味之大就可想而知了!在户外休息和观赏时,与刻在活生生的岩石上的他
们的大圣人的思想不期而遇,或是看见一些含有“和平”、“丰盛”之意的字凹凸
醒目或是色调  暖融融地从某个背阴的角落里跃出,就像专诚前来为自己祝福,那
是多么好啊!
    在宫内的另一个凉亭上,我可以看见从京师通往颐和园的石铺公路。皇上和太
后驻跃颐和园期间,这是条极为繁忙的通行。当我不想平静地观赏和安详地散步时,
每每就会上这个凉亭,从那里可以看见前往皇宫和从皇宫里出来的官员们的车轿和
扈从,可以看见传令兵携带着公文驰马而过,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流动商贩和他们
的货物,可以看见压得沉甸甸的插着小黄旗的大车,显示他们是往皇宫送供应品的。
有时会有一群骑兵翩翩地冲过去,他们是某个衣着华丽的年轻王爷的侍从,而王爷
就裹在他们中间,胯下的马打扮得非同寻常:马鞍是红色的,全套马具用银子打就。
紧接着是某公主笨重、装饰着花边的红色的马车,按照她在皇族谱系中的地位,有
15到30名扈从或前或后地护卫着。她的侍女的黑色马车殿后。
    中国人的品阶可以从他们的车轿外部看出来。只有当今皇上和皇后可以坐黄色
的轿子外出。皇帝的妃子坐杏黄色的轿子。至于皇帝的遗漏,皇后乘黄色的车,妃
子乘杏黄的车。公主们外出乘红色的车。一品、二品官员坐绿轿;三品、四品官员
坐蓝轿;普通人想坐轿而不想坐车的,还可以用另一种样式的轿子。平民百姓是坐
车的。这些奇异的两轮马车为北京所特有,沉重的轮子上突起铁的饰钉,一律用蓝
布罩着。车主的财富和地位可以从这罩布的质地和上面的装饰,以及拉车的骡子上
挽具和络头等的华丽程度看出来。中国北方的骡子是种威风凛凛的牲口,比中国的
马漂亮多了。那里的马不过是矮马而已。
    七王爷(即醇亲王)肯定是个很有趣的人。他是皇太后丈夫咸丰皇帝的兄弟,
他的妻子即当今皇上的母亲,是太后的妹妹。皇太后和东宫太后在上一位皇帝未成
年期间和当今皇帝在位的一部分时间里共同垂帘听政时,他是两人所重视的亲信,
而且他一直到死也仍然是垂帘听政的太后最为信赖的顾问。他被中外人士一致公认
为既是个秉性周正的人,也是位开明的亲王。上一位皇帝同治死后无子,他的次子
被选为继位者,这与他所受的尊敬也许不无关系。中国皇帝及其军机处可以选择皇
位的继承者。如果只有一个儿子,下一个继承者就是他了;如果有几个,就可能从
他们中间选一个看上去最为合适的。如果一个儿子也没有,就会从侄子当中挑选继
位者,这时并不管他们的年龄,以及是兄长还是兄弟的儿子。当今皇上的父亲醇亲
王是咸丰皇帝的七弟,所以中国人称他为“七王爷”。

                      第四章  皇太后陛下的御座房

  第二天早晨我们到达宫里时,正巧遇上太后和她的随从从朝会大殿出来。她脸
带富有美丽的微笑招呼我,照例问我健康如何。我们跟在她的随从里,来到了她的
御座房。这里既高又宽敞,画像一开始就是在这里进行的。它的一面除了窗户间支
撑屋顶的木柱之外几乎全是玻璃下面一半是整块整块玻璃,上面一半是糊着高
丽纸的窗。这边窗户的正中央是扇巨大的玻璃门,从地板直达天花板。大殿旁的其
他三面,把这里同旁边和后面的房间隔开的,是与前面所说拨给我使用的那座殿阁
里同样漂亮的木雕间隔。只是太后的御座房里的雕工更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