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伤寒杂病论-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撸檬憾狻#ㄐ〔窈兰埃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鞕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大陷胸汤见前)

  半夏泻心汤方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必鞕,若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必烦。

  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 桂枝三两 半夏半升 五味子半升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括萎根三两;若微利,若嘻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者,乃可攻之,若其人絷絷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此表解里未和也,十枣汤主之。

  十枣汤方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右三味,各等分,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匙,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太阳病,医发汗,遂发热恶寒,因复下之,心下痞,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因胸烦,面色青黄,肤(目闰)者,难治,今色微黄,手足温者易愈。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大者,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主之。

  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右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心下痞,而复恶寒者,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方

  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别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纳附子汁,分温再服。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方见前)   

  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生姜泻心汤方

  生姜四两 甘草三两(炙)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黄芩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服汤药下之,利不止,心下痞鞕,服泻心汤不已,复以他药下之,利益甚,医以理中与之,利仍不止,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故也,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 太乙禹余粮一斤(碎)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伤寒吐下后,发汗,虚烦,脉甚微,八九日,心下痞鞕,胁下痛,气上冲咽喉,眩冒,经脉动惕者,久而成痿。

  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鞕,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旋覆代赭汤方

  旋覆花三两 人参二两 生姜五两 代赭石一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 甘草四两(炙) 白术三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后攻其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方见前)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鞕,呕吐而不利者,大柴胡汤主之。(方见前)

  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鞕,气上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熬)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匙,以香豉一合,用热汤七合,煮作稀糜,去津,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诸亡血虚家,不可与。

  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此名脏结,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人参二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前)   

  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当发汗,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前)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方

  黄芩三两 芍药二两 甘草二两(炙)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一两半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 人参二两半夏 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伤寒,脉浮滑,此以里有热,表无寒也,白虎汤主之。

  白虎汤方

  知母六两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两(炙)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伤寒脉结促,心动悸者,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方

  甘草四两(炙) 生姜三两(切) 人参二两 地黄半斤 桂枝三两 麦门冬半升 阿胶二两 麻仁半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问曰:何缘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

  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

  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自汗出而恶热也。

  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二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

  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也。

  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濈濈然者,是转属阳明也。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者,此为不传也。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鞕者,为阳明病也。

  伤寒转属阳明者,其人濈然微汗出也。

  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风,脉浮而缓,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

  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濈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鞕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别故也。

  阳明病,初欲食,小便不利,犬便自调,其人骨节疼,翕翕然如有热状,奄然发狂,濈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胜谷气,与汗共并,脉小则愈。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

  阳明病,不能食,攻其热必哕,所以然者,其人本虚,胃中冷故也。

  阳明病,脉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