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类,并非由地球生物进化而成-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愿相信是上帝创造了人。 
  
   回过头再度审视《物种起源》,在研究之初,达尔文的切入点是“人工选择”。有史以来,人类的一项伟大成就是创造了大量的驯化动物,例如将狼和狐狸培养成千奇百怪的狗,“人工选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是进化历程的“揠苗助长”,威力庞大无伦。 
  
   达尔文搜集了一百五十种鸽子(研究之余还可以研究一下红烧乳鸽),发现它们之间虽差异甚大,但都起源于一种,即野生的岩鸽;同时他还研究家鸡(鸽子吃多了也会腻),发现虽然鸡的品种繁多,但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即野生的原鸡。 
   
   那么,各式各样的品种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那是因为人类的喜好,为宠物们选择了“变异轨迹”。不喜欢的,就剥夺其交配权,最终通过遗传以及变异累积,形成了定向发展,培养出形态各异的宠物。 
  
   达尔文成功定义了“人工选择”学说,同时它也严重妨碍了我们的思维。千奇百怪的狗,谁能分辨得出它们的祖先是狼或狐狸?“人工选择”可以变异得飞快,依此推断:古猿用三百万年进化成现代人,那是完全可以想象的,时间也是充裕的。恩格思等先贤就认为:自然进化就象人工选择一样简单,完全忽视了人工选择,其实是拥有一个具备无上权威的外力,如同“上帝之手”。而在现实里,没有“上帝”为人类的演变指明方向。 
  
   人类的进化历程,比较客观的事实是:根本连三百万年的“变身”时间都不存在,那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估算。三百万年,完全是一个被夸大的数字。现代人,这是一种瞬息之间,一跃而上成为万物主宰的动物,是超越了自然规律的个体。因此在这里,谨慎地提出一个疑问:人,真是进化的成果? 
  
   假设一个场景:我和你是来自外太空兼拥有高等智慧的生物,不远亿万里来到地球,骤眼看绝大多数生物都合情合理,但一旦看到人类,就会惊诧莫明。这种吃惊不是基于人类的某个部位,而是全方位的。人类的身体的每部分,都存在难以解释的疑点。但凡这类困惑,相信也会偶尔存在于某个人的脑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者,我们缺乏一个机会:置身世外来审视我们自己。 
  四、谁捏起了人类的鼻子 
  
  
   地球上举行“哺乳动物游泳大赛”,分为“鱼型组”与“非鱼型组”进行角逐。“鱼型组”的各类海豚与须鲸斗得不亦乐乎,必须运用“电子眼”设备方能分出胜负。“非鱼型组”也不遑多让,以下实况是“人类”与“海狮”的角逐。 
  
   在外星智慧生物眼中,海狮和人类的外型类似,尾巴退化,头面部布满硬毛而少绒毛。海狮的四肢适合于潜泳,而人类的四肢适合于海面竞速,最终,人类因为鼻子挺拔,比海狮抢先一步用鼻尖撞线。 
  
   失败了的海狮相当不服,确实,作为陆生的人类,竟然拥有一个比海狮还先进,更适合在海里遨游的鼻子!造物主是否公平?究竟有没有猫腻存在? 
  
   我们人类自己,对鼻子没有太大的好感,特别在青少年时代。鼻尖总显得油油的,富有汗腺和皮脂腺,易生疖——也就是容易产生粉刺、黑头之类,除了有碍观瞻之外,还对我们吸引异性有极大的影响!按生物进化、自然淘汰的角度看,这很不应该。我们假设人类真由古猿直接演变,并一直生存在陆地,那么首当其冲的鼻子的生理构造就大有问题!从鼻尖和鼻翼布满油脂这一项来说,既不符合“自然选择”,也不符合“用进废退”,完全不可理喻。 
  
   然而,换一个角度,假如人是一种“半水栖”的生物时,富有油脂的鼻尖就不难解释了。此外,人类的鼻形构造也不合理。查看近代医学、解剖学书籍,对于由鼻骨、鼻软骨和软组织等构成的“外鼻”,最经典的描述是:外鼻突出于面部,容易受到外伤。 
  
   凭什么人类的鼻子要弄得那么尖、那么挺、那么出类拔萃,以至容易受伤?是谁捏起我们的鼻子? 
  
   看到这里,你或许也会觉得无奈,为什么要进化出一个“极其容易受外伤”的鼻子?特别是笔直而显得脆弱的鼻骨,对陆生动物而言完全是吃力不讨好的设计。但不妨回想一下,当你半潜泳状态时,你的鼻子就如同前置分水器,基于“流体动力学”,你会感到,这是一个相当优化的生物艺术。一个圆乎乎的脑袋,产生的阻力无疑更大。如果说,船舰的前端,是参考我们的鼻子设计的,你可能不同意,但不能否认两者的相似。 
  
   有一点必须着重提出:虽然我们鼻子极易受伤,但无须太过沮丧。人类鼻子的修复能力甚强。进化系统证明了对鼻骨、锁骨等的极端偏袒与重视,在灵长目中绝无仅有。 
  
   再说鼻毛,众所周知,鼻绒毛确实必须,它能过滤空气粉尘,但这里说的鼻毛,不单指鼻绒毛。那么除了绒毛以外,鼻腔拥有更为粗壮发达的硬毛,这些硬毛有何特殊意义呢?阻挡飞虫进入?这样的几率太小,但如果是阻挡水流中的浮游生物,这样的意义就极大了。 
  
   人类的外鼻构造是鼻孔向下,一开始解剖学家就指出这是一个失败。鼻孔朝向下方,更容易吸进地面腾起的粉尘,一些猿猴通过鼻骨退化,鼻孔上仰,现成了更适合陆生的“朝天鼻”,相互比较,人类的鼻子坚持着“反进化”。 
  
   或者你会说:高挺的鼻子具有审美的需求,但别诬陷古猿也喜欢高挺的鼻子,进化当中的古猿不是“金字塔尖”的生物,当然是扁平的鼻子更保险,这样被野兽攻击的概率更低,更适合生存的实际环境。 
  
   猫科动物是一类成功的陆生动物,可参看它们的鼻子。众所周知,猫科动物的鼻子比人类进化得更成功,它们的嗅觉更灵敏,然而,它们为了利益平衡,也不肯将鼻子进化得更英挺一些。 
  
   我们人类呢?凭啥? 
  
   客观而言,人确实是陆生动物里游泳与潜泳的高手,人的鼻子具有其独特之处——鼻腔构造不易呛水,兼有“打喷嚏”这样高级的防御性反射动作,这些均是人类的先天优势,但问题是,在我们进化的历程里,为何要强化这样的优势? 
  
   现代解剖学分析,人类的鼻子确实已在退化,按照肌肉组织、神经构成,原本人的鼻翼是可以闭合的。其实,你尝试用自主神经去控制鼻翼张合,仍会感觉鼻翼在轻微抽动,由此看来,我们的祖先是能够控制鼻翼闭合,究竟是什么样的环境,需要如此的生物设计?大自然选择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鼻子,相信绝不会只为了开个玩笑。 
  五、天地间唯我独尊的双眸 
  
  
   按流行说法,现代人类归于“人属”,人属是灵长目人科中的一个属。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现代人是唯一幸存的一个种。近代的动物分类学说,很繁复也很混乱,研究起来相当痛苦,这里一笔带过。唯一需要提醒的是:我们人类属于狭鼻猴这个总科(或称“子目”,是“目”与“科”中间的分级)。 
  
   科学家用鼻形是“窄”还是“阔”来定位,划分灵长目的两大类;假如用眼睛色泽来给猿猴们定位,会得出怎么样的情形呢?我们现代人,大部分属于“黑目猴总科”,包括了黄种人、黑种人与绝大部分猿猴;至于部分北欧白种人,则单独属于“色目猴总科”。从此,我们地球上的人种,分属两个子目。 
  
   是否觉得不可思议?事实上虹膜颜色不同,并不象科学家说得那么轻描淡写,这种变异,需要对基因系统大动干戈。由于我们的科学还一直“在路上”,所以,动物分类学说存在难于圆满解释的矛盾,不能仅仅从某个“点”出发,为了顾全大局,唯有牺牲“色目猴总科”这种划时代的分类方法。假如换一个角度,从双眼的整体构造与功能,来作为分类的依据呢?得出的结论是:现代人和一种鸟类,同属于一个总目,我为这个总目,命名为“猫头鹰总目”。 
  
   猫头鹰就是我们熟悉那种深夜出动、目光如炬、视鼠如仇的猎杀型飞鸟。它拥有和人类眼睛完全一致的视界,兼拥有与人类同样的视距变焦功能。此外,还有一个伟大的共同点,猫头鹰是唯一能够分辨蓝色的鸟类,而我们同样以能分辨蓝色而自豪。 
  
   在色彩系统里,蓝色不同于其它颜色。一般动物,可以通过色光的深浅来辨认颜色,但这种“辨色”方法,却无法分辨蓝色。过惯了夜生活的猫头鹰,“漠视”各种色泽,它是选择性的“色盲”。说到“色盲”,现代人也保留了同样的“强势遗传”,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男性更易“中奖”。这类朋友与猫头鹰一样,对其它颜色熟视无睹,但对蓝色相当敏感。蓝色在他们的眼中,呈现的是一片光亮与圣洁。 
  
   蓝色,那是属于大海的颜色。 
  
   所谓“强势遗传”,特指生命系统认为“可能有必要”的变异,例如人类为免受疟疾侵袭而形成的“蚕豆病”。该症状的基因保存于四亿以上群体中,强势得不能再强势。俗话说:“得到其一则失去其一”。为了使人类避免遭受烈性传染病疟疾攻击以至覆灭,“蚕豆病”应运而生;“色盲”是相类似的遗传,它究竟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一般认为:人类能够分辨七色,那是动物里极其高超的,然而按这推论,蜜蜂比人类先进。生物讲究的是“实用价值”,能够分辨色彩并不代表眼睛的“实效”提高,恰恰相反,避免了“色彩”的分心,可能使捕猎定位更为精准,例如成功的捕猎者犬科动物的眼睛只区分黑白,猎物是什么颜色对它来说绝无价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