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韩国、日本的音乐。韩国、日本的音乐,我听的不多,我觉得年轻的小孩是喜欢他们的包
装。但韩国的舞曲的确做得特别好。校园民谣确实是一种感动人的音乐形式,它也的确感动了很多人,这就
说明它是有市场、有听众的,当然也会流传下去了。也许所谓校园民谣只能存在于高校,无法在都市里生存
,因为都市里没有那样的土壤。当时把我们的作品做成专辑只是出于一种非常天真热情的心态,单纯地想要
实现自己的音乐理想。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使我们走出了校园,把“校园民谣”带到了社会。其实
在那以后,高校学生也从未停止过音乐创作,仅只是校园内“民谣”这类风格的作品有写尽了的感觉,后来
的学生在创作上开始了新的方向和摸索,还需要一段时间走向成熟。我觉得高校一直都是音乐最为活跃自由
的地方,学生也是最有时间最有热情去想去做的人,只不过存在的形式会有所改变而已,不一定还是吉他弹
唱这种方式,现在很多高校作品未必打上校园民谣的印记,但一样是高校里的作品。所以我想,任何人都要
经历一些必然的阶段。我们已经不在校园里,也不可能再有那种心境,不能到七八十岁还做校园民谣,但总 会有人不断在做,可能比我们的还要好。
问他除了音乐,或者称之为工作,最喜欢的是什么?他说他最喜欢的是发呆,足球也是爱好之一,但现
在已经退役了。对于现在的生活,他更喜欢没有演出不作宣传的散漫日子,在家里自弹自唱,看些意大利、
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电影。外出作业时人会特别浮躁,不断重复说过的话,耐心地去跟大家解释自己为什么
那么想,整个人会慢慢被掏空。“1998、1999年的时候给我影响较大的音乐很多,主要是电子乐,也有一些
无比好听的乐队和个人专辑。像英文的有DeoneMode、PeterMoph、U2、《DEEP》等,中文的有超级市场、许
巍、朴树。我喜欢能听出一身鸡皮疙瘩的音乐。现在好的音乐更多了,所以听别人的音乐是现在最大的爱好
。当然还有旅游、登山。去非洲旅游三个月之后,这种想出去的心就更重了。”
王阳,老狼(4)
虽然老狼的非洲之旅没有《环游世界80天》那样具有传奇性,但一路上还是与不少风险擦肩而过。在阿
尔及利亚,老狼目睹了阿尔及利亚民航飞机坠毁在机场。在撒哈拉沙漠,老狼与一支德国游客的团队交谈,
不久他们就被绑架并成为轰动一时的国际事件。原本老狼一行要穿越中非国家,但又遇到中非刚果(金)的
战乱。就在老狼到了旅途之中最好的东非时,又经历了一场“虎口脱险”般的惊险。在老狼与一位编导自费
爬完乞力马扎罗山回到饭店时,摄制组已先于他们离开。就在《走进非洲》摄制组在首都机场对记者们说所
有队员都安全回来的时候,老狼正在达累斯萨拉姆自己买回程的机票呢!老狼成了最后一个从非洲回来的成 员。
2004年10月8日,老狼终于结束了长达二十年的爱情长跑,走进婚姻的殿堂。虽然先前就有消息宣布喜事
,但老狼的婚礼还是非常低调,在北京郡王府举行的婚礼上,曾经一起并肩战斗的老朋友都在邀请之列。他
携手的妻子就是他当年的中学同学,两人从相识到现在,已经走过十余年漫漫长路!这段爱情是高晓松特别
欣赏的,“他们不需要很多钱,让我看着就像过去那种知识分子家庭,他们俩都是很追求精神的那种,他媳
妇有三个硕士学位,有很好的感受能力,他们在一起能那么久,最重要的就是两人之间的交流。”老狼曾经
说自己是个比较浪漫的人,现在看起来,两人携手走过这么多年,应该就是浪漫的。朋友们的印象中,老狼
和妻子让人一看,就是很有默契的样子。也许是两个人在一起待久了,竟都有了夫妻相。
沈庆(1)
在前面的文章里,没有好好说说沈庆这个人。如果高晓松是个点睛的人,那最开始画龙的人应该是他。
对沈庆这个人,褒贬不一!
找到当年和他并肩做网站的朋友,要他的电话。那哥们儿说:“这人不地道,我已经不想跟他有任何联 系。”
和逯学军聊天的时候,他说,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他,但我觉得我和他是很好的朋友。其实他一直没想
过做歌手,哪怕他出了专辑。他更适合做一个生意人,一个儒商那样的生意人。
杨丹涛说,1992年离开北京的前夕,沈庆把我叫到他们学校,用电饭煲炖了一锅红烧排骨为我送行。我 挺感动的,觉得这人挺细心,挺仗义。
……
2000年,“听听365网”在北京的体育馆办了一场演唱会,在演唱会上,作为该网站CEO的沈庆信誓旦旦
地对外界宣布,他会和他的员工们一起,把“听听365网”做成最专业、最成功的音乐网站,要签人,要发唱 片,要做网络音乐公司……
那年网络泡沫经济挣扎着最后的疯狂,纳斯达克的股指一泻千里。在此之前,杨丹涛、付志昱、虫子三
个人做的网络游戏公司赔了家当后,已经各自养家糊口去了。但那年还是会有新的网站冒出来,咬牙切齿地
认为网络一定还会大火,义无反顾地烧掉一大笔钱,最终消失不见。类似的网络精英们的豪言壮语,从那两
年走过来的记者们听了不知道有多少回。当他们听到沈庆说这些话的时候,一个个脸上开始趋于没有表情…
…“听听365网”的音乐总监是小柯,和齐秦签约推广他的校园演唱会,和20多个音乐人有了合作,网站开始
大范围地搜集原创音乐……来势汹汹的样子。记得当时的记者问沈庆最多的问题,并不是这个网站将如何如
何,而是问,作为校园民谣的中坚分子,怎么会有做网站的念头?
忘了沈庆是怎么回答的,大意是第一热爱音乐事业,第二本来学的就是商务,第三要做实业……
写这本书的时候,重新输入当年“听听网”的网址。网页提示“不能链接到您请求的网页。此页可能暂 时不可用。”
最后一次见到沈庆是在2000年,在他主持的“听听365网”的办公室里。西装革履,很CEO的样子。之后
没几天我就离开了北京,再回来的时候,物是人非,也没有了那个网站和沈庆的消息。
为了找到沈庆,发动了很多朋友关系,打了一圈电话之后,几乎所有当年与他联系紧密的人都已经失去
了他的音讯。如果偷个懒,找不到也就算了。但作为一本与校园民谣有关的书,不把沈庆找出来似乎说不过
去。这就像有人想写桃园结义三国列传的故事,却满篇不提诸葛亮一样难堪。
最终找到他的电话是从一个与这个行业没有任何关系的朋友那儿。此人是曾供职于沈庆在“听听365网”
时期的设计师,后来又跟随他一起到了广告公司。朋友告诉我说,他在河北保定!然后给了我一个保定的手 机号。
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沈庆离开了从大学以来从未离开过的北京城……
1989年9月,沈庆从四川乐山市考入了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了一个与农业毫无关系的专业—工商管理。
那年他19岁,写了《寂寞是因为思念谁》这首本来并不是什么歌词,后来逯学军谱了曲,被景冈山和巫启贤 演唱后,传唱一时的作品。
那年他和徐绍斌在草地上唱歌,住在农工大附近的郁冬和他在草地相逢。(徐绍斌是沈庆的大学同学,
绰号大傻,后来在“字母唱片”出了一张专辑)。那年逯学军循着他的吉他声推开了他们宿舍的门,沈庆在
弹,徐绍斌在唱,彼此惺惺相惜,“农工大三杰”就此相遇。
在没接触他本人之前,因为他的作品,一直认为沈庆是个感性的人。各界的评论纷纷把他的作品和高晓
松的作品放到一起比较。黄晓茂在接受外界采访时,一再提到因为有一天听到了《青春》这首作品,才有了
做《校园民谣》的冲动。此后《校园民谣1》一出,大家的目光立即被老狼磁性的嗓音和高晓松故事里点滴的
校园记忆所吸引,《青春》却退到后面,成了校园民谣爱好者口中的经典……比较众口一词的说法是,如果
说高晓松在歌中放大了自己的感觉,沈庆便淡化了它。沈庆给我们的似乎是一个更近于真实的创作。
沈庆(2)
第一次听《青春》这首歌和现在再听,有两种不同的心情。也许真的是因为我也快三十了,有了像黄晓
茂当年一样的心境。从“带着点流浪的喜悦我就这样一去不回”变成了“没有谁暗示年少的我那想家的苦涩
滋味。每一片金黄的落霞我都想紧紧依偎,每一颗透明的露珠洗去我沉淀的伤悲……”沈庆曾说过《青春》
这首作品真是无意间写的,没什么背景。一句歌词符合你的心境就变成另外一种情感,可能跟作者的生活一
点儿关系都没有。的确,境由心生,相同的歌被不同的人听到,会有不同的感动方式。
沈庆少年时代便熟读唐诗宋词,曾多年学习中国传统书法,十五岁拥有第一把吉他,十七岁开始尝试词
曲创作,痴迷于金庸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