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总啊,是这样的,你们那个千层饼能不能给我批发一些?”中年妇女开门见山,直接说出自己的要求,嗓音也颇大。
原来自己会错了意,江逸晨见店里人员众多,乱哄哄的,于是领着这位女士来到后院。
女士做了自我介绍,她的名字叫孙素珍,本地人,几年前和老公从某中型国有企业双双下岗,后来经街道办事处统一安排,安置在宏光大街的公交汽车站附近卖早点,不是固定店铺,而是那种可移动式的棚亭。
下岗职工属于照顾对象,所以享受着营业税实行定额定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连货源都不用cāo心,每天只需根据销售情况下单,由专门的餐饮配送中心统一送货。
当然,说是早点铺,实际上午餐也卖。品种不少,豆包、花卷、包子、糖三角,豆浆、牛nǎi等等都有。
铺子的地理位置还行,但由于同行众多,市场蛋糕分割之下,生意也就是一般般,凑合过rì子。
今天她去亲戚家路过这里,看到众多的人抢购千层饼,一时好奇,也凑上前去买了一块尝尝,不曾想这种饼子非常美味,怪不得这么受欢迎呢。
于是她就动了心思,想批发一些千层饼到自己的早点铺去卖,估计也会很畅销。这才通过售货员找到了江总。
江逸晨了解到对方的来意,开始思衬这件事情。
千层饼是个很有前景的项目,他早就考虑将来要把它单独提出来做品牌快餐,与麻辣烫店分开。只不过目前原料和jīng力双双受限,暂时无法另起炉灶而已。
下岗职工的早点摊位,确实是很不错的销售阵地。与那些野摊子不同,这是粼江市zhèngfǔ做为政绩工程设立的,属于保护对象,前几年记者在报刊媒体上还大大吹嘘了一番。
将来调料产量增大,倒是可以考虑做个批发商,集中生产,然后批给这些摊位进行连锁销售。
这比自己一家家去开连锁快餐店省钱省心得多,大批量制作,成本低廉,资金周转也很迅速。确实是个挺好的项目。
“孙女士,是这样,我们这种千层饼是刚刚试制出来的,使用了新型配方,里面的馅料也属于很特别的品种。目前原料产量很低,供应不足,本店每天也只能制作两百多份,根本不够卖,所以暂时还无法对外批发。”江逸晨沉吟一会儿,将情况告知孙素珍。
孙素珍听了,满脸的失望之sè。
“不过,chūn节之后情况可能有所缓解,到时候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考虑先少量提供一些,拿到你的铺子里试销。”江逸晨随之又改换了口气。
chūn节过后天气慢慢变暖,学校苗圃里面的调料才能恢复生机。届时加大一些饼子产量,分一部分到早点铺子里试试水,为以后创建品牌积累点儿经验倒也不错。
“成,那我等着,留个电话吧。”孙素珍见事情有转机,连忙答应下来。
凭她这几年的销售经验,如此味道口感的千层饼肯定红火,听这位小江老总的口气,目前只是原料供应不上,将来应该会有改观。不管怎么样,先挂上号再说,以后也能抢占先机。
于是双方又聊了一些相关具体事宜,孙素珍结合自己的经营经验也为江逸晨出了一些主意。
交换联系方式后,孙素珍心情愉快地离开。
江逸晨随即又去厨房找到张凤兰,向她征询一些意见。
麻辣烫店的晚餐通常都比较晚,这也没办法,必须送走最后一拨客人,自己才能踏踏实实地坐下来吃饭。
当天晚餐,吴大娘依言烹制了花蛤蒸蛋,味道确实不错,江逸晨一边吃,一边心中默默记忆滋味儿,以便一周后与后院库房中的试验品进行比对。
期末的考试一门门来临了,这是学生们每年中最紧张的时刻。不过却又充满期待,因为考试过后即将进入寒假,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二零六宿舍的兄弟们,除了肚子圆之外,其他几人的考试过程都还算轻松。江逸晨感觉自己的每门课程应该都在八十五分以上。
至于肚子圆,则有些忐忑不安,按他的说法,其中有两门课可能处于六十分的边缘,老师松松手也就过了,如果较起真来,五十七、八分也不是没可能。
齐泽辉劝慰他,都是毕业班的人了,老师还不至于这么缺德、狠心。但为了保险起见,以防万一,在成绩出来之前必要的公关工作还是应该做做的。
肚子圆心领神会,马上给相关的两名教师各送了一份新chūn贺卡,上面写着老师辛苦了,学生聊表心意,提前拜个早年的字样。
每个信封中装着一张网上淘换来的超市购物卡,面额不大,区区两百元而已。
这次的两张购物卡倒是都顺利送出手,肚子圆也随之松了口气。
大才子方旭自然与宿舍其他人不在一个档次上,他参加了本校月中的研究生招生考试,下来后自我感觉还不错。不过成绩要等到放完寒假后才能公布。
另外,今年粼江市的公务员公开招考定在三月份,方旭雄心勃勃地准备参加,用他的话来讲,这也属于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肚子圆对此甚是羡慕加嫉妒,嘲笑方旭是台考试机器,小心把脑袋考傻了。后者知道他的这副德行,自然不加理会。
其实以方旭本身的实力,原本可以考上更好的大学,至少也是一本。可惜那个时候正巧赶上父亲出了车祸,天天往医院里跑,影响了jīng神状态,导致高考成绩不甚理想。这也是他心中长久以来的憾事。
第九十一章准备回家过年
江逸晨的水产品试验有了结果。不出所料,那盆花蛤在混合特制水中养了一个星期之后,经烹饪上桌,味道变得异常鲜美,肉质细嫩、爽滑可口。
吴大娘等人尝过之后,大加赞叹,说没想到花蛤的滋味也这么馋人。一盆花蛤蒸蛋没几分钟就被大家抢食一空,仍意犹未尽。
江逸晨通过回忆,对比原先的样品,他估计肉质提升的程度应该有个五、六分的样子。
而且更为可贵的是,花蛤肉本身具备了些许纯净通透的特质,与以往加入空间冰块熬制的汤很相似,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
这种感觉非常独特,以致他现在一口就能品尝出来。和那些只加入特种葱姜调料的食物有着明显的区别。
照着这个路子,如果花蛤从小在特制水中养大,那么品质还会更优,或许成为极品货sè也说不定。
当然,这个特制水应该是由优质的海水与空间冰结合,因为海水的成分复杂,单纯靠淡水加盐并不能完全取代。
通过这次试验,江逸晨也更加坚定了到云沙岛上搞水产养殖的决心。
一月下旬,本学期结束了,期盼已久的寒假终于到来。
二零六宿舍的兄弟们考试全部过关,即便是肚子圆,那令他忐忑的两门课程也分别拿到了六十一和六十三分。至于是不是上次的小礼物起的作用尚不得而知。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大家都可以放松心情,开开心心地度过学生时代最后的一个假期。
兄弟们互相告别,宿舍里又剩下了江逸晨一个人。
本来他准备马上离开学校回普衡县城,却接到了晴晴的电话。
电话中,晴晴让他稍等两天,到时陪她一起走。公司chūn节放假十天,借这个机会,她想回乡下瞧瞧爸妈。
这个要求自然得答应,江逸晨也正好做做临行的准备工作。
首先给去苗圃的廖老头儿拜个早年,顺便带去两瓶粼江特曲和十来斤牛腱子肉奉上,廖老头儿喜上眉梢,这次连客气话都不说了,直接收下。也爽快地答应了帮小江照看一下地里的作物。
江逸晨随后又给麻辣烫店备足了调料,包括张凤兰负责的千层饼。
过年期间,店里打算歇业一个星期。一年的忙碌,难得有个休息的时候。吴大娘准备带着孙女在城里四处走走,还有逛逛庙会什么的。
chūn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rì,当然得让大伙儿都舒心。
为此,除了结算清楚工资以外,店里还给张凤兰和褚连贵分别发放了两千元和一千元的红包,数额不大,主要是因为二人的工作时间尚短。明年的chūn节肯定就不止这个数目了。
至于两位主要合资人,则进行年前最后一次分红,每人两万元,其余的仍留做店铺流动资金。
至此,经过两回分红,加上盛煌的出场费,再刨掉前期花销和给来顺儿、喜子预支的工资,江逸晨的个人银行卡上已经有了四万多元的资金余额。
盛煌那边也放假了,陈主管给他打来电话,告诉他过完正月十五后恢复正常营业,新的表演安排届时等通知。
江逸晨已经有了自己的创业规划,魔术表演这块儿差不多也该告一段落了。他考虑一番,决定下学期再做一两个月就去找陈主管提出辞职。
二十八号上午,按照约定的时间,丁雨晴从出租屋中收拾好行装,来管理学院找到江逸晨。
现在的她,已经渐渐适应了公司财务室的工作,和主管会计的关系处得不错。试用期结束后,成为正式员工,并与公司签订了两年的正式聘用合同。
这回过年,破例拿到了一笔两千多元的年终奖,也是主管会计帮的忙。据说之前的员工,入职时间在三个月以内是不可能有额外奖金的。
“我这件衣服就是用奖金买的,好看不?”丁雨晴身上穿了一件崭新的蓝sè薄羽绒服,用手抻了抻衣袖展示给对方看。
看着晴晴得意洋洋的小脸,江逸晨感到很好笑。不过刚刚上班有了收入的年轻人大多都有这个心态,不足为奇。
“好看,晴晴是大姑娘了,可真能干。”他夸奖了一句。
“嘻嘻,我给爸妈还有舅舅都买了礼物呢。”丁雨晴继续夸耀,拍了拍鼓鼓囊囊的背包。
“好,晴晴成绩不小,值得奖励,走,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吃午饭去。”江逸晨说道,同时把自己的行李收拾好,并查看了一下提前买好的船票。
船票下午一点半的,午餐后直接前往粼江港客运码头。
“什么好地方啊?”晴晴好奇地问。
“到了那儿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