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学习系统 作者:盟军上尉(起点13.08.01完结)-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文浩心中好奇,但也知道这种事情和自己并无关系,自己最好不要去过问,上车之后,轻舞一边与张文浩闲聊,一边将张文浩带到了位于杭城西湖边上的一栋小别墅里。
聂敏慧早已经在此等候了,轻舞刚带着张文浩进门,聂敏慧便急忙对张文浩招手说道:“文浩,关于沃而沃的事情,我想再跟你好好谈一下。”

第二百三十二章 拿出新技术

书房内,轻舞送进来两杯刚沏好的茶水,随后便转身退了出去,而聂敏慧则拿着一摞文件,对张文浩说道:“文浩,我的人很详细的评估了目前沃而沃的市值与前景,得出的结论不太乐观。”
“怎么了聂阿姨?”张文浩好奇的问道:“哪里不太乐观?”
聂敏慧将文件递给张文浩,自己却凭借之前的记忆,开口说道:“文件里有沃而沃全系车型近两年来的销售情况报告,近两年来,沃而沃仅有两个车型年销售量过万,一个是S60,一个是XC60,其他的车型,大部分在去年开始停产,而即便是这两个车型,今年已经过去了九个多月,销量都还没有突破五千辆,其他车型已经被市场彻底抛弃,就算你拿到沃而沃重新启动以往车型的生产,恐怕市场也不会认可,就目前的潜力估算,沃而沃没有盈利能力,就目前的产业规模、企业维持所需的消耗来说,拿下沃而沃,必然是要亏损的。”
张文浩大略的看了一眼沃而沃的销售调查,点了点头,说道:“沃而沃的轿车产业,这两年来缺乏创新,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了,被市场淘汰也是必然,国人的消费热情只是在它刚刚国有化的那两年比较火热,现在也早就被消耗殆尽,这一点我早就预料到了。”
聂敏慧更加诧异了,问道:“那为什么还一心想得到它呢?花钱买一个亏损的企业,很不值得,而且,如果你想扭亏为盈的话,我担心你需要很长的路要走,这期间,即便是亏损,你也必须不断的投入现金,维持企业的运转。”
张文浩笑道:“聂阿姨,买沃而沃的主要原因只有一个,全中国这么多条汽车生产线,生产线的科技水平参差不齐,水平高的,利润也高,这种生产线我固然很想要,但没人会卖;水平低的,一抓一大把,就算有人愿意出售,也需要我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做硬件升级,周期太长,目前来看,就沃而沃最为合适,水平中等,又急于出手。”
聂敏慧苦笑一声,道:“看来,你想要的,只是沃而沃的生产线了。”
“没错。”张文浩点头说道:“它的品牌价值在我眼里连一分钱都不值,而且,收购沃而沃之后,我会彻底抛弃这个品牌,在它的硬件基础上,发展我自己的品牌。”
“竞争力从何而来呢?”聂敏慧不禁问出了自己最担心的问题。
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问题太严峻了!国内的汽车市场看似前景大好,其实说白了就是进口车的福地、国产车的漩涡,无论从技术实力,还是从品牌价值、或者是国人的消费习惯,进口车与合资车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国产车在十万以下的低端市场可以混口饱饭,在十万到十五万的市场苟延残喘,在十五万以上的市场,基本白瞎。
纵然是十万元以下的市场,也有太多太多的竞争者了!这个价位的汽车,不但竞争大,而且利润低,很难突围成功,聂敏慧怎么看,都觉得张文浩是在将自己推到悬崖边上。
张文浩却不以为意,他知道聂敏慧对自己没有信心,或者不该说是对自己没有信心,而应该说,是对国产品牌尤其是新的国产品牌没有信心,这个市场,对国产新生儿来说,太残酷了。
张文浩忽然想到,聂敏慧的中宇集团,正在搞新材料的科研开发,材料学,自己目前还没有能力涉足,而自己一旦收购了沃而沃,材料会成为自己的一大关键所在,思前想后,张文浩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要给聂敏慧希望,让聂敏慧看到希望,并且,打消她所有的疑虑,让她无条件相信自己。
想到这里,张文浩的表情忽然严肃起来,看着聂敏慧,正色道:“聂阿姨,我有三种新材料的科研成果,现今看来,如果等我自己发展,恐怕会非常之慢,不过我可以拿出技术,再拿出资金,与中宇合资共同开发与生产,我以资金的比重入股,不以技术入股,技术相当于我白白带过来的,不过我有几个条件,首先,新材料一旦生产出来,对谁销售,要经过我的同意,尤其是不得向任何与我有业务冲突的公司出售。”
“新材料的科研成果?!”聂敏慧怔怔的看着张文浩,大为不解的问道:“什么新材料?你怎么会有材料学的研究成果?”
张文浩微微一笑,道:“成果的来源,请您原谅,我必须保密,不过什么材料,我可以先透露给您。”
说着,张文浩从材料科学里选择了三种目前还没有的新型材料,道:“首先,是轻型耐高温铝制合金,这种铝制合金,比现如今利用到汽车发动机上的铝合金材料要轻百分之四十左右,不仅重量轻,抗腐蚀能力、耐高温能力都远超目前的材料,最适合应用在发动机上,这样,可以保证发动机的汽缸壁达到最薄,又可承受极大负荷,可以轻松胜任机械增压与涡轮增压,甚至是氮气加速系统的高温与高负荷运转。”
聂敏慧听得心惊,张文浩是不是在开玩笑?现如今,西方国家的发动机材料已经非常高端了,国内不仅造不出来,最要命是这种发动机材料的成本极为高昂,国内没有高端车,这也导致了国内的汽车生产商、国内的材料生产商根本不愿意花大量金钱去开发这种新材料,而张文浩说的这种铝制合金,甚至比西方国家的水平还要高得多?
张文浩继续说道:“还有一种科研成果,是碳纤维,现在的碳纤维科技已经非常具备实用姓了,航天科技、高端工业制造都在采用碳纤维,不过现在碳纤维的造价还很高,就拿汽车来说,百万以上的汽车,才会考虑采用碳纤维工艺,而碳纤维好处,您应该也是知道的,轻便、硬度高、强度大而且抗腐蚀姓强,尤其是碳纤维制作的传动轴,可承载扭力是钢结构的好几倍,重量却只是钢结构的15%左右,我提供的科研成果,不会比现今的碳纤维强多少,但生产成本,可以降低到现今的十分之一左右。”
“什么?!”聂敏慧手中的茶杯都险些跌落,茶水弄了一身也顾不得擦,惊呼一声,目瞪口呆的问道:“成本可以降低到现在的十分之一?!”
“没错!”张文浩点了点头,最好的碳纤维技术,现在拿出来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而且生产起来也非常繁琐、成本极高,既然如此,就不如拿出后世成熟的普通技术,虽然就技术参数上,不会比现在强多少,但是后世却已经找到了最小成本的生产工艺。
这就好像青霉素,在青霉素一开始刚被发现的时候,这种珍贵的救命药,只能在特殊的培养基里一点一点的培养,一克两克都极为难得、产量也极其的少,但是过了几年之后,人们就发现了用玉米粉培养青霉素的方法,生产成本一下子跌了无数倍、产量一下子提升了无数倍,再后来,同样是青霉素,用微生物培养液来生产,成本更低、产量更大,正是不断提升的制造工艺,逐步让价比黄金的青霉素,最终变成廉价的大众药品。
碳纤维也是一样,即便现在已经有了成熟的碳纤维科技,但是现如今的科技,还没有找到一个降低成本并且提升产量的好方法,但这个方法,张文浩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有!
随即,张文浩又道:“一旦碳纤维的生产制造可以降低九成的成本,那么这个市场前景非常之大,我敢说,利润空间大到我们都无法估量!”
“确实无法估量!其带来的意义,绝不仅仅是利润!”聂敏慧没有追问这事情的真假,而是追问道:“你说有三种科研成果,那还有一种科研成果呢,是什么?”
“新型合金钢。”张文浩道:“可用于工业中的曲轴、齿轮等部件,强度高、耐磨姓高,不但可以大大提升部件寿命,就连后期的养护费用也会降低很多,最适宜用在传动领域、易损耗部件上。”
聂敏慧微微闭上眼睛,努力了半天才让自己的情绪平缓下来,随即,她很是认真的看着张文浩,问道:“文浩,你真的不是在跟我开玩笑?”
张文浩笑道:“当然不是。”说着,张文浩开口道:“咱们现在就可以谈一谈东辰与中宇合作的细节,如果中宇已经有了完善的生产线与科研实力,那么我们就先对中宇新材料研发领域目前的规模进行估值,如果价值二十亿美金,那么,我出资十亿美金,从您手里购买百分之五十的股份,然后,我把这三项科研成果直接带进来。”
聂敏慧不禁惊叹道:“如果你说的是真的,光是和三样科研成果,潜在利润就至少在数百亿美金以上,尤其是碳纤维,现在国内没有先进的碳纤维制造科技,国际上对我们也有技术封锁,中宇虽然也有碳纤维研究项目,但一直没能跻身前列,全世界碳纤维的年产量也不过五六万吨的规模,多数是曰本、美国这两个国家占据,德国、韩国也拥有少量份额,单是这一个领域,如果有一个能够达到他们的技术参数,又降低90%成本的科研成果,那么在这个行业里一家独大简直太轻松了,而且,我们能够把这个面非常窄的行业,一下子扩充到全社会!”
说着,聂敏慧看了张文浩一眼,道:“这三种科研成果如果属实,你拿来以技术入股中宇集团,作为交换,中宇集团我占有82%的股份,我拿其中的一半给你,作为交换。”
整个中宇集团41%的股份?张文浩倒是被聂敏慧的大方给惊住了,就市值来说,41%的股份,至少也价值百亿美金。
张文浩急忙摆了摆手,道:“聂阿姨,实话实说,我对中宇集团的其他项目没有什么兴趣,只有新型材料是我感兴趣的部分,不知道新型材料的业务,您占了多少股份?”
“新型材料业务并没有与中宇集团划分开。”聂敏慧开口说道:“我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