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才名医-第1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不光要考虑到谭山的经济发展,也要为谭山的子孙后代考虑。所以,在企业引进的时候。必须考虑到生产企业对于谭山环境的影响。谭山市不仅要拒绝污染严重企业的进入,还要继续大力关停一批生产工艺落后的重污染企业。”蒋玉东在全市政府会议上说出让谭山人为之震惊的话。

因为谁都知道,谭山最大的企业,谭山钢铁便是重污染企业。谭钢的多个生产项目,都出现在环保局环境评估的黄色警示的企业的名单之中。蒋玉东的言论表明,谭山市政府是要对谭钢下手了。但是谭钢的问题并没有这么容易解决。作为谭山曾经的工业老大,谭山钢铁的职工有十几万之多,围绕谭钢的服务业以及相关企业的从业人员更是多达几十万。约占据谭山市百万余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可见谭钢对于谭山市的影响。

但是随着中国产钢能力的严重过剩,谭钢在谭山市的地位已经极其尴尬。谭钢虽然是谭山市的纳税大户,但是谭钢也是谭山市亏损最严重的企业。谭钢的数万离退休职工便是一个历史遗留的大包袱。任何一届政府都是极力想摆托的包袱。但是这些离退休职工的安置问题成了个大麻烦。这也是谭钢每年亏损严重的问题,谭山市政府却依然咬着牙坚持让谭钢继续存在。

“蒋市长,医药产业的水可是深得很啊!如果九潭开发区以医药产业为主,可能会面临吸引不到任何厂家的尴尬。”九潭开发区主任杨兴平连忙站起来说道。

主管工业的副市长狄康也有些担心地说道:“九潭开发区在开园之初便已经确定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方向。我们谭山市拥有大型钢铁产业,如果发展制造业,则能够让九谭开发区工业园与谭钢形成双赢互补。现在改成发展医药产业,则与当初的初衷背道而驰。”

奚世佳等狄康的话说完,立即对狄康的话进行反驳:“老狄,你这话可有些不对。如果开发区与谭钢真的形成合力,蒋市长怕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了。事实是九谭开发区这几年的发展并没有挽救谭钢,反而因为谭钢的拖累踯躅难行。九潭开发区是时候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了。”

“我不是说蒋市长的想法不对。我只是说出现实问题。问题本来就存在嘛。而且我们现在不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的问题,而是完全改变原有的发展方向的问题。我们在工业发展方面具有极其浓郁的底蕴。但是在医药产业方面,还处于完全空白。打造医药谷有些不太现实。”狄康自然不服气。

“你们的意见呢?”蒋玉东看了看市政府的几个副市长。

“玉东市长,我觉得老狄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工业园区发展即便没有谭钢这个包袱的存在也没有太大的优势。我们引进项目大多是一些沿海城市放弃的高度污染企业。这些企业也许能够给谭山带来一时的繁荣,却会给谭山遗留下诸多问题。而且对谭山市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主管城建、环保的副市长易科宇对那些污染企业简直就有些深恶痛绝。

主管文化、卫生等方面的副市长邓丽敏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老狄可能还不是很清楚实际情况。其实九谭开发区已经有了一家医药企业,而且这一家创办不到半年的企业已经成为九潭开发区的纳税大户。充分说明了,医药企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这家企业叫汉鼎医药。其生产的一脉通药物在世界范围内同类药物中处于领先地位。如果我们抓住这个契机,引进一批高科技医药企业,那么九潭开发区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会。”

邓丽敏说的情况,立即让会议室的参会者议论纷纷。显然他们对于这个情况并不了解。

蒋玉东觉得这个时候该自己说话了:“各位。这个想法不是我蒋玉东拍脑袋想出来的。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也经过了详细调查。一脉通药物的发明者是个谭山人,他是中心医院的医生。前不久在比利时首府布鲁尔的国际医学年会上一鸣惊人。国家台新闻联播专门就此进行了报道。我这里另外还透露一点,中心医院已经在申报一个国家级的急救中心。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契机。抓住了这个机会,我们就有可能吸引一大批医药企业进驻九谭开发区工业园。”

2015/2/20 21:02:17|11894212

第一百六十二章 针锋相对



“我们建‘医药谷’也有我们的现实条件。谭山市自古以来作为全国的药材集散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惜的是一直以来,谭山市的药材集散市场一直停留在做原材料初级市场。而且由于药材市场处于闹市之中。对药材的集散已经造成了极大的制约。谭山市的这个南方药材集散中心已经被周边城市逐步升起药材市场取而代之的趋势。因此,药材市场搬迁势在必行。”蒋玉东说到这里看了看会议室的众人,然后不紧不慢地喝了一口茶水,让众人有时间消化他刚才的话。如果说之前蒋玉东的话还缺少说服力,现在这么一综合,蒋玉东理由似乎更加充分了。

这个时候蒋玉东接着说道:“如果我们将药材市场迁往九潭开发区。由于,九谭开发区处于沪瑞高速入口处。非常利于药材的集散。谭山之前便有数家医药企业,但是都没有形成规模产业效应,发展速度缓慢。将他们整合到一起,正好可以发挥出规模效应,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这样谭山医药产业就能够蓬勃发展。”

在蒋玉东讲话的时候,会议室的官员们时不时的交头接耳,时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蒋玉东对官员们的反应也比较满意。说完之后,静静地坐在那里。让这些官员们好好去消化。

蒋玉东上任伊始,便开始对谭山的各个产业进行详细地调查,分析谭山经济发展的未来方向。尤其是九潭开发区,蒋玉东一直将其定位为谭山经济发展的突破口。但是九潭开发区的定位一直不好确定。谭山虽然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但是却缺乏自己的特色,因此之前九潭开发区以工业制造为方向,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开园至今,一直没有大型工业企业进驻。以至于九潭开发区沦落到一个极其尴尬的形势。

蒋玉东之前已经找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对谭山的基本情况进行反复调研。蒋玉东向高哲示意。后者很快带着人将论证资料发放到与会的每个人手中。众人看了手中的资料,才豁然开朗。原来这一切并不是蒋玉东拍脑袋的决定,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并且进行了反复论证的结果。

********

急诊科室谭山中心医院进行医学团队建设的试点。方案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谭山中心医院上下的热烈讨论。有人期盼,有人担忧。有人迷惑……各种各样的反应都有。

急诊科所有的人都欢呼雀跃。医学团队的组建,意味着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走到一起,使厌见者不见,真是再好不过。只是将来作为一个团队的每一个人,想要像以前那样打酱油。肯定是行不通了。

何小康欢喜得不得了:“总算可以摆脱那些讨厌的人了。我宁愿在团队里辛苦一点,也不愿意像以前那样打酱油混日子。谁不想上进,但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就是这样。”

“小康,你以后偷懒可没有借口了。你要是还像以前那样偷懒,我直接踹你。”高占婷笑道。

“没问题。我要是还像以前一样,你就踹我吧。”何小康一点都没有生气。

“真的?”高占婷有些好奇。

“假的。”何小康撇了撇嘴巴。

“真是没有想到,咱们医院这一次这么舍得放血,竟然给了小川这么好的待遇。不行不行。我妒忌了,一定得请客才行。”高占婷看着秦川说道。

“对对对,这一次。小川是受益最多的一个。以后工资的尾数都比我的多了。一定得狠狠地宰他一顿不可。走,玉湖饭店去!医院连房子都给你解决了。还有安家费,房子装修的钱也有了。以你这待遇水平,过两年就可以开豪车了。”何小康给秦川好好地盘算一下,发现秦川已经脱离平均水平了。

秦川笑道:“玉湖饭店没问题,不过还是等到我们的医学团队建设之后再说。今天么。就去金玉食府吧。”

为了能够通过国家级急救中心项目,中心医院对急诊科室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秦川与潘家明两个医学团队在人员招聘方面具有极大的自主性。而且叶汉佐在一开始就给医院的领导层打了预防针。任何人不得趁机往急诊科送人过去。秦川与潘家明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招聘人才。

秦川把自己的两个好兄弟招了过来。张景州也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辞掉了南雅医院的工作。而吕书垒则早已辞掉了谭山大学的工作。毅然加入了秦川的医学团队。

与秦川的做法截然不同,潘家明对招聘极其严格,对毕业学校有严格要求,非重点本科毕业不可;对文凭有严格要求,非研究生毕业不可;对实习单位与成绩有严格要求,非三甲以上医院实习鉴定成绩优秀不可……

这样一对比,秦川的做法自然让医院上下诟病,而潘家明的做法则得到了称赞。

程冠桦亲自找到了秦川:“小川,虽然,在医学团队的建设方面,医院是全权交给了你。但是还是应该招聘更多的高层次人才。”

秦川打断程冠桦的话:“程主任,你的意思我明白。既然医院交权给我,就应该信任我。现在团队还没有运行,就开始怀疑我,是不是不符合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基本准则呢?再说,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我的做法对不对,还是用实践来检验吧!”

程冠桦虽然对秦川的话有些不满意,但也不想过多说什么,这个时候,秦川的影响力显然已经超过了他这个主任。就算秦川做错了什么,他也没有什么制约的办法。

“那好。你大胆去做。这里我给你担着。但是,你必须把医学团队做好了。”程冠桦说道。

潘家明的招聘也是非常的高效,这也得益于这些年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