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斗鸾-第2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家本就不富裕他除了老家那点田产,也没什么产业。我知道他是觉得自己既出了这个主意,就不好让陈家吃亏太过,想要多少贴补些,但他拿出了这五千两,不知要打几年饥荒。我们家已经拖累他不少了不能再要他的钱。”

明鸾接过银票,看了看她:“母亲,其实江叔叔对陈家人真的很好,对不对?”

陈氏看着女儿,不知怎的,微微红了脸,只是面上努力维持着镇定:“你说得不错,他从小儿就十分尊敬陈家人,你不是早知道了么?”

明鸾笑笑,没说什么,拿起行李转身就走了。

重新回到江家,明鸾将银票还给了紫兰:“多谢江大人与兰姑姑的一片心意,只是这钱我们不能收。陈家即便要卖粮,也会量力而行,如果亏损太过,自然不会勉强。”

紫兰还要再说,明鸾便迅速道:“我回家后把事情跟母亲说了,然后和母亲一起征求了祖父的意见,祖父也是这么说的。”

紫兰脸色一变,无奈地笑了笑,将银票收回,看向明鸾,欲言又止:“你这孩子,真是……怎么就让老爷子知道了呢?”

离了江家,明鸾立刻去茂升元分号找马贵。这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华灯初上,她匆匆走在街上,寻找着茂升元的铺子,因是头一回在夜里来这地方,她有些迷糊,远远瞧着许多人聚在一家铺子前搬运大堆麻袋,她瞧了几眼,认出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正是茂升元分号,忙走了过去。

马贵正在盘账,听了她的话,也兴奋起来:“这是好事啊!虽说花的银子多了些,只当打点官府了。二十万石粮食咱们拿不出,但五六万石总是没问题的,这一下就占了十之二三,也算是露脸了,若能劝得别的商家一同出力,咱们也不算太过树大招风。”

好吧,马贵果然不亏是做惯了生意的,一开口就点出了重点。

明鸾有些担心:“五六万石也要两三万两银子呢,真的没问题吗?”

“没事儿,今年光是蜡染绸的生意,咱们商号就挣了过万的银子,到得年底,就不止这个数了,更别说还有贡柑与南北杂货。况且说是两三万两银子,其实咱们出的是粮食,大多是主人家名下的田庄出产的,也有些是在外地低价收的,仔细算下来,也就亏个几千两吧。拿几千两出来打点官府,已经不算多了。”

明鸾松了口气,笑道:“那就最好不过了。”又将与祖父、母亲商议出的计划大概说了说,马贵更是惊喜道:“我竟不知亲家老爷认得广东指挥使司的指挥副使大人,往日常听人说,那位将军做事很是公道,既有这层关系,我便告诉叔叔,让他去找副使大人商量粮食的事。”

明鸾有些不安:“呃……你只告诉你叔叔就好,可别到处说去

“这是自然,胡乱在外嚷嚷,说不定会得罪了人家。”马贵眉头一挑,“我可没那么傻。”

当下明鸾就把自家的想法都细细告诉了马贵,马贵听得连连点头,道:“我这就给叔叔写信,明儿一早就派快船去广州,我去见柳同知,把这件事商议定了。咱们分号在本地存的粮食不多,但肇庆有我们两家粮行,从那里调粮是极方便的。”说着他又叹气,“可惜了,鸾姑娘,你若早一日将这事儿告诉我,我在本地就能买到粮食了。你不知道,那华荣记不知怎的,从昨日开始就大批收进粮食……”顿了顿,脸上露出惊诧之色,“难不成他们也知道了军粮之事?!”

明鸾想起方才来时在门口看到的情形:“华荣记就在前面吧?怪不得我看见他家门口的伙计在搬麻袋,想必是收的粮食。”

马贵叹了口气:“罢了,我听说他家很有些来历,背后有京城的贵人撑腰呢。有他们掺一脚,咱们跟在后头,不显山不露水的,算功劳也有咱们一份,也不坏。”

说完了,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压低声音道:“鸾姑娘,咱们这回是下血本了,陈家的爷们能不能再出仕,那是以后的事,眼下既然不能出风头,咱们不如讨些实惠如何?”

明鸾没听懂:“你要讨什么实惠?”

“不是我讨,是你们。”马贵的声音压得更低了,“鸾姑娘,你可知道,军户一但入了军籍,便很难改身份了,但如果一家军户中有人考中了生员,那就能转籍为民。姑爷原是生员,只是章家出事时被革了功名,若能再考一次,想必不难考中吧?”

第二十五章争粮

生员?章敞吗?!

明鸾忙问:“这是怎么回事?我当初刚来时,可是听说军户子弟不能读书的。”

“这是谁编的瞎话?”马贵不以为然地道,“谁会拦着军户子弟读书?不过是多数军户供不起子弟读书,才少有军户子弟得功名罢了。但若一家子里头真有人考中了生员,这人成了士大夫,自然就不能再做军户了,要改入民籍。只是有规矩说,一家子军户只能出一个这样的,不能多了。不然你仔细瞧瞧,那些品级略高些的武官家里,但凡有余力者,子弟都是要读书的,直到成人后,读书实在不成,才补入军中历练。”

话虽如此,马贵还是想出了明鸾当初听说的传言的来历:“想必一般的军户与章家这流放来的不同。流放充军来的,又被革了功名,因此才不许他继续考学吧?本地的官学与私学,也是不收罪人家子弟入读的。”

明鸾听得有些郁郁:“看来是了,我们家跟一般的军户还是有差别的,刚来那两年,我们想要离开九市进城逛逛,都要上报百户所,然后百户所再派个士兵陪我们同行呢,去悦城上个香,也跟百户所纠缠了好几天才放行。后来是走动得多了,我二伯父又做了小旗,在卫所里人缘不错,才没人再过问。文虎至今还入不得镇上的学堂,只能在家让祖父和父亲教着,我也没听祖父说过让文虎考科举的事。”

想一想,章家在德庆也算是顺利了,当初因章放勤练箭术,在军中比武得了彩头,才升上了小旗;升总旗则是冒险陪柳同知去了一趟瑶寨后,柳同知心生感激而破格升的;至于百户衔,更是因为德庆千户所需要派人出征安南,但中下层武官少有人愿意离乡背井,江千户一是因为私心,二是为了激励将士,才再度破格升了章放。

可以说,章放能升到现在这个位置,有一半是自己的努力与魄力,也有一半是靠的关系,但这不代表章家就可以不守规则了。

想到这里,明鸾委屈地看马贵一眼:“既然是不成的,马大哥你哄我做什么?”

“真真冤枉,我可没哄鸾姑娘。”马贵笑道,“你们家的人想要进正经学堂自然是不行的,但若是自学成了才,考中了生员,官学自然不敢不收。按理说,你们家既是因罪流放来的,又才过了四年光景,地方上也不敢轻易让你们得了利,但我们茂升元既然为官府与都司立了大功,讨得小小的好处又有什么?又不是让他们直接给姑爷个官做,不过是讨个参考的资格罢了,能不能考中,还要看姑爷的本事。若是考中了,官府多得一个生员,政绩添得一笔,脸上也有光彩。”

明鸾听得心下蠢蠢欲动:“真的能行吗?”想了想,她又担心起来:“如果说一家军户里只能有一名子弟从科举转入民籍,那我父亲转了,文虎是不是就不能了?”这样可不妙-了,她心里清楚得很,章敞的才学有限,当初能中生员,也不知是真材实学还是靠了南乡侯府的面子,就算真能考得生员,做了秀才,想要再走远些,就很难了,但文虎平时读书还是挺努力的,年纪虽小,用上一二十年苦功,未必不能出头,可别因为章敞挡了他的路。

马贵听了她这话便哂道:“鸾姑娘,你二伯父已经做了百户,膝下只有这一个儿子,日后自然是指望他继承正军名额的,除非再添新丁,否则虎哥儿就算读书再好,也进不了学啊!姑爷却不同,他如今只是个余丁,不过是借了二爷的力在百户所里谋个差使罢了,军户不能分家,他无法单成一户,若能考中生员,立时就能转入民籍。况且姑爷转军为民,对姑奶奶与你也有好处,日后要寻别的营生,又或是说亲,都少了妨碍。姑爷的性情为人,你最是清楚不过的,与其让他继续在百户所里做那抄抄写写的闲差,荒废光阴,还不如让他再考一回学,挣个读书人的体面回来呢,即便一辈子无法回归原籍,也可护得姑娘一家过点安生日子。”

明鸾必须承认,她心动了,做个军户,虽然可以免役,但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还一辈子不能离开驻地,又不能与民籍通婚,实在是太受限制了,如果便宜老爹真能考中生员,转入民籍,不知能不能让章家搬到好一点的地方去?去不了广州,肇庆也成啊!祖父章寂的风湿病越发重了,搬到条件好一点的地方去,也可以让他老人家过得舒服些,自家要挣钱养家糊口,也有更多的门路。只是不知道能不能行。

她这样问了马贵,马贵笑道:“鸾姑娘,你又想忿了不是?若不是为了这个,我跟你提这事儿做甚?生员是要入官学读书的,若是姑爷争气些,入得府学,自然要去广州长住了。他去了,家眷要跟去也是理所当然。而老爷子年纪大了,谁也不能拦着做儿子的接老子到身边奉养。虎哥儿年纪小,跟着祖父叔婶更是人之常情。只有二爷一家为难些,二爷还是德庆的军户呢。但你方不是说,认得广东都司的副使大人么?请他帮帮忙,等二爷回来了,借着军功换个地儿,想必也不难?”

明鸾拍了拍额头:“我怎么糊涂了?没错,就是这样!虽然军户是不能离开驻地的,但既然东莞的军户可以转到德庆来,德庆的军户又为什么不能转到广州去?更何况,我二伯父是立了功的!”她越想越兴奋,忙道:“我这就回家跟祖父说去!”

不过她虽然兴奋,还是没忘嘱咐马贵:“你先去找柳同知探个口风,他跟我们熟些,就算不乐意也不会给我们穿小鞋,万一他说不行,咱们也不必勉强。这回出的主意本是为了陈家与茂升元,可别助力没添,反而又连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