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朕的史官每天都在作死-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后世,亦废英明……”

老舍人左堂贤是先皇留下的,早已通晓圣心。想必先皇也有暗地里发发牢骚、骂骂大臣的时候,此时往往不消他说,左舍人便会静静收起笔来,不做统录,待他说完,得解胸中一口闷气。

到了齐昱这儿,也只需一句“不必录下”,左舍人便会合上纸笺,这已是无边的默契。

默契……

不知这温舍人,究竟有没有这根筋。

唰唰唰。

齐昱闻声回过神,只见那温舍人正站在堂下,执着笔飞快地记录着什么。笔是内史府人手一支的软碳,比起毛笔来更方便站立时抱笺手书,齐昱不是没见过。可唯有此人执笔还包了个木鞘,生怕把手指弄脏。

齐昱不由有些好笑,这就记上了。

隐隐约约的,四周萦绕着丝缕芬芳的香气。

齐昱皱了皱鼻子。

他十六岁起呆在关西军中,长在行伍之间,是简朴惯了的,素来也不喜在大殿上熏花笼,顶多散些草木气息,这是身边内侍、宫女人人都知晓的事情。

香气明显是眼前的人带进殿来的。

倒也不似其他花香那般忸怩、甜腻。

“温舍人,爱香?”齐昱一边拿起御笔点朱,一边问。

温彦之端端正正地又跪下,板正地说道:“回禀皇上,此乃内史府纸笺的香气,并非微臣身上的。”

齐昱奇怪:“左舍人从前,也没有过此香。”

温彦之道:“禀皇上,内史府存放史册、实录太多,笔墨气味过重,很是熏人。今春大家将御花园里落下的各色梅花滤出花汁,送去造纸坊混在纸浆里,故从三月起内史府的纸笺都换成了此种,正好借每季的落花,压一压笔墨味。左舍人说皇上不喜熏香,当职时便还用原本的旧纸。”

齐昱恍然,目光落到温彦之身上,笑:“谁的主意?”

“禀皇上,是微臣。”温彦之回道。

齐昱唤来周福。

温彦之仍旧木木地跪在堂下。

齐昱道:“赏。”

温彦之愣了愣,一时忘记要叩谢,待想起来了,立即伏身道:“微臣谨代内史府,谢主隆恩。”

可神色上,依旧是波澜不惊。

“起来罢,”齐昱心里叹了口气,继续批奏章,“内史府笔墨熏人,朕尚且第一回听闻。有劳温舍人想了法子,让众卿得以好受些。是朕要谢过温舍人。”

温彦之接了周福赏的一盘子碎金子,只觉沉甸甸。

周福和气道:“温舍人,您可坐在那边屏风后录事。”

温彦之顺着他手指方向一看,点头谢过,便静静地挪到了屏风后。

坐定之后,他仔细数起了盘里有多少颗碎金子。

周福:“……”三十两碎金子,至于吗?

齐昱余光里也瞥见了,简直觉得新鲜——

竟然有人拿了赏赐还敢当着皇帝的面点钱。

活久了真是什么都能见到。

“温舍人,”齐昱和蔼地出声,“可是嫌朕赏的不够?”

本是句帝王的玩笑话,可温彦之点完金子,却神容肃静,端端正正地跪在地上:“回禀皇上,微臣只是为了记载属实。”

“……嗯?”齐昱有种不太好的感觉。

温彦之木然地提起笔,字字顿挫地补充道:“金银不动其本,乃为史也。皇上,今后之事,微臣还是会据实记载的。”

轰。

齐昱只觉一股无名怒火,直从丹田贯冲头顶,整个皇帝都有点不好了。

他尚未说话,那厢,温舍人已经唰唰地记下了。

——今后世人都能知道,他齐昱是个企图只用区区三十两碎金子,就收买御前史官的昏君。

☆、第2章 【你这郎中莫当了】

齐昱在折子堆里忙活到后半夜,挨不住支着脑门睡着了。周福等梗着脖颈拼着一身剐,好说歹说才将他劝到榻上去睡了一会儿。

齐昱沉沉地就像晕了过去,却只觉得自己刚闭上眼,晨钟便打响了,像是掐着时辰不叫他休息似的。

今日有早朝。

挂着眼下两抹淡淡的淤青,他从榻上坐起身来,却觉得周遭似有一道灼热的视线直盯着自己。

一扭头,只见那新来的起居舍人,名唤温彦之的,正一声不吭地立在廊柱后头,定睛望过来。

齐昱:“……”

温彦之见皇帝醒转,便同周身一干人等一同请了安,遂又执着软碳和梅花纸笺,定定地立在一旁刷刷地写起来。

清香阵阵。

齐昱一夜未曾休整好,本就憋着一肚子肝火,眼下见此情景,不由道:“温舍人。”

温彦之收笔跪下:“微臣在。”

“你记甚?”

朕分明甚么都还未做。

廊柱下的人顿了顿,竟直愣愣道:“微臣所录,皆如褚遂良所录者,乃帝王起居言行也。”

褚遂良?褚遂良……

齐昱刚从迷梦中醒转,不甚清明,待想起了这典故来,只觉肝火往脑门上冲,口气冷了下来:“温舍人拿朕比太宗?”

唐史上说,褚遂良还在太宗身边统录起居时,太宗曾旁敲侧击地,欲观他记了些甚么,却被褚遂良严词拒绝了。

温彦之此言,分明是说他齐昱也想窥探实录,向史官施压。

温彦之恭恭敬敬跪在廊下,面不改色:“皇上息怒,微臣岂敢。”

还说不敢?齐昱直想把手边的洗漱盆子贯到温彦之脑门上,亏了多年来的隐忍功力深厚,才松开了自己攥紧的拳头。

罢了罢了,打伤起居舍人,内史府的那群老学究还不知道要怎么记自己一笔,想想都头疼。

一路从御书房往紫宸殿去上早朝,齐昱笑得春光明媚。

十,分,春,光,明,媚。

温彦之在后头,依旧是木讷无言的模样,捧着摞花笺,直挺挺地走。

大太监周福跟在边上,只觉背脊凉飕飕的,暗道今日更要打起精神,不可行差踏错。

只望今日朝上诸官亦能如此。否则……

果然,齐昱一到堂上,便笑着把虚礼都省了,场面话一句没说,当头便问淮南大水。

好在听说了昨日内朝种种,在场官员早已备好功课。工部的张尚书亦将治水所见,谆谆教导了郎中徐佑,只望今上早朝问起时,他能答出个名堂。

此时各级上表淮南水患的情况报毕,今上忽然又点了徐佑,问:“徐郎中,荥泽决口处已堵住,如今改道一事,工部可有决断?”

不问尚书、侍郎,而非要问个昨日答不出所以然的郎中。张尚书心里暗暗叫苦,果真何人何言、有何错漏,今上都是门儿清的。

徐佑诚惶诚恐:“回禀皇上,司部以为,应当修渠北引淮河之水,使之顺下入海。”

“嗯。”齐昱点点头。

徐佑同张尚书刚要舒一口气,却听上头幽幽飘下另外一问:“而后呢?”

……而……后?

徐佑有些慌了,老师只讲了应对之法和为何如此应对,其他的还尚未想过。

张尚书连忙要帮衬,岂知还没开口又被齐昱打断了。

齐昱老神在在地看着堂子下的徐佑,悠然唤道:“徐郎中?”

张尚书遂将一肚子话哽在喉咙口,不敢答了,心里只默默为学生念经。

徐佑将满腹学识搜刮了一通,试探道:“……臣以为,应当……排淤固堤?……”

齐昱笑了两声,道:“徐郎中这是在答朕,还是在问朕?身为工部郎中,五品大臣,所食朝廷俸禄,皆为民生所出,却屡屡对朝中大事毫无见解、从旁附议,朕看着,你这郎中也莫当了,便去西荒督查畜牧罢了。”

三言两语竟将恩科榜眼贬去了边境之地。

徐佑扑通跪下,面如土色:“皇……皇上,臣……”

然则君无戏言,那边礼部、吏部等人已默默记下了。

齐昱将手肘支在龙腾的御座扶手上,继续点了后面户部的官员:“国库尚可拨银为淮南改道否?”

户部的许尚书出列,道:“回禀皇上,西北干旱稍歇,如今库银所存虽尚可支持改道一事,然则淮南各地受灾严重,需赈灾抚民、安置百姓,一时之间若要周转,怕也很是吃力。”

拐弯抹角,就说没钱。却也是实情。数月前西北大旱,朝廷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集官赈民赈于一体,才度过难关,还未消停几日,眼下淮南的大水又淹到了自己脚背上。

着实心累。

百官都叹了口气。

可齐昱此时在想的,却和他们不太一样。

他在想,难道就没有万世可用的法子,能免民生于水火?倘若不能保证淮南大口不决堤,至少要保证决堤之时不会万民罹难、村舍良田皆覆。若是年年淮南都淹一遭,还有谁乐意种田?万万百姓如何养活?

可此时身在朝堂之上,面对一群手足无措的大臣,除了老祖宗传下来的治水之法,也确然没有别的出路。

只愿天降他一仙人,有大禹治水之才。

周太师将皇帝的沉思看在眼中,心下遂猜到几分圣意,口中劝道:“皇上亦不必太过劳神,荥泽决口已堵,各方也已增堤固坝,近忧已除。若说远虑,改道、治水之法,皆是百年一举,并非几日可促成。我朝朗朗乾坤,明君贤臣,定能想出万全之法,保住民生。”

虽是马屁,却也算是拍到了要点,齐昱便没有驳斥周太师,只问:“眼下紧要便是赈灾抚民一事,众卿如何看待?”

循例是要举荐一人代表朝廷前去,可大家都明白,百姓要的不过是皇帝能知道他们的疾苦,故再是位高权重的官员去,亦是无用,都不衬百姓心意。最好的便是宗室里挑一个稳妥的宗亲,带着圣喻前去,方可体现皇家的关切。

明白归明白,可今上的宗亲委实没几个了。先皇一代的几个皇叔里,老靖王已去,留下个儿子齐宣承袭父位,其余皇叔作古的作古,在封地的在封地,多半也是垂暮之年,不可委任。今上的兄弟们早年间登基时,夺位的圈禁了,没夺位的也被分封出去做了郡王,如今留在皇帝身边的,就只有贤王和誉王。

誉王常年多病缠身,近日因连绵阴雨又病倒了,难当赈灾之任。贤王其人么,是个温吞享乐的性子,根本不理事。当年定封号时,今上本戏言要称其“闲王”,却被礼部给记了下来,当作“贤王”。此贤非彼贤。

朝上众人皆在掂量,此时唐太保道:“臣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