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8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模范,「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能得念佛三昧,你才真正有把握往生净土,亲近弥陀。到西方极乐世界,无论学什么样经教,容易了。老师是阿弥陀佛,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同学都是等觉菩萨,那才是真正修学的环境,最好的佛学院,我们要争取。所以希望大家多想想,没有事情多揣摩揣摩学哪一门,跟你自己的根性相应,跟你的程度相应,跟你的生活习惯相应,你学起来很轻松、很愉快,你会在学习当中不断的提升法喜,才真正尝到古人讲的读书乐,才会激发你好学的心。为什么?世间所有一切乐没有读书乐,尤其是读佛书,佛书那个味道你尝到之后,《四库全书》、《四库荟要》我都不要了,为什么?那个味道没有佛经浓!
  你必须要尝到味道,像吃东西一样,嚼出味道出来了。你们现在吃东西没有嚼,囫囵吞枣,一进口就吞下去,什么味道不知道。所以乐趣你没有得到,得到乐趣人就精进、就发愤,正所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自己觉得快乐的事情,他拼命去做,他觉得痛苦的事情,他不想做了。我看你们今天学佛不是快乐,是很痛苦,没有得到法乐,没有得到法喜,问题出在这个地方。所以你要是依照我提供你的修学参考,我是把我自己修学的过程、我修学的心态、我修学的方法,提供给你做参考。你也可以仔细去观察、仔细去思惟,这个参考对你有没有用、有没有价值?或者还有别的人,他们那个修学的经验、方法你感到很满意,你很欢喜,这是好事,你就应当跟那个人学。那个人自己本身有没有成就不要紧,学生的成就往往超过老师,古人常讲「青出於蓝而胜於蓝」,就是这个道理。
  自古以来什么人是我的善知识?我心目当中最佩服的人、最仰慕的人,这样的人说话我会听,我没有怀疑,教我我一定会做到,这是师资之道。如果你跟这个老师,对这个老师有怀疑,对老师说的话不能完全相信,老师所教导的半信半疑、阳奉阴违,你决定不能成就。所以做学生的人找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古人常讲「可遇不可求」;好老师要找一个好学生,什么是好学生?百分之百的顺从,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做,这样的学生古人讲「打著灯笼都找不到」,比学生找一个好老师更难!我早年常常听李老师讲,我跟李老师的时间最久,跟他十年;跟方东美先生学的大概只有半年,跟章嘉大师三年。跟李老师的时间久,亲近的机会最多,几乎每天都见面。以前我跟方先生、跟章嘉大师,一个星期见一次面,不是天天见面,跟李老师是天天见面。他老人家的生活行持对我影响很大,给我的启发很多。
  所以诸位同学你们要亲近善知识,你要懂得,我心目当中最尊敬的、最仰慕的,那就是你的善知识。我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成就,都能够早一天成就。你们当中羡慕的真善知识,你可以去寻求,你可以去亲近,你离开我这边,我会开会欢送你,这是应该的。我绝对不会嫉妒「你离开我到别的道场去」,我不会嫉妒,为什么?我知道你在我这边不能成就,你到那边有成就。我们是希望你有成就,绝不是希望我们这个道场人多兴旺,没有这个道理。真正是个好人、有良心的人,帮助人成就,不可以障碍人成就;障碍人成就,那造罪业,断人法身慧命,罪很重!所以我不会障碍,我会很欢喜。你来告诉我,你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是哪个法师,最仰慕的是哪一种道场,你给我讲,我会开会欢送你,祝福你!你在修学过程当中你要有困难我帮得上忙的,我会全心全力帮助你,我说到会做到。
  所以我看到这一段经文,我的感触很深。佛法如果没有真正修行人,没有继起的真善知识,佛法必然衰没。所以我们供养诸佛如来、供养一切众生,用什么供养?用自己真正修行的功夫,「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是功德。「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这是功德,别的没有功德。所以它这个层次先讲人,然后再讲义、义理,最后再讲教。现在我们看经文:
  【尔时世尊,欲令一切菩萨大众得於如来无边境界神通力故。】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大段文里面分六个小段,清凉大师把这六个小段的意思标出来了。第一段是意,第二段是体,第三段是名,第四段是相,第五段是展开,第六段是结论、收归。这是第一段,说明世尊教化众生意义之所在。他的本意,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示现在我们这个世界,建立佛陀教育?我今天对市长大众们介绍,佛陀教育就是现在大家所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今天肯定的说,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世界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创始人,这个教育的宗旨关怀社会,不分国土、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教导大众互相尊敬、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目的是世界和平、社会安定,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幸福美满的人生。你们看看《华严经》上所讲的是不是这个?这是诸佛如来示现在九法界,意思在此地,他没有别的意思。这一句讲得这么清楚,『欲令一切菩萨大众』,这把九法界都包括了,菩萨是九法界里面最高的,大众就是包括其余八个法界。『得於如来无边境界神通力故』,「得」,欲令一切菩萨大众得,大家都能够得到「如来无边境界神通力」。如来无边境界神通力,前面我们看到很多,如果就近处,前面那二十句跟十首偈,这是最近讲的。下面这一句是显体:
  【放眉间光。】
  清凉大师说这是光之体,前面这一句是放光的意思。佛的光是从眉间放出来的,眉间表法,「表离二边」。我们眉毛左边一个右边一个,它在当中放出来,表两边不著,这是教体,不著两边。两边就是我们今天讲相对的,九法界众生都是住在相对的空间,西方科学家讲的「相对论」。相对从哪里生出来的?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出来的,本来没有,这也是个抽象概念,不是事实。所以欧阳竟无大师为什么说「佛教不是宗教、不是哲学」,宗教跟哲学都没有离开两边。哲学里面讲能跟所,能所对立了,能是一边,所是一边;宗教里面,也是建立在能所相对之间。上帝是造物主、能造,世间一切万物是他所造。佛教在教相上讲是相对的,如果离开相对,就不能说话了。我们的思、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言论离开相对,那你一句话说不出来。你看你说,说的对面是无说,要离开相对,有说无说都离开,你还说什么?没得说了。佛教相上是相对的,义上不是相对的,义理上是圆融的。所以佛教讲能所,能所是一不是二,能即是所,所即是能,确实有能有所,能所不二。这在哲学里头没有这个讲法,宗教里头也没有这个讲法。佛教有,尤其是《华严经》讲得多、讲得透彻。
  「於体要离有无二边,於义不著常无常等诸法相」,佛所说的一切法都不能执著。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学佛的方法用我们现在话来说,学佛的心态那是什么?他说「离言说相」,听,我们听经,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怎么去听?离言说相听,不要执著释迦牟尼佛的言词。「离名字相」,讲经会讲出很多术语,我们讲的三宝、三学、六度、十愿,这都是法相名词。法相名词是为了教学方便起见说出来的、建立的,不能执著,原本没有。说「佛」、说「菩萨」,理体上哪里有佛、哪里有菩萨?哪里有众生?没有!这些名词术语都是假名建立,不能执著。第三个「离心缘相」,是你心去缘虑就是你思想,你只管听不要想,一想就错了,一想就落到你自己意识里头去了;这种听经听的方法会开悟,为什么?他不落心意识。我们听经为什么不能开悟?著了相,著了言说相、著了名字相、著了心缘相。所以听几十年,不要说几十年,听几百年、几千年你也开悟不了,愈听愈迷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你听经不是增长邪见,就是增长无明;总而言之一句话,这叫不善用心,你自己不会用心。
  《起信论》里头讲得好,我当年在台中求学,李老师就教给我这个方法,但是他没有说得这么详细、没有说得这么透彻,他只要求我这样做:专心听,不要做笔记。听懂了你就懂了,听不懂也没关系,他教我这个方法。以后我读《大乘起信论》、讲《大乘起信论》我才懂得,这是老师真正的教诲,真实教诲。老师教学生因人而异,教我的方法跟教其他同学的方法不一样。我在同学当中,我也跟诸位说过,我有一点长处,我有悟性、我有记性,我听一遍能记得,听了之后能领悟。这一句的意思很深很长,我们留到下一点钟来说。
  诸位同学,请继续看「现瑞表法」第二句:
  【放眉间光。】
  这一句前面说过,放光是显示光之体,意思是离二边,这个意义很深很广。「於体不计有无二边」,就是不执著,不但不执著,分别亦无,你的心才真正恢复到平等清净。平等清净到极处,就是寂静,寂静就是真心显露了。「於义」,义是教义,「不执著常无常等诸法相边」,常、无常是举一个例子,为什么?教义讲得太广、讲得太多。早年李老师教我听经,他说会听的听什么?听教理,理就是体,体上会得这就通了,明心见性了,这是上上根人。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就听教义,教义怎么听法?实实在在讲,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教导我们的就是教义,「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教义。要是听教体、就是理体,这个离的念头都不可得;听教义还有离,有能离、有所离,这是义边不是性边,义是靠近性,这样听经有悟处。
  所以老师教我这个方式,不要用心去记,不要用心去想,为什么?你要是用心去记、用心去想,完全落在第六意识,不要说理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