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7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界两个字懂得、搞清楚了,现在我们要问,什么是「诸佛境界」?清凉大师说「佛境界下诸句」,以下这些句子,「皆别明佛地之德」。前面一句问佛地位那是总说,这个是别说。大师的注解里有,「言境界者,悲智所缘故,亦分齐故」,分齐就是界限。诸佛如来,诸位要记住,诸佛如来里面有地位不同的,都称作诸佛如来,只要是登地的菩萨都称诸佛如来。初地这个佛如来跟二地佛如来,他们境界就不一样,二地跟三地不一样,他们的境界就是他们的大悲心之所及,他们的智慧之所及,所缘就是能够缘虑得到的,境界不同!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思惟观察,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周边这些同学,看看他们的境界。起心动念都为自己,这个境界很小,范围小,自私自利;起心动念会为一家人想,这个境界就稍微大一点;如果我们常常存心,常常思惟为整个社会著想,为社会大众著想,这个人跟普通人就不一样,他的悲心、他的智慧比普通人要大,他可以出来替大众办事。这样的人就是我们前面讲的世主,是社会大众各个阶层的领导人,世主就是领导人。佛、菩萨都是世主,因为他教化一切众生,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大众接受他的教化,是他的学生,这是他悲智之所缘。所以它有界限,分齐就是界限,分是一分一分,齐是等齐,他跟哪一分等齐?这个等齐都是讲大分,譬如你上学去念书,你是什么境界?你是一年级,他是二年级,这是大分;细分,你同一个年级的,我刚才讲了,每个人程度并不一样,换句话说,每个人的境界都不相同。修行人亦复如是,菩萨也不例外。所以说,「广亦无量」,广说说不尽。「略有十种」,这个略说,前面有简单的介绍,在菩萨赞颂里面,赞颂十地,赞颂十波罗蜜,赞颂如来果地上的十力、十种智力,这是总说;别说,那就太多了。第三个问题:
  【云何是诸佛加持。】
  这个意思很深,我们常常都求佛加持,佛怎么加持?实在讲我们很模糊,到这个地方你看看菩萨还提出这个问题,如何是诸佛加持?是不是时间到了?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这一句我们明天再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五七卷)  2002/1/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17…0557
  诸位同学,昨天我们介绍到「如来现相品第二」的经文。
  经文一开端,菩萨以及一切世间主心里面在默想。向下的经文就是他们默想当中的一些疑问,总共有二十句。第一句,「云何是诸佛地」。经文我们必须要注意到,「诸佛」,不是单指某一尊佛,换句话说,他们所希望明了的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境界。第二个问题:
  【云何是诸佛境界。】
  我们把「境界」这两个字跟诸位同学介绍过,而什么是佛境界,也只是略说了一点。这些问题,在《华严经》上是重要的大问,菩萨尤其是法身菩萨们,乃至於一切众生,都希望明了,所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确实为我们介绍得相当的详细。道霈禅师《疏论纂要》里节录是简单扼要,他的目的是接引初学。也就是祖师大德们编纂经论,他有他的目的,他有他心目当中的对象。我们今天学经教,不但我们对於这些问题要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最重要的,我们怎样学习,也就是说怎样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这是我一生学佛最关心的,如果这门东西学了不起作用,我在生活上用不上它,我的学习兴趣就没有了。所以我可以说从小就重视学以致用,因为我知道,我们人生在世的时间很短促,光阴很宝贵,世出世间典籍数量太多,哪里是一个人能学得尽?正如从前李老师跟我们谈,不说别的,单单讲干隆年间编的这一套《四库全书》,就这一部丛书,我们一生用一百年的时间都念不完,怎么学法!这正如一个完具的大学里面各种科系都具足,我们学什么?我们只能够在这个学校里选择一个学系,或者是你有过人的聪明精力,你可以选两个学系、三个学系,再多就不行了。佛法亦复如是,我们学的东西得管用。一定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得上,对我们真正有帮助,这是我非常乐意学的。学的那个东西我做不到,或者与我的生活脱节,这是我决定不能学的,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所以,这是选择对象不一样。
  对於诸佛境界,清凉大师注解里面就比较清楚,他说要是依《瑜伽师地论》讲如来境界,有五种差别。第一个,「有情界」。我们知道如来的境界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有情世界,他的智慧能缘得到、能了解,他的德能、他的相好统统都可以缘得到。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为什么?是他境界范围;不是他境界范围,他就缘不到。我们凡夫境界很小,别的同学心里有感,我们不能应,为什么?我境界缘不到。佛菩萨的智慧神通能够缘得到,这是讲有情世界。第二个,「世界」。世界是器世界,佛也能缘得到。佛为了度化众生能够变现化土,我们在古人注疏记载里面看到,法照禅师朝五台山,文殊菩萨示现大圣竹林寺。那是文殊菩萨的境界,他可以变现一个世界来给你看。法照禅师他是学禅的,朝五台山之后,他向文殊菩萨请教(那个时候已经入末法,末法的开端):「末法时期,众生修哪一个法门最为契机,容易成就?」文殊菩萨告诉他:「无过於念佛法门。」他向他请教:佛怎么念?文殊菩萨就念了几句,法照菩萨就照学。离开大圣竹林寺还一路做记号,怕迷失道路,下一次好再来访问,哪里知道回头一看,这个境界没有了,一片荒山。於是他就知道,菩萨示现的,示现化土。不但示现身相,能示现山河大地之相。法照离开大圣竹林寺,回去之后开念佛堂,提倡念佛,他念佛的方法是五会念佛。
  现在也有人提倡这个方法,实在讲这个方法跟我也有关系。我在一九七七年到香港讲经,在九龙中华佛教图书馆看到这个五会念佛的本子,我看了之后也非常欢喜,它用简谱谱出来的。我带了一本到台湾翻印,印了好像有几千本,以后这个本子陆陆续续好像翻印过好几次,现在流通的至少有几万本。有一位法师,在家的时候大概是喜欢唱歌,他对音乐很有造诣,听说在圆光寺领导那边佛学院的同学,依照这个谱子来学习,以后把它录音,录成录音带流通,「五会念佛」。有同学送来给我,我听了之后,这个带子在国外流通得很广,很好,确实是很好听的音乐,接引大众念佛,行!真正念佛不行,为什么?好听,不能摄心。诸位同修一定要记住这个道理,真正念佛功夫得力要摄心,愈念心愈清净,这才是唯一的一个标准,能把我的烦恼念掉,能把我的忧虑牵挂念掉,於是功夫才得力。这种五会念佛,我想是民国初年一些法师凭自己想像编出来的,法照禅师传下来的大概早已经失传,决定不是那个音。但是接引初机是好事情,是可以用的,它配上了音乐。这是讲到世界。
  第三个,「法界」。确实法界是佛力变现出来的,我们常讲,经上常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特别是菩萨所问的诸佛境界,并没有说毗卢遮那佛,也不是说阿弥陀佛,也不是说释迦牟尼佛,诸佛。诸佛整个,说实在话,整个是说心性,宗门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由此可知,什么是佛?佛就是心性,特别是心性里面的智德,佛的意思是觉悟的意思,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称之为佛。但是我们前面讲过三德:智德、恩德、断德,法界是恩德,是一而三、三而一,不能分。这些名相是世尊教学方便起见而建立的,决定不能执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执著名字相,那你就错误了,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法界是佛的境界。
  第四个,「所调伏界」。那就是教化众生的对象。佛的四众弟子,在家出家这些学生,佛是老师,老师的境界是学生,这个不难懂,学生分布在尽虚空遍法界,不是一个地区。现在科学技术发达,讲求远程教学,我们利用卫星电视,利用网际网路,把画面跟音声送到远处,全世界都能收看得到,这也就变成境界;境界现在随著科学技术,我们境界扩大了。但是诸佛教化众生的境界,是遍布虚空法界,遍布一切诸佛刹土,这些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清楚,不清楚会产生许许多多的误会,会产生矛盾,甚至产生灾难。哪些是灾难?宗教的战争是灾难。什么原因起来的?误会起来的,他不知道都是诸佛教化众生的境界。佛经里面讲得透彻,应以什么身教导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方法教导就用什么方法,没有一定的身相,也没有一定的方法,活的。我们要问,应以基督身教化的,佛就现基督身,基督是佛;应以安拉身得度的,佛就现安拉身,安拉是佛。所以我在讲席一再的告诉大家,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有情无情全是佛菩萨示现的,示现的目的何在?目的教我觉悟。一切是为我示现的,这个恩德就大了。他觉悟不觉悟与我不相干,问题是我要觉悟,我觉悟之后,我再帮助别人。这里面的意义无尽的深广,如何能体会得?这个是问题,如何去学习?这些问题里面有一个核心,那就是印光大师所讲的「诚敬」,真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就不行。我们再看看现前我们修学的境界,首先看自己,自己有没有诚敬之心?鬼神都瞧不起我们,为什么?对於佛法修学毫无诚意。我们自己要反省,我们在佛堂里面,我们在听讲经上课,是什么样一个心态?躺在沙发上跷著脚,还在那里胡思乱想,还在那里翻阅其他的书籍,这在殿堂上是对佛菩萨的侮辱。古大德看到佛像是站著的,自己不敢坐下,看著佛像是坐在那里,自己决定不敢躺下,那是什么样的心态?从中国大陆传给我的讯息,我们的录相带、录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