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c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301-600集-第6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他要想学、愿意学,进一步教导他,那是成熟众生。所以任何一度都具足一切波罗蜜,这是相摄的意思。清凉注解文字不多,说得很好,大家自己可以看。
  第七段讲「修证」,修证是「五位通修」,五位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五个位次统统都修。到佛的果地,十波罗蜜才是究竟圆满。圆满就好像毕业了,这个毕业有小学毕业、有中学毕业、有大学毕业、有研究所毕业,都是毕业生,程度可不相同。十信菩萨他也毕业了,像是小学,十住菩萨像是初中,十行菩萨像是高中,再往上去十回向像是大学,十地菩萨像是研究所。虽然都是毕业生,这里面的程度差别很大,位位都修,包括等觉,五十一个菩萨位次。
  所以有人要问,你们佛教到底修的是什么,我们跟他讲,我们修的是六度十波罗蜜,这是一点都不错。佛教我们学习什么?学习布施、学习持戒、学习忍辱,从初发心到成佛就是这几个科目。这些科目要真正能够修好,像我们现在有没有办法直接来修?说老实话,我们做不到。你们听了前面讲的七种殊胜,你就晓得,世间人学佛,这个形象上学得不错,学会了布施,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学的样子很像,用心不一样,心量不一样,他用的心没有具足七殊胜,心量不够大。这是《华严》教义,华严教的心量跟其他宗不一样,它起心动念所缘的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量多大!我们一般人常说「量大福大」,他量大。我们平常修行没有这么大的量,没有前面讲的七种最胜,所以修学的只是形式,跟实质上那差别很大,这个不能不知道。
  大师在这一条里面,他说这个十是就因位来说的,修因,「总有三名」。第一个是「无数劫,施等势力尚微」,我们现在就在这个地位上,我们现在学菩萨,学著布施、持戒,这个六度的力量薄弱,「被烦恼伏」,这不是事实吗?我们的功夫敌不过烦恼,换句话说,境界现前,贪瞋痴慢就起来了,布施不能够伏悭贪心,持戒不能伏恶业,忍辱不能伏瞋恚,你说怎么办?敌不过烦恼习气,这个时候,这个名称叫做「但名波罗蜜」。实在讲,天台大师的六即,可能是从这段经文所得到的启示,这很有可能,所以他将佛分成六个位次,名字佛位。如果我们修学六度敌不过烦恼,那叫「但名波罗蜜」,就是名字六度,名字六度有名无实。我们总要想想,佛教给我们修这六种,或者修这十种,目的何在?目的是破除六种坚固的烦恼习气,所以从修因、果报上我们自己知道,自己在什么程度。「无数劫」,可见得烦恼习气重!
  第二「劫去」,「势力渐增,能伏烦恼」,前面是无数劫,修到自己功夫能得力了,这个得力是能把烦恼控制住,有能力伏烦恼。我修布施,确确实实悭贪的心是没断,但是它不起作用了,确实控制住,把它伏住了,说明你这个布施度起了作用。度什么?度悭贪;持戒,功夫得力,不但恶行你不会造,恶的念头也伏住,不会起恶念,不会再造恶事,这个持戒度有力量,这个时候叫做「近波罗蜜」,你跟波罗蜜靠近了。这种位次就是天台家六即佛里面讲的「观行即佛」、「相似即佛」,都是属於「近波罗蜜」。
  第三个「僧只」,修行六度或者十度,这个力量非常之大,能够把烦恼断掉,这个经上讲「毕竟伏一切烦恼」,就是我们一般常讲的,见思、尘沙、无明断掉了,这就叫做「大波罗蜜」,在六即佛里面讲,这是分证即位,到如来果地是究竟波罗蜜。我们将天台六即跟这一段文字合起来看就不难懂了。在这一段里面告诉我们修证,证是断烦恼,断烦恼就证菩提。如果修这六种法而不断烦恼,这是修的三界有漏福报,与无上菩提不相应,那是福德,不是功德,这个意思我们必须要懂得。所以《华严经》经文里面,前前后后常常说「广大波罗蜜多」,也就是这些法身菩萨们,他们所修的这十种法,确确实实永断一切烦恼。
  第八段是「约教」,从教学这一方面来说。「诸教可思」,诸教就是讲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只要是佛陀的教学,决定离不开这六个科目。《华严》一切是讲圆满、讲圆融、讲互摄、讲遍摄,所以《华严》将六展开为十,十波罗蜜。《华严》教义一定是任何一法都融摄一切法,所谓「因该果海,果彻因源」。清凉大师在《钞》里面说明,为什么小乘不能成就波罗蜜,什么原因?七种最胜他没有。小乘法里头不讲这七种最胜,换句话说,虽修这个法门,伏不住烦恼,这是事实。我们遇到小乘的学人,他们的境界我们很清楚,他们有善心、有善行,烦恼习气很难断,用什么方法断,他们自己也不是十分清楚。大乘菩萨善巧方便,用四摄六度。
  可是修行,诸位总是要记住,七最胜里头,第一条「安住菩萨种性」,如果没有这一条,真的就很难了。这是佛家常讲「这个人的根性如何」,先观察他,他是什么样的根性?这个人起心动念是为自己还是为众生?起心动念为自己是小乘根性,他来学佛,入佛门,小乘根性,起心动念为自己。起心动念为自己,也能够为别人,这个比前面根性就高一等,能够想到别人,儒家所讲的「推己及人」,五乘根性里头这是天人的根性。能够厌弃这个世间五欲六尘,心心想出离,想脱离六道轮回,知道六道轮回很苦,但是没有发大心利益一切众生,这个根性是声闻根性、缘觉根性;发了菩提心,当中还夹杂著自私自利,这个菩提心不纯,这是权教菩萨;一心为众生,一心为正法住世,决不夹杂自己的名闻利养,不夹杂贪瞋痴慢,这是菩萨种性。这个种性的人不多,七最胜里头是头一条!
  不是菩萨种性,怎么修菩萨道?不是说不能学,《大方广佛华严经》可以学,成绩是什么?名字菩萨。有没有好处?有好处,阿赖耶里头种下了菩萨种性的种子,种子虽然有了,它不会起现行。但是你要晓得,现前菩萨种性的人,是过去生中无量劫前种的种子,生生世世的薰修,在这一生它起作用。这个起作用就是起心动念怜悯一切众生,能舍己助人,我们一般讲牺牲奉献,把别人摆在第一,自己摆在最末后。这是阿赖耶识里面菩萨种子起现行、起作用了,非常的难能可贵。这样根性的人心量一定很大,性格豪爽,倾财仗义,乐善好施。他要发心学佛,学大乘就不难,往往很容易契入。清凉大师在小注里面,就五教来说:小、始、终、顿、圆,来说根性;我刚才讲的,是从五乘佛法来说根性,虽有不同,但是也很接近。
  第九段讲「观心」,「观心者,可以意得」,大师虽然说了这么一句话,《钞》里头还是加以说明,怕一般人不能体会。这一条就是我们通常讲形式跟实质,观心是讲实质,也就是说你有没有六度心,此地讲十度。世尊在大乘经里面常常跟我们说明,十法界,每一个法界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一个条件,当然每一个法界要说因缘无量无边,决不是单纯的,非常复杂,可是这复杂的因缘里面,哪一个因缘最重要?我们称它做第一个因素,佛给我们说出来了。成佛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这从观心上讲的。你成菩萨,六度心。今天是华严会上的菩萨,是十度心。你的心跟这个相应不相应?缘觉,十二因缘心。阿罗汉,四谛心。这是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
  六道里面,什么样的心你会生天?上品十善、四无量心,这是生天的第一个因素。阿修罗,一般经上讲下品十善,掺杂著烦恼习气,我不同意这个说法。这个说法说哪一种阿修罗?阿修罗有四种,《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除了地狱道没有阿修罗,天上有阿修罗,人间有阿修罗,饿鬼有阿修罗,畜生有阿修罗。如果讲他修下品十善带著烦恼习气,那可以说畜生跟饿鬼的阿修罗。如果人天阿修罗,他修的善肯定是上品十善,贪瞋痴慢没有伏;换句话说,他没有慈悲喜舍,他有贪瞋痴慢。上品十善加上慈悲喜舍生天;如果上品十善加上贪瞋痴慢,天阿修罗。福报再稍微次一点,人间阿修罗,他得这个果报。
  人道,佛讲五戒十善心。饿鬼道第一个业因是贪心,不管你贪什么,贪心重的人与饿鬼道相应。学佛贪图佛法,还是贪心,只是你贪的对象换了,用贪心学佛法,果报还是在鬼道,不过在鬼道里头会享一点福报,因为你那个对象还不错,大多数到鬼道里面当官去了。作城隍,城隍就是县市长,中国人讲的都城隍,都城隍就是省长。山神、土地,去做鬼神去了,贪图佛法。如果贪图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那就当饿鬼去了,在鬼道里面受的果报就很苦了。地狱道是瞋恚心,瞋恚、嫉妒堕地狱,愚痴堕畜生。这是讲什么?讲观心,你常常存的是什么心,就知道你将来会到哪一道。所以我们学佛,果真常存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菩萨的心,你不作佛也肯定作菩萨。
  清凉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一念相应心舍,则具十度」。舍就是放下。我初学佛,正式第一天跟出家人见面,他就教我看破、放下。「舍而不取」这就叫布施,这就是施心。我放下,我决不求回报,我不想求要得什么,这个心是施心,与七最胜相应。「不为过非所污」,这是戒。过,种种罪过,就是烦恼;非,是讲种种不正见,邪知邪见。烦恼邪见不能够染污,这个心是持戒的心。「忍可非有为忍」,忍可,我们一般讲承认、同意、随缘、不要去计较,忍可有这个意思,他有也好,没有也好,这叫忍。这个意思讲得很深,在诸法实相里面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能不能接受?你能不能同意?你能够接受、能够同意,这是忍,得忍心。佛在《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