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员来说,意义是重大的。
1813年十月,正是秋高气爽的日子。戴维一行三人启程离开伦敦。法拉
第有生以来第一次出海航行,他的心象长上翅膀一样,早已飞过英吉利海峡。
他们旅行的第一站是法国。当戴维夫妇和法拉第到达巴黎的时候,受到
… Page 26…
法国科学界的盛情欢迎。戴维在巴黎逗留了几个月,一面讲学,一面跟法国
同行合作,进行学术研究。当时法国科学家从海藻里提取一种新物质,不能
断定是什么元素。戴维在法拉第协助下进行分析,只用了一周时间就测出这
种新元素的主要特性,并且命名为碘。问题解决得这样快,使法国化学界惊
叹不止。
在巴黎期间,年轻的法拉第认识了不少法国著名的科学家,其中有两位
对他十分友好,那就是电学大师安培(1775—1836)和化学家盖—吕萨克(1778
—1850)。当时多数学者对戴维带来的助手并不注意,只有安培和盖—吕萨
克看出这个青年的价值不在他的老师之下,于是热情地给予指点。法拉第得
到机会亲自观摩这些大师的实验,吸取他们的科学方法,并且了解到科学发
展的最新水平,大开眼界。这种收获的价值实在是不可估量的。
这次旅行长达一年半,除了巴黎外,从热那亚、日内瓦、佛罗伦萨直到
罗马,欧洲许多科学中心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戴维和欧洲科学界有广泛的
学术联系,他们每到一个地方都受到礼遇,法拉第也结交了很多知名学者,
学到不少新东西。
1815年春天,戴维夫妇和法拉第满载而归,回到英国。这次出国对法拉
第来说,它的意义可以说仅次于达尔文的环球旅行。法拉第后来在电学和化
学上获得成就,这次欧洲之行起了很大的作用。旅行给法拉第留下了难忘的
印象。他的日记,详细记载了戴维在各地的讲学内容、实验记录,以及各国
科学家的实验方法、风格特长;沿途所见的自然景色、风土人情,也引起他
莫大的兴趣。法拉第生性乐观,富于同情心,对大自然和生活在底层的劳动
人民怀着深切的热爱。无论是海涛、落日、火山、瀑布,还是巴黎的车夫、
佛罗伦萨的贫民、罗马的狂欢节,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里。二十二岁的法拉
第,更坚定了他献身科学、造福人类的信念。
一回到伦敦,法拉第就扎实地干起实验室工作来。他的主要任务是协助
戴维做实验,同时兼任皇家学院各位讲师的助教,在讲课的时候做示范表演。
法拉第的工作是紧张和劳累的,有时还有危险,但是他干得很尽职,也很愉
快。他从小就爱好实验,今天能够在英国最高级的实验室里工作,真是如鱼
得水,他的整个身心都投入了实验室的工作。
不过,法拉第不是一个盲目的实验家,他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新知识。
这些机会是:他以助手资格参加皇家学院的讲习会,充分利用图书馆的资料,
向戴维和常来学院的著名科学家求教,等等。但是,他最好的老师,还是所
做的那些实验本身。在科学研究中,同样一个实验,不同的操作者,不同的
条件,常常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就是同一个结果,也可能得出不同结论。重
要的是要善于发现和正确判断。法拉第每次实验都一丝不苟。他对实验中的
各种现象极为敏感,善于捕捉那些偶然闪现的思想火花。不满足现成结论,
不迷信经典理论,总想探索新的东西,是他的最大特点。在实验面前,法拉
第是一个出色的探险家,是一个不倦的勘探者。
在两三年时间里,经过实际锻炼,法拉第具备了出色的实验才能。在戴
维的指导下,他开始走上独立研究的道路。
1816年,二十五岁的法拉第初露锋芒,在《科学季刊》上发表了第一篇
化学论文。他当时还有些胆怯,这种初出茅庐的紧张,每一个发表处女作的
年轻人都能体会到。以后,法拉第陆续又写了几篇论文,都是关于化学方面
的。
… Page 27…
1818年,法拉第写了一篇关于火焰的学术报告,大胆指出了名家理论的
谬误。这篇论文标志着法拉第科学上的准备时期已经结束。“名师出高徒”,
他在戴维的引导下,经过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终于成为一个年轻有为的化
学家。
电磁之谜
1820年物理学发生了一件大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1777-1851)发现
了电流的磁效应,第一次揭示出电和磁的密切联系。这件事刷新了电学史,
也改变了法拉第的研究方向。
早在奥斯特以前,人们就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1681年夏天,一艘航行
在大西洋的商船遭到雷击,结果船上的三只罗盘全部失灵:两只退磁,另一
只指针倒向。还有一次,意大利一家五金店被闪电击中,事后发现一些钢刀
被磁化。由于当时连闪电的性质都没有搞清,这些现象谁也解释不了。一百
多年来,电磁之谜成了许多科学家探索的目标。
奥斯特是个化学家兼外科制药专家,也是铝的发现者之一。他对电学很
感兴趣,一次在实验中意外发现,把通电的导线放在磁针上方,磁针竟会发
生偏转!这个发现在1820年七月二十一日公布以后,立刻引起了整个物理学
界的轰动。人们本来以为毫不相关的两种现象,竟有这样奇妙的关系。这个
发现成了近代电磁学的突破口,各国科学家纷纷转向电磁研究。象戴维和安
培这样的大师,也都兴奋得坐不住了。
二十九岁的法拉第同样被这个重大发现所吸引。他用极大的兴趣重复了
奥斯特的实验。果然,南北指向的磁针在通电导线下面会转成东西方向。这
个青年化学家久久地思索着:这是为什么呢?
许多科学家也都在苦苦地想这个问题。因为电流和磁针之间的作用力,
跟当时已经知道的哪一种力 (万有引力、静电力、磁力)都不同。那些力都
表现为推或者拉 (斥力、引力),而新发现的力却是一种传动作用。它的奥
秘在哪里?在它背后是否还有更深邃的内容呢?无论是奥斯特本人、安培、
戴维,还是别的电学专家,一时都解不开这个谜。
法拉第完全懂得这个发现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他决心沿着奥斯特打开
的缺口,作进一步的探索。在戴维的鼓励下,青年化学家毅然闯进了电磁学
这个未知的领地。
既然现有的理论解释不了新事实,法拉第决定从实践中寻求答案。他把
收集到的有关电磁现象的资料,仔细地进行比较研究,并且一一用实验来重
新检验。实验进展很快,也很有趣。1821年夏天,他在《哲学年报》上发表
了有关电磁研究进展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法拉第把电流对磁针的作用力
称做“转动力”,虽然从理论上讲这也没有触及到本质,但是他却在实验中
巧妙地运用这种“转动力”,让一块磁铁绕着一条电流连续转动,或是使一
条载流导体绕磁铁不停地旋转。当时法拉第新婚不久,他常常请新娘在一旁
观看实验。当法拉第获得初步成功的时候,他欢乐得几乎手舞足蹈起来。一
位传记作家曾经这样描述:实验对于法拉第来说,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好象孩
子那样的快活,不管这个实验是他本人做的,还是别人的发现。
不久,安培发表了研究报告,原来这位法国学者在这以前也做过同样的
实验,并且确定电流具有磁性。安培是享有盛名的电学大师;法拉第还是个
… Page 28…
新手,他能够同安培不谋而合,确实是可喜可贺的。
法拉第向戴维报告了他的实验成果。当时,戴维已经成为英国皇家学会
会长,他起初有些不信,因为法拉第一直受的是化学方面的训练。但是当他
重复法拉第实验的时候,果然一一应验。这位英国的科学泰斗也不由得暗暗
佩服。戴维从1801年开始关注电学,二十年来他在化学领域里硕果累累,对
电解也很有造诣,但是在电磁学上却没有什么发现。现在是后来居上,让学
生领了先。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初次成功使法拉第受到很大鼓舞,他信心更大了,决心为电磁学这门崭
新的科学当个开路先锋。根据大量的实验,他确信电和磁就象铜币的图案和
字样,是同一事物的两面。既然电流可以产生磁,那为什么磁不能产生电流
呢?1821年秋季,法拉第在日记里写下了一个闪光的设想,“从磁产生电!”
想不到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法拉第经历了无数次失败,进行了长
达十年的实验研究。这是一次艰苦卓绝的攀登。
十年徘徊
探索电磁之谜的战役打响了,这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物理学的一场激动人
心的攻坚战。许多大物理学家不约而同地加入这一行列,化学家也赶来参战。
但是谁能够夺得头功,还难预料。
1822年,从法国最先传来捷报。起初是化学家盖—吕萨克和另一位学者
阿拉戈发明了电磁铁,他们把通电的导线绕在软铁上,成功地使铁磁化。这
是从电产生磁的又一个有力例证。紧接着,安培又在实验中发现方向相同的
平行电流互相吸引,方向相反的平行电流互相排斥。在九年以前,法拉第同
安培和盖—吕萨克就结下了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