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香-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年头教书先生是个稀罕活儿,席家村全村就还老村长算得上有点文化,老村长以往也给村里的小孩儿启过蒙,教他们认过两年字,可一来老村长上了年纪,没那精力,二来有条件的人家都搬到镇上去住了,留下来的无非都是寻常度日的百姓,只求安稳温饱,没有更多妄想。
可谁都知道读书好,谁都知道读书能有大出息,以往是没办法没条件,现在有了一个主动愿意教的先生,即便是女先生,大家哪有不乐意的?
顾香生用《史记》治病的事情已经被席二郎不遗余力地宣传出去,全村人很快就知道了,他们不知道《史记》是什么,可这并不妨碍他们对顾香生啧啧赞叹,再加上林泰找水的故事,那简直成了这段时间里村民最津津乐道的事情。
村子里的小孩儿基本都不认字,大的跟席大郎差不多,都可以娶媳妇了,小的才五岁,估计是被家里大人殷殷叮嘱过了,来了之后也不捣乱,比顾香生想象中还要乖一些,她本以为会出现恶作剧嬉笑吵嚷的场面,却没有,因为老村长和一些上了年纪的也过来了,跟小孩儿们坐在一起听课,那些小的一顽皮,当场就有人镇压,根本就用不着顾香生出手镇压,出乎意料的顺利。
村长手中有本老旧的《三字经》,用来认字足矣,顾香生让人磨了块石板立起来,就当是“黑板”了,用几根芦苇绑在一起充作“毛笔”,蘸了水在石板上写字,可以重复利用,又不费钱,这就是简陋的教学现场了。
学的人则每人一块沙板,用手指在沙上比划,末了将沙面抹平,反复练习。
笔墨纸砚这样的东西,时下也只是士人以上门第的匹配,稍微穷苦一点的人家让小孩儿学认字,拿个树枝让他们在地上比划也就罢了,定然不会让他们直接写在纸上的。
因为天气热,大伙也没法在户外认字,村民们听说此事,便搭了个棚子,上头封顶,遮挡日光,前面又有房屋挡着,顾香生就带着一帮老人小孩儿在棚子里学习。
就算以前没有当过老师先生,顾香生也做得不错,当然先要有足够得耐心,一笔一划让他们跟着写,然后一个个纠正,再给他们讲字的意思,结合造句,顺便将一些字词在典籍里的运用拎出来讲一讲,让他们理解更加深刻一些,就可以了。
至于学多少,会多少,那就要看每个人的领悟力和学习能力了。
顾香生提出,谁家有女孩也可以带过来读书认字,但来的却一个也没有。
乡下人家没有什么“男女七岁不同席”“要避嫌”之类的讲究,但他们却觉得女孩儿读再多书也没用,还不如在家帮忙多干点活计实在。
他们尊敬顾香生,是因为顾香生会治病,会教书,她在村民心目中已经超越了男女偏见的范畴。
但这跟根深蒂固的观念没有关系。
对此顾香生也无能为力,他们现在虽然受到村民的尊敬和礼遇,但若想要强行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只会招来反感和抵制。
……
闲话休提。
像席二郎这种既热爱学习,领悟力不错,原先也已经有了一定基础的学生,自然是先生最喜欢的,顾香生也不例外,每日上课,一群半大少年和小孩儿里,就数席二郎跟另外一个叫陈福的六岁小孩学得最好。
陈福的娘不是本村人,据说娘家在镇上家境还不错,只因陈福的爹爹曾挑着山货去镇上叫卖,对方父亲瞧着他性情正直踏实,便心中有意,几番考量之后,更将女儿嫁了过来,是以陈福从小也是经由母亲启蒙,略通文字的。陈家原还打算让他去镇上外家跟着表兄弟们一起读书,没想到旱灾一来,此事便耽搁了。
陈福小小个儿,清清秀秀,人聪明,说话也很伶俐,兴许是因为母亲教导的缘故,对顾香生颇为有礼,学习进度更快,三字经千字文已经习完了,如今正和席二郎一起开小灶,读《诗经》和《论语》。
略通诗书之后,陈福对自己的名字很是不满,觉得太俗了,没有古代圣贤的名字读起来寓意深远,便和席二郎一道请顾香生给他们改名。
席二郎本名叫席水,正好跟席大郎一山一水,他也觉得自己的名字太直白,听起来不雅。
顾香生啼笑皆非,对他道:“你和你兄长的名字暗合山水之意,若是改了你的,你兄长的岂非形单影只?要改,也得两人一起改才行。”
席二郎登时焉了,以席大郎的性子,决计是不肯改名字的。
顾香生安慰道:“依我看,上善若水,大俗即大雅,席水这名字也挺好的,不必改了。”
“先生,先生,那我呢!”陈福将小脑袋也凑过来。“福字太俗气了,我那些表兄说,一听就是个下人的名字,您能不能给我也改改?”
顾香生笑道:“你的倒可以改一改,只是须得征求你爹娘同意方可。”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第二天小家伙还真兴冲冲地跑过来,说他已经问过家里,父母也同意让先生赐个好名。
幸好顾香生也早有准备,便道:“音不必改,改一字即可,就叫弗,陈弗,如何?”
小孩眨巴眼睛:“哪个弗?”
顾香生在石板上写了个“弗”字,然后告诉他:“弗者,上古也通福意,正好跟你原先的字同义,再者它还有几重意思,一是违逆,二是不要,三是怫郁,这些都是世人熟知的含义,所以很多人不明其意,以为这个字不好,但实际上弗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凡弛弓,则以两弓相背而缚之,以正枉戾,所谓矫也。弗则同矫,矫正错处,令人回归正道。我给你取这个名,也正是因为弗字含义甚多,有好有坏,正如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如意,总有高氵朝低谷,逆流顺水,由此让你铭记于心,做个豁达通透之人。”
小孩儿似懂非懂,但他不懂,自有人懂,陈福的母亲通晓诗书,听到他转述了顾香生的话,便叹道:“这位焦先生定非寻常女子,你须得好好敬重侍奉才是。”
陈家是女子当家,陈福的娘既然同意了,他爹自然没什么异议,陈福就此改名陈弗,成为顾香生的第二个入室弟子。
第一个,自然是那席二郎席水了。
此时席二郎十二岁,陈弗六岁,两人相差一倍年龄,往日也玩不到一块,但因为同在顾香生名下学习,自然而然亲近起来,席二郎见陈弗聪明伶俐,学习进度很快,眼看就要赶上自己了,他大了人家六岁,若是连功课也不如,未免说不过去,心中自然卯足了劲,两人你追我赶,学习热情竟是前所未有的高涨。
席二郎对《史记》念念不忘,隔三差五总会提起,顾香生原先担心揠苗助长,后来经不住席二郎的再三请求,顾香生默写了《史记》中的关于卫青的卫将军骠骑列传,给席二郎和陈弗二人讲了一遍,又让他们俩背诵下来。
原先席二郎总念着《史记》,是觉得里头肯定记载着许多厉害东西,如今一听,更是如痴如醉,不仅将整篇背了下来,还翻来覆去纠结其中的细节。
顾香生原本以为,像他这样的年纪,会喜欢卫青,一般是因为卫青出身寒微最后却身居高位,还是个常胜将军,驰骋沙场,堪称人生赢家的经历。
但没想到,席二郎感兴趣的却是其它一些地方,譬如说:“先生,你说史书为尊者讳,尤其是像卫将军这样的人物,那么在太史公写史记的时候,为什么会知道卫青是母亲与人通奸生出来的呢?按理说卫将军娶了平阳公主,他的外甥又是太子,这种不好的事情不是不应该被记录下来的么?”
顾香生和他说,《史记》成书的那一年,正好是发生巫蛊之祸的那一年,卫青的太子外甥被废,整个卫家被连根拔起,卫青幸而是已经在那之前就死了,所以幸免于被追究,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卫家的家世并没有被美化,再者司马迁此人也比较有个性,越是不让写的东西,他就越是要写,正是有了这一部《史记》,自那之后才开启了纪传体的史书模式。
此时席二郎已经从她口中,大致了解了记史的几种方式,闻言便着迷道:“数百年的历史,从一个国家的建立到灭亡,某个人的一辈子,全都凝聚在手里了。”
顾香生:“对,这正是史书的可贵之处,也是史官的存在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避免重蹈覆辙。”
然而历史却往往总在不断重复,权臣篡位,外戚当权,宦官把持朝政,史书明明放在眼前,告诉每个帝王要知人善用,要礼贤下士,要兼听则明,但依旧有昏君一个接一个地出,这却是史官所无能为力的。
不过这些话对于一个刚刚读书不久的十二岁少年来说有些深奥了,所以顾香生将后半段话都吞了进去。
她说的那些,席二郎听懂了,他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对对,我就觉得,能在里面看见好多人,好多事,比阿翁讲过的任何一个故事都要精彩,什么时候我也能成为记录这种故事的人,那才是厉害呢!”
顾香生笑道:“那你现在开始努力也还不晚啊!”
日子一天天过去,人有了事情做,生活也变得不枯燥。
顾香生白天忙着教一群小屁孩,有空的时候还要单独给席二郎和陈弗二人开小灶,晚上躺在床上,偶尔还要在脑子里备备课,想想明天给他们讲什么,有时候想着想着就睡过去了,并没有特意去遗忘,然而能够想起魏临和顾家的时间却越来越少。
偶尔夜深人静的时候,她看着头顶黑漆漆的横梁,会觉得自己的从前好像一场梦境,分不清到底有没有发生过。
由于席二郎和陈弗拜了顾香生为师,又有一大帮小孩儿在她手下学习的缘故,不仅顾香生他们和村长家的关系更加紧密了,连村民们对他们的态度也一日胜似一日,由一开始的敌意,防备,隔阂,到后来渐渐融洽,现在又多了一丝尊敬。
小孩儿们的学习还是卓有成效的,懂的字多了,回家难免要向父母显摆炫耀,父母惊奇之余,肯定觉得焦先生是个大有本事的。
而柴旷和林泰也惊奇地发现,他们帮着挖了一天的井,有时候还比不上顾香生讲一句话,现在旱季,蔬菜什么的拿不出来,人家就帮忙给顾香生他们挑水,也不用他们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