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321…
直在欢呼,直到炮弹向他们移动。随后,炮弹直接落在他们这一小块阵地上。
惠特尔西为了消除大家的恐慌,镇定自若地大步走出战壕,举起步枪向空中
舞动着。而乔治则一直安慰大家说:
“别紧张,不会长久的!”
但是,炮弹可没长眼睛,不断向自己人的阵地倾泻下来。一颗炮弹击中
了惠特尔西的传令兵、第一营中士盖德克,他的身体被炸得粉碎,他的战友
们找到的只是他的钢盔和手枪。
惠特尔西连忙又写了一封信:“我们自己的炮兵在向我们开火!务请立
即停止开火!”当二等兵理查兹从鸽笼抓出一只军鸽时,它挣脱了他的手飞
跑了。这一来,只剩下一只名叫彻尔·阿米的黑色雄鸽了。这是600只军鸽
中平平常常的一只。
理查兹把惠特尔西写的那封信,牢牢地系在彻尔·阿米的脖子上,然后
把它扔到空中。它在空中飞了几圈之后,停在附近一棵树上。惠特尔西、乔
治和部下们急红了眼!他们挥动着步枪和头盔让它飞,可是彻尔·阿米不理
不睬,开始啄自己的羽毛。
惠特尔西大声叫着:“嗬!嗬嗬……”但这只固执的鸽子仍然无动于衷。
他们扔棍子,扔石头,彻尔·阿米终于展翅了,但却飞落到另一棵树上。查
理兹嘟哝着说:“怎么搞的……”于是他往树上爬,摇晃着树枝,直到彻尔·阿
米飞走为止。但它又开始在他们头上盘旋。当理查兹向它喊口令时,德国人
开始向信鸽射击了。彻尔·阿米瞎飞了几圈之后,最后飞走了。
这只军鸽成功地飞过枪林弹雨,看来是个奇迹。它一度摇晃着,绝望地
扑腾着翅膀,随后又振翅继续飞翔。它的一条腿被子弹击中,但它继续执行
它的任务,最后,它终于飞到目的地。它像石头一样坠落下来,左胸首先着
地。它晃动着身子,左右摇摆,最后用一条血淋淋的腿跳到门边。
一个养鸽的士兵在门边逮住了彻尔·阿米,解下系在它脖子上的小金属
盒子。同一颗子弹打穿了它的胸骨,它胸部的羽毛被血粘在了一起。那士兵
连忙拿了些面包屑和水喂它,它咕咕叫着,似乎是说:“我完成任务啦!”
彻尔·阿米立刻被送到军医那里治疗。亚历山大将军下令不惜一切代价
治好它的伤。后来彻尔·阿米彼送回美国,一年后才死去。它的体内被填上
防腐料,做成标本,放在史密森协会展出,至今,它还作为民族英雄供人瞻
仰。
再说多亏了彻尔·阿米,美军炮兵立即停止了向自己人开火。但这并没
使这两个营的痛苦结束。德军又发动了步兵攻击,晚上9点钟左右,从四面
八方飞来的手榴弹纷纷落到被包围的这块地区。在片刻的沉寂中传来德国人
的喊声:“投降吧!”美军立即回敬道:“狗杂种,还是向我们投降吧!”
接着又是更激烈的战斗。
第二天,即10月5日,美军增援部队终于击溃了包围第1营和第2营的
德军。和友军会师后,惠特尔西第一个急于打听的情况,就是彻尔·阿米怎
么样了?当听到彻尔·阿米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仍然冒着枪林弹雨把信送
到后,这位身经百战的少校、这位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男子汉,竟忍不住流下
了滚滚热泪。
(景文)
… Page 322…
张鼓峰的“地震”
1938年7月,地处中国、苏联、朝鲜三国交界处的哈桑湖、张鼓峰一带,
局势越来越紧张。占据中国东北的日本侵略军,不断向驻守张鼓峰的苏联边
防军进行挑畔,要求苏联军队退出哈桑湖和张鼓峰地区。
苏联守军拒绝了日军的要求。
到7月下旬,集结在哈桑湖地带中国一侧的日军已超过了4000人,并且
配备了六个炮兵连。这时,苏联边防军仍只有少数值勤战士据守着这一地区。
在苏联的日本间谍发出情报说,苏联现在无意在这一地带作战,也完全缺乏
作战的准备。
日军决意以此作为对苏战争的开端,只要能够顺利攻占张鼓峰,而苏联
方面又不作出强烈反应的话,日军便可继续向苏联境内推进。
这就使得张鼓峰地区的危机,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7月29日凌晨4时,激烈的枪声拉开了战斗的序幕。日军一个连分两路
向张鼓峰发动了进攻。浓雾和小雨掩护了侵略者的行动,使苏联边防军的防
卫更加困难。而且,此时在张鼓峰高地值勤的苏军,仅有十一名边防战士。
日、苏双方交火并展开了自刃战,苏军的十一名边防战士中竟有五人阵亡,
其余六人皆负重伤。幸亏及时赶来增援的六名边防战士和三十名骑兵,打退
了日军的冲击。
7月30日,日军从朝鲜调来的第19师逐渐进入阵地,并以大口径火炮
对哈桑湖、张鼓峰地区进行猛烈轰击,倾泻了一万二千发炮弹。在炮火掩护
下,第19师再次发动进攻。这时据守阵地的苏联边防军仅92人,野战部队
的一个连和一个坦克排直到半夜才赶来投入战斗,终因寡不敌众,到31日清
晨6时25分,日军占领了张鼓峰高地。苏边防战士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日本的报纸上登满了胜利的战报。日本政府对这一事件的宣传,几乎超
过了一年前对芦沟桥事变的宣传。
苏联政府向日本驻苏大使重光提出抗议,并且引证历史地图,说明哈桑
湖、张鼓峰一带是无争议的苏联领土。然而重光却按照东京的指示,不同苏
联政府进行任何有关地图的讨论。
8月2日,苏联边防部队向入侵日军进行了反击,但由于兵力悬殊过大,
没有取得任何进展。日军仍牢牢地固守着张鼓峰高地。
直到8月3日,苏军第40师经过连续3天的艰难行军,才到达边境地区。
就在这一天,日本东京的皇宫里,枢密院专门就张鼓峰高地事件举行了
特别会议。会议由不久前上任的枢密院者长平沼男爵主持,此人极其反动好
战,被称为“日本法西斯之父”。出席会议的除了枢密院者员外,还有参谋
总长闲院宫,军务局长小矶,陆军大臣坂垣等几个军人。裕仁天皇参加了会
议,表示他对这次会议决议的重视。坂垣对哈桑湖事件的具体经过做了说明,
他说张鼓峰高地已牢牢地控制在日本军人手中;可靠的情报证明,苏联不打
算扩大冲突,到目前为止该地带仍然只有少量边防人员。因此,他请求枢密
院同意他的行动计划,向冲突地带派出补充部队,以便向苏联境内继续推进。
枢密院议员投票,一致同意陆军大臣的提案。
也就在这一天,笠原将军从柏林返回东京,带来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
甫的一封密函。德国建议与日本签订军事条约,当其中一国与任何第三国发
生战争时,另一国都要给予援助。
… Page 323…
到目前为止,战争的一切因素,似乎都只对日本人有利。这就难怪他们
会把如意算盘一直打到底了。
8月4日,进入阵地的苏军第40师接到了战斗命令:击退入侵苏联之敌,
恢复哈桑湖、张鼓峰一带的国境线原状。
但是平静状态又维持了一天。苏联军队在发起反攻前,又调集了120门
大炮、足够的坦克和轰炸机,他们的兵力已超过侵略日军的3倍!
日军仍被大战前的寂静所迷惑。他们在等待增援部队的到达。在8月5
日这天,日本参谋本部调动参战的部队,有帝国第15师、第120步兵师、骑
兵独立团、重型炮团、工兵团、特种骑兵旅、6个高射炮连、几个坦克部队、
一个远征旅和其他一些小部队。显而易见,调动如此之多的兵力,目的肯定
不会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张鼓峰。然而,这些部队都没能赶得上8月6日的战
斗。
从8月6日的凌晨起,无数的重型炮弹落到了张鼓峰高地日军的阵地上。
炮声惊天动地,炮击一直持续到午后,苏联的重型轰炸机也投入了战斗,无
数的炸弹从天而降,轰炸掀起的烟尘连午后的太阳都给遮住了。幸存的日军
只能狼狈不堪地紧伏在地上,连头也不敢抬,更不用说吃饭和喝水了!
这次轰击的强烈程度,被远在朝鲜清津港附近地震站工作的一位日本老
学者记录下来了。他在这个地震站工作已经15年,并且成功地监测到东半球
的几次大地震。8月6日这天下午,地震站所有仪器都发现在太平洋北岸发
生了地震,震中在中、苏、朝三国交界的哈桑湖一带。老学者把全部详细准
确的数据记在工作日志上,写好无线电报,发往东京地震监测站和海啸研究
所。但是,研究所在回电中告诉他,8月6日这天,地球上没有任何地方发
生地震。
有的只是苏军对张鼓峰地区的轰炸与炮击!
紧随着炮击之后的是苏军坦克的猛烈冲锋。张鼓峰上的日军再也无法坚
持,只好仓皇撤退,一直逃回边境线的中国一侧。
张鼓峰上又飘扬起苏联的红旗。
日军参谋本部虽然感到震惊,仍不甘心失败。它指挥了第二天的反攻。8
月7日整整一天,日军向张鼓峰高地发起了近20次殊死冲锋,企图再次夺取
这块高地,然而,在苏军的猛烈炮火下,他们只在张鼓峰前留下了3000多具
尸体与伤员。
苏军甚至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