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司马懿大传 作者:马敏学1-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申仪申耽只推说正抓紧筹办军器粮草,不敢约期起事。

  心里渴盼着司马懿快快赶到。

  盂达只以为是他二人积极响应,认真准备。便自以为得计,日日做着美梦。

  这日,忽报都督参军梁畿来到。盂达心中惊疑,忙迎人城中,问:“大人前来,有何贵干?”

  梁畿拿出司马懿书信说:“今司马都督奏天子诏,起诸路军马以退蜀兵,克日赶赴长安。都督夸赞将军昔弃刘备,报效国家,乃栋梁之才,欲请将军一同伐蜀,以建大功。将军可集本部兵马,随时听候调遣。”

  盂达关切地问:“都督定于何日起程?”

  梁畿眨巴眨巴眼,认真他说:“我来时,我看军中情形,该是已离宛城,望长安去了。”

  孟达闻言,心中一阵狂喜,哈哈,我大事告成了。就一边设宴款待梁畿,一边暗中差心腹飞报申仪申耽,约定后日举事,都换上大汉旗号,一齐杀向洛阳。

  酒宴上,梁畿为拖延时间,稳住孟达,使出浑身解数,对孟达连连劝酒。孟达心中高兴,又自恃量大,也就来者不拒。梁畿把孟达灌到五成,又拼上老命,与孟达连连碰杯。

  反正任务完成了,自己就是醉倒也无妨。结果,首把自己喝得酪叮大醉,吐得是翻江倒海。

  次日,梁畿昏昏沉沉直睡到日上三竿方醒。掐指算算时间,大军也该到了,便向孟达告辞。孟达心中有事也不相留,送走梁畿,又是一阵放声大笑。笑声未落,忽报城外尘土冲天,不知何处兵马来到。

  孟达不信,亲自登上城楼观看。只见遮天蔽日的尘扬中飘着一面大旗,上书“平西都督司马懿。”不可能吧?是不是看花了眼?揉揉眼,再看,那旗已飘到城下,旗上清清亮亮绣着“司马”两个大字。

  孟达这个惊呀,脑袋嗡地大了,头发涮地竖起来了,真个是魂飞魄散,六神无主,好半晌,方缓过劲来,急忙下令扯起吊桥。

  魏军便团团围住。

  孟达在城楼上坐立不安,惊魂不定,直后悔自己的粗心大意,但也不明白哪里出了纰漏。正胡思乱想哩,就听城外喊声震天。仔细看去,见两路兵马向城下冲来,两军旗上均大书“申”字。孟达大喜,以为是申仪申耽来救,忙大开城门,引军杀出。

  可是,“申”字旗下的兵马并未和魏兵厮杀,而是直奔孟达而来。孟达迷惑间,申仪、申耽已一左一右杀来,大叫:

  “反贼休走,早早受死!”

  盂达一听,不是救兵。他兄弟二人在和我玩诈降把戏。

  忙拨马回城。

  他到了城下,吊桥已高高升起。他张嘴刚喊,城上便箭如雨下。他正要骂,却见城上已将汉旗掷下,他的外甥李辅和邓贤二人在城上高喊:“我已献了城池。反贼还不下马受死!”

  孟达这几日只顾高兴,怎么也想不到会突然出现这种局面,众叛亲离,进退无门,只有硬着头皮回过身来厮杀。

  不几口合,便被申耽一枪刺死。部下见主帅已死,便都投降。

  李辅、邓贤大开城门,迎接司马懿人城。

  司马懿人城,一面遣使飞报魏主,一面令李辅、邓贤分守新城、上庸,命申仪、申耽随大军征进,连夜出发,赶赴长安。










司马懿大传一 魏蜀相拒斗谋略 两军对垒比心机






一 魏蜀相拒斗谋略 两军对垒比心机

  司马懿率兵来迟,迟得魏主褒奖;都督审时度势,奔袭街亭;马谡请命守街亭,自作聪明……

  司马懿神速行动,到新城平了孟达的反叛后,不敢稍停,便引大军日夜趟行,往长安进发。紧赶慢赶还是比约定会师日期晚了半个月,才到长安。司马懿一面令在城外扎寨,一面顾不得解甲卸鞍,带着满身征尘和一脸疲倦赶去见魏主复命。

  魏主曹睿在长安见司马懿兵马未按时抵达,正疑虑不安,却接到司马懿自宛城派人送来的急信,说孟达谋反,军情危急,无法面圣,自行决断,先行剿叛,再抵长安。他看了又惊又喜,惊的是孟达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若真是与诸葛亮遥相呼应,图我洛阳,后果不堪设想。喜的是司马懿大将风度,不计前嫌,不怕谗言,敢于决断。有这样的人辅佐。

  我还有什么顾虑呢?便日夜翘首南望,盼司马懿顺利平叛,尽快赶来。

  现在司马懿风尘仆仆赶到,一脸倦怠,便侮惭有加他说:“朕一时不明,误中蜀之反间计,悔之莫及。爱卿受委屈了。”

  司马懿道:“陛下圣明,臣此次被启用,必当用命,故而在接到申仪密告反情时,本来应表奏陛下请旨的,但恐一来一往贻误时机,所以只是派人来向陛下报告,未等回复,便自作主张,先行平叛。陛下请看,这是孔明给盂达的密信。”

  曹睿接信看毕,对司马懿果断行事大加赞赏,道:“爱卿当机立断,智谋过人,乃魏之大幸。朕赐你金诫斧一对,以后但遇紧急要事,不必奏闻,相机行事。”

  “多谢陛下。”

  “爱卿何时出关破蜀?”

  “臣欲举一大将,可为先锋。”

  “卿举何人?”

  “右将军张郃。”

  “好,朕正欲用。”当下命张郃为前部先锋,随司马懿离开长安,来到关外。

  大军扎好营寨,司马懿便请张郃进帐商议。

  张郃威猛性急,一进帐就说:“都督说如何打吧。张某愿拼死效力。”

  司马懿笑着摆摆手让他坐下道:“哎,与诸葛亮对垒,可不能莽撞。和他斗,是要斗智斗勇的。诸葛亮平生谨慎,从不敢冒险行事。像这次出兵,如果是我,就会从子午谷径取长安,那样事半功倍早就得手了,这是汉高祖当年出兵的路线,因而他才能很快成了帝业。如果这样,再加上盂达逆贼欲取洛阳的配合,后果不堪设想。所幸孟达事败身亡,他诸葛亮又不敢冒险,结果就注定了他又想打又畏尾畏首不能速胜反而会败的结局。我看他这次出兵,必是从斜谷来取邱城。如取郿城,必分兵两路,一军取箕谷。本都督已派人给据守郿城的曹都督传信,让他只须坚守不可出战。令辛毗。

  孙礼截往箕谷道口,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

  张郃问:“张某当于何处进兵?”

  “秦岭之西,有街亭、列柳二城。此二处均是汉中咽喉。

  诸葛亮欺子丹无备,一定会从此进兵。你我可径取街亭,就离他的粮仓阳平关不远了。这样诸葛亮看到我军断其街亭要冲,绝其粮道,担心陇西一线的安全,必然会连夜返回汉中。他如回兵,我提兵于小路伏击,可得全胜;他如不回兵,我将各个小路尽皆垒断,以兵把守。这样不出一月,蜀兵全都会饿死,诸葛亮也就束手被擒了。”

  张郃听的连连点头称妙,竟禁不住拜伏于地道:’久闻都督谋略如神,今日聆听,果不其然。”

  司马懿摆摆手道:“不足为道。要说,诸葛亮不比孟达,还是要小心为上。将军为先锋,不可轻进,要循山沿路,远远哨探,如无伏兵,方可前进。如果疏忽大意,便会中诸葛亮之计。切记。”

  张郃点头应诺高高兴兴引军而去。

  诸葛亮正在营中为孟达事泄被杀而懊恼不已,忽有哨探报,司马懿派张郃引兵出关,来拒我师。

  诸葛亮闻报大惊:“今司马懿出关,不比曹真,他一定会去打街亭,断我咽喉之路。”环视左右问,“谁敢引兵去守街亭?”

  参军马谡见丞相先是吃惊,便觉得好笑。谅那司马懿有什么可怕的?便说:“未将愿往。”

  诸葛亮盯着他,不放心他说:“街亭把着要冲,地方虽小,干系却大。如街亭有失,我大军便完了。你虽深通谋略,元奈此地一无城池,二无险阻,把守极难呀!”

  “丞相勿虑。再难也得有人把守。未将自幼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又跟在您身边南北征战,耳懦目染。难道还守不住小小的街亭?”

  “同马懿非等闲之辈。先锋张郃乃魏之名将,你能对付得了他们?”

  马谡就不高兴了,丞相也大小瞧我了。嘴一撇,轻蔑他说:“晦,休道他司马懿、张郃,便是曹睿亲来,又有什么可怕的?若有差池,杀我全家好了。”

  “军中无戏言。”诸葛亮仍不放心。

  马谡想,嘿,我这么说一句,丞相就给我来真格的。好吧。你认真我也认真:“愿立军令状。”

  当下,马谡写下生死军令状。

  诸葛亮收了军令状,说:“我给你二万五千精兵,再拨一员上将,助你前去。”即唤王平吩咐道,“我素知你处事谨慎,故特以此重任相托。此去街亭务必牢记,下寨要当要道之处,使魏兵不好通过。安下营寨,要画出详尽的地理形图给我。一定小心,如所守无危,就是取长安的第一功了。切记切记。”

  送走二人,诸葛亮仍不放心,又唤高翔道:“街亭东北上有一城,名列柳城,乃山僻小路,此处可以屯兵扎寨。你领一万人马,前去驻守。如街亭有危险,你可引兵驰援。”

  高翔领兵走后,诸葛亮还不放心,还须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后,这才更保险。便令魏延引本部兵马去街亭之后安营。

  魏延听说让他去个无名之地守二线,便不高兴,说:

  “未将是前部先锋,理该当先破敌,怎么能躲在别人身后,守那么个安闲地方?”

  “街亭扼守阳平关要冲道路,总守汉中咽喉,本该差遣你去把守,元奈马谡积极请命,我不放心,命你接应,实在是对你的信任,怎么能说不是大任呢?你千万不能小瞧这个差遣,误了大事。”

  诸葛亮一席话,说得魏延心喜,高高兴兴领兵去了。

  诸葛亮这才安下心来,唤过赵云、邓芝吩咐道:“司马懿出兵,与别人不同,你二人各引一军出箕谷,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