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时空的蝴蝶-第9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鉴于上述理由,赵引弓老将军便提出了一个相对稳妥的建议。

“……属下以为,与其冒险走海路登陆京畿,跟各路强敌争夺千里之外的江南水乡,倒不如走陆路,从青岛、即墨直接南下。如此便可以勤王之名,先取徐州、海州,得此产粮平原之地,然后盘踞淮北沃野,坐观京畿乱局。若是有利可图,就能沿着运河直扑京师,纵然无机可趁,也能将版图扩张一倍。

由于徐州新军被革命党煽动哗变,朝廷刚刚解散了淮北诸军,该地区的军备防御甚是薄弱,大帅取之不难,而且,徐州不仅是中原的东大门,还有煤铁之利,出产于海州盐场的淮盐,更是行销天下!大帅为何放着近在身边的聚宝盆不要,却跑到远方去跟别人争抢一座早已被打烂的宝库呢?”

对此,柳叶飞先是点头赞同,但随后又提出了一点忧虑。

“……赵引弓老将军之策,果然是老成谋国之言。只是我藩若欲取淮北,必须动用全军方可。但北方的图坎铁骑尚在虎视眈眈,若是我军南下之时,胶东根基之地有失,那又该如何是好?”

“……大帅多虑了,胡虏之精锐主力,眼下尚在西征异域。而那位帖木儿可汗,更是还在吐蕃高原上跟喇嘛们死磕。纵然得到了消息想要回师捡便宜,没有个一年半载,也别想从那么老远的地方赶回来!”

赵引弓信心十足地如此说道,“……如今留守燕京的几位贼酋,皆是老朽庸碌之辈,不过是被帖木儿可汗丢下来养老而已。据守燕京自保或许尚可,想要南下中原,却是既没有足够的兵力,也没有这份雄心!更何况,如今的保定、德州、沧州、济南等地,都是魏王的地盘。图坎铁骑纵使当真南下,也是魏王的兵马顶在前边遭殃,我藩又何必杞人忧天呢?”

“……如此看来,我藩的后方确实是暂时无忧了!”

在又一番分析推敲之后,柳叶飞深吸了一口气,终于下定了决心,“……传我之帅令,谕令登州镇辖下各府县,火速置办干粮辎重,以备军需!各地驻防之威海军,一律将防务转交给地方团练,限期十日之内赶赴临沂集结!并且派遣使者通告朝廷及沿途官府,我藩即将奉召勤王,南下江淮!”

康德三年十月初,在收到了南京朝廷发来的攘夷勤王诏书之后,胶东登州镇的柳叶飞大帅,率先动员辖下兵马,作出一副南下入京的态势,从而在举国范围之内,引发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受此刺激,南北各藩统帅也纷纷打点行装,纠集兵马,磨刀霍霍地开始向一片混乱的京师进军。

于是,本来富庶繁华冠天下的江南沃土,在经历了魔教、革命党和西洋远征军的轮番折腾之后,又即将沦为四方军阀藩镇之间明争暗斗的棋盘……

而大金王朝仿佛残烛余烬一般的国运,也在这汹涌的风暴之中,更加迅速地走向了最后的崩熄。

七十五、天下谋棋(二)

七十五、天下谋棋(二)

深秋的关中平原上,放眼皆是一片如海的金色麦浪,沉甸甸地翻滚在一望无垠的原野上。

在这麦浪万顷的收获时节,站在古都长安的城头上,朝四周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皆是象征着丰收的金黄色,田埂上行走着农夫们忙碌的身影,道路上则挤满了输送粮草的车队。

这就是关中的八百里秦川,被泾水和渭水滋润的富饶土地,也是自古以来的帝王基业。虽然屡屡遭遇战火的蹂躏,但依托着长达数千年的文化底蕴,只要时势稍微平息,就能迅速地再次焕发生机。

此刻,这片丰饶土地的实际统治者,赫赫有名的北方三大强藩之一,彰武军节度使,秦王李纵云殿下,正骑着一匹骏马,带着一群文武官吏,巡视着长安近郊的秋收状况。

深秋时节的太阳,晒在身上还有些热辣辣的感觉,但是贴着麦浪吹来的秋风,却已经有些刺骨的寒意。四处堆积的草垛子上,弥漫着被阳光蒸腾出的新鲜麦香,刚刚收割完的田地上,散发出新翻泥浆被晒干的气息。几架高大的风车正在秋风中轱辘轱辘地转着,带动下面的磨坊机械,将新收的小麦碾磨脱壳。

在这片金色的麦浪边缘,还有一些紫白相间的苜蓿田,散落着三三两两的牛羊牲口。这种作物对土地肥力要求不高,却比寻常草料的营养价值高得多,能够让牲畜更容易育肥长膘。为了在人力紧张的情况下,供养更多的牛马,关中平原的很多空地上都栽满了这种玩意儿。

在更加靠近城墙的地方,沿着刚刚疏浚的灌溉沟渠,则种植着葡萄、石榴、萝卜等水果蔬菜。还有位于城南的冶铁作坊,为了打造新的农具与兵器,也是终日弥漫着醒目的黑烟。而彻夜开工的橙红火光,哪怕是在最黑的夜晚,也能够远方的行人一目了然。

粗看起来,在长安的四周郊野,仿佛已是一片蓬勃兴旺的景象。

然而,只要再走得稍微远一些,就会惊讶地发现,距离城市更远处的田野之间,此时仍然是一片荒芜。淤塞的沟渠之上,已经丛生着茂密的杂草。而依稀可辨的田埂之间,也只有狐狸和野狗出没。若是运气不好的话,或许还能在荒草灌木的掩映下,看到几具白森森的残缺骸骨。

望着眼前这片原本曾是富庶田园的荒芜土地,秦王李纵云不由得幽幽地叹了一口气。

自从他起兵收复关中,于长安开府立藩以来,一直都努力休养生息,至今已经过去了八年时光。

但是,尽管他竭力经营辖地,兴修河渠,恢复耕地,拓展商路,招徕移民,扶持屯边,推行良种,鼓励蓄养禽畜,总算让境内逐渐仓禀丰足。可昔年胡虏的入侵和屠戮,实在是太过于残酷,以至于除了几座主要城市之外,各地乡间依旧是人烟稀少,荒废破败,满目疮痍。

曾经坐拥上千万人口的关中沃野,如今就是满打满算,也不过残存下了三百万军民而已。

另一方面,北方胡虏的威胁,却没有丝毫的消退。就秦王李纵云所打探到的消息,此时的图坎铁骑之所以暂时蛰伏,不过是因为那位帖木儿可汗改变了进攻矛头,正在倾全力西征异域罢了。

并且在这十几年里,帖木儿可汗始终都在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已经将西域的众多城邦国度先后征服,甚至一路杀上了雪域高原,对中原形成了居高临下的半包围态势!

因此,待到帖木儿可汗得胜回师之时,就是中原大地再遭浩劫之际!

而盘踞在西北边陲的关中彰武军,则很有可能首当其冲!

反过来再回首中原,在图坎铁骑蛰伏的这十几年里,却依然是一片四分五裂、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非但南迁金陵的鞑子朝廷不思振作,就连割据四方的藩镇诸侯,也多为苟且偷安之辈,少有英雄人物。

这让秦王李纵云在失望之余,也不由得生出了几分蓬勃的野心或许,这份重整河山、恢复河山的天命,就注定要降临在自己头上?

而最近从帝都金陵送来的一份圣旨,则是给了他一个绝佳的契机。

“……殿下,关于那份朝廷发来的攘夷勤王诏书,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一位中年文臣策马跟在李纵云身侧,低声询问道,“……根据密谍司的飞鸽快报,山东的齐国公柳叶飞已经应诏出兵,而其余藩镇也开始有了动作……不知殿下之意,究竟是闭关自守,不予理会?还是趁机发兵东进,浑水摸鱼?又或者是象征性地出一点兵马,装装样子?”

“……闭关自守,自然是愚蠢之举。如此大好机会摆在眼前,怎可轻易放弃?”

李纵云微微一笑,心中已然有了主意,“……当然,江南水乡虽好,毕竟与我关中相隔着千山万水,我军若是贸然出兵远征,只能被魏军和齐军占了便宜……所以,本王打算南下巴蜀!”

“……南下巴蜀?!殿下可是要据上游之势以窥江东?”

“……不错,古人有云:得陇望蜀!秦地和蜀地,唯有联合在一起,以蜀地之物产供养秦地之精兵,方才是天下帝王之基业!对于南方这片巴山蜀水,本王可是图谋已久了!”

李纵云从马背上扭头南望,眼神中满是野心和欲望的火光,“……自从两年之前蜀王叛乱,却不幸暴死军中以来,其所部十余万川军,一直是四分五裂,内乱不休,且对辖地横征暴敛,赋税已经预先征收到了百年之后!民心自然是丢得干干净净!在本王眼中,不过是一帮土鸡瓦狗,灭之甚易

以本王这些年里经营起来的贤名,还有预先在蜀中打下的桩子,秦军一旦翻山南下,必然能够得到百姓的夹道欢迎,而川军那些离心离德的乌合之众,更不是我秦军百战雄师的对手!唯一值得忧虑的事情,不过是朝廷因此震怒,号召天下藩镇合纵攻秦罢了!

但眼下的鞑子朝廷,已是自顾不暇,根本没有心思干涉我军吞并巴蜀。而这份攘夷勤王的诏书,又给了本王一个名正言顺的出兵借口!哼哼,反正这诏书上也没规定出兵路线,朝廷既失其鹿,理应天下共逐之!就让本王亲提大军南下,往巴蜀之地走一遭吧!”

他异常得意地如此宣布说,甚至还将双手高高扬起,“……至于在南取巴蜀之后,接下来是否还要打造船只,从长江顺流而下,直扑京师勤王,那就得看情况再说了……”

就在秦王述说自己的盘算之际,一队甲胄明亮的秦军士兵,突然从大道旁边走过,一个个全都身材矫健、脸色沉稳,嘴里还唱着雄壮的军歌:“……先取山西十二州,别分子将打衙头。回看秦塞低如马,渐见黄河直北流;天威卷地过黄河,万里羌人尽汉歌。黄堰横山倒流水,从教西去作恩波!”

听到这粗豪的歌声,李纵云不由得就更加充满了信心。

“……我彰武军有此八万虎贲之师,又何愁天下不能平呢?”

康德三年十月中旬,远在关中的秦王李纵云,宣布奉旨勤王。并且将秦地彰武军一分为二,三万人留守黄河防线,五万人随驾出征,越秦岭南下只要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冲着巴蜀沃土去的!

但是,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