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圈枭雄-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目送苏情上了一辆拉客的机动三轮,往汽车站的方向走远,肖飞转脸儿对刘泽来说道:“刘老师,咱们去找间茶馆坐坐吧。”

刘泽来道:“也好,不过,容我先给报社打个电话,给我们陆主编说一声,先给他报一下新闻选题,想必他会非常感兴趣的,报了选题,今天采访完,晚上我回去写稿子,没准后天就能见报。”

刘泽来就去打了个电话。在移动通讯极不发达的年代,打电话就是这么麻烦。

果如他所想,中原晚报负责文化版块的主编陆劲听了刘泽来的汇报,非常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没准可以造成轰动效应的文化新闻,当即就指示刘泽来,让他一定要采访细致一点,多挖掘出来点猛料,陆主编说,他可以给刘泽来留半个版来做这个新闻,还可以争取一下,看是否能够将这新闻在报纸的头版做个标题导读。

中原晚报属于省会中原市的党报,同时也是影响力巨大的晚报,能在晚报上发半个版的专访,那是相当难得的,更何况陆主编还许诺了要争取头版标题导读。

刘泽来听了很是振奋。

打完电话回来,就跟肖飞说了。

肖飞也很高兴,这样的个人宣传机会对于现在的他来说,也很重要,要想出名,那就必须争取在报纸、电视上多多露脸。名声越响亮,市场号召力就越强大,自己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顺。若是顺利的话,肖飞希望,自己在今年,在自己19岁生日到来之前就能名噪全国。他是农历11月23的生日,而现在是农历的7月22日,距离生日到来还有4个月的时间。

他带着刘泽来就在附近找了间茶馆,在一张桌子旁坐下。

河阳人喜欢喝茶,喜欢三五好友聚一块吹牛打屁,县城里的茶馆不在少数。

这茶馆名叫“茗友茶社”,老板是个二十多岁的女子,名叫翠花。茶社面积不大,但挺干净,装潢风格为古典风格,殿堂里每间桌子都用屏风隔开,挺清净雅致的。中午时分,茶馆里人不多,女老板亲自接待,笑语嫣然,令人如沐春风,不过,肖飞看到她,却不由自主地想起后世“翠花上酸菜”那个梗,不由笑了起来。

肖飞叫了一壶毛尖,一个果盘一盘点心。

给刘泽来斟上茶,采访就开始了。

刘泽来的风格很直,喜欢单刀直入,所采访的问题也是往往一针见血。

他问肖飞,从何时开始喜欢写作,何时发现自己有文学天分,什么时候开始发表作品,怎么会突然想到要撰写系列文章反心灵鸡汤,又为何想到写作系列乡土散文,他的长篇《陆地行走的鱼》是受了怎样的启发才想到要将之写成一部长篇,这部长篇又是如何得到了收获编辑部的青睐,获得登上收获长篇小说专号机会的?将来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是什么样的?

记者这行,要做到极致,那就必须学会刨根问底,从琐碎繁复的采访资料中发现新闻亮点,将之浓墨重彩地表现出来。

刘泽来问。

肖飞逐一地进行了解答。

通过采访,刘泽来越来越发现,肖飞能成长到今天这个地步,是多么的不容易。

出生在贫困的乡村农家,父母皆近乎文盲,周围几乎没有半点文学文化氛围的熏陶。他喜欢写作,几乎近于天性,从上小学开始,刚学会写作文,他就开始陶醉于用文字编织梦想表达想法。

文学渐渐成了他的最爱。

写作成了他的生命。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直到初三,他每天坚持写日记,长长短短,写了几十作业本,当然,他记日记的作业本都是用过的。

可惜的是,这些日记都被家人烧火做饭的时候引火烧掉了。

他第一次想到投稿是在上了高中之后,投过几篇稿子,很幸运地都发了出来。但为了考大学,他不得不暂时放下了自己的爱好,一心扑在了学习上。

直到高考结束之后,他的创作热情再也无法遏制,他开始在高考以后在家里日夜不息地写了起来,一发不可收拾。

至于携带文稿只身远赴上海去见偶像戴侯英老师,恰好碰到戴老师家有歹徒行凶,奋力与歹徒搏斗,救下戴老师的侄女,在戴侯英的推荐下见到收获的程编辑,一部长篇及一篇文学评论受到编辑看重,幸运地得到上稿收获的机会,这样一个历程简直是个曲折离奇的传奇故事。

肖飞讲着。

刘泽来奋笔疾书,不停地记录着。

刘泽来的脑子里就渐渐地有了自己即将写作的新闻专访的稿子的雏形。

采访结束了。刘泽来放下笔,用手背抹了一把额头的汗,此刻,对着面前这男孩,一丝敬佩自心底油然而生。

“肖飞,复读期间继续写稿,会影响到你的学习吗?我已经知道,你现在的成绩是非常厉害的,但如果坚持自己的这个爱好必然会压缩你的学习,这是很矛盾的事情,你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刘泽来问。

肖飞笑道:“刘老师,这个问题我已经完美解决掉,我相信自己已经找到了最适合我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我现在的学习程度,我需要做的只是一个查缺补漏,其余时间我都可以用来写作。”

“那好吧,我相信你能处理好二者关系的。”

刘泽来随身带的有一部傻瓜相机,他给肖飞拍了几张照片,就打算告辞离开。但肖飞叫住了他:“刘老师,先不急着回去,我想跟你商量一点事。”

第117章畅谈合作

ps:第三更,求书友大大们支持,谢谢大家了……

刘泽来刚要站起,听到肖飞叫他,复又坐了下来,看看表,已经是下午3点多了,不知不觉间他们已经谈了两个多小时。

“肖飞你说。”刘泽来道。

按照肖飞前世对刘泽来的了解,他是个敢作敢为,不愿墨守陈规的人,他热爱工作,勤勉踏实像老黄牛一般卖力干活的同时,还有着一颗不安份的心。

当他意识到靠着自己的一份微薄工资不足以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开始放下文人的架子,毅然噗通一下跳入商海。

他投资开过蛋糕房,他不惜抵押上自己的房子贷来一笔巨资,冒着倾家荡产的危险开了一家快捷酒店。

他成功地转变身份,成了一名儒商,而且做得还相当不错。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的刘泽来还很年轻,他的思想或许还没有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

但即便如此,肖飞还是认为,现在的刘泽来仍然是他能找得到的最好的合作伙伴。

刘泽来为人真诚,忠厚本分,足可以信任。

刘泽来做事严谨认真,思虑周全,虽然富有冒险精神,但他并不急躁冒进。跟他合作,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刘泽来在中原晚报工作多年,除了百花台副刊,他还负责连载版面的编辑工作,这使得他在文化圈里积累了丰厚的人脉,国内很多出版社里都有他的熟人,他还跟不少的作家关系良好。

刘泽来毕业于河西大学中文系,他的很多同学都在省内外的媒体、电视台、出版社工作,这也是个相当有用的关系网。

正是出于以上的全面考虑,肖飞才选定了刘泽来作为自己未来的合作伙伴。

只是他现在疑虑的是,不知道自己现在能否说服刘泽来,跟自己合作。毕竟,在报社工作是一份很体面的工作,不是什么人都能毅然决然放弃掉的。

“刘老师,是这样,我有个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我打算开一家图书策划公司,想问问您的意见。”肖飞开口说道。

“什么?开公司?你还是个学生吧?即使抛开你的身份不说,开公司也不是说着玩儿的,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去经营,我觉得你的想法不太现实。”刘泽来挑了下眉毛,微皱了眉头道。

他的说话风格一如既往地直接。

“资金我认为自己可以在最多两三个月内筹措到位,现在开一家公司,成本也不过租写字间、招聘人员工资、办公用具置办、流动资金预留几大块,三十万元应该足够了吧?至于经营上,我打算完全放手,交给我的合作伙伴。”肖飞淡淡笑着说道。

刘泽来看着肖飞,觉得这孩子脑子是不抽了?

胡说什么呢?

三十万元是小数目吗?平均月工资两三百的时代,对于国内的绝大多数人,三十万元钱都是个一辈子都不可能企及的天文数目。

肖飞居然说可以在短短两三个月内筹措到位。他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自信?他又能从哪里筹措来这样一大笔钱。

再说经营这块,他居然说,可以完全放手交给自己的合作伙伴,这绝对是脑子进水的节奏,这世上有可以完全放心的合作伙伴吗?就不怕自己被吃得骨头渣都不剩吗?还是年龄太小,想得太天真了。

“肖飞,我觉得你这纯属不切实际的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我劝你还是现实一点,不要再胡想八想,老老实实读书准备考大学才是正理。”刘泽来劝道。

肖飞轻轻叹了口气。由于年龄和身份的缘故,说服刘泽来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他觉得还是拿出点干货来。

“刘老师,您不觉得现在的图书出版市场是个很大的机遇吗?只要我们有好的图书策划选题、好的作品,就可从出版社运作来书号,编辑排版之后,交由印刷厂印刷,然后全力开拓销售市场,书卖了之后,就可以回笼资金赚取不菲利润,您觉得我的想法可行吗?”肖飞直视刘泽来的眼睛,轻声说道。

“啊?”

听了肖飞这番说辞,刘泽来这才明白过来,肖飞是打算钻出版业的空子,从出版图书上面牟取利润。

对于现在的图书市场,刘泽来还是很了解的。

就他所知,现在的京城就有不少的私营图书公司,靠着找枪手炮制策划好的图书专题,再从出版社买书号,自己印刷发行来赚钱,且的确是利润丰厚。

但这个行当私人来做,绝对是不怎么见得了光的,属于灰色地带,国家并不允许私营书商做出版这块。

现在所有的书商都是捞偏门,与出版社合作,或者直接承包出版社的某个科室,以此来为自己披上合法的外衣。

但不管怎么说,这块的确是有利可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