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艺圈枭雄-第4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能够获得最终提名的,最多也不过二十多部而已。

四年的时间。每年七八百部长篇小说的出版发表数量,符合参评标准的长篇数量。真的是相当的惊人,足足有三千多部。

三千多里选出两百多入围。

这个竞争也是很激烈的。

肖飞看到这征集启事之后。倒是什么都没做。

他该做的,之前都已经做过了,现在再让他像其他作家那样去钻营,他还真的不屑于去做。

若是连第一个门槛都过不去。

他都可以买块豆腐一头撞死算求。

他没有操什么心,但并不代表他一无所知。

事实上,在公告发布之后的第一天,他就接到了程编辑的电话。程编辑在电话里告诉他,《收获》已经决定将他的三部长篇都列为推荐入围作品。

这三部作品是:《陆地行走的鱼》、《兄弟》、《生死疲劳》。

肖飞一共在《收获》发了四个长篇,除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属于青春时尚文学。文学价值不高,《收获》没有推荐之外,其他三部都被收获所看重。

《收获》是本国最好的文学杂志之一,所以,《收获》的推荐那是相当重要的。

这次,《收获》一共推荐了十部长篇。

肖飞一人占了三部。

这个比例不可谓不高。

肖飞不知道的是,在推荐入围作品这件事上,《收获编辑部》内部也产生过一些分歧。

有人认为,肖飞的作品。收获其实只推荐一部就可以了,那就是《生死疲劳》,多推也没什么意义,不如将这资源给了其他的知名作家。

这也是维系他们跟收获合作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但萧主编不这么想。

程编辑也认为这么做不太好。

既然是推荐优秀作品。那就要把本刊发过的最好的作品推出来,其他那些明显没戏的,就是推了能有什么用?

这是个姿态的问题!

优秀的作品就应该被肯定。而不能搞平衡。

肖飞的《陆地行走的鱼》跟《兄弟》都是很优秀的长篇,这是经过读者验证的。圈子里虽然分歧较大,对其口碑也褒贬不一。但这两部长篇比其他在收获上发过的很多长篇要好得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收获的推荐,作家社也推荐了肖飞的《兄弟》。

这是本来已经约定好了的。

作家社的负责《兄弟》的编辑李天然也是第一时间给肖飞打来电话向肖飞示好,表示自己说到做到,是诚实守信小郎君。

《兄弟》这部长篇得到《收获》跟作家社两大刊社推荐,这也是很给力的。

事实上,对于推不推荐肖飞的《兄弟》,作家社内部也是有分歧的。

有人认为肖飞不把自己其他的重要作品交给作家社来运作,这说明该作家不看重自己跟作家社的关系,作家社也理应把他给放到一边,推荐跟本社合作良好的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全国几乎一多半的优秀名家的新作都被作家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所掌控,为着这个茅奖入围推荐,其实竞争还是相当激烈的。

但作家社的领导认为,身为国家级大社,怎么着也得遵守承诺。

既然李天然已经口头答应肖飞,要推荐《兄弟》参评茅奖,那就必须去履行!

再说,肖飞现在已经是国内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作家社今后肯定是要争取跟他合作的,比如帮他出个几卷本的文集了什么的。

肖飞可以为了更多的版税放弃跟作家社的合作,而作家社却不能不继续维系跟他的关系。

事情就是这般复杂。

除了作家社跟《收获》杂志,河西省作家协会也推荐了肖飞的多部作品。

现在,肖飞是河西省作协标志性的作家了,风头这么劲,不多推几部,没天理啊!张翼自己觉得,自己拿这届的茅奖基本没戏,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因此,河西省作协几乎将肖飞所有的作品都推荐了过去。

《陆地行走的鱼》、《亮剑》、《第一次亲密接触》、《兄弟》、《生死疲劳》,甚至还包括了《明朝那些事儿》……

除了肖飞这本名,梦笔斋主人这个马甲的作品也居然被推荐了。

《悟空传》、《鬼吹灯》、《盗墓笔记》、《士兵突击》这四部作品虽然都是翰墨公司出品的,但是,翰墨公司用的也是其他出版社的书号,像河西文艺社这样的出版社,几乎是没有什么像样的长篇可以推荐,于是,就直接推荐《悟空传》这样的畅销书……

到1999年的元月结束,中国作协一共收到了一千余书次的推荐。

整理审核之后,最终,入围参评茅奖的作品一共是258部。其中,肖飞一个人竟然同时有5部作品通过初选,这一现象让人跌破眼镜。

第583章《明朝那些事儿》也算小说?

巴老多病,虽然第五届茅奖还担着茅奖评奖委员会主任的职务,事实上,这个兼职只不过是个名义。

第五届茅奖的评奖委员会是由三位副主任主持着的。

初评入围作品新鲜出炉之后,三位副主任坐到了一块儿商讨这份名单。

初评名单也是要公布的,可是,这份名单现在看来却是有一定的问题的。什么问题呢?那就是,青年作家肖飞竟然一个人入围了5部作品。

这是前所未有的。

一般而言,一个作家在一个茅奖评奖周期内,能发表两部长篇小说,已经算是难得的高产了。

可是,肖飞却是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创作发表了好几部长篇,而且是每一部都造成了轰动反响。

这次,他的5部进入初评的作品三位副主任也都看过,都的确算是难得的佳作,把任何一部去掉好像都是令人遗憾的。

他们原本想着,毕竟只是初评,这个真算不得什么,入围初评,只是说明有了参评的资格而已。

既然肖飞在这一评奖周期有这么多的佳作,那就全部列入又有何妨?

但真正把所有的近260部入围长篇全部列出来之后,三位评委副主任又纠结了起来。

他们纠结的一个问题是:一个人入围初评这么多作品,总让人觉得怪怪的,舆论得知这一情况后,恐怕会一片哗然。

还有另一个让他们纠结的问题是:正式入围的《明朝那些事儿》他真的算是小说体裁吗?

这个真不好说。

《明朝那些事儿》里头有人物刻画有故事情节的流动,他的很多元素真的是小说的元素。

但你真拿它当小说吧。它又有很多非小说的地方,它根本不像传统的历史演义小说那样靠细节生动来打动人。它只是对一部完整明史的扩充评论演绎罢了。

充其量《明朝那些事儿》是借鉴使用了很多小说手法,仅此而已!

三位副主任。张锲、邓友梅和张炯讨论了很长的时间,最后他们达成了一致:国内文学现在很不景气,这也导致茅奖的评选受到舆论关注度也是比往届小了太多。

肖飞这次有5部作品入围初评以及《明朝那些事儿》这样一部似是而非的作品也同样入围,这都是很好的炒作话题。

就这么样发布出去,任舆论去把它炒热了吧。

反正在接下来的提名奖评选中注意点儿,不要闹出让肖飞多部作品进入提名奖的结果,那就一切好说。

于是,第五届茅奖初评入围作品就这样给发布了出来。

《华夏青年报》记者孟曦东时刻都在关注着这一动态,这结果出来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拿到了手。

他一看,肖飞5部作品入围初评,就连历史著作《明朝那些事儿》都入围了。

孟曦东顿感十分的好笑。

《明朝那些事儿》出版的时候都不是按小说类出版的好不好?当初出书,是按学术类别出的。

现在可好,竟然给当成了小说,入围了茅奖的初评。

这绝对是个大新闻啊。

于是,孟曦东就写了这么个新闻:咄咄怪事!《明朝那些事儿》被当成小说入围了茅奖初评!

为了写这个新闻,他采访了很多历史学界的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及作家。

他把自己采访过的这些专家教授的观点分成了对立的双方:一派认为《明朝那些事儿》根本没有小说血统,勉强算得是本历史学通俗读物;另一派认为《明朝那些事儿》属于小说体裁的创新变种。是小说发展到现代的又一次划时代的变革,理应列入小说的体裁之中。

总之,专家们为此尖锐对立。

辩论不休。

而除了《华夏青年报》,也有其他的媒体第一时间就将初评结果这新闻给爆了出来。

一时间。

肖飞有5部作品入围茅奖初评!

肖飞的一部疑似小说历史著作《明朝那些事儿》也被当成小说给评委们放到了茅奖初评结果里去。

肖飞已经成为茅奖获奖大热门……

类似这样的消息满天飞。

很多的媒体。很多的作家,很多的读者都参与到了讨论之中。

大家争辩得不可开交,对立的双方谁也说不服谁。

于是。就有媒体找上了肖飞,想请肖飞自己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舆论炒作嘛。肯定是要不断有新的内容挖掘出来,然后才能继续。

肖飞接受了《华夏青年报》的独家专访。

以下是采访实录:

孟曦东:肖飞。你这次一共有5部作品入围了茅奖初评,这是一个从未有人创造的记录,你现在什么心情?

肖飞:心情还好,感谢读者们的支持,感谢评委老师对我的认可。入围初评其实算不得什么,茅奖评选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要艰难太多,只有最终获奖,才算是真正的胜利者。

孟曦东:大家都在为你的《明朝那些事儿》算不算小说而争论,你自己认为,《明朝那些事儿》算不算小说呢?

肖飞:我认为,无论任何文体,都不要把它框死了,限制得越死,越是无法创新发展,为什么小说就不可以跟散文跟评论跟历史论文杂交呢?我自己认为,若是按现在的小说定义,严格来说,《明朝那些事儿》是不算小说的。但是,若是未来的某一天,小说的发展突破了某种局限,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或者它也会被当成小说。

孟曦东:你倾向于是把它当小说?

肖飞:不!我没有任何倾向,我只是在做尝试和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