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高权重-第1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哨声如同强大的电流,一下让“计算室”里的人都立正不动。而随之而来的“开始”二字则如巨石投入池塘中,刚刚平静的“计算室”立即高速运转起来,就是刚才那个坐着不动的专家也马上放下手里的杯子,动作敏捷地冲到那些计算人员中间,和他旁边的人一起拿起纸和笔紧张地等待着,眼睛盯着通往收发报帐篷的入口,他们那认真的涅跟临考前的考生相比毫不逊色。
    计算室里为首的军官整了整军服,大步走到帐篷门口立正等待。几乎没有人注意到郭拙诚、柳援朝等人的存在。
    “报告炮兵观测员的数据已到”一个士兵大步走了进来,朝“计算室”门口候着的军官敬礼后递出一张纸。
    那个军官几乎来不及回礼就将这张纸抢在手里,转身跑向那群“嗷嗷待哺”的士兵和专家,嘴里说道:“快点算快点算争取十分钟之内算出来”
    这张纸如扔入鸭群中的饲料,这些士兵蜂拥而上,一个个寻找与自己计算任务有关的数据,看到之后飞快坐下,拿起纸和笔快速地算了起来:平方、相乘、相除、开三次方、查三角函数值、微积分、……
    显然,这张纸是前方观察员发来的各种参数:距离、目标坐标、海拔高度、气压、高差、风速、风向等等数据♀些数据通过无线电传到通信室,然后在第一时间里被送到这里里。然后由这里的技术官兵快速计算出炮兵发射前所需要的各种诸元:射角、射向、发射药数量、引信工作方式、弹药总类、引信长短等等。
    这些数据出来后,将会在最短的时间里送到指挥所,由指挥所的军官将这些数据传到那些火炮官兵手里,由他们按照这些数据进行调整射击诸元,用最快的时间将炮弹发射出去。
    显然,计算室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火炮的准确度和发射速度。等第一轮炮弹打出去之后,计算室的官兵还需要根据前方炮兵观测员的观察结果对射击诸元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提高准确度。
    郭拙诚对眼前的这一幕感到很新颖,但更让他感到惊讶:这里所有的数据计算竟然都是依靠人工来完成的←个计算室里的官兵一个个都是手工计算的牛人,加减乘除的速度奇快,就是开方、方程计算也是快得让郭拙诚目瞪口呆。
    有一个年轻的士兵几乎不用纸和笔,遇到四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张口就来,一口气就可以报出正确的计算结果,对于有些简单的三角函数值也是随意报出。
    他的战友对于他的天赋见惯不怪,对于他报出的数据深信不疑。
    在里面,也偶尔有人在利用简单的计算尺进行运算,也有人快速地翻查各种函数值,还有人在紧张激烈地讨论着风速、温度、高差等数据对射击诸元所带来的影响,讨论相关的修正系数。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一幕的郭拙诚很是新奇地看着,良久才对身边陪着自己的作战参谋问道:“请问他们没有计算……没有计算器吗?”。
    作战参谋虽然对带着他们两个闲人到处逛有点不满,但由于这是师长亲自下的命令,他又知道柳援朝的父亲是他们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只好硬着头皮接受了这个任务。至于心情自然说不上好,现在见郭拙诚询问,他用标准的军人口气说道:“因为计算器输入数据太麻烦,计算精度不高,而且经常出错误,所以他们宁愿用手工计算。我们师里有一台炮兵指挥仪,里面安装有沪盒一家工厂制造的计算机,但使用起来更是复杂,没有专家用不了。”
    这次郭拙诚倒真有点不相信了:“现在国内就有人将计算机应用到炮兵指挥上来了?”刚才他还的自己说出“计算机”三字而让这个参谋说成是怪物,想不到他自己主动说出来。
    实际上这是郭拙诚自己孤陋寡闻了,中国其实早就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和应用。1970年的时候就运用国产计算机运算、控制过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还创造性地利用多台计算机组合分摊运算任务,使简陋的计算机承邓大型计算机才有的功能。只是当时的中国技术人员不知道这个技术的先进,以为又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土办法,没有人对此过多的关注。直到十年后这个技术才被美国计算机专家以高技术推介。
    1974年6月中国还制造了定名为djs…130的小型机,实际上是仿制的美国nva1200中国的计算机技术更是进了一大步。
    只不过此时的计算机没有前世的键盘和屏幕,输入输出都是电传打字机、穿孔机、纸带输入机,输入数据输出结果都很麻烦也不直观。很多时候操作人员都是将数据熟人穿孔机,纸带打出来之后让检验人员检验数据是否正确,正确了再将纸带放入纸带输入机让计算机读取。计算机运算出来的结果也用纸带输出来,让技术人员解读。
    时间花费多,且对操作人员要求极高。没有多少文化的战士根本胜任不了,无法使用这种高科技设备。
    于是,炮兵部队依然采用人工计算、人工指挥,而不是借助那些洋玩意。在很多时候,因为很多年的经验积累,人工计算比这个时代的计算机计算快得多,也可靠得多。
    其实这个时代也有了计算器,一般都是国外的华侨从西方国家带回来的,不但价格成本高而且数量不多,基本上被科研单位或上级单位垄断,分不到炮兵营这一级。
    所以,郭拙诚现在就看到了如此热火朝天的一幕。
    在这里,除了他,这里没有一个人觉得有什么不妥。而且那些忙于计算的士兵以及那个专家的,脸上明显写满了自豪:我们吃的可是技术饭,其他人不行
    耗时大约十三分钟,相关计算结果终于出来了,计算高手们一个个松了一口气,目光都盯在那张写满了计算结果的纸条♀张字条在计算室军官的手里呆了几秒,军官扫了几个关键数据后,迅速地在上面签字,然后快速地跑出帐篷,跑到指挥所递交数据。
    郭拙诚看不到下面的流程,只是心里猜想着。
    这时候纸条已经传到了指挥所的首长手里,那里的最高首长皱了一下眉,一边嘀咕着“怎么这么慢?比上次多了快一分钟”一边签字。
    另一个军官拿着这张签了字的纸条冲向通信室,由通信室的通信兵将参数报告给炮位操炮的官兵≮位的官兵按照这些射击诸元调整大炮,完成发射
    这里的大炮发射远远比迫击炮、无后坐力炮以及那些小型火炮等等前线武器的发射复杂得多“线的武器发射基本都是直瞄式,对准目标发射就是,往往只有一个指挥人员,甚至就是发射人员自己一人瞄准目标抠下扳机就是。
    而这种远程火炮却不同,操炮的士兵完全是盲射,他们的眼睛就是前方的观测员。发射之前是观测员报参数,炮弹发射完成后,前线的炮兵观测员还必须迅速将观测到的结果报告给后方,收到炮击结果的计算室里又是一阵鸡飞狗跳,大约几分钟后才提出修正参数,命令炮位操炮人员修改射击诸元,以使下一轮的炮击更准确。
    如果修正后射击结果还是不行,则必须再走一次程序,直到炮击效果满意为止。
    这次炮击效果不错,前方观测员报告炮弹落在目标圈里。消息传来,大家都笑逐颜开。就连看热闹的柳援朝和作战参谋也为他们的成绩高兴不已。
    第一六七章牛人的集中地
    第一六七章牛人的集,到网址


第一六八章 语出惊人
    第一六八章语出惊人
    郭拙诚第一次见识了远程火炮发射的流程,心里很感慨,更有点不以为然:眼前的情景与他心目中的印象实在大相径庭,他感觉这种指挥方式实在太原始、太落后。
    看到大家都在兴奋地谈论着,郭拙诚扯着柳援朝出了帐篷,鼓动他去昨天打靶的地方打靶。
    回到学校后,郭拙诚又进入了紧张的学习阶段。虽然他知道现在学的知识未必有用,但他还是很认真地听课、做习题,和其他人一样预习、复习。其认真的样子跟前世参加高考之前的高中学习相差无几。
    周围的同学显然比他更刻苦,有的人为了补上自己的知识缺陷可以说是废寝忘食,但郭拙诚没有攀比别人,很为自己能如此用功而感到自豪。
    班上一共有37个同学,全专业有78个同学。与前世没有几个学生愿意上课的情况不同,这个时代的学生都想方设法地学习,上课时没有请假的,更没有旷课的,除了晚上回寝室睡觉、吃饭时不能学习,其他时间都畅游在知识的后里。
    同班同学大部分时间都呆在一起,很容易就相互熟识了。现在大家没有利害冲突、心底都单纯,相互之间的关系相处得极好,堪称兄弟姐妹。
    七十多个同学,年龄相差很大,但大家没有什么代沟,见面后讨论最多的就是学习,询问的内容往往都是一些习题和有关书本上的某些不同见解。
    郭拙诚很自然地成了大家喜欢的对象,除了他年纪小,大家都以大哥大姐的身份关心他,跟他开玩笑。更因为郭拙诚在做习题方面很牛叉,什么习题到了他手里都能顺利解答出来♀让他们在敬佩的同时,更是欣喜:这不有了一个随时可以求教的老师吗?
    在大家关心和敬佩中,郭拙诚平淡而快乐地生活着。
    有一天,系主任曹宁西亲自到郭拙诚的教室,告诉他粟广笙教授已经从沪盒出差回来了。曹宁西同时告诉郭拙诚,学徐导已经跟粟广笙教授打了招呼,只要郭拙诚去找他,他都会接待,如果有什么问题问他,可以直接问。
    在赵启东、曹宁西等人心目中,郭拙诚只是仰慕这个知名教授而已,他们可不相信郭拙诚这个大学生有资格和粟教授有什么可以交流的。
    就是粟广笙教授,虽然很惊讶郭拙诚的高考成绩,也惊讶他的年龄,但他也不相信这个孩子除了过来说几句仰慕的话,还能说什么。如果不是校长赵启东亲自做他的思想工作,他才不想浪费时间跟一个小屁孩见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