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功高权重-第10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四,就是收买和鼓励苏联国内那些不安份的年轻人,甚至是混混们,这些人不安于困在土地上或工厂里,喜欢四处游荡,他们往往喜欢尝试新事物,穿时髦的衣服,吃时髦的食物,唱时髦的歌曲,做时髦的行动,很容易成为年轻人学习的偶像,而且他们是传播谣言的最好舆论工具,他们私下里传播的言论往往比官方的舆论更有效,更有人相信。
    这些人根本不需要刻意地拉拢和收买,只要能给几件时髦的衣服,几个时髦的物件,什么微型录放机、彩色自行车、深色眼镜、牛仔裤、罐装啤酒,甚至明星卡片、活动圆珠笔等等这些东西都能让他们心动,能让他们在同龄人中炫耀,就足以让他们为中国免费宣传。
    按前世的话就是对苏联远东地区进行“和平演变”,为他们播下叛逆苏联的种子。
    郭拙诚相信只要动手早,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这些,关键时刻这些行动就能起到超出人们想象的作用。播下的种子就会慢慢发芽、生长,最后结出肥硕的果子。
    可以说,龙江省的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老百姓尽快富裕起来是非常必要的。中央领导显然也明白了这一点,也开始对苏联有全新的想法,所以希望将郭拙诚调到龙江省去,因而不顾以前许诺的让郭拙诚在琼海岛长期干下去的承诺,想尽快就郭拙诚调走。
    也正因为他们也看到琼海岛的重要,一时间也犹豫了,想听听郭拙诚本人的意见。
    (感谢漠孤烟、stevenkel的打赏,感谢老马的天空的月票,感谢各位的订阅支持,祝各位中秋快乐)

第1187章 先提拔他
    这时,虞罡秋副总理依然在劝说:“最高首长和我们这些人都不希望你磨掉太多的棱角,不要失去你心头的一腔热血。**……,只要你走得正行得直,你还是保持你的本性为好。只要你将‘为人民服务’时刻放在心头,时刻想着你的一切都是人民、是组织、是党给你的,是希望你做出更多、更大贡献的,时刻鞭策自己认真工作,你就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你就能做出更多的成绩。”
    郭拙诚摇头道:“我不是不想升官,只是现在我认为琼海岛更需要我。虽然现在琼海岛的经济发展迅速,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但它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基层的组织建设、公共安全建设、国防支援系统、知识产品保护体系、环保控制流程、旅游运转系统等等都还才开始,有的甚至还没有启动,社情民意还没有建立上传下达的通道,还依赖以前的官员调研和舆论选择性宣传。
    另外奥运会的筹备、举办也需要我来主持,其他人因为不熟悉这种国际性大型运动会的组织流程而不知道如何下手,更不知道如何通过这次盛会来为琼海岛服务,为中国服务,除了一个为国争光,恐怕就想不到它的其他好处了,更别说靠它来赚大钱。”
    虞罡秋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意见是暂时不能调离琼海岛?”
    郭拙诚说道:“是的。至少再给我三年时间。”
    虞罡秋问道:“如果我们想调郭知言同志去龙江省担任省长,你认为合适吗?”
    郭拙诚心里一喜,抬头看了虞罡秋一眼,笑着说道:“您这话就有点奇怪了,你们是领导,你们说谁就是谁。我一个小兵,当然是拥护上级的决定。”
    父亲能够在仕途上前进一步真是再好也没有了,这不但能满足父亲的心愿,能发挥他的能力,更主要的是郭拙诚自己将多了一道坚实的支撑,将来能给自己仕途更多的帮助,虽然父子俩组合起来还不能说是一棵参天大树,也不能与某些大佬相抗衡,但对付一般的省部级官员则是小菜一碟。
    就是大佬也不敢小看他们。在做危及郭家利益的事情时,得好好思考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力量应付郭家父子的反扑。更何况现在还有最高首长等人做郭家的后盾,其影响力绝对不能低估。
    虞罡秋笑道:“你倒是不避嫌。我现在代表组织征求你的意见,你就说一说你的看法。”
    郭拙诚说道:“虽然他是我父亲,但我得说我父亲足以胜任主导一个省的工作。因为他有新思想,新想法,对新生事物了解得多,敢于尝试不保守,符合中央改革开放的要求。同时他又是从基层干起的,对基层的情况很熟悉,改革的时候不会急于求成。而是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一步步推进。
    现在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基调已经确立,用不着太多的摸索,只要坚持下来。做好一些老同志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成为改革开放的助力而不是阻力,龙江省的经济就会快速发展。我父亲在滇南新技术开发区积累了丰富的经济工作经验,学到了不少现代化管理知识。尤其对大型现代化企业有办法,特别是适合龙江省国有大型企业的改造。从根本上解决龙江省的经济包袱。”
    虞罡秋点头说道:“我们就是考虑到龙江省是一个老工业基地,那里的工厂大工人多,都是与动力有关的大型机械设备,以汽轮机厂、电机厂、锅炉厂为代表的‘三大动力’企业比其他地方的企业大得多,就算在中苏关系最紧张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将它们搬迁走,不是我们不想搬迁,也不是我们自信得能抵住苏军的大规模进攻,实在是因为工厂规模太大,搬迁过程肯定损失巨大,而且还耽误了各地的产品需求,根本不能停工。
    可是,就这些企业生产的产品一直没有多少变化,基本上生产的都以前苏联转让给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而且质量还没有苏联生产的好。以前的时候我国因为缺少这些产品,全国各地都是空白,他们生产多少各地就能接收多少,即使质量差一点,也供不应求。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各地企业的兴起,特别是技术的进步,其他地方生产的产品无论是质量、性能还是成本都占优势,龙江省的产品没有了竞争力,开始出现滞销,特别是南方省份几乎不再采购这里的产品,企业的效益自然一步步下滑。
    虽然这些大型企业也采取了自救,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帮助下跟国外先进企业进行技术交流,购买他们的技术,但成效并不大,生产的产品与南方企业相比依然没有优势。尤其是南方类似的企业他们几乎都是新建的企业,都是轻装上阵,无论是经营模式还是推销模式都比这些企业灵活得多。就是质量相同,价格相差不大,客户还是愿意采购南方企业的,对这些大型企业的产品不屑一顾。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里的产品价格降不下来,包袱太重,里面的工人太多,特别是退休工人成了这些企业的沉重负担,企业三分之二的利润都要花在人工工资上,花在工人待遇上。用到生产、科研和新产品开发上的资金自然就少了,更加无法与南方的企业进行竞争,以此进入了一个怪圈,导致这里的企业一天天窘迫,企业一天天萎缩,越发就没有资金开发新产品了,获得的利润就更好了。
    他们这些大型企业之所以有这么多工人,除了历史原因外,解放前这里就是重工业基地,这里就汇集了大量的工人。解放后,我们国家更加注重这个与苏联联系的桥头堡,加上当时的口号是人多力量大,工厂的工人越多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越强,也导致了工厂大量招收工人进厂,加上当时效益后,生产出来的产品不担心没有人买,所以工人越来越多,相关配套的学校、家属工厂、商店、医院、食堂等等也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这些都是企业的负担。”
    对于这些情况,郭拙诚自然是清楚的,前世的时候他当县长、当市长不就是把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国企的脱困上吗?虽然真正脱困的国企没有几家,有的破产,有的被收购,有的被兼并,有的被分化,有的要死不活地留着一口气……
    当然也有焕发第二春重新生机勃勃的,但这种企业不多,很多时候关键在企业领导,企业领导有想法、有魄力,找到了合适的产品,这种企业才能起死回生。
    现在听了虞罡秋的话,郭拙诚心里在快速地想着办法,快速地思考对策。他可不想父亲高升到龙江省后不但没有创造辉煌反而走麦城,那还不如不去。当然,即使他在龙江省走麦城,按照现在官员只升不降的惯例,父亲是不可能被降职甚至撤职的,最多是被平调到一个空闲的部门,但这对父亲是一个打击,对郭拙诚也是一个打击。
    如果能把龙江省的国企改革好了,成了几个重工业省份的标杆,那就是一份厚厚的成绩表,是一个大大的政绩,将来父子都会被人视为经济专家,是专家型领导,有利于下一步在仕途上的腾飞。
    可谓风险大收益也大,这是相辅相成的,在最高首长等人的火眼金睛下很难投机取巧,除非你不想进步。
    郭拙诚知道自己的父亲和自己一样,都是没有根的浮萍,是真正的草根出身,没有过硬的政绩是很难晋升的。不像有的人父辈、爷辈或者亲戚是中央大佬,不用功劳和政绩仅凭出身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就会高歌猛进。
    虞罡秋继续说道:“现在这些企业的情况还不是很严重,很多企业领导包括我们的政府官员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以为捱过一段时间就会好。可是,我们中央领导却看到危机,看到了不妙,必须尽快加以调整,必须尽快对企业进行改革。迟了就晚了,我们就会走苏联的路。
    我们之所以看到了危机,之所以觉得企业的改革迫在眉睫,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看到了南方企业,特别是滇南开发区的企业、深圳的企业、琼海岛的企业所焕发的勃勃生机,它们与龙江省这些大型企业形成了鲜明对照。它们的效益一天天增加,它们的规模一天天扩大,它们对市场的侵吞越来越凶狠,如果那些老国营企业不奋起,最后肯定会被淘汰。
    另一个方面就是我们从我们有关部门对苏联大中型企业的了解而发现了危机。这还是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