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春遗梦 作者:朱水源-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有三大快事: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一九九三年的仲秋我家可谓三喜临门。八月小女儿金榜题名金陵外埠的一所大学,大女儿的婚期又约定在九月十二日,我们全家其乐盈盈。老伴没有去过南京,我久有陪她到南国一游的打算,于是决定和小女儿同行,也将了了我的夙愿,把起程的日期定在了八月二十六日。在小女儿接到录取通知书的第二天,距她的报到日期还有近半月的时间,我们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装就成行了,一者是和小女儿同游同乐,二来是要赶在九月十二日前返回,与大女儿共享喜庆。
  仲秋的金城,瓜果飘香。皋兰山下五彩缤纷,黄河两岸游人如织。八月对于兰州来说有着特别的意味,四十四年前的八月二十六日兰州解放,经过那场战火洗礼的兰州人也没有忘记这个获得新生的日子。是日黎明,未来的大女婿找了辆面包车,和大女儿送我们赶乘去南京的火车,此时的兰州仍然是灯火通明,流光溢彩,我想起了三十二年前初到兰州时的一篇题为《窗外》的短文:
  每当黎明,东去的列车就把我唤醒。当再一次听到它那惊天动地的吼叫时,我就禁不住地打开窗户向外眺望,兰州市大片灯火像亿万颗钻石熠放光明,像大海中无数金砂随波荡漾。看上去黑夜好像强大无边,转眼清冷的晨曦变成了磁蓝色的光芒,几颗顽固的星星还在眨眼,窥视着人间。此时,我不由地想起了当年,又禁不住地说了声“天亮了”。
  一九四九年八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北,驻在兰州的马匪还想垂死挣扎,妄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未到兰州之前血洗兰州。八月三日黎明,两个便衣特务,突然闯进我家,当时我还在梦乡里,被一阵翻箱倒柜的声音惊醒时,我的妈妈已被上了铐。我一轱轳爬起来蹦到妈妈的身边,失声地哭叫着:“妈妈!妈妈!“我仰望妈妈,她那两只怒火冲天的眼睛盯着翻箱倒柜的特务,我使劲地摇着妈妈的手,恨不得用我的小拳头砸碎手铐,此时妈妈低下头,她那慈祥的脸没有丝毫苦愁,她安慰我说:“成儿,不要哭”。特务们翻箱倒柜过后,就推妈妈走,我使劲地拉着妈妈的手不放,一个特务把我一脚踢开,我倒在地上,大声的哭叫着:“妈……妈……”。妈妈欲泪欲语的脸刚转向我,特务一把把妈妈推出门外。“成儿不要哭,天快亮了”。妈妈说着,摆脱特务的夹持,走了。
  这以后,我住在刘叔叔家里
  八月二十六日清晨,刘叔叔带我到医院看妈妈。我一见妈妈就热泪盈眶,偎在妈妈的身旁低声哭着,妈妈焦悴的脸上也滚着泪珠,妈妈吻着我的脸说:“成儿,天已经亮了,你去自由的玩吧!”
  想到这里,忽然一群在皋兰山楼息了一夜的小鸟自由自在地在窗外飞翔,这时我恍然大悟,天已经亮了。此时东方的云霞里闪着金光,如同沸腾的溶浆向上飞溅,渐渐地,几个红色的小片,冲破云霞密集成了一个圆大的金盘,迸了出来。太阳出来了,它晶光耀眼,火一般红,火一般热。
  兰州市沐浴在阳光的温暖里。
  三十二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想到这里,大女儿提醒我:“爸爸!车站到了。”我隔着车窗的玻璃向外看,天亮了,兰州市沐浴在温馨的晨晖中。
  内燃机车清脆的鸣叫,开往南京的188 次列车正点从兰州始发。大女儿和未来的大女婿频频向我们招手,祝福我们一路平安。大女儿还特别提醒我和老伴“早点回来”。
  火车徐徐启动,车厢内外仍然是一片依依惜别之情,有的招手,有的叮咛,有的微笑,有的凝眉,还有的擦着眼泪,列车开出车站后,进入了正常的运行状态,车箱里也慢慢安静了下来。我们乘坐的卧仓六个席位都有乘客,那三个人也和我们一起并坐下铺。一个四十开外,五大三粗,谈吐豪放,一口东北腔,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关东大汉;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抄南方口音,着装入时,文质彬彬;一个是眉目清秀,落落大方的兰州姑娘,她也是去南方上大学的。大家相互礼让,问长问短,很快就融洽了。小女儿听说那个兰州姑娘也是去南方上大学的,好像一见如故,打开话匣子就攀谈了起来。关东大汉点了一支烟,漫不经心地说了一句:“如今这火车也会溜须拍马”。在坐的大家都笑了,把靠车窗座位上坐的几位乘客的目光也引了过来。我看这关东大汉有点风趣,就接着他的话问道:“火车怎么个溜须拍马?”他说“过去火车跑的声音是开封—郑州!开封—郑州!如今怎么听也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我说:“这与你的情绪有关,不论过去和现在,火车行驶中的声音始终是“咕叽—咕咚,咕叽—咕咚!”我把这“咕叽—咕咚”的音调说的特别重,还真有点火车行驶中的声音,惹得大家笑了。关东大汉也笑了接着说:“开个玩笑给大家解解闷。”于是说了个顺口溜:“表扬了指鹿为马的,提拔了溜须拍马的,苦了当牛做马的,整了单枪匹马的。”又接着解释说:“其实,说这些也没啥用,这年头,只有说话不上税,‘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白说也得说,但愿不白说’”。这关东大汉的疙瘩话一套一套的,真还有点东北风味。他又点了一支烟,问我老伴:“你是干啥工作的?”老伴微笑着对他说:“当老师的”。“噢那你就是鱿血海参认不全的九等公民”。这一问一答一总结,突然引起了大家的兴趣。旁边一个小伙子好奇地偎到跟前问:“还有那八等是怎么说的?”关东大汉吸了口烟,耸了耸肩,有点得意地说:“我给你们说说听听”。像瓦罐里倒核头,道出来了“十等公民”:
  一等公民是公仆,子子孙孙享清福;
  二等公民搞承包,吃喝嫖赌都报销;
  三等公民搞租赁,洋房小楼带小姘;
  四等公民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
  五等公民手术刀,拉开肚皮拿红包;
  六等公民是演员,扭扭屁股赚大钱;
  七等公民搞宣传,隔三间五解个馋;
  八等公民方向盘,上班下班都挣钱;
  九等公民是教员,鱿鱼海参分不全;
  十等公民老百姓,辛辛苦苦干革命。
  关东大汉这一说,把两个女大学生的注意力也引了过来。我小女儿说:“这是你编的吧?”“哈哈!”关东大汉接着说:“我那有这文墨,这顺口溜都编曲子唱了,都传遍了大江南北,难道你们没听过?”哪个青年小伙子又把话题插了过来:“叔叔你还有什么顺口溜,再说几个听听。”文质彬彬的青年男子说:“现在的顺口溜多了,汇集起来是一本厚厚的书,老百姓对时弊有看法,编出这些闲言快语,发发牢骚而矣。就这吃喝风来说吧,上面也没有办法,三十八个红头文件堵不住一张嘴,每年可以吃掉一个三峡水库,每年喝掉的酒比杭州西湖的水还多。”
  青年男子这么一说,关东大汉又坐不住了,紧接着说:“说起这吃喝风来,顺口溜还真多,我给你们说几个听听。”于是又滔滔不绝的说起来:
  公款宴会是惯经,碍碍集令稍消停;
  并非一时无口味,只是为了避风声;
  如今风头已渐过,重开筵席互相请;
  八菜两汤算廉政,吃喝也是为革命;
  川鲁风味孔府宴,正宗粤菜美食城;
  干白啤酒白兰地,茅台特曲竹叶青;
  鸡鸭鱼肉吃腻了,尝尝鹿脯与蛇羹;
  放开肚皮吃个够,账由会计来算清。
  紧接着又说道:
  当个头头实在累,又陪喝酒又陪睡;
  陪得老婆背靠背,计生指标也作废。
  老婆告到居委会,
  主任说我们想喝还没机会。
  告到人大常委会,
  主任说我们也是天天醉。
  告到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说该喝的不喝也不对。
  青年男子听了不以为然地说:“现在有权的有钱的除了人肉没吃,别的啥没有吃过。钱权交易场面大,吃吃喝喝不算啥;酒肉穿肠过,伸手还要色。”
  这个关东大汉说了一句“火车也会留须拍马”引出了这么多的闲话,大家说说笑笑,时间也过的很快,列车播音室播出了卖午餐的广告。我们有自备的食品,老伴在一个塑料袋里拿出了方便面,还有火腿肠、鸡块,凤爪、榨菜等。小女儿去打开水,那个去南方上大学的兰州姑娘也跟着去了,不一会开水就打来了。老伴还把拿出的食品向在坐的几位相让了一番,他们都说自己也带了吃的,老伴也就不再说了,我们就吃了起来。午饭后我就睡了,他们仍在谈那些与时弊有关的闲话……。
  当我午睡醒来时,列车已经过了西安,马上就要进入渭南车站,老伴目不转睛地盯着前方,好像在想什么,看到“渭南车站”四个大字,我才恍然大悟,老伴在想家了。
  老伴的老家在渭南地区的大荔县,地处八百里秦川的东北角,这里土地广袤,,盛产小麦和棉花,是陕西省的粮棉基地之一。陕西省的国棉十三厂就建在大荔县,我的一个内弟就在那里上班,也组成了一个半工半农的小家庭。
  一九七六年的残冬,劫后余生的中国人已经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也感到了春天的气息,老伴和我的精神压力也放松了一些。次年早春二月,我们仍戴着“臭老九”和“孝子贤孙的帽子,颤颤惊惊地回了一趟老伴的老家,那也是我第一次瞻顾泰山之居。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六个年头,阔别了十六年了,看到她那双眼欲润,含情脉脉的样子,确实也是想老家了。岁月有情也无情,那时我的大女儿才六岁,小女儿才两岁,如今时光的妙手把她们打扮得婷婷玉立,楚楚动人,而我们却难逃白驹过隙的厄运,两鬓微霜了。
  188 次列车在渭南车站没有停,通过渭南,在华山角下蜿蜒前行。穿过潼关——这是鸡鸣三省的地方,前方就河南省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