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收藏天下 作者:浪荡青衫(纵横vip2012.7.2完结 )-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这方面我也这样想过,关键是名家这一块难啊!走一步看一步吧!”董凡喝了口茶点头说道。

“这个都是不急,但你别忘了我们老本行是干嘛的!还是要在古玩上多多下功夫啊!”燕伟也喝了口茶继续道。

“呵呵,这不是有你嘛!”董凡开起玩笑道。

有燕伟和他一点一点的分析,董凡也觉得一些思路都被打开了,好过了自己一个人琢磨。虞玄这段时间也见到不面,加上黄龙玉那边也是他在负责,就连他自己的店都给司徒打理了,哪里还有多余的时间帮别的。几一个选料这一块就够他忙活的了!

两人说着说着,越聊越起劲了,一时间都忘了来这茶馆碰面是干嘛来的了。

其实,燕伟还没有从拍卖行辞职。他这次下去就是收东西的,也顺便帮董凡给收了一件。其他的都是要给拍卖行的,因为那是早就给好的任务了。

在燕伟的心里,他也计划好了一次让董凡的店铺再一次声名大噪的行动。不过,这些事他都埋在心里。他就是这么一个人,没有把握的话,他不会去说。

这些也都表现在他看东西上。

就比如上次和董凡的比赛,董凡就敢拿下一些还存有怀疑的东西。但要是换了燕伟,他不会,他只会拿下他有把握的东西。这也是燕伟比不上董凡的原因,当然,这也是燕伟能有今天的原因。谨慎,这是他们燕家传下来的。有燕伟跟着董凡,可以说是在性格上就是互补了吧!

要不然,等着董凡自己这么一个折腾下去,还真不知道那天就出事了。小华的母亲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收东西,我会尽量的。这段时间我都要求下去,有好东西,能给咱们收的,我自然是不会放过的。不过,光靠我也不行啊。”说起古玩,燕伟也不避讳的说了自己现在的打算。

“哈哈,你小子,假公济私啊!不过,做的好!这你放心,我自然是会的。昨天刚回来就有人邀请我去参加一个黑市,我也决定去看看,说不定能有什么好东西。”董凡也同样没有隐瞒。

“黑市?还是小心为秒,不要抱太大希望。那地方,小心,小心,再小心!”燕伟不用董凡解释就是知道这些的,不过他知道的,也只是家里人说起过的一点。要说实战经验,那就只有司徒一个人是“经验丰富”的了。

“我当然知道要小心了。这不也是没办法了吗?要不然,谁愿意担着风险去一趟!”董凡听了燕伟的话,也无奈的说道。

“这到也是。说起东西我还忘了,这次来也给你收了一件,你看看!”说到古玩上,燕伟这才想起这次来找董凡的目的了。

一边说着,也一边从放在脚边的袋子里面拿出一个盒子来。

“看看!”燕伟拿出了盒子放在桌子上就对董凡说道。

“什么东西?”董凡一边接过盒子,一边就随口问了句废话。

“看就知道了!”燕伟端起茶杯,带着笑意说道。

打开一看,董凡就眼前一亮了。

“五子登科!”董凡压着声音问道。

“对!”燕伟得意的笑着。

董凡还没有全部看清楚,就叫出“五子登科”那是正常的。因为这个瓶子虽然是睡在盒子里的,但露出来的那地方,俨然就是一个小人在上面。

从这样的造型来看,无疑最大的可能就是“五子登科”了。

在《三字经》中有“窦义山,有义方,养五子,名俱扬”之说。这里就是说的“五子登科”的这个典故的来历。一般来说,“五子登科”也就是吉祥话的意思。

而且,“五子登科”的造型出现,一般都是起锦上添花的味道在里面。器物本身基本上都是有华丽的装饰的效果的,然后再加上“五个小人”来装饰。

而这个器物,和其他的都不一样。它的瓶体,就是一个松绿地的,素身的方口尊。董凡拿在手上仔细看看了,却还发现,这件器物,还是没有款识的!

“民窑的?”董凡看到没款识,就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是啊,不是民窑的,那这么好弄到手哦!怎么样,就算是民窑的,这样也不是错的吧!”燕伟点了点头,一点也不觉得不是官窑而觉得可惜。

董凡点了点头,燕伟这话到是不假。

就算是民窑的,这东西也和其他的“五子登科”瓶不一样,这样就更显得难得了。要是换了官窑,燕伟估计是拿不到的了。哪里还等的到他了!

董凡仔细的打量了下,从五个小人的风格,开脸啊等等上去,靠谱的时期应该是在乾隆的时候了。五个小人,一个扶着瓶颈,一个靠在瓶颈上,一个趴在瓶肚上的菱角上面,一个站在瓶底,背上扶着一个正在往上爬的小童子。五个童子都显得很是可爱,栩栩如生。

PS:今天有点事,先更一章,要是回来的快,继续更新,不好意思了!最近事真的挺多的,对不住了大家。出门了!望体谅。

第八章两个人的野望

董凡仔细看了看,虽然这五子登科方口尊没有款识,但从做工等等上看上去,无疑都是一件难得的精品。

“多少钱收来的?”董凡出口问道。

“不多,十二万。”燕伟笑了笑,报出了价格。

“嗯!”董凡点了点头。

十来万,这个价格不能说高,也不能说底,但很实在。

“我怎么感觉,不像民窑的呢?”董凡看了一会,嘀咕道。

“你是说无款官窑!?”燕伟听了董凡的话,都不去管董凡语气中的不肯定了,压低的声音问道。

虽然是压低了声音,但燕伟的语气中,无疑都透着兴奋!

要这是真是董凡说的无款识的官窑,那这十二万,不过是个零头罢了

“嗯,我是有这样的感觉,你看着做工。虽然是素身,但依然彰显出非凡的工艺。而且,在民窑中出现这么一件难得的匠心独运的器物,本身就会让人怀疑了。你不觉得么?”董凡虽然不敢肯定,但还是怀疑。

“你会不会是想太多了虽然是有无款的官窑但”燕伟热切的目光,逐渐冷静了下来,他还是很理智的问起董凡。

大家说到无款,可能都会觉得,既然是官窑,那么怎么会无款呢?既然是官窑不加款,那么这个市场会不会就不是那么好了呢?

说到这里,就不得说在北京翰海一次的春季付拍上,一件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目前能与该器相比拟的同类大瓶有两件:藏于北京故宫的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诗句大瓶和藏于台北故宫的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诗句八方瓶。这三件大瓶均无底款。

有专家解释说,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皇帝尤其是乾隆帝,总是精益求精,不惜工本,要求御窑厂一再烧窑实验,直至烧造出满意的绝佳式样为止,因而这个时期有些无款器物是奉旨不加款识的。同时,这也与皇帝比较迷信有关。据传康熙帝怕太监将官窑瓷器打碎,寓意不吉利,唯恐自己的江山不保,因此要求烧制的瓷器不落本朝款或不落款。

官窑瓷历来是艺术品市场的宠儿。人们在欣赏一件官窑器时,很自然会看一下底部的款识,这被认为是官窑的“身份证”。然而在那场北京翰海拍卖,一件无款官窑…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经过激烈争夺,被京城收藏家马未都先生以2408万元的高价收入囊中,这无疑使人们对官窑有了全新的认识。

不落款识,还有一种情况是仿前代瓷器,如宋瓷、明瓷,倘若原件无款,仿制出来的瓷器自然也就不会带款。而模仿宋明经典瓷器,正是清代官窑的一大特色。再者,从存世官窑瓷器来看,清代祭器和供器往往是不署款的,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件粉彩霁蓝描金大瓶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另外两件一样,正是作为宗教祭祀之用。

“你看这瓷质,的确是上好的。你再看看这造型,在民窑中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是罕见,要是官窑的那些工匠,出现这样的器物,很有可能。再看这上面的釉色,等等,所以我才有这样的怀疑。我也不是就那么简单的一说,你我都知道要评判官窑器不能光看有没有官窑的款识,还要综合多方面的知识,要通过瓷质、造型、画风、釉色等多方面来进行评判。”董凡见到燕伟刚刚兴奋的逐渐冷静了下来,心中也暗自点了点头,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怀疑。

燕伟能有这样的表现,董凡很满意,因为他需要的,不只是是一个能帮自己鉴定东西的人,还是一个拥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的人,只有这样的人,他才能更放心。

燕伟没有说话,但接从董凡手中接过东西,仔细的看了起来。

“我再回去看看,查下资料。”燕伟没有给出结论,但却做出了最实际也最明确的行动。

“行!那就交给你了。钱我报了吧!”董凡笑着说道。

“呵呵,行啊,先把十二万给我报了,要是这是官窑,嘿嘿,你准备大出血吧!”燕伟一点也不客气。

“没问题!”董凡也大笑起来。

今天最大的收获,除了董凡梳理好了自己的思路外,那就是这件,这件董凡觉得“官窑”可能性很大的五子登科分口尊了。

其实,高兴的,还不只是董凡,还有燕伟!要这件真是官窑,能拿多少钱是少,但对燕伟为董凡的“思古斋”打造名气计划,那将更有帮助。

要是董凡知道燕伟的打算,估计又会马上给燕伟发一张“闷骚卡”了!

其实,燕伟心中的想法,都没有给董凡说过。

燕伟的想法,很简单,也很有效果。他就是想,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上,以董凡“思古斋”的名义送去拍卖品。看上去,似乎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实际却是不然。

一场拍卖下来,怎么说,这快百件的东西得要有吧?燕伟想的就是,别的不说,先送去十几件啥的

可以想象,到时候参加拍卖的那些藏家,有谁还不记得“思古斋”的名头?想想那效果,每推出几件就有“思古斋”的,这能让人印象不深吗?

当然了,要实习这个目标,也是很不容易的。看看现在,董凡能给燕伟的,就是在燕伟手上的那一对辽代的盘口剔花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