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不知道这位公主,当年皇上登基时出过大力,太后觉得委屈了女儿,这些年更是可劲地对她好,皇上那边更不用说。能跟公主府结亲,不说对家族助力,以后本人也能在后宫横着走。
是以虽然定北侯嚣张名声在外,可他依旧是有权有势人家眼里的香饽饽。
勤正帝来时,一伙人正热闹地说着此事。见到皇姐,他顺手将小侯爷来信递过去。
不愧是一母同胞的姐弟,大长公主很快也察觉出不对,“皇商胡家?”
这四个字亦引起了在座宫妃注意,当即便有人说道:“皇商胡家?不就是那个家里只有一个独女的人家?”
☆、第118章
这是阿瑶第一次走进宁安大长公主视线。
智子莫若母,大长公主知道,自己儿子是对人家姑娘上心了。意识到此点,瞬间她产生了跟空海大师和勤正帝一样的情绪:儿子从没对她这样好过。
嫉妒之下她对阿瑶生出了天然的敌对,说是皇商,归根结底还不是个商户人家?
不仅是她,随着有人提及皇商胡家,见坐在上首的皇上、太后以及大长公主三大巨头没有反对,在座各位人精也开始畅所欲言。
“要说这胡家虽然不显山不露水,可在青城百年经营,也算是富可敌国。”
虽说士农工商,商人排于最末,可事实却是衣食住行样样都离不得银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各行各业金字塔顶端的人物总归是受人尊敬。宫妃虽大多出自官宦之家,可入宫后种种打点,也大抵知道银子好处,这会他们对阿瑶的态度就颇为微妙。
既羡慕她坐拥金山银山,暗地里又为自己羡慕一商户之女而十分不齿。
“家有金山银山又如何,还不是个满身铜臭味的商户之女。”一位颇为清高的宫妃冷哼道。
大长公主皱眉,身为一母同胞的姐弟,她有着与勤正帝同样的品质——护短。胡家姑娘那是她儿子看中的人,她可以嫌弃她出身低,别人嫌弃就不行!
什么,你说这些宫妃不知道她儿子看上人家姑娘?
她可不管。
勤正帝初登基那几年,主弱而国疑,她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连亲生儿子置身险境都无可奈何。对于一个护短的人来说,这是何等的痛!她发誓一定要弥补这等遗憾,可等皇上地位稳固后,儿子已经长大不再需要她保护,甚至有时候反过来保护她。
空有一身本事却没地方使,这些年她都快憋死了。如今终于有机会大展拳脚,她又岂会放过?
正好这宫妃表面清高,暗地里没少给皇上吹枕头风,甚至有几次连带上她。虽然这风没吹动皇上弟弟,可在后面搅风搅雨也惹人厌恶。
想清楚后,大长公主幽幽开口:“银子可是个好东西,西北打仗、宫中富贵、黄河赈灾,哪样不需要银子?”
勤正帝自然听出了皇姐话中浅层次意思,那宫妃是他最近比较宠爱的一位,可也不过是觉得新鲜罢了。新鲜劲过去得差不多,最近她又总在他面前说酸话,他早已厌了。
“皇姐所言有理,皇商胡家可在本次征募军饷中立了大功。”
清高宫妃脸色变了,下首敬陪末座的其他人则面露喜色。皇上只有一个,少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他们就会有更多机会。
“我看景渊来信上,那胡家何止是帮了大忙,还救了他性命。”
大长公主笑道,一开始出于嫉妒她本能地敌对阿瑶,可这会护短之心升起,她开始摒弃偏见,平和地去看待整件事。即便她那傻儿子有可能被女人迷花了眼,傻乎乎陷进去,可他身边还跟着空海大师。
空海大师乃是她至交好友,前些年危险时她更是将儿子托付给他。一手带大景渊,空海大师疼爱他的心不比她这当亲娘的差。既然他默认此事发生,那胡家姑娘肯定差不到哪儿去。
有了这层保障,大长公主开始安心地护短。
在太后听闻此事好奇问起来时,她便耐心解释胡家是如何组织商船,协助儿子剿灭了谋逆的定州同知以及麾下府兵,保住了这次运往西北的良饷。
“娘,不仅如此,多年来胡家为善一方,为青城百姓做了不少事,景渊信里都写得很清楚。”
大长公主将信交给太后,后者扯出去老远,眯着眼睛看清来龙去脉后点头,满脸感慨道:“还真是难得的积善人家。”
“娘,这人不仅得看出身,更重要的是看秉性,我看胡家人秉性不错。”
“你说得有理。”
儿子的小妾和为了他们母子受尽委屈的亲生女儿,太后会选哪个?答案不言而喻!拍着大长公主的手应承此言,也彻底宣判清高宫妃失宠的命运。
后者当场变了脸色,可在这深宫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情大抵是凭着受宠程度而来,踩低捧高实乃常事。先前她受宠时,打个喷嚏都有人嘘寒问暖;这会明摆着失宠,任凭面色苍白如纸,也只收到一堆幸灾乐祸的目光。
没有人再将注意力放在她身上,皇上就在面前,大部分宫妃都忙着巴结大夏最有权势的三人。
“既然胡家如此仁义,是不是该赏赐一二?”
坐在太后右侧,全程沉默不遮掩大长公主风头的皇后适时提议道。
给胡家奖赏?那岂不是应了那臭小子意!心里依旧存了些别扭的勤正帝神色踟蹰,见此皇后善解人意道:“胡家只有一女,听闻诸位妹妹所言,这些年也未曾过继子嗣,想来对此女疼若珍宝。臣妾想着,若不封赏此女一二?”
这主意好!
此言一出,勤正帝与大长公主的眼睛同时亮了。前者想着,封赏胡家姑娘而不是胡家老爷,而且还是以皇后名义下旨,他总算没被外甥牵着鼻子走;后者则想到,送到侯府的俏丫鬟送个荷包,都被他以不守规矩为名被扔去灶上做烧火丫鬟。自家儿子就这脾性,入眼的怎么都行,不入眼的冷若冰霜。好不容易相中一个,八成是要娶回来,那这姑娘身份越高越好。
“皇后说得有理,那胡家姑娘亲带船队前往虎牢峡,实在是有勇有谋,理当嘉奖。”
勤正帝本来已被皇后说动,打算封胡家女个最底层的仪人。可大长公主开口,这位份就有点太拿不出手。
“就封她个县君,至于规格,皇后看着办。时辰不早,阿娘也饿了,传膳,你们也都退下。”
各路宫妃纷纷退下,有跟清高宫妃不对付的,这会已经开始想着如何落井下石。而慈宁宫内,流水般的菜肴摆上来,帝后二人连同大长公主陪着太后,全家人一同用膳。
对于大长公主和勤正帝来说这不算什么,可留下来的皇后却是感慨万千。往常这种时候,她总是跟其余宫妃一直退下,然而此次大长公主却破天荒叫她留下来。
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
心下隐隐有了计较,在封赏阿瑶时她格外用心,丝毫没因她是个商户之女而有丝毫怠慢。县君所用冕服、首饰皆是由内务府最好的工匠制作,精美绝伦不亚于郡主,而册封懿旨更是极尽美好词汇。
整体算下来,这等册封县君,竟不比郡主差多少。
一切准备完毕后,这份大礼被装车,由礼部官员一路护送南下。而此时,离着勤正帝派遣大理寺与五城兵马司为副使下江南,过去了已经有半个月。
副使都是勤正帝提拔上来的亲信,虽惧怕跋扈之名满京城的定北侯,但也知道这位侯爷绝对是大夏最不能惹的几位主之一。即便离京前各方势力嘱托,一定要趁此机会好生打压异己,争取将青城这块肥肉争到自己碗里,成为自家党派日后的钱袋子,可真到了青城本地后,两位副使还是轻易不敢造次。
对于他们的反应,陆景渊也是乐见其成。
自打因伤跟随胡家商队返回青城后,他就受到了那丫头前所未有的殷勤招待。一日三餐皆要过问不说,每日还亲手给他熬补汤。虽然这其中被胡九龄使了不少绊子,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关键时刻脸色苍白下,几番争斗过后反而又巩固了在那丫头心中的地位。
总而言之,他现在日子过得很舒坦:每天睡到自然醒,代师傅教下那丫头功课,闲来无事逗逗院子里飞来飞去的鸟雀,好不悠闲惬意。
这种境况下他很容易便明白了,何为“从此君王不早朝”,呆在胡家养病的他简直乐不思蜀。
要是这两位钦差真使什么幺蛾子,指不定他烦躁之下会直接将其喂了水匪——反正有吴有良先例在,直接推他头上就是,根本不用再想任何理由。
好在他们识趣,既然如此他也做起了甩手掌柜,活交两位副使去干,他则抽空陪阿瑶装饰铺子。
连带前面拍卖宴刚结束时那几天,差不多一个月过去,铺子已经差不多修缮完毕。修缮的主意来自于小侯爷和阿瑶,而主要修缮流程则由宋冠生与苏小乔亲自监督。综合了小侯爷在天家养出的不凡品味以及阿瑶对颜色独到的见解,再有后者百分百执行他们的观点,当初不显眼的铺子,这会彻底旧貌换新颜。
择一个良辰吉日,铺子开张。
阿瑶名声在外,她开的铺子天生被人关注。青城百姓慕名而来,首先被铺子独特的装潢所吸引,而后便又被其中所兜售的迷彩布制品引起了极大兴趣。问下价钱,还不贵,属于比寻常帕子贵一点,但多掏那几个铜板也不会心疼的层次。胡老爷帮他们争取沈家毁契银子的事在前面,这会大家手里宽裕,乐意卖胡家姑娘个面子。
铺子一开张便取得了极大成功,而帕子绣鞋等物买回去后,很快在青城引起了一股潮流。
初开张,阿瑶便取得了极大成功。不过在这成功背后,她却纳闷另一件事。
“景哥哥,你怎么还不去审案。”
☆、第119章
铺子没开张前,忙前忙后这丫头支使起他来不知道有多顺手。现如今铺子正式开起来,眼见一切进入正轨,这便开始赶人了。
此时此刻的小侯爷全然忘了,先前他帮忙做事后阿瑶是如何殷勤地端茶倒水递帕子,回府后还亲手奉上十全大补汤,各种关怀备至让他直恨不得多帮她点。或许正是因为前面太过舒服,完全沉醉于温柔乡中的小侯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