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善妻-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多,类似的东西也多,出了一起找上善堂要求退货的事件后,慕清秋干脆让人在自家灯笼上加了善堂的徽记。

有了善堂徽记,再无人上门闹事,古阳镇的人甚至以买善堂灯笼为豪。

好像买善堂的灯笼,他们就结善缘,跟菩萨沾关系,闹的善堂的灯笼生意节节攀高。

那些来买灯笼的人,付了钱之后,多半还会念叨一句:‘阿弥陀佛’之类的话。

到了初八,苏孝文找来大柱,又点了几个人,打算把做好的灯笼分点出来,拿去县上。

提起卧龙县,不免想起糕点铺,年前送来的账本与收益,让慕清秋惊讶了好久,她知道糕点铺生意会好,却没想到会好到那种程度。

九月中开业,到年底三个半月,竟然有一千多两的纯收益。

那么小个店铺,简直跟拿个筢子刨钱的一样。

唯一遗憾的是,耳目摆出去了,却依然没打听到姐姐慕清夏的消息。

慕清秋想了想,说:“干脆在县里再买所宅子,均几个人过去做灯笼,现买材料现做灯笼,省的路上折腾,还省钱。”灯笼占地大,从古阳镇往卧龙县送,确实耗费大了些。

说到省钱,苏孝文心中感叹,原来慕清秋也知道省钱啊?真是难道啊!

不过说起来也是,钱花在该花的地方,破费点心里也舒坦。

决定后,苏孝文干脆与大柱几人一起,从古阳镇采买了些灯笼的材料,又带了百十个灯笼去卧龙县。

到了县里,先去糕点铺落脚,随后将带来的人做了分派,两个人上街摆摊灯笼,其余的暂时在糕点铺后院做灯笼,而苏孝文,经马云春,找了县里的牙侩,张罗着买宅子。

有熟人好办事,半个时辰后,宅子就办了过户,位置在县东郊,是个五进的宅子,门口是街道,地界敞亮,院子里也十分宽敞,听说原住家的老爷中了进士,合家搬去赴任。

这种有好兆头的宅子,价偏高,不过糕点铺的人买宅子,价格愣是给便宜了接近一成。

有了宅子,与苏孝文同来的人又浩浩荡荡的搬至新宅子,他们个个喜笑颜开,心里别提多乐和了。

他们在县里做灯笼,要过了元宵节才回古阳镇。

元宵节前后,从十四到十六,县里有社火有灯会,非常热闹,他们啥时候想过有朝一日还能看到那么大的热闹,此次能被点名过来,心里自然高兴。

、、、、、

正月十三,李正理派人过来找慕清秋,说是十四打算去县里看社火,邀请慕清秋姐弟一同前往。

慕清秋一听,眉头一挑,她原本就有打算,有人搭伴,正好。

约好了时间,慕清秋开始收拾,慕清暘兴奋的像小兔子一样蹦啊蹦,琴悦摸摸脑袋搞不明白,慕清暘在高兴啥?

慕清秋见了又是无奈,又是心酸。

卧龙县每年元宵节前后都有社火,社火都是十里八乡民间聚集起来的,类似游行演出。

社火上街,那些上街表演的人脸上画的唇红脸蛋红,穿的五颜六色,光看扮相就热闹喜庆。

表演的类目有,踩高跷、舞水袖、划花船、秀龙舟、抬花轿等等,花样百出,敲锣打鼓的引人前往,有些会扮成故事人物,像猪八戒背媳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等。

总之,从大年十四到十六,三天里,社会每天过街走巷。

每年元宵节,县上都会聚集很多看热闹的人。

慕家头几年日子过的宽裕,曾去过一回,那一次慕家上下全家总动员,这里头自然没有慕清秋姐弟。慕清元兄弟几个回来后,在慕清秋姐弟跟前可劲儿炫耀。

即使那时候慕清暘才两岁,也知道元宵节社火很热闹,小家伙闷闷不乐了好久。

今年终于能去了,慕清暘自然又高兴又期待。

但是琴悦,八成连社火是什么都不知道吧!

慕清秋猜测,琴悦应该是比慕清暘略大些,但具体大多少,不知道,比慕清暘大,却对很多事陌生,跟他说话时,甚至要先想一想,除了对吃食十分执着外,旁的总是慢半拍,起先慕清秋还担心琴悦别是发育出了问题?

可几番平安脉请下来,并没什么不妥。

心里但着心,慕清秋难免的多了几分关注,偶尔发现琴悦的一些小举动与小主意后,慕清秋知道了,琴悦那里是发育有问题啊!纯粹是不懂不知道,从未接触过。

再聪明的人,切断他认识世界的机会,让他怎么长见识?

琴悦正是打小生活面儿太窄,很多事情,他连知道的机会都没有。

想到此,慕清秋有些好奇,琴悦差不多两岁时出现,被小哥哥的婆婆收养,之后一直乞讨,那之前呢?他两岁前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两岁前一般不记事,可有些习惯与下意识的认识还是有的,琴悦啥都不知道的样儿,倒像是以前被合家**着的娇娇儿。

如果真的出身不俗,他流落在外都两年多了,家里人怎么不找?

说起找人,又想起慕清夏,慕清秋忍不住心下叹气。

前世信息时代,想要找人都十分艰难,何况现在。

十四一早,慕清秋带着两个弟弟上马车,临走珍重的嘱托大黑:看好家。

上车没多久,慕清暘和琴悦挨在慕清秋左右两边,呼呼睡了。

慕清秋看着两个弟弟很是无奈,昨晚慕清暘兴奋的睡不着,闹的琴悦也跟着精神,慕清秋就猜今天上车得瞌睡,瞧瞧这会儿,睡的小猪仔一样。

这辆马车不是卧铺,几个时辰的路程,这样座靠着,想想好累!

看来回头得再置办一辆卧铺马车。

226 【进县】

“暘儿,小羽,先别睡,起来姐姐给你们讲故事好不好?”捏捏慕清暘的小鼻子,摸摸琴悦的脸蛋,慕清秋心里暖暖的,好像这两孩子不是她弟弟,而是她的孩子。

两个小家伙的性格,慕清暘有点胆小,有时候还有点钻牛角尖,但遇到没心没肺的琴悦,整天嘻嘻哈哈的闹在一起,慕清暘的心态也越来越阳光了。

慕清秋看在眼里,心里很高兴,心情阳光心态变好,还怕什么呢?那些不好的记忆和情绪会在岁月里,被好心态渐渐的消灭掉。

比起慕清暘,慕清秋反而更担心琴悦一点,琴悦的经历比慕清暘更坎坷,别看琴悦整天乐哈哈高高兴兴的,可他到底只是个孩子,他的人生刚刚起步。

关键是,他的身世是个谜,家在哪里?如今家人可安好?所有的事情都不知道。

如果只是单纯的与家人失散,总有团聚的时候。

可是,如果又是一段家逢巨变的惨剧,或者是一出内宅争斗的牺牲闹剧呢?

慕清秋没想过帮琴悦找家人,当初领琴悦回家,她就将琴悦当成弟弟,她希望琴悦一直这样简单开心的活下去。

至于琴悦长大后想不想找家人,她支持琴悦的决定,却不会主动去揭开掩起的那层纱。

人生在世,有太多的不圆满,也有太多的未解之惑,有人愿意为了一个谜孤注一生,有人选择抓住现实珍惜眼前。一个选择决定一生也改变一生,这个选择权应该交给当事人。

慕清秋不去选择,等着琴悦长大,让他自己决断。

竹山村距离古阳镇很近,坐上马车,会会儿工夫就到了。

与李正理家的车子汇合后,李正理见慕清暘和琴悦睡眼朦胧,迷迷瞪瞪的,就抱过去放在妻子身边。

李正理的妻子姓文,不到五十的年纪,保养的挺好,性子十分和蔼。

慕清秋去过李家,文氏认识,也知道慕清秋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同胞亲弟,另外一个是收养的,如今见着两个孩子,一个比一个可爱,心下惊讶。

听说慕清秋收养的那个弟弟原先是个小乞丐,没想到乞丐里头也有如此不俗容貌的,一点不像,倒像是那个大户人家遗落民间的小公子。

文氏吃过不少慕清秋做的糕点,很喜欢小丫头的巧劲儿,也知道慕清秋自己争钱养家,更是打心眼里佩服。

只是慕清秋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相处的机会很少,这次同意一起去县里瞧热闹,文氏非常欢喜,她正想叫慕清秋与她同车,好好说说话呢!

可惜,像炕头一样的车厢内,铺上软软的垫子盖上暖暖的被子,光坐就很占地方,现在睡着两个小家伙,余下的位置,坐上文氏与她的一对孙子孙女,想再加上慕清秋,地方倒腾不开,坐不下。

文氏打算把小孙子打发了去找他爷爷。

却被小孙女抢了先,文氏的小孙女叫李文雅,拉着慕清秋一起下车,坐慕清秋家的马车。

李文雅今年七岁,十月的生日,比慕清秋大一个月,是个很喜气调皮的女孩,李文雅每次‘秋儿秋儿……’一叠声的叫,慕清秋总觉得她叫的是‘姐姐姐姐……’。

两个小丫头凑一块,一个唧唧喳喳小嘴不停,一个笑着听,听的云淡风轻,突然车帘一掀,文氏钻了进来。

这下热闹,一路上文氏问,李文雅抢话,慕清秋时不时孩子样的惊讶一声:“真的吗?”。“太不可思议了!”

文氏的卧铺车厢里,只余下睡着了的慕清暘和琴悦,和李正理最小的孙子李文涛。

李正理的车厢里,则坐着李正理与苏秀文,原本慕清秋打算把连婆婆一起喊上,可连婆婆没同意,上次慕家趁慕清秋没在家上门闹事的事儿,给连婆婆心里留了影子,慕清秋出门,她得留下给慕清秋看家。

古阳镇距离卧龙县坐车得走两个多时辰,出门早,晌午前头,车子徐徐驶进了县城。

一进县城,就能感觉到卧龙县年节的喜庆。

李家车马队伍避开了看热闹的人群,绕回李家在卧龙县的宅府。

慕清暘和琴悦整整睡了一路,刚到地方,两个小家伙就揉着眼睛醒过来。

一醒来看见慕清秋,就嘴里咕噜:“姐姐,饿!”一个这样,两个也这样,惹的文氏呵呵直乐。

李家在卧龙县的宅府门前,早早的等着一群人,被拥簇在中间的是宅府的主人,也是李正理的子孙。

慕清秋知道李正理家室不俗,听说他曾经在朝为官,不知为何正当壮年辞了官,如今老来安居乡野、倒也轻闲。

李正理在古阳镇的宅子,中规中矩并不拔尖,加上李正理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