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胜关,阻挡清军南下。然后分兵略地,光复湖北全省!”

黎元洪听了这些话,未置可否,只是说道:“这些由你做主就好。”

吴兆麟见黎元洪对于革命的态度有些半推半就,完全不像前两天那么顽固,知道事情有门,急忙说道:“老师现在是湖北军政府的都督,这些军队上的事情自然应该禀报您一声。不仅如此,恐怕过会儿汤济武(汤化龙)也该来麻烦你了。”

不知是巧合,还是事先安排,话音刚落,汤化龙便带着胡瑞霖、舒礼鉴、黄中恺等立宪派人士登门拜访。吴兆麟赶紧起身告辞。

吴兆麟一走,黎元洪就对诸人抱怨道:“黎某在此之前,从来没听过‘革命’这两个字。如今你们强迫我出任这个劳什子临时都督,究竟是什么意思?”

汤化龙有些无言以对,难道要实话实说:对不住,我好日子还没过够,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只好把你推了出来?

胡瑞霖在一旁宽慰道:“宋卿先生,如今布告已经粘贴出去,你的名字早已传遍五湖四海,即便你想效忠清廷,清廷还会相信你么?为今之计,不如下定决定跟革命党合作,或许还能转祸为福!”

黎元洪低头不语。

黄中恺也劝道:“如今人心思变,革命也不失为改革的一种方法。至于将来,谁能说得准?说不定革命党就能据有天下,到时候宋卿先生少则督抚,多则台阁,岂不是剪辫子远比被清廷砍头好?”

众人轮番劝说一番,汤化龙这才说明来意:“今天来拜访宋卿,主要是起草《中华民国军政府暂行条例》的事情。湖北军政府将按照条例重新组织,所以必须和您这位都督商议一下。”

“我是个丘八,哪懂那些东西?你们起草好了,只要吴畏三(吴兆麟)他们同意,便可以通过。”黎元洪明白自己这个都督只是橡皮图章。

黄中恺是这件事的主要负责人,此时解释道:“如今军政府虽然有参谋、庶务、军事各部门在运转,但因为没有制定规矩,厘清权责,导致各部门喧嚣拥挤,忙乱非常,却政令不畅、事事耽搁。所以,现在必须要制定《中华民国军政府暂行条例》。

“制定条例的前提,就是把现在事务分成军事、政事两部分,各自分出详细部门,厘清职责,分部治事,不相干扰。如此一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部门和职权,各种事情就可以找到各自应该负责的部门处理,而都督作为军政府最高统帅,则指挥部门如臂使指,选贤举能名正言顺,行使权力水到渠成!”

说到底,黄中恺制定条例是想摆脱革命军对政府的控制,让立宪派掌握民政大权。当然,其中也少不了黎元洪的好处。所以黎元洪听罢,就拱手笑着说道:“好,好!你们去起草吧。”

第二天,黎元洪就找人剪掉了自己辫子。

第二六三章黄洋界上炮声隆

孙元起一行于10月16日晚乘火车离开彰德。(泡书吧)

本来想直奔洛阳,结果凌晨抵达郑州的时候,孙元起被保安从睡梦中急促地摇醒:“老爷,河南巡抚宝棻宝大人在车站月台上恭候!”

“谁?包大人?”凌晨四五点钟正是睡得最香的时候,被摇醒之后孙元起还有些迷糊:包龙图不在开封府审案子,跑来郑州干什么?

“是的,除了巡抚宝大人,还有布政使俞锺颖俞大人、提法使和尔赓额和大人、提学使孔祥霖孔大人、开封府知府袁镇南袁大人等。老爷你见不见他们?”真难为他了,短时间内竟然记住那么多人的名字。

孙元起这时总算清醒过来,疑惑地问道:“他们不再开封呆着,跑来郑州做什么?”

清代河南省的省城是开封,巡抚、布政、提学、提法等衙门都设在那里。至于郑州,不过是开封府下面的一个县,因为东西方向的汴洛铁路(即后来陇海铁路的一部分)和南北方向的卢汉铁路在此交会,才使得小县城渐渐繁华起来,最终这位陪嫁的丫鬟成功上位,取代正妻成为河南省会。

正由于河南巡抚等不在郑州,孙元起才打算中途不停车直奔洛阳,没想到他们还是找上门来。孙元起无奈地对保安说道:“麻烦你下去和他们说一声,就说我马上下去!”

杨度不知怎么也被吵醒了。手里扣着棉袍的衣扣。脚上趿拉着棉鞋走进孙元起的车厢:“百熙,听说河南巡抚宝湘石以下大小官员都在月台上候着?”

“可不是嘛!”孙元起正在侍从帮助下穿上大清的官服顶戴,“秋深露重,天气寒冷,还是半夜三更的,真是难为他们了。”

杨度道:“有什么难为的?官场说到底无非就是‘人情世故’四个字,迎来送往是每位官员必修功课。他们既然选择这一行,就别抱怨。现在你还挂着内阁大臣的名头,路过开封府他们难道还能装聋作哑不成?当然得乖乖前来迎接。”

“跑几百里地,熬一个大晚上。就为见内阁大臣一面?这又是何苦!”孙元起摇头叹息道。

杨度一怔,停下了手中扣纽扣的活儿:“怎么,百熙你打算和他们见上一面就拍拍屁股走人?”

“是啊!”孙元起理所当然地答道,“昨天下午你不是还跟我抱怨。说军情紧急么?你看,从东北南下的士兵要提前准备好营房,从各省前往洛阳的学生要尽快设立征兵处,朝廷调拨的军械粮饷要及时造册入库……哪一样能耽误?”

“这些事儿也不用你亲手操办啊!”杨度没好气地说道,“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虽说你是内阁大臣、四川总督,那也不能无视河南地界的大小官员。泡*书*吧何况我们还要在洛阳设立征兵处,盘桓十数日呢?要不这样,我和虬斋、行严、畅卿先去洛阳打前站,你和申叔在郑州与宝湘石抚台好好聊聊。小住一两天,随后赶往洛阳。”

想想杨度说的也在理,孙元起便点头答应了。

临下火车前,孙元起忽然想起一件事,回身问道:“皙子,我们上次招募学生去东北防疫的时候,对年龄有什么限制?”

“年龄限制?你是说了6周岁以上吗?”杨度疑惑地说道。

“是16周岁?”孙元起深深地望了杨度一眼,转身下了火车。

如杨度所言,孙元起觉得自己这个甩手掌柜去洛阳确实帮不了什么大忙,在加上宝棻的热情挽留。结果在郑州一直呆到了18日中午。等接到杨度紧急电报,才赶紧乘坐火车奔赴130公里外的洛阳。

抵达洛阳已是晚上六七点钟,在昏黄灯光下,整个火车站忙碌一片。搬运的民夫从火车上扛下沉重的木箱,号子声此起彼伏叫。十月中旬晚间气温已降至个位数。他们却都打着赤膊,汗水在前胸、后脊上缓缓蠕动。浸湿了衣裳。不远处,套着骡马的大车来来往往,把一堆堆木箱运进仓库。人群中,到处可见持枪警戒的士兵。

孙元起走下火车,与河南府知府、洛阳县知县等寒暄后,便坐上轿子直奔征兵处。刚进门,就问章士钊:“行严兄,朝廷拨付给第四十四混成协的枪械现在收到多少?”

“回禀大人,截止今晚六时,合计太原、洛阳两处,共收到汉阳造步枪720支,子弹12万发;克鲁伯75速射炮5门、格鲁森57速射炮16门,80迫击炮324门,以及其他枪械若干。后续部分预计在未来4天内陆续运达。”章士钊干净利落地报告道。

孙元起点点头。清政府能够如此迅速运来这么多枪械,算是非常难得了!这里面除了铁路便利、军情火急之外,少不了载沣的特殊关照。

章士钊提醒道:“大人,就算所有军械全部到齐,也只能装备3000人左右。我们混成协满编大约4500到5000人,中间还有很大缺口。国内能够生产大批量生产较先进枪械的只有上海制造局和汉阳兵工厂,如今革命党在武昌起事,汉阳兵工厂已经无法指望;上海制造局一家就算日夜赶工,也是杯水车薪。何况湖北局面比四川更紧迫,北洋加紧南下,需要各种枪械,朝廷以后也顾不上我们。为今之计,除了继续向朝廷开口之外,我们自己也得想想办法!”

孙元起思忖片刻:“那就让北平铁厂多送些迫击炮和手榴弹过来。你顺便再催催魏镇雄、沈凤铭他们,让他们加把劲,赶紧把步枪定型,子弹生产的问题也要尽快解决。”

“好。我这就去办!”章士钊匆匆离去。

孙元起又问沈翔云:“虬斋。现在混成协兵员情况如何?”

沈翔云如今在混成协挂职,闻言“啪”打了个立正:“报告大人,目前太原、洛阳两地共有1068名学生报到。因为暂时没有基层队、排官,只好先按照每棚12人标准分成89棚,等东北各部抵达后分别充实到各营。”

“那赵景行他们什么时候到?”孙元起问。

沈翔云答道:“赵协统率领第一批350人今天夜间2点左右就能抵达洛阳。”

问答之间孙元起等人来到书房,书房中早已摆好了巨幅地图,杨度、杨永泰正手持电报在地图上比划。见孙元起进屋,他们起身朝孙元起胡乱拱了拱手。

“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电报上只是含糊不清地说有大事发生,具体是什么事儿,孙元起现在还是一头雾水。

杨度沉声说道:“湖北革命党于今天早晨8时对刘家庙一带官军发动攻击。”

“居然是革命党率先发难?难道他们准备好了?”孙元起也有些惊讶。

革命军自10月13日占领武汉三镇后。到18日之前一直没有和官军发生任何战事。原因是起义爆发的非常仓促,内部、外部很多事情没有做好准备,这些天他们不得不停下脚步理顺手头的事务,比如建立军政府。恢复控制区内的秩序,大量招募新兵,赶紧构筑防御军事等等。

那为什么官军也没有动作呢?

第八镇统制张彪反攻武昌失败以后,便带领残军守在汉口下游的刘家庙,等待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救援。这群败兵已经是惊弓之鸟,根本不敢再经战阵,革命军不主动进攻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好事,他们又怎么会自己往枪口上撞呢?

虽然编成第一军的命令在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