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2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41万英镑;我们美国1908年进口橡胶5700万美元,去年增加到7000万美元。这表明橡胶的刚性需求确实非常大,并非恶意炒作。但橡胶树从栽种到可以割胶,快的也要五、六年,迟的则要八到十年,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此情况下,橡胶价格上涨也就可以理解了。

“记者从英国发回的报道称,伦敦市场上的橡胶价格1908年为每磅2先令,1909年底猛涨到每磅10先令,眼下已经达到每磅12先令5便士。伦敦的橡胶股票也随之水涨船高。一家新成立的橡胶公司发行100万英镑的股票,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另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最初每股10镑,发行不久后就涨到每股180镑。

“各种数据都表明,在一段时期内橡胶价格还将持续走高。约翰逊,你觉得形势不对,理由是什么?”

理由?孙元起还真没什么理由,貌似后世的历史课本上也没提有这么一档子事儿,难道我是杞人忧天?

托尼又说道:“现在橡胶股票,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祥茂洋行发行橡胶股票时,门口被顾客堵得水泄不通,队伍一直排了两三公里。为了抢购股票,不少人大打出手,结果招来了巡捕。谁知巡捕听说发售橡胶股票,竟顾不上处理案件,也开始排队购买。

“我手里的这点,还是各大橡胶公司在我们广播公司做时,我趁机用费折换的。买进时30两银子一股,买了以后股票就天天涨,现在已经涨到每股90多两。许多人知道我有股票,拿着支票簿盯到公司门口,只要肯卖,马上签字。可是我会那么天真么?”

托尼越是说得天花乱坠,孙元起便越觉得心惊胆战:如此暴利,到底能维持多久?连托尼这么冷静的人都神魂颠倒,何况其他人?

孙元起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你们两人企业的利润收入,是经世大学以及众多附属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保证学校平稳发展,稳定的经费来源就显得愈发重要,这也要求你们的企业要稳健经营,而不是从事股票投机。事实上,你们企业如果正常经营的话,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不是么?”

托尼脸色有些不好看,说话也不客气起来:“约翰逊,你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而我,则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你知道科学家和商人的区别是什么吗?”

孙元起态度也严厉起来:“托尼先生,我作为远东广播集团的第二大股东,现在正式向你提出三个建议:“第一,抛售掉集团购买的所有橡胶股票;“第二,利用集团在南洋的记者,调查各橡胶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第三,就橡胶股票暴跌的可能性及相关后果咨询有关经济学家,如果有必要,尽快在中华广播公司播出预警消息。

“如果你在短期内没有做到,因而给集团造成重大损失的话,我将考虑联合部分股东,在董事会上提出对你的不信任案。”

孙元起可不是在危言耸听。

在远东广播集团,孙元起一人就占了26%的股份;莉莉丝的11%,可以视同孙元起持有;此外,伯格曼先生还占有17%的股份,是公司第三大股东。虽说伯格曼先生是托尼的父亲,但只要孙元起给他的甜头足够多,他是完全不介意在这个问题上坑害儿子一把的。

三个人,54%的话语权,足以让托尼在远东广播集团的地位摇摇欲坠。

比起失去橡胶股票获得的利润,显然失去集团统治权更令人难以容忍。托尼在孙元起的威胁下,不得不低头服软。



HUiSH

第二三五章浙东飞雨过江来

两人很快返回上海,把手中的橡胶股票清仓。i尽管很多人对他们在此时抛售股票的行为大惑不解:这不是把会生金蛋的母鸡拱手送人吗?但这种疑惑显然丝毫没影响他们接盘时的热情。

孙元起还让莉莉丝给孙多鑫、孙多森哥俩捎去口信,希望他们如果购买橡胶股票的话,最好尽快退出来。至于他们具体会怎么做,孙元起就不好干涉了。

除此之外,托尼还派出了集团中最有能力的几位记者赶赴南洋,对蓝格志、薛纳王等几家著名的橡胶公司明察暗访,看看究竟如何。

蓝格志拓植公司是英国人麦边1903年在上海设立的,号称公司经营橡胶种植园,开挖石油、煤炭,采伐木材,其实就是个纯粹的皮包公司。在国际橡胶价格上涨之后,麦边发动了攻势,花钱请人在上海的中英文报纸上大肆吹嘘“橡胶时代”的到来,蓝格志公司的商标长时间地占据了中外大报的头版。

麦边还每周召开一次董事会,每次都拿出“从产地拍来的电报”,像模像样地向董事们报告近期的橡胶产量。不仅如此,他还每3个月就给购买蓝格志股票的“股东们”发一次红利,每股可拿到12两5钱银子。在他一系列鼓动和操作下,蓝格志公司的股票价格被越炒越高,面值约60两银子的股票很快突破1000两一股的大关,并且还一票难求。

至于薛纳王公司更是个骗局,它也效法蓝格志每季度就给股东发股息,一股7两5钱银子。还声称薛纳王公司出产的橡胶质量比蓝格志公司更好,到了最后,股价居然超过了蓝格志。

这些橡胶公司都曾在中华广播公司做过巨额,在托尼心底里,完全相信它们信息是真实的。他此次派出精兵强将,不过是想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给孙元起一个教训,让他以后尽量不要干涉公司的正常运营。i很快,调查就有了结果。这几家著名的公司要么在南洋的种植园才开始整地栽树,要么甚至连块地都没有。所谓的橡胶产量,完全是向壁虚构;所谓的红利股息,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

看完调查报告后,托尼浑身冰凉:要不是已经脱身,真相曝光后,自己岂不是死得很惨?

事关重大,托尼不敢自专,赶紧拿着调查报告直奔北京。孙元起皱着眉头看完报告后,问道:“如果橡胶股票泡沫破裂的话,会对上海乃至全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托尼搓着手说道:“非常致命!我们通过上海商务总会进行了大致调查,所有橡胶股票中,华人大约买了80%,在华外国人抢购了剩余的20%。很多华人不满足于在上海抢购,还调集资金到伦敦投机。上海虽然号称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由于集中财力投机橡胶股票,目前已经无资可融。市面上的流动资金,尤其是钱庄的流动资金,都被橡胶股票吸纳殆尽。

“估计华商在上海投入的资金约2600万至3000万两,在伦敦投入的资金约1400万两。中国政府可支配财政收入也不过才1亿两左右,一旦橡胶股票泡沫破裂,巨额银两外流,会让政府运转失灵,财政状况恶化。工商业则因为资金短缺,购买力下降,会受到致命打击。像远东广播集团的业务、华熙味精厂的味精销售等,预期都会出现大规模下滑。”

“真是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啊!”孙元起狠狠地把报告摔在桌子上,“天上会掉馅饼么?如果要掉,那也是个陷阱!可恨这帮人已经掉进陷阱里,还对着馅饼流口水。古人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果不其然!”

托尼顿时局促不安起来,等孙元起停止发飙后,才小心翼翼地说道:“虽然如此,不过我和莉莉丝还好,毕竟已经顺利从股市里脱身。即便橡胶股票泡沫破裂,下半年经营困难,之前在股市上的盈利也足以弥补亏损,不会影响今年的分红。i”

孙元点头:这也算是难得的好消息了。只是不知这次股灾要闹多大、闹多久,看来经世大学近期就要压缩开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托尼接着说道:“约翰逊,我们广播公司还要预警消息么?”

“当然要!”孙元起斩钉截铁说道,“我马上会给军机处写一份密折,汇报此事。另外再写封私信,你帮我带给上海道台,让他秘密控制住那几家皮包公司的主谋,防止外逃。

“你现在就回上海,回去之后,马上把信交给上海道台,随后撤下所有橡胶公司的,然后过一两天,再预警消息。”

孙元起的举措,不可谓不尽心,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他和托尼密谈的时候,关于橡胶股票泡沫的传言已经在上海滩散布开了。道理很简单,那几个记者虽然签署了保密协议,可谁家没有三大姑八大姨买了橡胶股票呢?既然买了,本着“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道义原则,总得透露点风声吧?最后,还一再叮嘱:“这是机密,不能随便外传!”

越是机密的小道消息越是传得飞快,很短时间上海滩便人尽皆知,说到最后还有那么一句:“这是机密,不能随便外传!”

随着流言的传播,蓝格志、薛纳王等几家股票价格开始直线下跌,其他橡胶股票的上涨势头也被遏制。但“橡胶时代”的理念实在太深入人心,不少人依然在持票观望,心道:“蓝格志、薛纳王等股票下跌,是因为它们诈骗;如果是正规橡胶公司的股票,价格应该还会涨的!”

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遥。就在他们犹豫的时候,地狱到来。

托尼还没有抵达上海,美国政府一条新闻:鉴于橡胶价格太高,为防止出现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将限制使用橡胶。

消息一,伦敦市场橡胶价格应声而跌,上海市场马上随之跟进,橡胶股票遭受重创。加上之前本来就流布的传言,迅速在股市上形成了大恐慌。每个人都争着把手中的橡胶股票卖掉,价格一落千丈。短短几天,原先价值数十两、上百两的股票就变成废纸一张。至于麦边等人,早在流言传布之初,就卷起全部款项人间蒸发了。

孙元起收到上海道蔡乃煌的来信后,只能一声长叹。

在孙元起淳朴的意识里,能买得起数十两、上百两银子一股橡胶股票的人,都不是穷人。如今股票投机失败,顶多也就让这些有钱人破点财。随后的事态发展证明,孙元起的想法是“i,iive”,因为不仅个人参与投机,上海很多钱庄也被搅了进来。

类似于银行的金融机构,中国在明代中叶就已经出现,具体名称包括钱庄、钱店、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