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2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我也曾想造军火,毕竟它利润丰厚,是谁看见都想扑上去咬一口,而且兵工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不过我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孙元起大大方方地说道。

“为什么?”几个小伙子异口同声问道。

“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是技术不行。”孙元起有些惭愧,“就拿最简单的步枪来说吧,制造之前首先得有设计图纸吧?我国现在还没人能设计出一款先进而且稳定的步枪,设计图纸只有向外国人购买。外国人也不是傻子,怎么可能把先进的武器卖给你?多半是将淘汰的枪型卖到中国。汉阳造就是前车之鉴。”

汉阳造的原型为德国式委员会步枪。

年,法国陆军装备了全新的式勒贝尔步枪,这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无烟发射药的小口径军用步枪,在杀伤力和弹道性能方面都远超过当时的德国枪械。作为敌对的邻国,德国人马上感受到新枪带来的压力,于是立即成立了一个步枪试验委员会,专门设计新款枪械来对抗86式步枪。德国人的这款新枪,就式委员会步枪。

88式步枪正式服役后,在使用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比如装弹退弹困难、弹壳颈部在抽壳时容易断裂、膛压过大容易炸膛等等。尽管此后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但有些毛病属于先天不足,小修小改根本无济于事。到了1898年,德*方决定列装毛瑟1898式步枪,将它正式取代。

这款淘汰的枪型该如何处理呢?将它彻底尘封?德国人才不会那么单纯,他们转手把这款步枪兜售给了土耳其、非洲一些落后国家,其中就包括中国。

清末洋务派对德国质量的信任,与今天的国人并无二致,而且德国商人谎称式步枪为毛瑟步枪。张之洞等人听说是“毛瑟”牌步枪,就跟小女子见了普拉达包包、百达翡丽手表、兰博基尼跑车一般,眼睛都变成了桃心,心甘情愿地掏钱买下了全套的设计图纸和生产设备。

“即便有了图纸,枪管、膛线等零部件加工也需要可靠的技术和熟练的技师。北平铁厂刚成立,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更不用说技师了,拿到图纸也只能望洋兴叹。”孙元起苦笑着摇摇头,“生产军火哪有那么容易?要是容易,早就烂大街了,哪还会有什么暴利!”

几个青年对望一眼,然后领头的魏镇雄说道:“百熙先生,实不相瞒,我们有几个朋友设计了一款新型武器,结构简单,威力巨大,非常具有市场前景。此次前来,就是想和北平铁厂商谈合作事宜。”

“哦?那我能看看设计图纸吗?”孙元起被勾起了兴趣,甚至胡乱揣测:难道是鼎鼎大名的没良心炮?

“好的。”刘庆恩起身去拿图纸。剩下的三个人都不时瞥蔡启德一眼,颇有戒备之色。是怕蔡启德看了图纸泄密么?

设计图纸听起来很神秘,其实也很普通,就是图案和数据的组合,而且数量比较大,哪怕是一款普通步枪的设计图,也至少有数十上百张图纸,包括各个部件平面图、立面图、放大图等等,每张上都用一大堆数据标明部件的形状、大小、材质、作用。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设计图纸跟天书没啥两样,看都看不懂,又何来泄密之说?

很明显,他们是不希望蔡启德听到双方的谈话。

蔡启德在生意场打拼多年,察言观色是一等一的,见状连忙起身:“诸位,你们先忙,我去楼下安排席面,等中午我们一起吃个便饭吧。”

孙元起笑道:“子成是北平铁厂的协理,不是外人。万一我们以后合作,生产方面少不了要他帮忙,不用回避的。”

蔡启德谦让了几句,还是辞别而去。

刘庆恩抱出一大摞图纸,拣起最上面一张,小心翼翼地铺到孙元起面前的桌子上,开始介绍道:“百熙先生,这是武器的总体结构图。”

孙元起对于武器的认识只限于从战争片中获得的浅薄理解,当看到总体结构图,还是情不自禁脱口而出:“这不是迫击炮么?”

“迫击炮?百熙先生之前见过?”刘庆恩惊异地望着孙元起。

“哦,没有,只是听说过……”孙元起连忙否认。心里却在想:在电视电影中见过,不知算不算?

刘庆恩不仅没有追问,反而点了点头:“确实,迫击炮不是我们首创,而是诞生在1904年的日俄战争期间,发明者是俄国炮兵大尉戈比亚托。不过戈比亚托只是把老式的47mm海军臼炮改装后,放在带有轮子的炮架上,以大仰角发射一种长尾形炮弹。相比之下,我们的设计就更为独到。”

他一边说一边指着结构图:“看,我们这款迫击炮由炮身、炮架、座钣、瞄准具四部分组成。炮身长度标准为83厘米,也可以根据射程的远近做不同的选择;炮架为两脚架,可以根据目标位置调节高低、方向,行军时能折叠起来;座钣是承受后坐力的主要部件,同时和两脚架一起,共同起到支承迫击炮体的作用;瞄准具为光学瞄准镜,刻有方向分划和高低分划。

“迫击炮口径为60毫米,重30斤,射速最高达到每分钟30发,射程预计在150米到3000米之间;炮弹重3斤,有效杀伤半径13米。可以由单兵携行,作为步兵制式的火力支援武器和有效的压制兵器,用于山地战、堑壕战和丛林作战,是难得的近战利器。”

孙元起自然知道迫击炮的威力:在抗日影片中,小日本欺负中*队少枪没炮,经常用掷弹筒(又叫超轻型迫击炮)和迫击炮虐得土八路鸡飞狗跳。

魏镇雄这时挤过来,总结道:“迫击炮作为一种利用座钣承受后坐力发射炮弹的曲射火炮,与其他常规火炮相比优点非常明显。首先是本身性能优越。它射角大,初速小,弹道弯曲,最小射程近,既可以抵近对近距离目标进行直接射击,也适合于对隐蔽物背后的目标进行超越射击。而且它装弹容易,射速高,每分钟能发射二三十发炮弹,威力不容小觑。

“其次,它对炮弹不挑剔,只要口径合适,可以配备多种炮弹。一般使用杀伤爆破弹,用于歼灭、压制敌军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破坏铁丝网等障碍物;也可配用烟幕弹、照明弹等特种炮弹。

“第三,它只有三十斤,重量轻,体积小,操作方便,机动性强,行军时炮身、座钣可以拆开,便于携带;打仗时可以人背马驮,打了就跑,快速转移阵地。

“最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它结构简单,造价低,技术含量不高,容易大规模生产。我们之前已经考察过北平铁厂,认为只要对厂里设备稍加改造,就能生产这款迫击炮!”

“那炮弹制造工艺呢?”孙元起迫不及待地问道。

子弹和炮弹的生产工艺,不比枪械制造简单多少。没有合适的炮弹,迫击炮连烧火棍都不如。而且在清末,由于使用黄铜作为弹壳,价格也是居高不下。每千发子弹就要40两银子,炮弹就更不用说了。很多时候是买得起枪炮、买不起弹药,和眼下买得起车、开不起车一个道理。这些都由不得孙元起不当心。

吴健又拿出一张图纸:“请看,保持飞行姿态的尾翼和炮弹弹体都采用铁壳,用铸造工艺一次成型,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击针帽部分,需要精细加工,也不是很难。

“底火和弹体内最好使用硝化甘油炸药。这种烈性炸药是诺贝尔7年申请的专利,早已过了专利保护期,而且中国现在也没有完善的专利法规,想制造是易如反掌。当然,用黑火药也行,只怕射程会受不小的影响。”

听到这里,孙元起的心脏不争气地多跳了几下:“那你们打算怎么合作?”



第220章吴楚弄兵无剧孟

二二零、吴楚弄兵无剧孟

听了孙元起问话,三个小伙子一齐看向了魏镇雄。

魏镇雄满脸微笑:“迫击炮结构简单,经过初步核算,每门成本应该在70到80两白银。但作为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新式火炮,能在近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售价纵然不及马克沁机枪,想来也相差不远。也就是说,迫击炮至少有十倍利润。

“我等在归国之前,已经把迫击炮涉及的相关专利在欧美日各国注册。如果和百熙先生合作的话,我们将毫无保留,把专利权转让给北平铁厂。我和任之(吴健)是金属学会的,国臣(刘庆恩)和仪亭(沈凤铭)是兵工学会的,都会全力协助北平铁厂调试好生产设备,确保迫击炮正常投产。”

俗话说得好:无事献殷勤,非奸必盗。他们几个小伙子耗费心血研制出迫击炮,跑了数十个国家注册专利,然后再千里迢迢来到北京献上图纸,难道只是学雷锋做好事?时空管理局可没批准雷锋同志穿越到清末的申请。

见魏镇雄闭口不说利润分成的细节,反而大谈特谈迫击炮的好处,孙元起有些忐忑:顾左右而言他,这是所求者大啊!

既然你跑题,难道我就不会么?看谁最先沉不住气!

孙元起开始满嘴跑火车:“如果北平铁厂有所盈利的话,利润除了部分留作扩大再生产外,将主要用作教育经费,培养中国工科人才,重点扶持钢铁和兵工方面的技术研究。

“对于尖端的技术研究,经世大学有较好的学术基础,而且目前已经建有钢铁、发动机等多个研究所,不用另外筹建新的机构。但是培养工科人才,却必须有专门的学校。

“敝人从事教育多年,发觉现阶段的中国可能更需要熟练的工人、经验丰富的技师,而不是研究艰涩高深理论的科学家。换句话说,职业学校、专科学校可能比综合性研究大学对国家更有用。”

二十一世纪初,但凡与教育有交集的中国学者,脑海里都会盘旋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便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中国学校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吗?大家不要忘了陈省身、华罗庚、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钱学森等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科学家。但这些人都是在建国之前培养出来的,所以问题应该修正为:为什么建国之后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