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们怀疑钕靶的纯度和他们的鉴定方法,所以毁誉参半。

物理学家接下来想到的方法是核裂变。

20世纪40年代中最伟大的之一是铀的裂变。铀235在慢中子作用下,分裂成两块碎片,每一片都是元素周期表中一种元素的同位素。通过核裂变方法,可以产生从锌到钆30多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用此法得到的钷元素约为裂变产物总量的3%。可是用普通的化学方法很难提取这3%的61号元素。

此时,化学家有了用武之地。美国马林斯基等创新性地应用了一种新的化学技术——离子交换色谱技术来分离铀的裂变产物,在1945年最终分离出了这个让人们望眼欲穿的元素。

是离子交换色谱技术?作为物理学硕士的孙元起自然不,面向中学生的《元素史》也不会说。当然,即便书中说了,孙元起还是束手无策:离子交换色谱法需要使用离子交换树脂,这离子交换树脂又该弄、找谁生产?还是没办法。孙元起都没办法的事情,估计元素实验室的同仁们在未来十多二十年间更无从下手了。所以,钷的只能等待以后的技术发展。

孙元起看着德库拉教授递的纸张,看了一遍,然后评价道关于原子序数为61的元素,你们提出用加速后的氘核轰击钕靶,这个想法很正确,毕竟锝元素就是这样的。不过这种方法得到的新物质太少,所以我建议大家把这项工作当作一种长期性的任务,不必急在一时。”

大家有些不解:为不急在一时?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啊却又不好直接问。

孙元起接着说道至于原子序数为72的元素,你们觉得应该分析稀土元素矿物,这有些不妥。我觉得这种新元素应该是和钛、锆同属一族,应当从含锆和钛的矿石中去寻找,而不是稀土元素矿物。当然,各地矿石伴生的元素可能也不一样,你们最好把各地所产的矿物搜集齐备。”

“大家应该从挪威和格陵兰所产的锆石去寻找”这类的话当然不好明说,否则这便是“多智而近妖”,该惹人怀疑了。

实验室的同事赶紧动笔,记下了孙元起的建议。

孙元起又说道原子序数为75的元素,你们打算分析辉钼矿、稀土矿和铌钽矿,这应该大致不差。不过我怀疑这种元素含量太低,必须要非常细致才行,工作量也会很大。”

铼在自然界含量确实很低,诺达克夫妇等人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通过对1800多种矿物的分析,才最终在铂矿中了铼由此可见一斑。

德库拉教授点点头我们在前几种元素的过程中,已经在实验室培养出一种耐心又细致的工作氛围,只要方向正确,那么我们就一定可以达成目标”

周围同事一齐点头,表示赞同。

“约翰逊教授,我们非常希望听到你对实验室未来工作的建议。”德库拉教授道。

孙元起沉吟片刻,这才说道我觉得,在铀元素之前的元素基本被后,元素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应该分为两类,其一是研究已知元素的制备方法,其二则是研究超铀元素。”

一六五、柳花阵阵飘春水

一六五、柳花阵阵飘春水

第一六六章醉后无心怯路歧

对于实验室司事来说,元素element一词自然是耳熟能详:但tnansunanic无疑是个新词,引得大家一片议论。

当孙元起把这个词写到黑板上的时候,大家发现词意并不难理解:tnans,这个词头表示跨越、超过的意思,比如tnanslation、tnanspontation等;unanic,在化学上是“铀的“。两个单词合起来,就是“超铀的“意思。

可超铀元素是什么?

铀是自然界中能够找到的最重的元素,自从1789年德国化学家克拉普罗特把它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来后,化学家一直在尝试发现比它更重的元素。一百二十年过去了,化学家们发现了更多的元素,甚至确定了铀的原子序数是92,却依然没有发现比它更重的元素。

超铀元素?世界上存在原子序数超过钠的元素么?大家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是的,超铀元素。”孙元起很肯定地说,“铀是自然界中能够找到的最重元素,这是毋庸置疑的。超过铀的元素因为大多数都不稳定,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基本上约等于不存在。要想发现和制取它们,只有通过人工核反应。

关于超铀元素的提出,孙元起纠结了很长时间,因为制备超铀元素一般有两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比较好实现,就是加速筑核来轰击铀238,从而获得了杯239。杯是原子序数为94的元素,这样一来,超铀元素的概念就得以证实。可是杯239裂变速度快、临界质量小半衰期长,部分核性能比铀235还好,加上铀238在自然界储量又高使得杯239一度成为早期核龘武器中最重要的核装料。二战末期投放在长崎市和广岛市的原子弹,都是使用杯239制作的内核部分。当然,有利就有弊,杯239的毒性非常大,生产成本也高,需要建造复杂的生产堆和后处理厂,才能实现工业化生产。第二条途径最为人所熟知,即用中子轰击铀。用中子来轰击一种元素时,经常会使被轰击元素转变为原子序数比它大的元素。这样一来超铀元素就可以源源不断地被发现。但这里面却存在这两个问题。

首先现在还没有发现中子。中子倒不难发现,尤其是现在粒子加速器被发明之后,只要用它来加速a粒子,然后轰击被、硼或锂这些较轻的元素,就可以获得中子。尽管单独存在的中子不稳定平均寿命只有大约16分钟,却足以用来做很多事了,比如加速后轰击铀。

其次是一旦用中子轰击铀,除了出现新元素之外,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就是核裂变!核裂变既是一个极复杂的核过程,又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一旦公开,就会引发全世界的关注。当年铀核裂变的假说一经提出,世界上所有的物理实验室立刻沸腾起来,迅速对这一现象展开了紧张的研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发表的有关核裂变的科学论文就达到了一百多篇,这在物理学史上是没有前例的。既然大家全神贯注研究核裂变,那链式反应必然要被发现,核龘武器也就呼之欲出了。

当然,从发现链式反应到实现可控链式反应,可不是一蹴而就的,用它来制造核龘武器更是难于上青天。因为最初,所有在实验室进行的研究工作都是利用铀235来实现可控链式反应。铀强是一种稀有的司位素,在天然铀中的含量只有0。7%。要实现核爆炸可能需要几公斤到几十公斤纯度90%以上的铀235。在1940年之前,人类从未获得过哪怕是超微量的纯铀235要生产出以“公斤“计的这东西来,不啻是天方夜评!

这两方面的利弊,孙元起泉衡已久。此时提出“超铀元素“的概念,却是心中已经拿定主意:“之前,我们用筑核照射相发现了第一种人造元素碍。同理,如果我们用筑核照射铀,会不会产生新的元素呢?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在发现碍元素之后肯定也有很多人想过用筑核照射铀,但迄今没有任何结果报告出来。为什么呢?这里面的原因大家都能想到首先是铀很珍贵,普通人没有能力来做这个实验:其次,用筑核照射铀之前,必须用大型粒子加速器来加速,才可能获得的结果。这样的加速器,眼下只有我们元素实验室才有,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机会,相信只要大家克服样本质量小分离难度大等难关,一定会有所发现!“为什么泄露第一种方法呢?孙元起有自己的考虑:在发现核裂变之前,杯的某些特性并不会引起研究者太大的关注。再者,提纯杯239实现工业化生产,需要建造复杂的生产堆和后处理厂,至少孙元起手头暂时没有这种研究能力和工业基础,所以必须给足元素实验室足够的甜头,然后用“研究已知元素的制备方法“的合理借口,让他们先走一步,才能间接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即便元素实验室不上钩,自己也可以借鉴他们实验中分离杯的技术。这此技术,总不至于对实验室主任也保密吧?

元素实验室每年都很热忱地邀请孙元起到美囯工作,然而孙元起每年为实验室所做的实际工作极为有限,只是指点几句、评判一下,走个过场。这些话,在信件里面其实都可以说清,但实验室依然每年支付大量薪酬,并邀请孙元起过来。或许,正如故事中斯坦门茨划了一条粉笔线,就索要福特公司一万美金一般:“画一条线,1美元:知道在哪儿画线,9999美元。”

尽管诸人热情挽留之下,孙元起在耶鲁大学也只待了短短一天半时间,便匆忙赶到MIT,因为电子实验室正等着自己前去救火呢!

这事儿还得从1900年孙元起初次到美囯说起。那时候,他便向艾琳娜、罗西教授等人大致描绘了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和发展前景,惹得听众们眼睛里直冒星星,纷纷催促孙元起赶快把它变为现实。然而当时电子学还处于萌芽状态,这个愿望只能留待后曰。

随后几年里,MIT电子实验室的同仁在孙元起先进理念的催肥下,先后研发出了电子管、晶体管,迅速地把电子学的发展推上了一个全新阶段。在此过程中,也带来了勃勃商机,最著名就是那几家无线电广播公司,短短数年,便滚雪球似的成长为媲美传统纸质出版的传媒界大鳄。

错失良机的财团、大亨们眼看着滚滚美钞流入他人口袋,不免捶胸顿足,懊丧欲死。俗话说得好:“王羊补牢,犹未晚也。”这些人的眼光很快瞄准了电子实验室在研的电视项目,根据已有材料分析,这可是比无线电广播还要大许多的弹糕!

二十世纪初商业机密的保密程度,在现在看来,根本就是一层窗户纸。电视项目这个香饽饽,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成了众所周知的秘密。先前投资无线电广播的那些大亨希望捷足先登,再接再厉:那些在广播项目中没捞到汤喝的财阀,则希望后来居上,力拔头筹。就这样,在电视机研究还处于攻关阶段的时候,外面争夺专利使用泉的战争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