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叶集(上)-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曼毕竟是写侍,他不能不保留诗歌形式中的某些成分,如《草叶集》中经常

出现的头韵、半押韵、重复、叠句、平行句等等。同时他以诗行中的短语构

成一种隐约的内部节奏;在某些较长的诗中,有时随着奔放的激情形成一种

波澜起伏、舒卷自如的旋律,也是很难得的。至于批评家说的《草叶集》艺

术上的另一特点,即与“自由”相伴而来的“单调”,则主要是指那些既烦

琐又冗长的“列举”,尽管在理论上司以用诗人的“精神民主”思想来加以

解释,处理得恰当时也能发挥铺张声势的作用,但过犹不及,对于多数读者

来说也是碍难接受的。好在到了后期,惠特曼在这方面已有所收敛。

概括惠特曼诗风的艺术特色,弗·奥·马西森在《美国文艺复兴》①中提
出了著名的三个比拟,即演讲、歌剧、海洋。

惠特曼从小羡慕那些“天然雄辩”的演说家,后来还想以“旅行演说”
为职业,但没有成功,却在诗歌创作中实践了他所追求的自然而明晰的、“经
常控制人的听觉”的演讲风格。例如他的诗中到处使用第二人称代词,便是
为了制造一种直接对话和正面呼吁的气氛。不过这一特点产生的效果并不怎

① 弗·奥·马西森:《美国文艺复兴》,牛津大学出版社,1946。
 
么理想,有时反而助长松散的弊病。惠特曼在四十年代末和五十年代前期经
常看歌剧,特别欣赏意大利的几位歌唱家,后来写诗时便有意无意地模仿这
种乐调。例如,被誉为创作手法上一个新的开端的《从永久摇荡着的摇篮里》,
诗人便宜称是“严格地遵循着意大利歌剧的结构方法”,主要是运用宣叙调
和咏叹调,加强了艺术魅力。在这方面获致成功的范例还有《当紫丁香最近
在庭园中开放的时候》,以及《暴风雨的壮丽乐曲》等。至于大海,这可能
是惠特曼得益最大的一个灵感之源。诗人从小喜爱在海滩玩耍,脑子里很早
就有了海涛“这个流动而神秘的主题”。他相信“一首伟大的诗必须是不急
也不停地”向前奔流,并毕生追求这种风格。《草叶集》中那些随意涌流的
长句,汩汩不停的词语,以及绵绵不绝的意象与联想,便是这种风格的体现。

惠特曼在南北战争时期作为义务护理员在华盛顿陆军医院照料伤兵,由

于过分劳累并得过一次伤口感染,身体逐渐虚弱。一八七三年二月他终于发

病得了偏瘫症,接着五月丧母,从此他的精神状态和文学生涯都进入了晚期。

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几篇外,还有不少清新隽永的短章,

以及散文集《典型日子》中的最大部分。他在一八八一年写的《四诗人礼赞》

中,对爱默生、布赖恩特、惠蒂埃和朗费罗作了比较客观公允的评价。到一

八八八年写《过去历程的回顾》时,更实事求是地估计了自己的成就,但同

时表明他的创作思想和方向并没有改变。一八九一年他最后编定了《草叶

集》。

《草叶集》从一八五五年初版的十二首诗发展到一八九一——九二年们

临终版》的四百零一首①,记录着诗人一生的思想和探索历程,也反映出他的

时代和国家的面貌,所以说这不仅是他的个人史诗,也是十九世纪美国的史

诗。惠特曼认为一件艺术作品应当是个有机体,有它自己诞生、成长和成熟

的过程。他在整个后半生以全部心血不倦地培植这个“有机体”,每个新版

在充实壮大的同时都作了精心的调整组合,直到最后完成这个符合诗人理想

的有机结构:《铭言》标示诗集的纲领,紧接着以《自己之歌》体现其总的

精神实质;《亚当的子孙》和《芦笛》以爱情和友谊象征生命的发展、联系

和巩固;《候鸟》、《海流》和《路边之歌》表现生命的旅程,《桴鼓》和

《林肯总统纪念集》便是旅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然后是《秋的溪水》、《神

圣的死的低语》和《从正午到星光之夜》,它们抒写从中年到老年渐趋宁静

清明的倾向;最后以《别离之歌》向人生告辞,另将一八八八年以后的新作

《七十生涯》和《再见了,我的幻想》作为附录。最后一辑《老年的回声》,

是诗人预先拟定标题,后来由他的遗著负责人辑录的。在上述各辑之间,那

些既从属于《自己之歌》又各有独立主题、且能承前启后的较长诗篇,也可

以联缀成另一个“有机”组合,它以《从巴门诺克开始》打头,由《巴门诺

克一景》殿后,暗示诗人从故乡出发遍历人世,最后又回到了故乡,对于这

个“有机”结构,美国著名惠特曼专家盖·威·艾伦教授在他的《惠特曼手

册》①中作了精详的分析,但它同时说明诗人是在按自己的理论和意图精心编

排他的诗集,其中不少篇章与它们所归属的各辑标题并无内在联系,写作时

间更相距甚远,显得有些勉强。不过,这对于领会诗人心目中的《草叶集》

的主旨和精神还是颇有启发性的。

① 加上当时未收集到和未选入的三十二首,此译本共计四百三十三首。
① 纽约亨德利克出版社,1962 年版。
 
《草叶集》,这部以自然界最平凡、最普遍而密密成群、生生不息之物
命名、面向人类社会姜姜众生的诗集,尽管按照诗人自始至终的意图完成了,
并且达到了当初的主要目的而论,即开创一种新的诗风,但另一方面却没有
如诗人所设想的那样赢得广大读者,因为即使到今天,惠特曼在国内的“忠
实”读者也还限于那些“可能同情并接受一种激进的新的民主诗歌、有文化
而不满现状的中产阶级人士”①。这种状况与诗人在反对传统中走得大远有
关,同时也来自历史与现实加诸他的制约,那是无法凭主观去否定的。不过,
惠特曼毕竟开创了新的诗风,它对美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近百年来的诗歌运
动都有相当的影响。这种影响虽然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变迁而波动起伏,
但总的说来是在不断扩大深入。盖·威·艾伦说过:惠特曼的观点,尤其是
他的人道主义、神秘主义,以及重视现今和不加修饰的实用风格,非常适用
于二十世纪的西方国家②,看来,这一论断至今仍有意义。在美国,惠特曼诗
风已形成一个传统,成为自由派与学院派进行斗争的武器,青年诗人冲破保
守樊篱、大胆创新的榜样。因此,正如罗·哈·鲍尔斯所指出的,“二十世
纪的美国诗歌实质上是一系列与惠特曼的争论。”③《草叶集》出版百周年前
后,对惠特曼传统曾进行过一次颇具规模的检阅。今年在美国又广泛地展开
了纪念诗人逝世百周年的活动,其中在爱荷华大学举行的以学术讨论为中心
的集会最为隆重丰富,它给人的印象是:惠特曼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已不是哪些流派的拥戴与否所能动摇的了,尽管他作为一个重大主题在文学
思想和诗歌艺术领域中引起的争论还会长远地继续下去。

李野光1992 年11 月15 日,北京。

① K。M。普赖斯:《惠特曼与传统》,第54 页。
② 盖·威·艾伦:《惠特曼手册》,纽约,1962,第495 页。
③ 罗·哈·鲍尔斯:《美国诗歌的延续》,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61,第57 页。
 
《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本文库旨在汇总世界文学创作的精华,全面反映包括我国在内的吐界文
学的最高成就,为读合提供世界第一流的文学精品。它以最能代大一十时代
文学成就的长篇小说为骨干,问时全面地反映其他体裁如中短篇小说、诗歌、
散文、戏剧、童活、寓言等各方面最优秀的成果。选收作品的时限,外国文
学部分,自古代英雄史诗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文学部分,自《诗经)
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包容古今、囊括中外的珍贵的文学图书系统。

 
草叶集

 
草叶集

题诗

来吧,我的灵魂说,
让我们为我的肉体写下这样的诗,
(因为我们是一体,)
以便我,要是死后无形地回来,
或者离此很远很远,在别的天地里,
在那里向某些同伙们
再继续歌唱时,
(合着大地的土壤,树木,天风,
和激荡的海水,)
我可以永远欣慰地唱下去,
永远永远地承认这些是我的诗——
因为我首先在此时此地,
代表肉体和灵魂, 
给它们签下我的名字。

 
铭言集

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

我歌唱一个人的自身,一个单一的个别的人,
不过要用民主的这个词、全体这个词的声音。
我歌唱从头到脚的生理学,
我说不单止外貌和脑子,整个形体更值得歌吟,
而且,与男性平等,我也歌唱女性。
我歌唱现代的人, 
那情感、意向和能力上的巨大生命,
他愉快,能采取合乎神圣法则的最自由的行动。

 
当我沉思默想地

当我沉恩默想地,
重读我的诗篇,估量着,留连不已。
这时一个幽灵在我面前出现,带着不信任的神情,
它年老而有才能,惊人地美丽,
这古代各国诗人的天才,
它的目光如火焰直盯着我,
手指指向许多不朽的诗集,
你唱什么?它以恐吓的声音发问,
你不知道对于永世长存的诗人只有一个主题?
那就是战争的主题,战斗中的命运,
和完美士兵的造成。
就算是这样吧,傲慢的幻影,我回答道,
我也同样在歌唱战争,一场比任何一次都更长久更宏大的战争,
它在我的书中进行,经历不断变化的命运,追逐,前进和后退,被推迟
和动摇不定的胜利,
(不过我对结局是有把握的,或者几乎是有把握的,)战场即世界,
为了生死存亡,为了身体和永恒的灵魂。
瞧,我也来了,唱着战斗的歌,
我首先鼓励勇敢的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