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乡小农民-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倩在一旁静静的听着两人的对话,不明白哥哥跟这个农民伯伯怎么一种关系,怎么还哭了?大伟作为跟王勇从小长大的哥们,对二叔的事还是有些了解的,就将王倩拉到一边解释着两人的关系,还有以前的一些故事,只是他也不知道当时二叔为什么会离开,又去了哪?

    等王倩和大伟回来时,王勇已经帮着二叔把核桃装进了袋子。满满一布袋子,能有五十多斤的核桃被王勇轻松的背在肩头。另一只手搀扶着二叔,往两人这边过来。

    “二叔,这是大伟,你还记得不?”王勇给二叔介绍着。

    “记得,咋不记得。那次你们俩个淘气鬼自己上树摘核桃,结果他爬太高,下不来了。在树上吓得哇哇大哭。”

    被二叔说的不好意思的大伟难得的羞红了脸。

    王勇赶紧又介绍王倩算是给死党解了围。

    “二叔,这是我二爷的孙女王倩。”

    “嗯,听说了。小姑娘长得真漂亮,有婆家没?”

    二爷的问话让王倩也一下子羞红了脸,不过还是回答道:“二叔,我还在上学呢!”

    一旁的大伟总算是调整过来,又恢复一贯的吊儿郎当样说:“二叔,我们可是专门来喝豆腐脑吃油条的,您老知道老杨搬哪去了吗?”

    “跟着二叔走吧。老杨前年就歇手不干了,现在是他儿子儿媳在做。他们家在街上盖了栋二层楼房,二楼自己住,一楼就当店面做生意。”二叔一边说一边领着三人顺着街道往里走。过了派出所在前走没几步路就看到了一看大牌子“老杨早点铺”。

    王勇三人互相看看,都傻眼了。没想到这铺子就在派出所边上,自己可刚从这出来。

    铺子里人还不少,一个大概四十左右岁的中年人正在炸油条,边上一个差不多岁数的人在包包子。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子忙着招呼客人。看到王勇几人,立刻过来招呼道:“几位里边请。”边说边将几个人领到一张空座坐好。没等他发问,一帮的大伟就迫不及待地说:“一人先来一碗豆腐脑,两根油条,另外在来四个,不三个包子。”

    小伙子听完并没有走,笑笑说道:“我们家包子现在是小包子一屉十个,不是以前的大包子了。”

    “那就来两屉先。”王勇将核桃放在座位边上,抬头说道。

    “好的,马上来。”

    一会功夫四碗豆腐脑就端上桌来。记得小时候的豆腐脑并没有像城里的一样弄些什么卤子。就是白白嫩嫩的一个大碗,里面没有任何调料。调料都在桌上自己加,有酱油,醋,自制的辣椒酱,白糖。现在面前的这几碗豆腐脑都是加了卤子的。大略一看,里面有木耳,黄花菜,花生米,香菜。桌上还增加了以前没有的自制泡菜和咸菜。王勇和大伟迫不及待的喝了一口,这味道,没变啊!白嫩的豆腐脑飘散着豆子的香味,一入口,鲜滑的口感中带着浓浓的豆子味道一下子滑过喉咙,进了肚子。不像城里豆腐脑掺了太多水,或者口感很粗。两人顾不上招呼王倩和二叔,开始加调料。王勇加了酱油没有其他,大伟多加了辣椒。两人还没等油条和包子上来,一碗豆腐脑已经喝光了。王倩则是在哪一小口一小口的装着淑女,不过当王勇准备将勺子伸向她的碗里后,立马也加快了喝的速度。只有二叔还在不紧不慢的喝着。

    “油条八根,包子两屉,您点的齐了。”

    “在来三碗,不四碗豆腐脑。”大伟喊道。

    王勇顾不上其他,先拿过来一根油条。有小孩胳膊粗细,十几厘米长的大油条炸的金黄酥脆。表皮炸出一个个泡泡,轻轻一碰就碎了。放进嘴里轻轻一咬,咔——,随着一声清脆的断裂声响起,一股油和面的混合香味让人不由自主的吞口水。外焦里嫩,皮脆色黄,很有韧劲。真是跟小时候一样的味道,但是王勇却怎么也不像小时候吃的那么香甜。

    大伟对于油条是无爱的,他喜欢的是肉包子。店里的包子并不像城里的包子那样皮薄,皮应该说是很恰到好处,底部的皮被汤水浸的咬一口劲道中带着满口香甜。馅是白菜猪肉馅,油水很足,咬一口有油腻的感觉。就因为里面有肥肉,王勇从来不在街上吃包子。而这油腻腻的包子恰恰让农村人感觉实在,好吃。大肉大油才香,至于怕发胖不敢吃或者要减肥不能吃之类,在农村人脑子里认为那绝对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

    两屉包子很快被大伟干掉了一屉半,王勇赶紧帮二叔和王倩一人抢了俩个。王倩也只嚷嚷大伟哥比猪还能吃。二叔则在一边静静的看看这几个小辈斗嘴打闹,慢慢的喝着豆腐脑,吃着油条。

    喝着加了卤子的豆腐脑,听着耳边吵杂的声音,王勇不仅在心里琢磨。这时代的发展,一代新人换旧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无知幼童成了大小伙子,当年的壮年汉子,变成了耄耋老人。当年的记忆中的豆腐脑的再也吃不出当年的味道,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成长的代价吧!

 第二十二章二叔的故事

    吃完饭,一帮人也不想再在集市上瞎逛了。特别是王勇现在急着和二叔好好聊聊,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村里人对二叔都避而不谈。一路上王勇将车开的飞快,本来就不远的路没用十分钟就开到了村口。

    将车直接开到自己家,本来王勇是想单独和二叔谈谈的,奈何大伟那小子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就是不下车,还信誓旦旦的说中午要做一顿好菜让二叔尝尝自己的手艺。还有王倩这丫头,了解到二叔的事后,八卦之火大旺,赶都赶不走。没办法,看着那丫头一副赶我走就哭给你看的样子,王勇只能认输。

    到了家里,泡上一壶茶,众人围着茶几坐好,准备听故事。在集市上王勇就问过二叔当年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二叔会一走怎么多年没有音讯?二叔只是苍老的面容没有丝毫变化,只是告诉王勇回家再说。

    喝了几口茶水后,二叔开始讲述起当年发生的事。当年上初中时他就和班上的一个女生互有好感,七六年,年仅十四岁的二叔因为父母去世,没有了收入来源,不得不忍痛离开心爱的学校,心爱的女孩,回家种地,和年仅十岁的弟弟相依为命。但是俩人之间的联系并没有断,平时经常有书信往来,而且大部分时候都是父亲充当信使。平时村里人也可怜哥俩,有什么事都会帮上一把。再有王勇的父亲和爷爷也经常周济一下兄弟俩,在熬过最艰难的四年后,已经十八岁成了大小伙子的二叔和弟弟的生活终于稳定下来。八零年底,村子里开始偷偷的分地了,二叔俩兄弟只保留了一亩多的口粮地,剩下的全部换成了山地。在村里人不解的目光中,和弟弟俩人起早贪黑的在山上种起了果树。说到这,还特意跟王勇说,当时买果树苗的钱还是王勇父亲帮忙跟自己父亲王国栋借的。

    果树苗栽上了,由于树苗还小,在树苗间的空地上,哥俩栽种了白薯(也叫甘薯、地瓜),花生,各种蔬菜。得益于当时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二叔靠着卖菜,卖花生,过的还不错。等到八三年,果树陆续开花结果后,二叔一下子翻了身,大家都猜测他肯定是村里首富。后来的一系列事情让猜测变成公认的事实。二叔八四年盖了五间砖石木梁结构的新房。还买了自行车,收音机,这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东西。更何况年底二叔又抱回了村里第一台也是唯一的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一下子轰动了周围的十里八村。

    生活有了好转,大龄青年的二叔家里被一波又一波的媒婆踏碎了门槛。可二叔心里已经有了女孩,怎么可能再去和别人相亲。于是在自感事业有成,不会让女孩跟着自己吃苦的二叔决定像女孩家里提亲。当二叔托熟人到女孩的家里向女孩家提亲时,却遭到了其家人的明确拒绝。女孩的父亲以前是乡里的副乡长,当时已经调到县里任农业局局长,大权在握。女孩的母亲在县教育局工作,女孩自己也是在中专毕业后进了农业局做会计,还有个弟弟在省城上大学。对于一个土里刨食的农村人异想天开的想娶自己的宝贝女儿,俩口子是相当气愤,特别是得知这人还是这么多年女儿一直逃避相亲的根源之后。

    女孩被父母严禁再和二叔来往,还对二叔提出了jing告。一对有情人就这样跟故事中的男女一样开始反抗,绝食,自杀,逃跑,但一系列的努力都无法改变女孩父母的想法,反而因为俩人的反抗而激怒了女孩父亲。当时正赶上严打刚过去不久,女孩父亲直接跟女儿说,再和二叔联系,就去公安局告二叔耍流氓。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个罪名足以要了一个人的命。父母的态度,让女孩彻底绝望了。于是俩人拿出了底牌——私奔。一番准备之后,女孩从家里逃了出来,回合了二叔以及来帮忙的王勇父亲王大江后,女孩和二叔被王勇父亲送上了去京城的火车。之后他们在那里转车去s市投奔女孩在s市的中专同学。

    得知女儿和二叔私奔后,女孩父母气的暴跳如雷。特别是女孩父亲立即就要打电话到公安局报案,说二叔拐带自己女儿跑了。幸亏被冷静下来的女孩母亲劝住,毕竟是事关自己的女儿名节的大事,一旦报案,女儿一辈子就算完了。气不过的女孩父亲将怨气都撒到了帮助女儿逃跑的王大江头上,正准备找机会如何整治王大江时,一个熟人告诉他王大江的父亲、二叔都是建国前就当兵的军官转业,特别是他二叔听说在b市当过大官,特殊时期时被整,自己辞官回了家。但肯定还有不少战友部下,真要惹火了这两位,县长书记都不好使。这才打消了他报复王大江的心思。之后或是慑于女孩父亲的权势,或是为了顾及二叔的名声,所有知情人都不敢或是不会谈论这件事,使得这事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些事都是后来父亲王大江和二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