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流年碎影-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扎针,说古用药之前须先行针。这对不对,也许待商,但我们看了会有个感觉,是经史子集翻看了不少,究其实,我们并没有能力读古书。钻得太深了,以我当时的水平,听了,没有咀嚼余裕,会视为天方夜谭吧。
  文事二,胡适出版《四十自述》。胡先生于五四前后发起文学革命,写了不少文章,宣传他的反中国旧传统的思想,没有几年就成为中国文化界的风云人物。来北大以后,更施展他的才和学,学术研究方面,由哲学思想到小说考证,深入多种领域,写了不少重要论文;同时不忘政治和社会,有所见,也是毫无保留地公之于世。所以在北大这个圈子里,多数人对于他的造诣,他的成就,也是重则高山仰止,轻也不免有惊异之感。少数人,推想是出于党同伐异,反对他,有一次,我上红楼,他也上楼,就听见楼梯旁有几个人喊:“打倒胡适!”胡先生笑了笑,说:“可以打,没关系。”需要打而使之倒,足见他的地位是太高,影响是太大。不少人嘴里不说,心里却在想,应该进一步认识他。《四十自述》于1933年由亚东图书馆出版,就正好能够使想进一步认识他的人由看他的经历而更清楚地了解他,所以这本书的问世也可以算作北大的一件大事。
  文事三,周作人发表《知堂五十自寿诗》。诗为七律,共两首,都用六麻韵,1934年初刊于《人间世》半月刊。字数不多,照抄如下:
  其一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将袍子换袈裟。
  街头终日听谈鬼,窗下通年学画蛇。
  老去无端玩古董,闲来随分种胡麻。
  旁人若问其中意,请到寒斋吃苦茶。
  其二
  半是儒家半释家,光头更不著袈裟。
  中年意趣窗前草,外道生涯洞里蛇。
  徒羡低头咬大蒜,未妨拍桌拾芝麻。
  谈狐说鬼寻常事,只欠工夫吃讲茶。
  这种诗的主旨,“必也正名”是“自遣”,意思是无大志,这样混日子,自己还觉得不坏。命名也可以走谦逊一路,是“自嘲”;走颂扬一路,是“自寿”。作者的命名比自嘲更下降,是“打油”,他在《知堂回想录》第一七三条说:
  “二十三年一月十三日偶作牛山体”,这是我那时所做的打油诗的题目;我说牛山体乃是指志明和尚的“牛山四十屁”,因为他做的是七言绝句,与寒山的五古不同,所以这样说了。这是七言律诗,实在又与牛山原作不一样,姑且当做打油诗的别名。过了两天,又用原韵做了一首,那时林语堂正在上海编刊“人间世”半月刊,我便抄了寄给他看,他给我加了一个“知堂五十自寿诗”的题目,在报上登了出来,其实本来不是什么自寿,也并没有自寿的意思的。
  可是期刊上白纸黑字是“自寿”,辩解,人不知,当然就都看做自寿。不欣赏闲适的人联系“小摆设儿”,就评论为逃避现实,甘心颓废。但也有不少欣赏、至少是容忍闲适的就见猎心喜,拿起笔,依原韵也打油。人很多,其中并有蔡元培先生,而且老尺加一,和了三首。原韵“裟”字只有一种用法,而且要跟“袈”合伙,和诗照旧规要变,就太难了。蔡先生的三首,只有一首变为“不让沙弥袈了裟”。记得刘半农的和诗也变了,成为“爆发为袈摩擦裟”。总之,北大这一潭静水,“五十自寿诗”像是投入一个石块,使一段时间内水面上画出面积不小的涟漪。
  意外一,黄晦闻(名节)病故。在国文系的诸多师长里,黄先生是年岁最大的,但看外表,健壮,精神也不坏,都以为古诗的多种课,还可以由他教下去,想不到于1935年1月,传来消息,突然作古了,依旧算法才六十四岁。我没到过黄先生家,人不在了,就更不敢去。不记得曾开追悼会,人老珠黄,只是引起国文系师生的一阵惊讶,这件事就过去了。
  意外二,刘半农(名复)病故。与黄晦闻先生相比,刘先生是新人物,又所能和所好都方面广,所以不只在国文系,在全校也是风云人物。他的专门研究是语音,著《四声实验录》,用科学方法从音理方面讲清楚汉语四种声调的所以然,为内外行所钦服。他还写杂文,作打油诗。更出圈的是为赛金花作传,他作古后由其弟子商鸿逵完成出版,名《赛金花本事》。1934年暑假前他提前考试,到绥远去考察语音,因住宿地方不清洁,染上一种病名回归热,回北京,住协和医院,终于不治,于7月14日去世,年才四十有三。说起提前考试,我想到与他的最后一面。是1933年暑后,他开古声律学课,我推想内容一定有些玄妙的,就选了。听课的有十几个人,到学期考试,才知道除我以外,都是旁听。一年课讲完,因为音律的性质要用高深数学解释,听者都感到茫然。别人无所谓,我则无法隐藏,因为还要考试。想不到得到通知,还要提前考,因为只我一个人,在二楼教授会的里间。题不会是深的,但我还是不能从容地答出来。刘先生谅解,并提醒我怎样做,勉强交了卷。他当场评了七十多分,点头告别,万没想到就不能再见到他。暑后开学后的9月14日,在第二院大讲堂开了追悼会,我当然要参加。上台讲话的不少,挽联更多,挂满四壁。参加的还有个校外名人,赛金花,也送了挽联,说“侬惭江上琵琶”,用白乐天《琵琶行》故事,许死者为知音,总是不错吧。
  意外三,马隅卿(名廉)病故。马先生是专治明清小说戏曲的,在北大讲小说史。他血压高,1935年2月的一天下午上课,以脑溢血突然倒在课堂上,也就没有救过来。学校的教师老老少少,有的难免先西行,可是死于教室,总是太突然,所以就全校都为之一惊。我没听过马先生课,可是知道他在搜集小说史料方面用功之勤,成就之大,觉得像这样的一位,竟至没有认识,总是个不小的遗憾。
  意外四,孙以悌投海。前面讲过孙以悌。一再讲他,是因为北大虽大,出现这样的奇人也是使人吃惊的,论学问文章,充任文史教授,不只没问题,而且必是出类拔萃的。思想(对人生的看法)呢,强调“应该以众生为念”,即使我们不或不能这样想,听了也不得不肃然起敬。可是他就在将毕业之前,先则焚稿,继则出走,终于人不见了,轮船上剩有他的行李。推测只有一种可能,跳入渤海。噩耗与他的一部分著作(《中国书法小史》《中国围棋小史》《三统术便蒙》等)为人所知,学校的平静空气立即动荡起来。对于他的轻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殊途同归,都觉得太可惜了。这种惋惜的心情促成暑后的追悼会,出席的人不少。


《流年碎影》 小见闻和大见闻(2)


  意外五,浴室坍塌,一死一伤。红楼后面偏西有两三间平房,为男生浴室。1933年或1934年的一天上午,我在红楼某教室里上课,忽然听见轰隆一声,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下课以后才知道是浴室房顶塌下,室内有两个学生洗澡,一死一伤。死者是江南人,听说学校已经去电报通知家属。这意外事故使男性学生都有些后怕,所以也就成为学校的一件大事。
  意外六,天津女吊。大概是1933年春夏之交的一天早晨,忽然传来消息,西斋有个女的夜里吊死了。许多人去看,我也好奇,随着去看。在西斋最北一排的空房里,因为等待法医检验,人还吊着。是个年轻女子,闭目,面色惨白。我只是眼一扫就赶紧回来,但也后悔到那里去看,因为连续几天,那悲惨的景象总在眼前晃动。出事之后不久就得知内情,这个女子是天津来的,与住在西斋的北大学生葛志成(?)有恋爱关系,女方痴情,也许男方真就负了心吧,女方绝望了,就寻了短见。人命关天,葛因此被判徒刑,据说是七年。
  最后说一件大事,南下示威。我1931年暑中考入北大,照例于9月初开始上课,只是十天八天就九一八事变,日军于沈阳发动侵略,中国军队不抵抗,眼看东北就陷入敌人之手。全国民心愤激,北大当然更不例外。大概是10月中或后半吧,由什么人发起(只说现象,因为内情如何,只有局内人知道),全体学生在第三院体育馆集会,讨论救国之策。北大一向以自由散漫著名,集会,都踊跃参加的事是没有的,这一次虽然仍旧贯,出席的人却相当多,总不少于多半。有人上台讲话,可不在话下,然后是讨论如何行动。有人提议到南京去请愿,即要求抗战,眼看就通过了,忽然有人(记得在台下正中)站起来,慷慨激昂地喊:“这样的政府,我们不该向它请愿,应该示威。”接着是很多人喊“对”,没有不同意见,通过。其后是有人带头或负责,组成“南下示威团”。如何参加,如何编队,何时起程,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由前门东车站上车,参加的有二百多人,我熟识的只有同屋陈虞朴。我参加,还包含一点私情,是借坐车不买票的机会,到南京看看。推想陈虞朴也是如此,我们一路就相依为命,同吃同坐;有所疑,共同研究,两个人的主意比一个人的多一倍,也就可以换得安慰。沿路有人照料,或说指挥,用后来的语言说,这是组织,我们应该依靠它。出发之时,听说学校已经向南京打了招呼,让北大的旧人,如蔡元培、陈大齐等,关照我们。显然,这也就通知了南京当局,北大去了一群学生,要向不抵抗的政府示威。一路平平静静,初次经过济南、徐州等地,感到新奇,也就兴奋。车终于到了浦口,轮渡过江,水大,更是见所未见。到下关,不久进了南京城。果然有人关照,把我们安置在中央大学。
  还要休整,我和陈虞朴借机,游了近处的台城和鸡鸣寺。听说有人来劝导,不要上街示威,并说救国大计,中央自有成竹在胸,我们团为首的什么人拒绝了。还要示威,总是到南京的两三天以后吧,照计划,早晨出发,人人手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