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夏衍书话-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品。我没有调查过“五四”以来的新文艺中有没有过以体育为题材的小说,但是我可以肯定,在解放前,我们作家不曾、也不可能塑造出像杨巧莲、吕家荣、章国栋、刘志男这样的人物性格。新人新事,新的社会,新的风尚,这就必然的会在文艺领域里产生出新题材、新体裁的作品。
  我是一个体育运动爱好者,因此我就特别高兴能看到《女篮五号》这样的电影、《礼物》这样的小说。我希望我国的体育事业百尺竿头,日新月异,我推荐这本小说,是为了希望文艺工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以体育为题材的作品。
  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五日(原载一九六三年六月廿七日《体育报》)
 
 《南方来信》读后
                 
  薄薄的一本书,也许你可以很快地读完它,可是它会以一种强大的力量占领你的心,使你久久不能平静,永远不能忘记。
  写这些信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没有作家、诗人,这些信里没有曲折的故事,没有美丽的词藻,也不曾引经据典,可是像一幅色彩强烈、人物鲜明的画卷,它会吸引你,感动你,使你愤怒,使你振奋,使你清楚地认识人民的力量永远不可战胜这一真理。
  这二十二封信都是写给亲人和朋友的,可是,这些信里所说的并不尽是私情。这二十二封信共同塑造了一个崇高、巨大的形象,这就是宁死不屈,敢于和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斗争到最后的越南民族、越南人民。
  写这些信的人,谁也不会想到,他们的这些信会作为反帝斗争的最真实的文献,编辑成书,翻译出版。可是,看过这些信的人都会承认,这是真正的文学;这些信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洋溢着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这些信揭露了美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狰狞、丑恶的面目,这些信对那些害怕革命、反对革命的现代修正主义者也给予了沉重的打击。在“战略村”、在集中营、在屠场,能和民族敌人、阶级敌人“和平共处”么?在轰炸机、坦克、刺刀面前,能“害怕得发抖”而放下自己的武器么?被侵略、受奴役的人拿起武器来进行正义战争,这“一个小小的火星,也能够引起世界大战”因而必须予以“扑灭”么?英勇的越南南方人民用血和火的言语作出了最响亮的回答。等待、祈祷、怕得发抖是不能得到和平的。要和平,就必须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战争进行在丛林中,进行在田野上,同时,战争也进行在普通男女的思想上、感情中。正如这本书的《代序》中所说:“在这场斗争中,首先,他(她)们要战胜自己的感情,要克制住对于离家的亲人——有许多是家庭的重要成员——的怀念;要战胜恐惧,消除贪生怕死的心理;要树立起坚定的胜利信心,相信以自己不屈的斗志和手中的简陋武器,一定能够击败发动非正义战争的、拥有现代化设备的敌人。”
  写这些信的都是普通而平凡的人,可是,他们是崇高、刚毅而坚定的。看看这些普通而平凡的人,再看看那些在帝国主义的讹诈面前“害怕得发抖”的“大人物”,那真是何等的渺小可怜、卑鄙可耻!
  战斗还没有结束,可是,胜败之数,却已经很清楚了。越南南方的人民武装力量一天天壮大,美帝国主义的泥足愈陷愈深。法国《国际论坛》报说“美国在南越的沼泽中已陷到膝盖这样深”,连美国的《先驱论坛报》也说:“自从我们在东南亚被缠住以来,一直就没有任何可以采取的好的解决办法!”现代修正主义者看到这些话没有?这不就是“纸老虎”的真实自供吗?
  感谢越南南方的战友们给了我们这样一本振奋人心的好书,我们相信,这本书不仅给中国人民,也将给全世界要革命的人民以巨大的鼓舞。
  (原载《文艺报》一九六四年第六期。)
 
 关于《李自成》的一封信
                 
  雪垠同志:
                 
  三日手书拜读。非常抱歉的是由于视力衰退,大作《李自成》第二卷,直到五月下旬才粗粗读毕,接着又害了一次重感冒,以致稽复。
  读后(第一卷主要内容,已由读过的朋友给我作了介绍)我首先要向您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和对你数十年的辛勤劳动表示钦佩。
  《李自成》不仅是建国以来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其重要的意义,更在以丰硕的成果——特别是千万读者的欢迎,粉碎了“四人帮”的荒谬“理论”和一花独放政策。“四人帮”把毛主席不能让帝王将相占领舞台偷偷地篡改为“把帝王将相统统赶下舞台”,从而把文艺创作的题材局限今天,而完全排斥了“古为今用”,也就是在文艺领域中取消了“把颠倒了的历史重新颠倒过来”的这一重大任务。《李自成》的出现,和群众的欢迎,我以为是砸烂“四人帮”文艺“理论”的一颗重型炮弹。
  其次,使我读后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你基本上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画出了一幅灿烂的历史画卷。也就是说,你以列宁指示的“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的方法,来描写时代、刻画人物,也就是力求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点,是和“四人帮”的否定历史,篡改历史,好人百分之百的好,坏人百分之百的坏的“三突出”“理论”针锋相对的。你写出了李自成起义当时的历史环境,你精心地刻画了李自成思想行动的发展过程,也写出了他与其他起义首领的性格差别,特别是你恰如其分地——不那么露骨、而又从他的思想行动中,写出了他的时代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这种创作方法,在我国古典文艺中有悠久的优良传统,可是过去十年,却被“四人帮”及其走卒们完全破坏了。要把被颠倒了的历史颠倒过来,其任务是艰巨的。我们的工作,不仅要把被歪曲了的张士诚、张献忠、李自成的形象恢复他们历史时期的、本来的真实面目,而且还要把甚至连老百姓也认为是一个“可以同情”的“好皇帝”的崇祯的形象恢复他本来的真实面目,在这一点上,你也是很成功的。你没有用长篇大论的“言论”来批评崇祯,而是用他的用人决策——乃至生活细节中,使读者自然地、信服地看出了他决不是一个“朕非亡国之君”的欺骗。
  假如说,《李自成》(二卷)有一些小的不足之处,那么我以为是由于你搜集了大量资料,经过了刻苦的分析整理,因此,对于事件、人物、主次之间的安排等方面,难免有若干可以精减而还未能割爱的缺点。这就在有些场面使人感到松散。不知是否还可以稍加精炼。
  其次,在写黄适周的问题上,我不知你写作中是否也受到一些“儒法斗争”的影响?有一位朋友和我说,这一段有些“现代化”,这可能是过分了,但是这中间似乎可以删去或改写一些使人感到“现代化”的地方。
  我热烈希望你的三、四卷早日出版,期待着这部巨著的,是千千万万希望能看到优秀文艺作品的读者。匆匆布复,并祝健康。
  一九七八年六月七日(原载一九七八年六月二十三日《文汇报》。)
 
 忆谷柳
                 
  ——重印《虾球传》代序
                 
  一九三八年,我在广州《救亡日报》工作,当时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期,我们有可能和国民党军政人员接触。大约在三月初,《救亡日报》同人应余汉谋部的一位姓吴的团长的邀约,到广州附近的罗岗参观。吴团长是十九路军旧部,参加过淞沪战争,是一位强烈的爱国主义者和新文艺的爱好者,他认识郭沫若同志,并读过茅盾、巴金的小说。我们在罗岗,参观了他的营地和一些名胜古迹,最后他要一位校级军官送我们回广州。当我们穿过挂果累累的梅林时,这位军官笑着说:“欢迎你们再来,这次时机不好,早几个月来可以看到著名的‘罗岗香雪’,迟几个月来可以吃到这里的特产——糯米糍荔枝,但现在只能请你们望梅止渴了。”这几句话,给了我一个奇异的印象,他不像一个普通的国民党军官,而像一个颇有才气的知识分子。当时我只听吴团长叫他黄秘书,连他的名字也不知道。
  战争年代的日子是过得很快的。整十年之后,一九四七年秋,我从新加坡回到香港,给《华商报》编一个通俗性的文艺副刊。一天,一个陌生人来访,他一见我就说:“你可能已经忘记了,十年前我在罗岗见过你。”他交给我一叠很厚的原稿,这是一部长篇小说,题目是《春风秋雨》,作者的名字是黄谷柳。这时我才想起,他就是陪同我们参观罗岗的那位穿军装的文艺青年。
  他对我讲了一段很不平凡的战时经历,他说,一九四三年他在重庆当一个小职员,知道我在《新华日报》,但当时他所处的环境,来找我是会有危险的。抗战胜利后回到广州,接受了一个好朋友的劝告,他才甩脱了国民党对他的束缚,举家搬到了香港。我看着他那消瘦憔悴的神色,便问他:“在这儿生活很困难吧?”他点了点头说:“在这儿举目无亲,卖文生活是很不容易的,我拚命地写,向报刊投稿,但十篇中最多只能发表一两篇,不久前我下决心写了这部长篇,先请你看看,假如觉得还可以的话,在杂志上发表或出版社出版都可以。”当天晚上,我看完了第一章,就使我很惊奇,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作品,写广东下层市民生活,既有时代特征又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特别是文字朴素、语言精练。我决定把这个长篇在副刊上逐日连载。
  几天后,我约他在报社附近的一家小餐室“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