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李敖这个人 作者: 陈才生-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他对自己时间的浪费感到痛惜,一再表示,他一生的计划是想整理所有的人类的观念与行为,做出结论。人类的观念与行为种类太多了、太复杂了,他想一个个归纳出细目,然后把一个个细目理清、研究、解释、结论,找出来龙去脉。这不像是一个人做得了做得好的大工作,可是他却想一个人完成它。他认为,这是自己一生留给人类留给中国人的最大礼物,因为自有人类有中国人以来,还没有过一个人,能够穷一生之力,专心整理所有的人类的观念与行为的每一问题。人类的观念与行为经过这样的一番大清算,会变得清楚、清醒,对前途有大帮助。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他作出了此决定。“我坚信只有这样‘不近人情’,我才能好好把握住余生,做对自己最能尽其才,做对世人最有益的事。” 

        他要过的是一种“第一流人的生活”: 
        第一流的人举世无双,可惜的是,他的生命同凡夫俗子一样,也并不比他们长。他没有时间可以像凡夫俗子一样的浪费,他要以并不长的生命,完成许许多多第一流的事。 

        所以,他不能过凡夫俗子的生活,不能在人生的许多事情上,做凡夫俗子的反应。为了完成第一流的事,他必须放弃或减少凡夫俗子的快乐、交游、娱乐、爱恨、争执、答辩与澄清。 

        林肯说他没工夫答辩,生命用来扯这些,他将无暇做重要的事。 
        第一流人会妨辱、会含冤、会受谤、会遭非常之变,不动于色,会“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因为他志越高迈,“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第一流的人认定Life is too short to be oettle(人生短得不够扯鸡毛蒜皮),他必须忍住不为小事所缠。他有很快分辨出什么是“无关的事项(irrelevancy)”的能力,然后立刻砍掉它。 

        第一流人过的生活,一定不是常人的生活,一定是非常人所能堪的生活,一定是常人不肯过、也不能过的生活。① 
        他为写出“世界性、永恒性”著作的理想而兴奋,而激动,他本来就有的“工作狂”习惯现在更是变本加厉。他以惊人的意志力勤奋地工作,简直成了一台写作机器。 

        这种生活是一般人所难以做到的,一个人在家里,每天不抽烟、不饮酒、不看电视、不养猫、不见客、不午睡,精力过人,有全套“翻江倒海的作业”。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敖的家是一个小型的私人图书馆。在他的家中,书是成排的墙,墙就是书。书架中有龛,大小不同的龛,龛中就配上大小不同的绘画、拓片与旧照片。除了书以外,便是一面又一面的大书桌,有复印机、各种文具、多样的设备、音乐、拖鞋。有时要同时进行几个专题的写作,使一个桌一个专题,使用不同的书桌来同时写作,只换桌子不换人。他诙谐地说,这有点像舞女的“转台子”,与这个跳过再与那个跳。 

        李敖又把他的小天地称作是“豪华监狱”。“在‘自由中国’中,似乎没有人在一天24小时内,比我更能独处。没有人像我这样每天看到人或动物的时间只不过四五个小时,其他时间完全‘顾影自雄’或‘自己跟自己说话’。我常常说我是一个‘眼看黑暗到来,又目送黑暗归去’的人,这意思就是说,我常常一个人,从黑夜直到天明。有时候我开玩笑——‘没有李敖这种忍耐寂寞本领的人,休想批评李敖!” 

        李敖虽然隐居在家,但是依然遥控着《李敖千秋评论丛书》的出版。国民党当局对李敖的书依然查禁很严,但李敖已练就一套功夫对付警总的抢书大队。他说: 
        在作业方面,我分了很多股,有明股、有暗股。换句话说,有的是跟国民党捉迷藏的,有的是明着让他们知道,因为我必须让他们知道一些明的——当一群狼在追你时,你必须丢半条死猪给他们去抢,或者让他们回去交差,否则他们骚扰得更厉害……我们组织了一个地下发行网,对抗国民党特警的查禁。你现在看到的《千秋》、《万岁》,由排字、完稿、晒片、印刷、装订到发行,每个阶段都会被国民党突击,强行抢去,因此10本书出来,便有5本“阵亡”。① 

        在台湾,国民党官方为了钳制言论自由,非法抢书的行为,最初从李敖开始,在李敖身上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但李敖不仅没有因此而收敛锋芒,反而愈挫愈勇,更加激进,咄咄逼人。1983年5月24日,《千秋评论丛书》第22期在装订厂被抢。当他的同仁叶圣康等神情沮丧地向他报告详情时,他则谈笑自若,讲吴汉差强人意的故事给他们听,鼓励他们振作精神,不要怕任何困难。该期杂志被抢,他又日夜加班,赶出第23期来垫档,一周后,《千秋评论丛书》第23期又到了读者手中。他相信,在人民争自由求民主的历史上,每一位有良知的历史学家都不会忘记这最悲壮的一页。 

        李敖对当局的批评文字成为台湾思想文化界的一大奇观。一天,李敖逛旧书店,书店的老板娘认出了他,对他说:“唉!李先生,你真想不开,你什么都要批评,你看你多累!”说着,她送给李敖几张“济公活佛圣训”,说:“这些都是我恭录印赠的,你最好多看看。”李敖一看,乐了,那“圣训”上写道: 

        一生都是命安排,求什么。 
        他家富贵前生定,妒什么。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什么。 
        前世不修今受苦,怨什么。 
        …… 
        一旦无常万事休,忙什么。 
        荣华富贵眼前花,做什么。 
        看着这位极富态的老板娘,李敖仿佛看到了成千上万张脸在嘲笑着他,他们人人都有随遇而安的本领,人人都能委屈求全,这种“平均人生观”,使他更加感受到“唤起民众”的艰难。但尽管如此,他与党外同仁为理想而战的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1983年,留澳学者邱垂亮在海外发表《一九八三年台湾党外的路线斗争》一文,描述了活跃在台湾民运中的四个派系:一是以康宁祥“立法院”的党外“同志”、包括老委员林希平为骨干的温和自由民主派,他们有“台独”倾向,但也不反对统一。二是继承《美丽岛》政治运动的“台独”派,以许荣淑、林世煜的《生根》为主,周清玉的《关怀》和尤清的《博观丛书》为副。他们支持台湾乡土文艺和台湾“民族意识”的兴建,反对大统一的“泛中华主义”。三是以李敖的绝对反国民党、绝对反抗、绝对不妥协的绝对主义者和林正杰的“改革体制”主义为主的党外势力。《前进》周刊是其主要阵地,邓维桢的《政治家》是跟进者,李敖是该系的导师。他们倾向于统一。四是陈映真、苏庆黎等人以《夏潮》为阵地的“社会主义统一派”,他们属于文化思想层次的党外。①从这一划分当中可以看出,李敖在当时台湾民主运动中所起的作用。斗牛士的性格使他并没有因著书而忘天下,因隐居而放弃战斗。他的心与台湾的成长进步同在。 

        1985年4月9日,李敖在差16天满50岁生日时,再次写下了他的战斗宣言《五十而不知天命》,表示他不会认命,他要向命运进行挑战。对于天命,非不知也,是不服也。 

        正是李敖的这种骁勇和悍气,李敖在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无役不投。在他二次坐牢出狱后不久,他便已完成了《李敖全集》八册,由四季出版公司老板叶圣康出版。到1985年,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又隆重推出了达24册(另有附册两本)之巨的《李敖全集》。 

        李敖“战斗性隐居”开花结果。 
        在80年代的头四五年中,李敖出版的各种集子就已超过了过去20年的总和。而这24册的《李敖全集》,也不过是收集了作者80年代以前的文集,书信、日记尚不在其内。 

        早在80年代初(1982年),美国、香港等地的刊物曾经流传过一篇金延湘写的《我爱李敖》,该文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李敖在台湾存在的意义: 
        李敖的“天下”是什么?从社会学的眼光看,李敖的“社会角色”,就是琼瑶式“少女眼泪梦”以外的这个世界的“意见领袖”。在美国,没有第二个拳手能像阿里那样,把大众传播媒介逗得团团转。在台湾,没有第二个文人像李敖那么深深摸透大众社会心理。李敖是台湾文化界的一颗“星”、一个“现象”、一个“奇观”。很难想象,这20年的台湾文化圈,如果没有李敖,是个何等单调、寂寞的场面。当然,作为一个文人,造成这种“李敖现象”的,不是他的学问造诣、不是他的大胆见解,更不是他的人格风范,而毋宁是他的特立独行、奇峰突起的表演。正人君子们或以为这种表演术有失斯文,但是,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台湾,一个政治观大体由党团包办,价值观大体受商业摆布的急速全盘西化的社会,以“社会批评”作为专业的所谓“文人”,除了他的观察力、透视力,如何在这样一个冷漠的文化环境中尽量提高自己的功能?这是李敖出道以来首先得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说李敖的路是惟一的路,但也不能否认,李敖的确走出了他自己的路。试问:李敖当年提出来的让保守派人士视若蛇蝎的那些观点,有哪一点不是在20年的社会变迁中一一兑现的? 

        李敖就是李敖,你不能把他划为哪一类,不能把他归为哪一格,你如果贸然下个断语,不久你就发现自己的荒谬,因为,李敖是个不能用正规方法或传统观念加以定性分析的文化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