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四棵杨 寒川子-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龙同志,”张站长严肃起来,“情况是这样,刘东同志不注意学习,思想僵化,跟不上形势,站里决定送他去县里学习,几天前就走了!你们社的事,尤其是样板田的事,由我负责!”

包括万风扬在内,四棵杨几人皆吃一惊,见韦光正阴着脸,谁也没再说话。

接下来几天,白云天亲自坐镇,韦光正任总指挥,张爱红任技术顾问,三队出二十个壮劳力,一、二、四队各出十名骨干,成立以万风扬为首的高产样板田突击队,拉开阵势大干起来。

按照张站长的具体布置,样板田的具体方法是:将高产田的麦子连根深挖一尺,带土移至一边,重新密植,培土。麦子将熟,麦穗及麦秆易断,突击队选在晚上和早晨有露水时动工,只能夜战。由于栽得密,一棵紧挨一棵,不留一点儿空隙,待老有林的一大亩高产麦子全部移完,仅栽出不足三分地。

接下来,万磙子将突击队拉到三队田里,选出长势最好的麦子,移出九亩,连续奋战五夜,总算将剩余的地栽完。张站长估算一下,觉得差不多了,让突击队用喷雾器朝麦田喷水,消除周边所有痕迹,甚至将田埂也恢复至从前的样子。若是不细心,不知情,真还瞧不出这些麦子是临时移栽出来的。

待全部完工,万风扬担心麦子因风倒伏,灵机一动,命令磙子将麦田四周围上木栏,同时,不待麦子熟透,叫四个生产队将河坡地的麦子全部割掉,铲除麦茬,单单余下这一大亩高产田,免得参观团到来时对比明显,产生疑心。

在万风扬忙活这些时,韦书记也将适合参观的准确时间汇报给刘书记。在各地陆续进入麦收大忙时,刘书记正式邀请贾书记实地视察日天炮。

视察这日,一溜儿十几辆轿车、吉普车分散停在路边、场院。在刘书记的陪同下,行署贾书记及其他领导、农科所专家一行二十几人,外加伏牛县委相关领导及手拿相机的行署记者,将打扫一新的张家院子挤得满满当当。白书记、韦书记分别就大跃进的落实及高产样板田的过程进行简要汇报,将高产田归结为大跃进精神和农业生产八字宪法的具体落实。

按照程序,该由乡农技站张站长详细汇报四棵杨人落实八字宪法的实际做法。张站长还没开口,贾书记摆手止住,笑道:“不听了,实地看去!”

一行人前呼后拥,沿一条经过临时整修并加宽过的土路走到河坡地,见麦田尽收,唯有一片麦子傲立于地,密密麻麻,穗大粒饱,宛如收割后的一地麦捆竖在田里,众人尽皆傻了。贾书记亲自走到田边,拨开麦秆看了看,扎下马步,拔出一棵麦子,真还费了些力气。记者忙不停地拍照,贾书记、刘书记合不拢嘴,绕着老有林的高产田连走两圈。贾书记试图走进田里细察,不想麦子太密,根本走不进去,只好乐呵呵地摇头作罢。

“嗯,”贾书记指着田边的围栏,“这个好,主意是谁出的?”

“风扬同志,”韦光正转向远远站在一边的风扬,“你站那儿干啥?贾书记问你话哩!”

风扬不无惶恐地走过来,哈着腰,脸上堆笑。

“风扬同志,”贾书记再次指着围栏,“这个主意不错嘛,是谁出的?”

“是……是白书记出的!”万风扬不敢将功劳揽在自己头上,眼珠儿一转,嗫嚅道,“两个月前,麦子灌浆,由于长得密,个儿高,有天刮大风,眼见倒伏。正好白书记赶来视察,就让我们围起木栏。也幸亏这些木栏,不然早就倒伏了!”

第五章 四棵杨(10)

贾书记目光望向白云天:“云天同志,这主意是你出的?”

“这……”白云天一阵臊热,脸上的大疤红得发紫,“是……是我出的!”

“嗯,”贾书记连连点头,“难怪刘书记夸你,确有真才实学嘛!打仗是好手,种庄稼也是好手嘛!”转向站在一边的中年人,“杨所长,该你了。你是农业专家,这次我带你们来,是想验个真假。你们好好看看,白书记这麦子掺假没?”

杨所长脸上堆笑:“贾书记,已经验过了。根据各项指标检测,这块麦田不可能掺假。这样好的麦田,在我们试验室里也未曾种出。今日看来,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

“你说的是,”贾书记点头赞道,“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推动历史的真正动力!’今儿算个验证!杨所长,你估算一下,这亩地能打多少?”

“我们粗算过了!”杨所长拿出一个本子,“按照常规数据,一个麦穗约七十粒,一斤麦子约一万四千五百粒,也即二百一十穗。我们抽样数过,这块地每平方米约一千五百七十穗,约合小麦七斤八两,可净产四千九百九十五斤!”

“哈哈哈!”贾书记大笑起来,“你们都听见了,杨所长说能打四千九百九十五斤!我倒想看看,他算得准也不准!”转向万风扬,“风扬同志,这块麦子何时收割?”

“其他麦子早割了,这块麦子密,不算真熟,打算过几日再割!”

“我看熟了嘛!”贾书记又看一眼麦田,“秆子差不多全黄了,可以割了!”

“中,明天就安排收割!”

“不不不,今天就割!”贾书记说完,转向其他人,笑道,“我要亲自看看,白云天同志这个日天炮能日多高!”

众人皆笑起来。

“不过,”贾书记又道,“日天炮这名字有些土,说说中,不能上报纸,还是改作卫星好。”转向白云天,“云天同志,你说中不?”

“中中中!”白云天憨憨一笑,连声附和。

“风扬同志,”贾书记转向万风扬,“这阵儿准备,午后割麦。割麦子时,多备张镰!多年没割麦了,见到这麦子,我手心也痒了!”

“中……”万风扬眼眶有些湿,声音有些哽,应过一声,转身安排去了。

样板田下午开镰。在贾书记的亲自带动下,大小干部无一例外,一人一把镰。众人绕地围成一个圈,人挨人,各使本事,弯腰割起来。几个记者不停地在麦田里摆弄相机,为领导们照相。

干不过半个时辰,众人无不腰酸背疼。贾书记首先吃不消了,抬头一看,只割进三步远,笑道:“这麦子结实,像是铁铸的,咋割也割不动!”

刘书记眼珠儿一转,上前拿过贾书记的镰刀,拿手拭了拭,呵呵笑道:“贾书记,是这镰刀割钝了。您先歇一会儿,磨磨再割!”

贾书记笑道:“怪道割不动咧!看来我得让贤,还是让农民兄弟自个割吧!”

贾书记一退出,其他人也都纷纷扔镰,有逞强的仍然在割。

四棵杨人更是斗志昂扬,田里插着旗子,口中喊着号子,五十名突击队员在万风扬、万磙子的带动下,一直干到天黑,终于将一大亩麦子全部放倒,分批运进早已备好的三队麦场里。麦场早已开打,六具牲口拖着六个石磙子在场里走马灯似的转,打好一场,堆在一边,接打另一场。一直干到天亮,共打出两场,一场各辗三遍,赶天明由农科所的杨所长亲自过秤。初秤下来,竟然达到五千一百斤。因是夜里打场,麦穗潮,脱粒不净,杨所长不无叹服地另外预估五百斤,将亩产初步定在五千六百斤。

鞭炮响起来,锣鼓敲起来,材料写起来。贾书记满载而归。

没过几日,四棵杨的卫星田见于省报,名扬中原大地。报纸上同时刊出一张万磙子与贾书记一道挥汗如雨割麦子的镜头,美得他走路都是轻飘飘的,头高扬着,嘴大咧着,气得青龙歪着嘴,连发梢子都是竖的。

不过,青龙也有补偿。由于刘同志推广新麦种,底肥上得足,管理得法,雨水和顺,四队河坡地的均产竟达五百斤,村边的黏土地也过四百。全场下来,四队百二十亩麦田,入仓五万零五百斤,外加三队补偿的二千,刚好五万二千五,比去年净增一万一。青龙将黄老五的三间大屋子全部圈起麦囤子,仍然装不下,余下的就在麦场就地分了。

第五章 四棵杨(11)

麦收之后是抢种。待秋庄稼出苗,天气渐入三伏,热浪逼人,波及全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也趁热兴起。几场大会之后,双龙乡六个高级社合并为一个人民公社。韦光正嫌双龙二字过于陈旧,易名为战红旗人民公社,白云天任社长兼书记,韦光正任副社长兼副书记。六个高级社改制为十二个生产大队,四棵杨和邻近三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大队,风扬被推举为大队支书兼大队长。

万风扬一下子管上四个村子,与黑龙庙的易六成平起平坐,心里很是畅快。在组建大队领导班子时,他花了好一番心思,提拔雪梅为副支书兼妇联主任,让白龙庙北的庙北村支书徐得旺做副大队长,因为庙北村比四棵杨还大,有六个生产小队,一旦摆不平,日后麻烦多。白龙庙东的小赵庄只有十几户,设一个生产小队,他没予理睬,将民兵连长兼治保主任的位置放给西边的黑土河村,让黑土河原村长老黑干了。大队部依旧放在四棵杨,依旧是张家院子。除去几个领导外,常驻人员又放进两个,一个是志慧,做大队会计兼他的助手,另一个是得旺的侄女春玲,在白龙庙读过两年书,这阵儿休学了。风扬这步棋走得极精,一方面春玲聪明伶俐,长得也秀气,能在大队部里擦桌倒水,做个应酬,另一方面,此举等于有意给得旺安个耳目,让他知道自己行事光明磊落,不偏不倚。

搞定大队部后,风扬的心思又花在代销点上。几年下来,他越来越看重这个阵地。从油盐酱醋到针头线脑,百姓的日杂食用全在这里。反过来说,这一块让谁看管也就至关重要。风扬思索许久,做出一个大胆决断,让磙子媳妇冬花做主管,因她上过几天学,能识字,会算账。李姐儿、文秀仍旧不变,轮流站柜台。

处理好这些杂事,风扬终于将注意力集中于最后一桩大事:为这个全新的生产大队起个响亮的名字。

四棵杨原本不错,叫上去也有激情,但眼下是生产大队了,他治下是四个村子,四棵杨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