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千山看斜阳-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觉非朗声道:「淳于乾,你如今大势已去,再无回天之力。宁某念及临淄数百年繁华,经营不易,实不愿下令攻城,令锦绣之地变成废墟,百万人民家破人亡。你若开城投降,我保证。」说到这里,他停了一下。
城上所有人都贴近城堞,洗耳恭听。
宁觉非吐气开声,清晰地道:「凡淳于氏子孙,一体保全。」
淳于乾耸然动容,却似不敢相信。
宁觉非又道:「满朝文武,不伤不辱。」
大臣们均是心中一喜,只有孙明昶露出了怀疑的神情。
宁觉非继续道:「满城百姓,一个不杀。」
那些士兵面面相觑,已是没了斗志。
宁觉非看了看他们,朗声道:「放下武器者,一律优待。」
听到这里,有些士兵几乎手中一松,想扔下兵器,幸而清醒得早,赶紧重新握住。
宁觉非停顿片刻,坚决地道:「若贵国皇帝主动投降,宁某言出如山,必定信守承诺,若违此言,人神共弃,教宁某死无葬身之地。」
听他主动立誓,本来尚有怀疑的城上诸人已是再无犹疑,均都将目光投向淳于乾。
宁觉非看向淳于乾,沉声说:「陛下,你可以再做一日皇帝。十二个时辰后,若还未有答复,我便下令攻城,倒时马踏临淄,玉石俱焚,便是尔等的下场。」
他这一番话重有千钧,震得人心头剧颤。淳于乾沉默片刻,转身急步下城。
那些大臣再看了一眼威风凛凛的宁觉非,赶紧跟着离去。
宁觉非见南楚君臣全都离开了,这才拔马而回,进入大帐。
云扬立刻迎上来扶他:「将军……」
宁觉非对他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没事,随后缓缓地坐在椅子上,这才吐了一口长气。
古英担忧地看着他,轻声道:「将军,你这病不轻,实在是不能再拖了。你还是准我给陛下写个折子,赶紧请国师来吧。」
宁觉非摇了摇头:「陛下和国师都公务繁忙,别去打扰。如今正是关键时刻,必须严格按计划行事,一丝一毫也不能乱。待大事定了,再说吧。我这病没什么,老毛病了,我自己知道,不碍事。」
古英知道他说的在理,自然是国事为重,也不再坚持,便劝道:「那就先在当地请个大夫看看。」
宁觉非又摇头:「如果敌人知道我重病在身,只怕会生出幻想,就不会轻易投降。我们在城中虽有内应,破城不难,但大军入城,百姓不免惊慌失措,仍然会遇抵抗。临淄有百万之众,一旦暴动起来,不易镇压,既要杀伤人命,取胜更费周折,我军也不免会有大的伤亡。」
古英听了,知他思绪周详,说的全对,可他的病势日渐沉重,却让他忧心如焚。
当日宁觉非从蓟都匆匆南下,病就未曾痊愈。他一直抱病率军作战,每到一地,又要处理当地政务,以免进军时有后顾之忧,数月来竟无一日休息,病情逐渐加重。他一直不吭声,以顽强的意志忍耐克制,表面上始终无人察觉。直到率军急进,突然包围临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南楚君臣堵在城内,他才松下一口气,顿时病来如山倒,有些支持不住了。
近日来,他体温急升,时常头晕,入夜后剧烈咳嗽,令他不能安睡,肠胃不适,使他食欲不振。很快,他的脸色便显出了苍白,整个人也迅速消瘦下去。
云扬这才看出来,急得差点哭了。
古英略通医道,替他一把脉便骇了一跳,立刻便要写信给云深,却被宁觉非坚决地阻止了。他又想给澹台牧上折子,要他派随驾侍候的御医来,宁觉非却仍是不准。古英也知道陛下此时正在鲁阳城与游玄之激战,最好不去干扰,并且也不敢擅自违背大将军的命令。
虽然病得难受,但宁觉非在白天仍然会按时起身,出现在军中,硬撑着处理军务,发布命令,指挥作战。幸而近些日子战事甚少,他不但不用身先士卒,连亲临指挥也都不必,他训练出来的中高级军官自己便指挥部队将对方收拾了,若遇散兵游勇或零星抵抗,下级军官便足以应付。
看着自己带出来的这支队伍,宁觉非颇感欣慰,就算以后自己不在了,澹台牧也会放心,云深也不必担心他的国家的安危了吧?
城上城下的谈话之后,宁觉非立下的保证几乎在瞬间便传遍全城,顿时引起了轰动。
大檀琛早已安排下人手接应,孙庭临行前也在军中留下了心腹,这些人都已经准备好,在北蓟大军攻城时同时在东南西北打开城门,迎接宁将军入城。
这时看宁觉非的所作所为,似是欲逼淳于乾投降,自然极力配合。大檀琛代表药行商会,联络了其他几家行业公会,最先闹将起来,要求朝廷念及百姓安危,接受宁大将军的条件,开城投降。他们登高一呼,自然万民响应,满城都响起了「愿降」之声。
担任保卫临淄之责的禁军之中也是暗潮汹涌,已有不少中下级军官和士兵在聚集商议,如果朝廷不投降,他们便即哗变,出城投敌,以保自己和家人的平安。
只有在皇宫内守卫的御前骁骑卫对皇帝十分忠心,尚未有何异动,但他们人数甚少,仅有一万人,无论如何不可能护着整个皇室杀出重围。
淳于乾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上,脸上露出几分苦笑。
他的那些大臣都没有跟进宫来,已经四散回家了,只怕现在都在打叠起精神,打算待北蓟大军一到,便即投降。
如今,军无斗志,臣无忠心,他已注定了要当此亡国之君。将来史笔如铁,不知会怎样书写他这个人的功过是非。难道就因为他虐待了一个戏子,没有认出另一个来自他处的灵魂,就要逼他至此吗?
所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难道在前世,他与宁觉非有什么仇怨不成?
他呆呆地坐在那里,胡思乱想着,浑不知日已西斜。
待一阵嘈杂的声音在大殿门口响起时,他才清醒过来,却见大殿上已燃起明亮的烛火,看看门外,天就要黑了。
他的父亲淳于宏走了进来。这位太上皇须发全白,神情憔悴,显然已知道了所有的事情。
淳于乾站起身来,与父亲对视着,久久不发一言。
终于,淳于宏沉痛地说:「皇儿,你雄才大略,本就是一代明君,可惜,天不假年……时也命也,夫复何言?北蓟势大,你若执意不降,他们也会攻入,不过迟早而已,与事无补。皇儿,事已至此,便是列祖列宗也不会怪你,为了皇家全族,为了朝中百官,为了临淄城的百姓,你就……降了吧。」
淳于乾听着,一直高昂着的头这才缓缓地垂下,半晌,点了点头。
在高踞金殿,与人远远相隔的御座上,他悄然落下泪来。
次日黎明时分,淳于乾下诏,临淄开城投降。
南楚至此亡国。

宁觉非接受了南楚皇帝的降表,却仍然居住在城外的军帐中,没有踏进临淄一步。
他派鹰军围住了皇宫和各大臣的宅院,但只围不进,并要里面的人放心,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并保证绝不伤他们性命。
同时,他派军中的几位高级将领率大军分别入城,收缴了禁军和御前骁骑卫的所有武器,将他们暂时圈在军营里,日常用度照常供应。
然后,他派古英和云扬去宫中国库登记金银物品,然后上封条,不许任何人妄取。
在这期间,宁觉非派出的民间事务小队与大檀琛一起,迅速做好安抚民心的工作,以杜绝任何形势的抵抗发生。
待诸事初定后,他终于放心地倒下了,自此一病不起。
大檀琛闻讯后,立即赶到城外的营帐中探望。
宁觉非躺在大帐角落的木榻上,却没入睡。他让云扬把门帘掀开,这样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没有那么气闷。
大檀琛一在门外现身,他便即看见,立刻硬撑着想坐起身来。
大檀琛急步抢上,轻轻将他按住:「宁将军,千万不必客气,快快躺下。」
宁觉非浑身无力,也就不再坚持,重新躺了下来,微笑道:「真是失礼了。大檀将军,如今大功告成,你的远威军,我现下可以交还给你了。」
大檀琛听了,直是摇头:「宁将军说哪里话来?老夫一生未领过兵,打过仗,做这远威将军,不过是陛下给老夫的荣誉而已。远威军在你手中,才是适得其所。」
宁觉非笑着说:「无论如何,大檀将军既是钦封的远威将军,还是应该率领远威军,至于实际由谁指挥,这倒问题不大,那远威军中的大檀明将军便是极佳人选。」
听他提到大檀明,大檀琛立刻拱手向他郑重行礼:「犬子此次被困青枫岭,多亏宁大将军及时救援,老夫当日听闻,便即感激不尽。宁将军,请受老夫一拜。」
「大檀将军,千万不要如此多礼。」宁觉非连忙伸手拦住。「原来大檀明将军便是令郎,我与他本是战友,沙场之上互相救援,理当如此,何言谢字?」
大檀琛看他勉强撑起,身子却已经摇摇欲倒,立即上前扶住,担忧地道:「宁将军病得如此之重,却为何一直不说?我现下带了临淄城中的名医过来,还带了些名贵药材,宁将军千万莫要讳疾忌医,得趁早治疗,把病养好了才是。如今虽然战事停息,却是百废待兴,国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借助宁将军之大才。」
宁觉非听了,淡淡地笑道:「我不过是一介武夫,打仗还行。治国之事,我就不在行了,像云大人,秦大人,还有大檀将军你,才是此中大才。我想,只要不学南楚朝廷那般昏庸腐败,天下大治指日可待,纷争自然也就不会再起。现下的神、天、武、远四军,俱是精锐,良将甚多,又都已通晓战术运用,有没有宁某,已无太大的区别。」
大檀琛见他眸中倦意深沉,话中有话,似是已萌去意,不由心下暗惊,一时却不便径直探问,只是笑道:「宁将军此言差矣,你功高盖世,乃我北蓟柱石。我朝陛下绝不是南楚这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辈,将军切勿相疑。」
宁觉非见他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也不想多作解释,疲倦地道:「大檀将军过滤了,我并没有疑心陛下,只是……有些累了。」
大檀琛一听,顿时心安,立刻道:「我叫大夫进来请脉,宁将军只管歇息。」
宁觉非微微点头:「如此,有劳大檀将军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