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热门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波洛4~方快车谋杀案.tx-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餐车。”波洛说。“能了解的全部都了解了。有旅客的证词,有得李的情况,还有我们亲眼目睹的证据。看来,再不需要什么别的帮忙了。现在该是使用我们的大脑的时候了。”
    他摸摸口袋里的烟盒,空了。
    “我这就过来。”他说。“我得拿些烟。这是一件棘手的、稀奇古怪的案子。
是谁穿这件鲜红色的睡衣呢?睡衣现在又在哪里呢?这案子中有些东西── 一些事实──被我忽视了。案件之所以棘手,是因为作案棘手。不过我们会理出头绪来的。
稍等片刻。”
    他匆匆地沿过道向自己的包房走去。他知道,他的一只箱子里还存有一些香烟。
    他拿下箱子,“啪”的一声打开锁。
    他盘着双腿坐着凝视起来。
    箱子上层摆着一件折得整整齐齐的鲜红色的丝质睡衣,上面绣着龙。
    “看来,”他自言自语道。“象是那么回事。这是挑战,好吧,我来应战。”东方快车上的谋杀案
      第三部
     第一章 谁
    波洛走进餐车时,鲍克先生正在和康斯坦丁大夫交谈。看起来,鲍克先生有点儿神情沮丧。
    “来了。”鲍克先生看到他进来,打了个招呼。
    当他的朋友坐下来后,他又添了几句:
    “要是你破了这个案子,我亲爱的,我真的会相信奇迹啦!”
    “这案子使你发愁了?”
    “自然使我发愁。简直摸不着头脑。”
    “我也有同感。”大夫说。
    他好奇地看看波洛。
    “老实说吧,”他说,“我不知道,下一步你该怎么办?”
    “不知道吗?”波洛若有所思地说。
    他拿出烟盒,点燃一支烟。他的眼神恍惚,象是心不在焉似的。
    “对我来说,这恰恰是本案的兴趣所在,”他说。“现在,破案的正常途径已经断了。我们所得到的证词,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们无法判断──除非自己有妙法。这可是个锻炼,动脑子的锻炼。”
    “说得对,”鲍克先生说,“但是,你有什么材料做依据呢?”
    “我刚才已经告诉你了。我们有旅客的证词,有我们亲眼目睹的证据。”
    “好啊,旅客的证词可真好!它们什么也没告诉我们。”
     波洛摇了摇头。
    “我不这么想,朋友。这些证词中,有她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真的,”鲍克先生怀疑地说,“我可是没看出来。”
    “那是因为你没有听出来。”
    “那么,告诉我──我漏了些什么?”
    “就举一个例子来说吧──我们所听到的第一个证词──年轻的麦克昆的证词。
依我之见,他说出了一句非常有意义的话。”
    “有关信件的?”
    “不,不是有关信件的。就我所记得的,这句话是:‘我们到处旅行。雷切特先生想看看世界。他为不懂外语而感不方便。说我是他的秘书,还不如说是他的旅行随员。’”
    他看看大夫的脸,又看看鲍克先生的。
    “怎么搞的?还不明白吗?那可不能原谅了。因为,你刚才还有过第二个机会,那人说:‘一个人要是除了会美国话,其他语言一句不懂,很容易上当。’”
    “你的意思是──?”鲍克先生还是显得困惑不解。
    “啊,你想用简单句来表达吧。她听着,这儿就有!雷切特不会说法语。可是昨天晚上,当列车员听到铃声,赶到门口时,房里伟出来的是法语,告诉他,这是个误会,他不需要什么。而且,所用的词语完全是地道的,不是一个只懂几句法语的人用得出来的──‘没什么事,我搞错了。’”
    “这是真的,”康斯坦丁大夫激动地大声说,“我们早就该注意到这点!我还记得,你对我们重复那话时,说得特别重。现在我才懂得,你为什么不愿相信那块砸瘪了的表所给的证据。一点差二十三分时,雷切特已经死了。”
    “那是凶手在说话。”鲍克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波洛抬抬手,表示不同意。
    “别走得太远。不要想得比我们实际知道的还要多。我认为,在那个时间,一点差十十三分,讲法语是安全的。在雷切特的包房里,还有一个人,这个人要么是法国人,要么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
    “你很谨慎,我的老朋友。”
    “一次只应该前进一步。我们还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雷切特是在那时死的。”
    “可是,有一个喊声惊醒了你。”
    “是的,这是事实。”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鲍克先生说,“这一发现,对事情并没有多大影响。
你听到有人在隔壁走动。那人不是雷切特,而是另外一个人。毫无疑问,那是作案以后,他在洗刷手上的血迹,清理现场,烧毁那封与谋杀有牵边的信。然后,他就一直等到一切都静下来。当他认为是安全时,既无阻碍,又无危险,他就反锁上雷切特的房门,并搭上链长,找开通向哈伯德太太包房的门,溜了出去。事实上,跟我们原先所想的一模一样──不同的是雷切特死的时间约摸要早半小时。表拨到一点一刻,是为了制造凶手当时不在场的候象。”
    “这样的证据并不十分令人信服,”波洛说。“表针指的是一点一刻──也就是这位不速之客,实际离开现场的确切时间。”
    “是嘛。”鲍克先生说,有点儿糊涂起来。“那么,表本身给了什么启发呢?”
    “假如表针拨过了──我说的是假如──那么,它们所指的时间必定有意义。
人们很自然的反应,就是怀疑那个自以为在表针所指的时间,一点一刻时,有着可靠的证据证明他不在现场。”
    “对,对,”大夫说,“这样的推论不错。”
    “我们还必须略微注意一下凶手进房时的时间。什么时候,他才有机会下手呢?除非我们假设那位真正的列车员是同谋,否则,他可能下手的时间只有一个──列车在文科夫戚站停靠时。列车离开文科夫戚后,列车员始终面对过道坐着。任何旅客都不会注意到列车员的。只有那位真正的列车员,就他一个人,会注意到那个冒名顶替者。但列车在文科夫戚停留时,列车员到月台上去了。于是,任何阻碍和危险都没有了。”
    “可我们先前推测,凶手一定是旅客中的一个。”鲍克先生说,“我们还是从头说起吧。他们当中的哪一个呢?”
    波洛微笑了。
    “我已列了个名单,”他说,“假如你们看看,也许会唤起你们的记忆的。”
    大夫和鲍克先生都仔细地看着那张名单。名单条理分明,象数学公式,并且的按照会见次序排列的。

    赫克托·麦克昆──美国人。六号铺。二等。
  动机       可能与死者有关。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十二点至一点半,阿巴思诺特上校为
      他作证;一点一刻至两点,列车员为他作证。)
  反证       无。
  疑点       无。

     列车员──皮埃尔·米歇尔──法国人。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十二点三十七分,雷切特房内有说话
      声时,波洛在过道里看到他。一点至一点十六分,其他两
      个列车员为他作证。)
  反证       无。
  疑点       因为他似乎已经被怀疑到了,发现的列车员制服对他有利。

     爱德华·马斯特曼──英国人。四号铺。二等。
  动机       可能与死者有关,是死者的佣人。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安东尼奥·福斯卡拉里为他作证。)
  反证       无,除了他的身高体型,是适宜穿那件列车员制服的唯一
      一人外。
  疑点       另一方面,他不太可能会说一口流利的法语。

     哈伯德太太──美国人。三号铺。头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无。
  反证       哈特曼和施密特的证词,证实了她所说的故事──有个男
       或 疑点       人闯进她房里。

    格莱德·奥尔逊──瑞典人。十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玛丽·德贝汉为她作证。)
      注意:她是最后一个见到雷切特活着的人。

    德雷哥米洛夫公爵夫人 ── 法国籍。十四号铺。头等。
  动机       与阿姆斯特朗家的关系密切,索妮娅·阿姆斯特朗的教母。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列车员和女佣人为她作证。)
  反证       无。
       或 疑点       无。

    安德烈伯爵──匈牙利人。有外交护照。十三号铺。头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列车员为他作证。但不包括一点至一
      点十五分这一刻钟。)
    安德烈伯爵夫人──同上。十二号铺。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服台俄那,睡觉(她丈夫为她作证。台
      俄那药瓶在柜里。)
    阿巴思诺特上校──英国人。十五号铺。头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和麦克昆一直谈到一点半,回房后就没
      有离开过(麦克昆和列车员为他作证。)
  反证       烟斗通条。
       或 疑点
    赛勒斯·哈特曼──美国人。十六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从未离开过包房(麦克昆和列车员为
      他作证。)
  反证       无。
       或 疑点
    安东尼奥·福斯卡拉里──美籍意大利人。五号铺。二等。
  动机       无。
  时机       十二点至凌晨两点(爱德华·马斯特曼为他作证。)
  反证       无,除了凶器可能会说成适合他的脾性之外(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