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神。今士始集,铣不及知,若乘水傅垒,是震雷不及塞耳,仓卒召兵,无以御我,此必擒也。”孝恭从之,帅战舰二千余艘东下,拔其荆门、宜都二镇,进至夷陵。
萧铣之罢兵营农也,才留宿卫数千人。闻唐兵至,大惧,仓卒征兵,皆在江岭之外,道途阻远,不能遽集。乃悉见兵出拒战,孝恭将击之,李靖止之曰:“彼救败之师,策非素立,势不能久,不若且驻南岸,缓之一日,彼必分其兵,或留拒我,或归自守,兵分势弱,我乘其懈而击之,蔑不胜矣!今若急之,彼则并力死战,楚兵剽锐,未易当也。”孝恭不从,留靖守营,自帅锐师出战,果败走,趣南岸。铣众委舟,收掠军资,人皆负重。靖见其众乱,纵兵奋击,大破之。乘胜直抵江陵,入其外郭,大获舟舰。李靖使孝恭尽散之江中,诸将皆曰:“破敌所获,当借其用,奈何弃以资敌?”靖曰:“萧铣之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吾悬军深入,若攻城未拔,援兵四集,吾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安用之?今弃舟舰,使塞江而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窥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铣援兵见舟舰,果疑不进。
【译文】
唐朝时萧铣(后梁宣帝曾孙)占据江陵,皇帝诏命李靖(字药师,谥景武)同河间王李孝恭(唐宗室,封永安王)共同出兵攻击萧铣。李孝恭由夔州出发,这时正当江水高涨,萧铣认定李靖不会来攻,因此防备松懈,而唐军的将领也都请求等水潮退后再进。李靖说:“用兵讲求的是神速难测,现在我军刚集合,萧铣还未获得情报,若是走趁着江涨突袭进攻,正是迅雷不及掩耳,他们仓促之间一定无法集合军队还击,我军必能擒获贼人。”
李孝恭依计而行,亲自率领战舰二千多艘东下,果然攻下荆门、宜都二镇,进兵夷陵。萧铣屯兵耕种,才留下几千人守卫,听说唐兵到来,大为恐惧,仓皇间征兵,兵士却都在江南、岭南之外,路途遥远,不能立即会合,只好尽现有兵力出兵反扑。
李孝恭想继续进逼,李靖阻止说:“他们是为救援而来,并不打算坚守抗拒,不耐久战,我军不如暂时在南岸驻扎,缓他一日,敌军必会分兵部署。有的留下抵拒,有的回营自守。兵力一分散,自然势力衰弱,我军趁敌军势弱松懈时加以攻击,哪有不胜之理?如果穷追进逼,敌兵一定拚死一战。楚兵生性剽悍,不易抵挡。”
李孝恭不听,留下李靖守营,自率精锐出击,果然战败,退守南岸。萧铣的部众却弃去舟船,抢夺军需用品,人人背负重物。李靖见敌兵阵势纷乱,立即下令攻击,大败敌兵,乘胜推进江陵,来到外城,得抢夺敌兵舟船。
李靖要李孝恭将舟船散置江中,诸将都说:“掳获敌人的舟船当善加利用,为何要白白弃置,反而资助敌人呢?”李靖说:“萧铣的地盘,南出岭南,东到洞庭湖。我们孤军深入敌境,若攻城不下,他们援军从四方集合,我军里外受敌,进退两难,即使有舟船又有什么用?今天弃置舟船,使它满江满河顺流而下,敌人援军看见,以为江陵已破,必定不敢贸然进兵,再三派遣间谍窥探军情,这一拖延可能就是十多天。这期间我军一定可以攻下敌城了。”
萧铣的援兵看见散置江面的舟船,果然心生怀疑,不敢进兵。
801、朱隽
【原文】
黄巾贼党韩忠,以十万人据宛,诏朱隽以八千人讨之。隽张圉结垒,起土山以临城内,鸣鼓攻其西南。贼悉众赴西南,隽自将精兵五千掩其东北,乘城而入。忠乃退保子城,惶惧乞降。时司马张超等议听之,隽曰:“不可!今海内一统,独黄巾造逆,纳降徒长逆萌,非长计!”急攻之,不克。隽乃登土山望之,顾谓张超曰:“吾知之矣,贼外围周固,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所以死战。不如撤围,并兵入城,忠见围解,势必自出,出则意散,易破之道也。”即解围,忠果出,因击,大破之。
【译文】
东汉末年时,黄巾贼将韩忠聚众十万人盘据苑城,汉灵帝下令朱隽(字公伟)率八千人平乱。朱隽修堡筑城,堆起能俯瞰城内的土山之后,就击鼓指挥大军攻苑城西南,贼人全力防守西南时,不料朱隽却亲自率五千精兵从东北偷袭,乘机攻入城里。韩忠仓皇退入内城,派人请降。
当时司马张超(张良后代,字子并)等人主张接受韩忠的请降,朱隽却反对,他说:“同是投降,但是情势不同,处理方式也就不能一概而论,秦朝末年项羽争霸时,天下无主,所以用奖赏鼓励归顺投诚的人。现在天下一统,唯独黄巾结党作乱,如果今天接受贼党请降,无异鼓励日后贼匪作乱谋反,并非久安之计。”
韩忠请降不成,但朱隽一时间却也无法破城歼灭韩忠。一天,朱隽登上土山眺望,回头对张超说:“我明白了,我军已围住贼党,贼人请降不成,又无法突围而出,只好拚死守城。所以我军不如撤兵,韩忠见围兵撤退,一定率贼出城,贼人一出,拚死一战的士气瓦解,就容易击溃贼人。”
于是下令撤兵,韩忠果然出城,于是朱隽下令出击,果然大破韩忠。
802、耿弇
【原文】
张步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而诸郡合万人守临淄,相距四十里。耿弇进军二城之间,视西安城小而坚,临淄虽大实易取,乃下令,后五日攻西安。蓝闻,日夜警备。至期,夜半,弇敕诸将皆蓐食,及旦,径趋临淄。半日拔其城,蓝惧,弃城走。诸将曰:“敕攻西安而乃先临淄,竟并下之,何也?”弇曰:“西安闻吾攻,必严守具;临淄出不意而至,必自警扰,攻之必立拔;拔临淄则西安孤,此击一而得二也!若先攻西安,顿兵坚城,死伤必多,即拔之,吾深入其地,后乏转输,旬月间不自困乎?”诸将皆服。
【译文】
汉光武帝时,张步(琅琊人,字文公)的弟弟张蓝率精兵二万人据守西安,而其他各郡县则集结一万人防守临淄,两城之间相距四十里。汉将耿弇(耿况之子,字伯昭,谥愍)率军来到两城之间,发觉西安城虽小,但守备坚强;临淄虽是大城,但防守松懈,容易攻占。于是下令,五天后进攻西安。
张蓝听说耿弇将要率兵攻城,日夜加紧严密的戒备。到了第四天的半夜,耿弇下令全体士兵携带蓐席军粮抄小路急行军,快天亮时,来到临淄城,只用半天的时间就攻占了临淄。张蓝惊恐之下,竟弃守西安城逃逸。
事后诸将问耿弇:“元帅先前下令进攻西安,却发兵打临淄,结果两城一并攻占,这是什么原因?”
耿弇说:“西安城听说我军将要进攻,必定更加强戒备,我军出其不意进攻临淄,临淄守兵一定因料想不到而惊慌害怕,所以能立刻破城。临淄一破,西安城就孤立无援,这就是为什么只攻一城而得两城的原因。如果先打西安,西安城坚兵强,双方交战,死伤必然惨重,即使获胜,我军深入敌境,后方补给不易,十天半个月之后,难保不自陷困境。”诸将听后,大为佩服。
803、韦睿
【原文】
梁天监四年,王师北伐,命韦睿督军,攻小岘城。既至,城中忽出数百人,阵于门外,睿曰:“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完,而无故出人于外,此必其骁劲者也,先挫其劲,城一鼓可拔。”诸将疑不前,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法不可犯也!”兵遂进,殊死战,魏兵大溃,急攻之,城遂拔。
睿进攻合肥,先按行山川,曰:“吾闻之:‘汾水可灌平阳,绛水可灌安邑。’ ”乃为之堰肥水,堰成,而魏援兵大至。诸将俱,请表益兵。睿笑曰:“贼已至而请兵,虽鞭之长,能及马腹乎?”初战不利,诸将议退巢湖,又议走保三叉,睿怒曰:“将军死绥,有前无却,妄动者斩!”乃取伞扇麾幢树堤下,示无动意,而更筑垒于堤以自固。久之,堰水满,魏救兵无所用,城竟溃。
魏中山王元英,以百万众寇北徐州,围刺史昌义之于钟离。帝遣曹景宗将大兵往救,敕睿帅所部往会之。睿自合肥径进,时魏兵声势甚盛,诸将惧,请缓行。睿曰:“钟离望救甚急,车驰卒奔,犹恐其后,而可缓乎?魏兵深入,已堕吾腹中,勿忧也。”不旬日,至,遂于景宗营前二十里,一夜掘长堑,树鹿角,截土为城,比晓而营立,元英惊以为神。英先于邵阳洲两岸为两桥,树栅数百步,跨淮通道。睿乃装大艘,乘淮水暴涨,竞发以临其垒,而令小船载苇藁,灌之膏油,乘风纵火,烟焰障天,倏忽之间,桥栅尽坏,我军乘势奋勇,呼声动天地,无不一当百。魏兵大溃,元英仅以身免。昌义之得报,不暇语,但直叫曰:“更生!更生!”
[述]
时魏人歌曰:“不畏萧娘与吕姥,但畏合肥有韦虎!”韦即睿,吕,吕僧珍,萧者,临川王宏也。
【译文】
南北朝时,后梁天监四年,豫州刺史韦睿奉命率军攻击魏军小岘城。来到城外时,魏军派出数百人在城外列阵,韦睿说:“城中虽只有二千多人,但只要闭门坚守,有足够的力量自保,现在无故派人出城,这一定是他们最勇敢善战的军士,如果能打败他们,那小岘城也就不攻自破了。”诸将却犹豫不前,韦睿指着符节说:“朝廷颁赐符节,不是用来当装饰品的,我韦睿的命令不可违抗!”于是下令攻击,士兵都拚死作战,魏兵大败,韦睿乘胜攻占城池。
有一次韦睿进兵合肥,到达之后,先观察山川地势,说:“我听说汾水可灌平阳,绛水可淹安邑。于是率部众筑堤,堵住河水,准备水淹合肥。这时魏国大批援兵开到,诸将深